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x0yy

    楼主 2014-3-13 19:17:3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0yy 于 2014-3-13 19:21 编辑

    孔子和白居易

       《述而第七》第26段: 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意思是:孔子只用竹竿钓鱼,而不用有钩子的网捕鱼;只射飞着的鸟,不射夜宿的鸟。(说明孔子是个仁慈的人)

        不过我们复习了下白居易的《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然后小朋友说,“孔子不如白居易,白居易一个鸟也不射”
       

  • x0yy

    楼主 2014-3-13 19:18:0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0yy 于 2014-3-13 19:20 编辑

    三月不知巧克力味

    《述而第七》第13段: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小朋友在爸爸车上听到一首歌,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小人自从上了幼儿园,对一切离别诗歌都情有独衷),小人听得忘神,手里的巧克力都忘了吃。听完她说,“这首歌好好听,我都三月不知巧克力味了!”
  • woai5506437

    2014-3-13 23:59:07 使用道具

    古汉语有很多内涵的,教孩子肯定是好,但是如果家长在这方面不怎么擅长怎么办,我是说,我自己一看论语就想睡觉。。。汗了,我家孩子3岁1个月了,我连3字经的没想过教他,真是惭愧啊。
  • x0yy

    楼主 2014-3-20 19:21:30 使用道具

    完成了论语第8章 泰伯第八
  • x0yy

    楼主 2014-3-25 09:15:20 使用道具

    小朋友过了四岁后,从单纯的吃货切换到“食+色”模式,每天都琢磨该梳什么辫子好看,看到穿婚纱的新娘子就激动得不行。
    早上吃饭的时候她突然问我,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会不会离婚?[晕]
    我说还是有可能的。她很感兴趣要我列举123说说有哪几种可能。

    后来我跟她讲了戴安娜王妃和卡米拉的真实故事。作为一个支持女儿早恋怕她没得恋的娘,爱情观婚姻观要早早沟通起来
    我跟她说,戴安娜特别特别美丽,全世界都赞叹她,可是她不喜欢读书。王子读过《论语》,想跟她谈谈《论语》,戴安娜只能说,“啊?我不懂啊!”可是卡米拉就读过论语可以和王子聊天。王子想跟戴安娜谈谈唐诗,戴安娜说,“啊,什么唐诗,我没听过啊!”可是卡米拉就懂。所以最后王子和非常美丽的戴安娜离婚了,和不漂亮的卡米拉结婚了,因为和卡米拉谈得来。

    小朋友听完说,妈妈,我们现在就去读《论语》吧!
  • x0yy

    楼主 2014-4-2 09:42:49 使用道具

    完成了论语第9章 子罕第九
  • x0yy

    楼主 2014-4-3 09:51:47 使用道具

    孔子在《泰伯第八》里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后世很多迂腐的读书人觉得圣人不可能这么说,想办法替他重新解释。


    x0yy于2014-4-3 09:51补充以下内容:
    其实这话很符合孔子这种有实际经验的官 员身份,看看我们的微博微信就知道这是一句大白话。
  • x0yy

    楼主 2014-4-3 09:58:27 使用道具

    子罕第九之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小朋友看到她最喜欢的学霸颜回的画像,清秀年轻,她说,“颜回长得很漂亮!我觉得颜回就是好德又好色,我也是!”,她现在整天也要好看,在她看来“好色”是很美好快乐的事情,我觉得她这样天然地理解德和色的关系,也很好,不象大人心里好色嘴巴上好德这般虚伪:)
  • x0yy

    楼主 2014-4-3 10:07:36 使用道具

    和小朋友一起读完了论语第9章 子罕第九,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经常有触动。象子罕第九篇的第31: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意思是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可以一起学到道;可以一起学到道的人,未必可以一起坚守道;可以一起坚守道的人,未必可以一起通权达变。”

    孔子把“与权”看成是人生知己的最高形式,这是多么通达的人才能这样说。后世把孔子误解(塑造?)成迂腐的老夫子或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其实都相去甚远了。
  • x0yy

    楼主 2014-4-11 09:51:02 使用道具

    泰伯第八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小朋友说,我们贝贝班的人就不要去管乐乐班的事情。你知道吗,我们许老师就没读过论语,她跑到乐乐班去跟人家说你们的乐高玩具都没收好,你说她是不是很傻!她不懂论语!

