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18 13:24:44

田纳西科学自学笔记g1+g2

本帖最后由 lilyinfield 于 2017-8-16 09:34 编辑

我们是自学田纳西科学,2017年6月开始,截止8月中看完g2. 学习时未按照教程章节顺序,而是选了最喜欢的物理开始。学习开始时间无误,中间日期只是大概。因为中文科学非常强势(比英文),所以笔记中有些是他对书中内容的质疑,有些是已经解决不在存疑。目前只发文字,图片待上传(我恨排版)。
引用AMY-10-浙G的话——我和孩子是这样子说的(回应英文低阶教材和中文科学书有冲突的地方),“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认知这个世界是一步步来的,我们学习的过程是契合了人类对世界认知的发展,所以随着往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有冲突的地方、不是代表以前就全盘否定,而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研究到了这一步 ”
G1笔记
一、g1.320170612P205,讲田纳西那个铁路博物馆, forces(push pull)make train move and change direction 我把train换成团团英文名的同时也推拉他身体,玩着学。这页的activity放弃不做,主要是大娃早都玩过小火车了。二、g1.320170613P207,固体液体相同处,团团回答是不能压缩balabala以及和气体比较,后来我用百度检验他说的三、g1.320170614P209,物质形态,书上给固态液态定义,团团说除了固液气还有其他的,等离子什么的四、g1.320170615P215,看固态液态这课。团团给我讲了讲物质的七种形态。我说等以后若往上看(英语教材)再了解更多吧。实际上他一直对书上英文那句固液气三种形态有纠结,认为说的不准确。我解释就是这是面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教材。五、g1.3   20170616P216,团团对书里有一句话有异议“天平不称重”,他说有砝码的时候可以的。我说它主要是用来比较。 精确度不够。 精确的要用scale,见p219页所示。六、g1.3   20170617P231,盐能从水中分离出来吗?团团回答,蒸馏法可以分离盐和水。七、g1.3   20170618P233,团团回答,因为物体密度不同,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放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所排出的液体重量比较,物体有的漂浮,有的下沉。八、g1.3   20170619P237,混合干果没买过,只买单一品种吃。被看做点心,hiking时带的食品。欧洲地区认为是student food。至于用trail,阳爸观点“这个可能可以用来示踪迹,比较小,可以撒在地上作为返回的路线,鸟不敢吃五颜六色的”https://en.m.wikipedia.org/wiki/Trail_mix关于trail mix九、g1.3   20170620P263,团团对gravity的看法,引力不光将东西拉向地球,还能将东西拉向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团爸观点“引力是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又称为万有引力。这里的 引 可以理解为吸引的意思。宏观范围内不存在万有斥力。”十、g1.3   20170621P271,对磁铁吸引含铁物质这句,团团认为这是不准确的,磁铁也可以吸引钴镍。旁边表格里,washers   google eyes东西见过,英文名对应上了。十一、g1.3   20170622P297,using Natural Resources示例图中,sand是resources,glass是product。团团称,两者成分均为二氧化硅。沙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分子,规则排列。不从沙子里提取石英,直接找矿。玻璃是二氧化硅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固定熔点、沸点,不同种类玻璃的熔点沸点值差可能较大。十二、g1.3   20170623P308,没做实验,团团判断气泡塑料的最保温,所以冰块化的少。他并且认为铝箔的会化的最快。有待实际检验。十三、g1.2   20170626P159,本课列了四个主要的月相,从度娘找到两份资料“月相变化演示模型”http://www.nipic.com/show/3/88/e20143880f354611.html“图片月相变化观察记录”http://www.wendangwang.com/doc/e257f9781478c09bf66f0517十四、g1.2   20170630P176-177,这几种石头一半听过,把所有都标注一下吧。玄武岩花岗岩砂岩大理石白垩浮岩石灰石黑曜石    十五、g1.2   20170702P188,本文用的华氏,团团再次讲了开尔文华氏摄氏三种温度单位的区别和换算(273.159/5)。三个温度首字母连起来是KFC 十六、g1.1   20170709P120,团团认为fresh water定义要把没有给去掉只留little字样,做不到完全不含氯化钠。这块内容待查。十七、g1.1   20170712P133,回答提问时啰里巴索一堆,后来用讯飞语记app重新回答一遍,相当于回答两个问题。十八、g1.2   20170713团团看见compare里提到韦恩图,即用封闭曲线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截图页为G1.3的science skills,在g2的单元内容中更多出现图示。这点是我觉得书里应该介绍一下什么是韦恩图,但是g1教材没介绍,g2目前没看完未知。我没去查 同年级的数学教材有没有介绍韦恩图。也许介绍了。那么科学教材中只是用一下,不介绍也可。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18 13:35:22

