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fnju 发表于 2014-4-11 16:02:04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 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8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
  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周鱼 发表于 2014-4-11 16:06:40

是啊,从来都是这样,孩子没教好,都是父母的责任。其实也就是父母的水平决定的。

liqiuying68 发表于 2014-4-11 16:10:15

确实家长的素质决定着孩子的素养

wja-tj 发表于 2014-4-11 16:10:53

所言极是。中国考证泛滥,其实真差一个父母合格证。——结婚证,只是合法婚姻的驾照啊,不算的

hyfnju 发表于 2014-4-11 16:12:57

是啊,感同深受

wujuanling 发表于 2014-4-11 16:16:50

做妈妈需要学习的智慧真的很多啊

hyfnju 发表于 2014-4-11 16:17:59

太多太多,也是对自己的提升

黑皮兽 发表于 2014-4-11 16:23:48

嗯。一般从孩子身上能看出其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hyfnju 发表于 2014-4-11 16:26:57

是的,父母言传身教

tigie 发表于 2014-4-11 16:37:26

受教了,谢谢

hyfnju 发表于 2014-4-11 16:38:15

大家一起学习

linnie520 发表于 2014-10-6 12:01:50

好贴,必须顶起!每个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阿春1008 发表于 2014-10-6 18:16:29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迷糊妈妈 发表于 2014-10-7 13:01:39

学习了,真的要好好学习怎么教育,如果当年父母不总是一顿暴打,估计我会收获的东西更多!

dangerb 发表于 2014-10-8 15:49:53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cindy_elaine 发表于 2015-7-17 16:03:22

当了父母才发现要和孩子一起重新成长,学习。

lanshan0107 发表于 2015-8-3 15:31:35

越来越觉得养孩子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皖佑妈妈 发表于 2015-8-7 17:12:34

所言极是,学习,


皖佑妈妈于2015-8-7 17:12补充以下内容:
所言极是,学习,

东子巴巴 发表于 2015-8-27 10:23:34

学习一下。

hushujuan310 发表于 2016-1-28 17:08:21

所以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

jxfxhfxh 发表于 2016-4-21 11:15:34

孩子没教好,都是父母的责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