    啊~~~我是该表扬她会举一反三呢,还是。。。。
    其实我也不知道,多管闲事和见义勇为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
  • x0yy

    楼主 2014-4-17 08:55:4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0yy 于 2014-4-17 08:56 编辑

    读完了论语第十章,然后把1-10全部复习了两遍
    差不多 4个半月,完成了半部<论语>
    还是挺满意的:)

    我喜欢和女儿一起读《论语》的感觉。
    第一次读肯定是磕磕巴巴很不顺,甚至很多字还要看上面的拼音,意思就更不知道了。然后就一遍遍读,能感觉到象一块粗糙的石头,渐渐被我们打磨得光滑,越来越通顺,意思也越来越清晰,然后我们还经常进行一些讨论,妙趣横生,笑语盎然。

    粗粗估算,我们现在大概是每段念到20-30次,听几十次。所以现在《论语》还只是光滑的鹅卵石。在未来很多年里,我们还会继续读,读到100遍的时候,会不会就被打磨成美丽的玉石,突然闪光呢?!


  • x0yy

    楼主 2014-4-17 09:26:19 使用道具

    读了一本陈琴老师的< 经典即人生>。没想过女儿会有这么幸运碰到这么有想法的启蒙老师,所以国学整个体系的学习我都打算靠家庭教育。

    在具体如何教孩子学国学方面很有启发。我有时第一遍就想让她跟我读看来是不对的,确实女儿也会有畏难的表情。其实应该我自己多读几遍给她听,然后顺了再要求她跟读。看陈琴带这么大的孩子了,第一遍第2遍也都是老师读孩子听的。

    陈琴老师的< 经典即人生>里说到如何读<爱莲说>:
    1、老师先慢读,学生在不认识的字上标注拼音
    2、老师再读一遍
    3、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一次
    4、学生自己读2-3次,老师对课文进行解释
    5、小组站起来朗读

  • agudak

    2014-4-17 13:31:57 使用道具

    向您学习!
  • x0yy

    楼主 2014-4-18 10:22:41 使用道具

    继续欢乐的《论语》记录:

    《论语 乡党第十》里有一句:寝不尸,居不客。
    意思是,睡觉的时候不要象尸体那样直挺挺地躺着, 在家里的时候不必用正式做客时那样正经危坐(象日本人那样跪着的姿势),可以随意一些。

    然后小朋友就在地板上各种翻滚,踢腿,侧卧、翘腿,做动作,来演绎这句话,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每念一次她就哈哈大笑在地上滚一圈。没心没肺的人论语也能念得这么欢乐啊 :)
  • x0yy

    楼主 2014-4-26 10:25:4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0yy 于 2014-4-26 11:44 编辑

    买了新衣服,袖口比较宽大的那种。小朋友穿上后,说,“我穿着都回到孔子的那个年代了!”伸出两胳膊:“翼如也!”
  • x0yy

    楼主 2014-4-26 10:35:4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0yy 于 2014-4-26 11:44 编辑

    乡党第十
    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
    意思是:马厩失火,孔子退朝赶回来问:“可有人受伤?”没有问马的情况。

    上周她吃饭,打碎了一个很漂亮的碗。爸爸看她没受伤无动于衷的样子,就说了她几句,让她小心啊,这个碗很贵的八拉八拉。。。小朋友不高兴地说“孔子不问马!”

