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与家长和孩子接触,免不了会聊起中国的教育环境,谈到无奈之处,家长就会告诉我,“我已经计划好让孩子出国了。”当初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回答时,我是感到欣慰的,因为这家的孩子是幸运的,父母有意识并且有能力给予他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可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我谈及孩子出国的计划,甚至孩子只有2个月,父母就已经开始为筹集孩子出国的花费而奋力拼搏了。
这样的热潮,让我有了些许担忧。我怀疑把孩子送出国只是父母为了逃避某些责任而采用的权宜之计。
前段日子看到一句话,“别以为生了个孩子,原本糟糕的夫妻关系就会好转,问题就能解决,其实有了孩子后,问题只会更麻烦。”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出国”的问题。如果你想着把孩子送出国,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那你一定是在白日做梦。如果你的孩子是背负着“问题”出去的,出国后问题只会变得更为复杂,更难解决,因为新问题会层出不穷,而你却没有在一开始教会他如何面对问题。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解:一个孩子在中国“混”不下去,读书读得不好,贪玩。结果到了国外,一下子就找到了自由,排除了干扰,读书也认真主动了……这样的例子真的存在,但绝不是大多数。而且这其中有许多特定条件,是你根本就不知道的。我们许多人总是把国外想象得太过美好了。
记得前几天接到个个案,孩子有社交障碍,因为总觉得中国人虚伪、卑劣,就不愿去学校上学。结果有人就建议妈妈,要不你把孩子送去国外吧,反正她好像与外国人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呀。这也许是个方案,但问题是,孩子这样的认知方式,这种偏激的看法,出了国就能改变吗?要是父母真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拼着老命赚钱,把孩子送出国,结果孩子依然无法纠正认知偏差,那可怎么办?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国“竟然成了解决孩子问题的灵丹妙药。孩子读书不好,出国!孩子朋友少,出国!孩子和老师不合,出国!孩子没处可玩,出国!……天呐!
我曾在欧洲学习过一段时间,国外的学习氛围确实较国内好些,但是于孩子而言,其面临的困难并不少,最大的困难就是——要为自己负责。如果一个孩子学会了这个,他就会主动去学习,那么国外的学习氛围真的会适合他的发展,而且他会有意识地抵御一些诱惑……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国孩子而言,“为自己负责”是多么难啊!有多少孩子能够为自己负责,如果他真的知道要为自己负责,又怎么会放弃学习,又怎会每天游戏混日,又怎会一次次逃避?
此外,您的孩子是否具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到了另一个国度常识有时不如应激能力管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有很多在国内根本就无需考虑的细节,在国外会成为生活的困扰,这常常会让变通性不足的孩子手足无措。而我们许多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太过缺乏变通性,我见到的更多的是那些“一条道走到黑”的孩子,而这样的缺陷一旦到了人际关系匮乏、突发状况不断的国外,都会成为阻碍你融入的绊脚石。
出国是可以的,但千万别因为逃避而出国。连你都在逃避,那么孩子又怎能迎难而上?
当有一天一位中学生的家长对我说,“我现在没日没夜的赚钱,就是为了以后把孩子送出国,给他买个房子,让他不工作,也能过得好。”那一刻,我是非常痛心的。
当有一天一位4岁孩子的妈妈对我说,“现在学什么都没用,只有学英语才有用,至少以后可以出国。”那一刻,我是极其担忧的。
其实我们是可以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做些什么的,我们要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来自于父母你们。你们的细致、你们的沉着冷静、你们的乐观豁达、你们的勇敢、你们的担当……才是孩子最大的财富。他们从你们身上继承正面的种子,而这些将是他们勇闯世界的无限动力。如果真的如此,他们无所谓在中国还是外国,他们都是最棒的自己,最快乐的自己!
出国可以,但出国不是唯一选择。而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唯一的,无论身处何方都无法替代。让外国人替你来教育孩子,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以下这段是我写的,上面是转帖)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国内留学的很大部分就是,把留学当成了退路,当成了国内没考好的退路。
而不是作为一种目标或者计划,有长期的努力方向,这样的很少。
准备个高考么,还要化十年寒窗来苦读呢,那种没考好作为退路的留学,短时间(准备时间)里,想用金钱来给自己铸建一个新梦想,最后还指望是精英。。。。
那也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