(转)非小说阅读的意义
非小说阅读,是基础教育中最被忽视、也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我曾根据自己在中国教育体制中的经验,批评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语文和文学不分”,或者说语文课过分文学化。语文课本里小说散文过多,社会科学方面的材料太少。高考作文常常是文学性的写作,但大学毕业生对于法律、商务文书这样的实际写作技能则摸不着头脑。其实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不例外。如今女儿在美国快读完初中。检视她学校中的英语课程,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基本是一色的文学作品,如《奥德赛》、《李尔王》、《简爱》、甚至《罪与罚》,找不到非小说类的作品。美国教育界似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最近,由4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所采纳的“州际共同核心标准”(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要求美国中小学十二个年级要逐渐用“信息性文本”代替“虚构性的文学”。支持这一新标准的力量相当有来头,其中包括“全美州长协会”和“州学总监委员会”等等权威组织。他们认为,美国学生习惯于容易的阅读材料,丧失了接受复杂的非虚构性信息(包括研究、报告、原始文献)的能力。这使他们无法适应大学课程的要求和职场的挑战。为此,将在2014年开始实施的新标准,要求在小学的非小说阅读要占学生阅读总量的一半;到12年级(即高中毕业班)时,非小说阅读必须占据阅读的70%。其中所推荐的阅读包括托克维尔的名著《美国的民主》、旧金山联储2009年的《联邦意见》(FedViews)、美国总务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的《13423号行政命令:强化联邦环境、能源、和交通管理》等。这一标准的提出,在中小学老师中引起不小的恐慌。老师们喜欢用故事书和小说教学,缺乏处理这些非小说阅读材料的经验,甚至连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也不知道怎么教。许多老师指出,喜欢读虚构性文学乃是孩子和青少年的天性,而且这种材料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们突然改读非小说,一切就变得枯燥乏味,孩子们无法专心,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 产生许多行为问题。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英语教学(相当于中国的语文教学),早已被文学所主宰。也难怪,面对老师们的抗议,制定新标准的有关人士赶紧出来澄清,说所规定的阅读比重并非英语课的比重,而是包括所有课程,如社会研究、科学等课上的阅读。我自己是在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读的本科,这是我当年的“第一志愿”。我从来不会小看文学。在我看来,解读文学不仅不“容易”,而且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对女儿的学校要求孩子们在高中最后一年读《罪与罚》暗暗感到吃惊。读过此书的高中生们也纷纷把话传给低年级的学生:“这书实在太压抑!”让生活得舒舒服服的美国学生在18岁前体会《罪与罚》中的灵魂煎熬,跨度实在很大,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其意义绝不可低估。但是,绝大部分学生一生从事的职业所需要的阅读是什么呢?恐怕更多的是法律文献、商业报告、新闻、社会分析、政治评论等等。他们一生所需要的写作技能,大概99%是非文学性的实用写作。但是,看看美国中小学的英语教程,在这方面几乎毫无准备。我在大学教书,深深感受到这些问题。许多历史专业的学生,大致觉得历史就是故事,和文学的主要差别在于一个是真人真事、一个是虚构。当我开始讲历史上的人口变化、经济周期、制度生成时,许多学生措手不及:怎么这也叫历史?我告诉他们,历史教你的不是某位大人物哪年生哪年死、一生有什么故事和成就,历史要培养你的分析能力,如何把史料中零散的事实归纳分析、找出头绪、发展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史实支持自己的观点……以后当律师处理案子、从商从政进行经济、社会分析,都要依靠这些基本技巧。你光知道某某名人的故事有什么用处?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认为美国中小学的英语课程,如同中国中小学的语文课一样,非改革不可。不错,美国的社会研究课,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题目,有许多阅读;科学课也比中国的物理化学更强调阅读。但是,这并不构成英语课不改革的理由。为什么?因为其他“文科”课程中的阅读其实并非阅读。比如历史课本,主要是一本流水帐,告诉学生基本的历史事实,和中国的死记硬背相去不远。历史课并不是通过读《富兰克林自传》来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是以阅读和分析真正的历史性著作为核心。用女儿的话说,公立学校必须遵守州立的课程规定,保证覆盖指定的知识领域。于是大家把基本知识列成“账本”,让学生吞下去就算交账。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中小学必须改革阅读教学。这种改革应该是整体性的,即不仅要重新构造英语课或语文课的基本教程,而且要改革历史、地理等流水帐式的教学,把阅读具体的作品(而非教科书)作为核心。在这方面,美国中小学里的科学课倒是能提供些好的范例。以我的观察,中国的物理、化学等等,太过注重解题,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最终演化为习题课。女儿上科学课,则会阅读许多有意思的文章,比如人脑容量的进化过程以及与其他高级哺乳类动物的对比等等,其中没有定见,只是提供了几种假说、以及支持这些假说的证据,解读完全是开放性的。这样的阅读,在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中倒反而没有。我们当父母和老师的都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阅读都是从童话开始,他们喜欢大灰狼、小白兔,再大点后会迷上《哈利波特》。但是,孩子终将要长大,他们的世界也必然要从童话回归现实。阅读训练作为他们成长的关键,必须反映这个过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2edvd.html本帖最后由 双城记_ 于 2013-6-5 12:09 编辑
谢谢分享,说实话,我觉得美国教科书里面非小说类的其实还是比较多的啊。而且还有很多社会和科学相关的读本。看样子要慢慢让女儿多读这些了。 说得好.其实工作中运用最多的还是纪实性的文字,如报告等。但是吸引孩子的还是小说类。 从个人的阅读习惯来说,我也是文学作品阅读大于实用性文字,确实是应该改变改变阅读习惯,更加融入社会,再来思考文学作品 非小说的多得是。学术阅读和写作,到了高中是很多很多的。英语课以小说为主是很正常的,其他课都不是小说。我觉得作者不真正了解现在国外的学科教法。
历史书高中在读的从来不是流水账,也不要背年代人物,而是让你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的写作! 即使是小学,也有很多 non-fiction 的阅读,写作课也不是仅仅童话,有很多形式的写作,这文章不了解西方学校。 历史要培养你的分析能力,如何把史料中零散的事实归纳分析、找出头绪、发展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史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有一点偏颇的,美国孩子还学习skill of life呢?怎么解释。 谢谢分享,多学习 来学习了,呵呵 多谢分享! 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感觉对美国教学不够全面,好像是那些客座教授写的文章。 受益了,谢谢分享.
这么好的文章啊,强烈顶起来 好文章啊,后期是这样的。 好博文,提醒得很及时。特别对于女孩子,本来就不爱读非文学作品。男孩子稍好。 看大家發表不同了論點 學習啟發不少 谢谢分享,确实要重视Non-fiction 小说是来源于生活,但是还是不同于生活,就我本人而言,我总是觉得小说 假。
非小说,是我的大爱。 小孩就爱看小说啊,这个没办法。。。大家非小说阅读是如何进行的呢? 感谢楼主的 分享 孩子还是喜欢有情节的故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