    正好这几天看到微薄上有个6岁的小朋友读论语也和妈妈说了这段,看来小小孩也是能理解一点的:)



  • littleair

    2014-4-26 10:39:47 使用道具

    父母可以的
  • zimo

    2014-4-28 16:45:5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yazxf

    2014-4-29 16:00:0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x0yy

    楼主 2014-5-6 17:29:18 使用道具

    开始论语5个月,读完第11章《先进第11》
    我个人满喜欢这一章的,里面很多小故事,和小朋友讨论,比较不枯燥。里面有一大段非常著名的段落,是我们中学课本里学过的:

    孔子和4个弟子各言其志,最后曾皙说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得孔子的心,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发现到现在我读几遍就能背下来,而其他很多比这短得多的段落,我读很多遍,也没有记忆力。所以小的时候刻下的印记是最深的,现在和女儿一起读,她的记忆力比我是好太多太多了。
  • lanlanni

    2014-5-6 23:32:08 使用道具

    学习了以后教宝宝
  • muyangren1980

    2014-5-14 10:48:02 使用道具

    强人真多啊!
  • yazxf

    2014-5-16 10:18:12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chenxiaoxuexue

    2014-5-16 10:35:18 使用道具

    期待楼主的帖子啊,真是收益匪浅啊。不过对于没有国学基础的妈妈,你有什么建议吗?LZ是学中文系的吗,平时也有历史方面的爱好吧
  • x0yy

    楼主 2014-5-16 17:49:09 使用道具

    chenxiaoxuexue 发表于 2014-5-16 10:35
    期待楼主的帖子啊,真是收益匪浅啊。不过对于没有国学基础的妈妈,你有什么建议吗?LZ是学中文系的吗,平时 ...

    我不是学中文的,理工科哦
    如果你喜欢中国文化,那就和小朋友一起读就可以啦,不需要什么国学基础啊,小朋友不是从零开始吗,你比她总好一点吧。买两本书先看看,关键我觉得不是国学基础,而是家长是不是有耐心和游戏力,把枯燥的诵读变成有趣的亲子互动,若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 x0yy

    楼主 2014-5-16 18:34:45 使用道具

    读《论语》到第12章《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这一段我觉得写得很好,很有正能量:)

    正好我们读诗词读到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跟小人说,你看,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其实和子夏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呢?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更喜欢子夏。”
  • x0yy

    楼主 2014-5-16 18:41:51 使用道具

    读论语读了一半多了,收获了两个副产品:
    1、每天指读,认字的数量增加了,还包括一些不太常见的字,也混熟了。
    2、她用的大字拼音书,天天读,自己对拼音有了感觉,很多时候她有点不太确定的发音,会自己去试着拼。当然自己拼有对有错,但我感觉等《论语》一本读下来,我只要稍微给她系统地讲解一下,应该很容易把拼音关过掉。
  • x0yy

    楼主 2014-5-21 22:43:04 使用道具

    读完第12章《颜渊第十二》
    这一章进展比较缓慢,花了20天。
    然后我们花两天时间复习了前面七章。这几章是小朋友用自己的曲调唱着念完的,我不知道古语吟诵是什么样。。。反正只要她觉得有趣,什么形式都行吧

    最近小人迷上了强手棋,每天要玩很久,有时我们《论语》就一天只念插缝10分钟,实在没空就不念了。。。反正她这么痴迷的状态也不会长久的

    我们家的数学教育是一片空白,总觉得太早开始数学事倍功半,现在每天掷筛子算钱收房租盖房子,小人的加减计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有明显提高~~
  • x0yy

    楼主 2014-5-21 23:09:28 使用道具

    最近看论坛里小升初和幼升小的情况,发现现在的小孩原来要课外补习这么多功课。

    很多人觉得孩子小无法理解《论语》,应该大点学,可按照现在的孩子的负担,小学三年级以后奥数补习都来不及,应该不会有什么时间去学国学。那过了12岁升到初中,记忆力又没了(初中主课学习压力也不小啊)。

    所以我们还是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利用起幼儿园的这段时间,慢慢积累一点~~
  • 绘本读物1236

    2014-5-22 10:39:07 使用道具

    大家都很有见地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