本帖最后由 lilyinfield 于 2017-8-15 13:42 编辑

TENNESSEE SCIENCE G2

Douglas学习记录注:仍从physical science开始。总体而言,娃对内容的疑问不多,主要就是指南针、足迹、以及mealworm实验三处,其他大多数是我的感想。但,我们共同对life science里的各种名词感到苦恼。正文中黄标词其实不难理解,因为有释义。苦恼的是图片上的示例,像植物(花)名尤其记不住,比如九重葛,汉语我们都是第一回听说。对生词,学习过程中,用百词斩查发音,看视频。偶尔用海词看一下常用释义占比情况。我曾经想把本年级生词列一下,不过总结这份笔记时又犯懒,不弄了,等将来刷加州科学时遇到再整理吧。
一,P293,测量气体质量的玩法
二,P300,引入压缩概念,举例是冬天常见情形
三,P328-329,介绍振动(big small fast slow)和音高(loud soft)(high low)的关系
四,关于magnet的 g1讲吸引含铁物质。g2讲除了吸引含铁还吸引含镍的。等再往后看,因为还吸引含钴的。钢其实也是铁的一种,含量不同。推荐阅读小牛顿里铁那个单本。p332,我问,磁铁中除了铁以外,还包含什么元素?团团答,包含元素钕铁铜铝等。磁铁有很多种,比如铝铜铁磁铁,钕铁硼磁铁,铝钴镍磁铁。以钕铁硼磁铁为例,硼一般是吸收中子,但是在磁铁里它并不会扮演吸收中子的角色,有可能是为了增强点磁力,也可能是为了更加坚固。P338(右图),磁铁吸引铁屑(高年级书中更详细讲)。                                          
五,P339,对图中说指南针的针是一块指向地球北极的磁铁,团团首先纠结了地理北极和磁北极是不同的,其次应该是异性相吸,如果指北说明磁铁本身磁性相反。我问了度娘,解答为:指南针看的是N的方向(一般用红色标明),根据异名磁极相吸引原理,指向地磁的南极(指南针称呼的由来),也就是地理的北极(指北针称呼的由来)。实际使用要看标注。
六,P347,引力通过人作用在物体上。(质量大的受的引力大.在地球上物体的重量,就是它受的引力)
七,P348,力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以棒球为例。团团翻出《力学就是这么有趣》书,同样是棒球,有图解。
八,P350,同等高度同时扔一张纸和一枚硬币会同时落地吗?团团答,不考虑空气阻力,两者同时落地。重力加速度不变。参见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用此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
九,P172,g2.2的chapter4 比g1多了rotationaxis orbit的相关,以及季节更替的更详细点解释。 月相还介绍四个,但p177里给了八种的。
十,P196,简单一句介绍韦恩图的用法
十一,P208,遇到一个较长但是非常好理解的单词(词组) nonrenewable resource,这一单元还讲到污染,环保的3R原则reduce reuse recycle,而我借机让娃体会re这个前缀,举一反三,repeat review 他开始对词根有一点感受。
十二,P233,这单元内容另他回想起今年参观国家气象局科普日的情景,并表示明年还有就还去看更专业的设备。
十三,P262,虽然sapphire emerald还是不认得,但是回忆起参观   博物馆里的石头,记住加工后蓝宝祖母绿钻石是非常美丽的宝石饰品。
十四,P69,p53,足迹分别是鸡 熊 兔子(不确定兔子的),后由Jolin妈妈确定并提供了各种动物足迹详图。
十五,P130,当晚刚学到火和水,旱灾都是自然事件(用natural event没用disaster),就发生了九寨沟地震,于是我们又回顾了下g2.3中的3R原则
十六,P136,提到科学家在中国戈壁沙漠发现kryptobaatar(和恐龙同时代的像老鼠那么小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教材中第一次提到中国。田纳西这套的前两级相当本土化,示例绝大多数是本州内的景色生物,少量美国其他州,但在reading in science会提美国科学家(多数就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世界各地开展的研究。
十七,P90,观察mealworm怎样生长。我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在盖子上戳洞 2为什么把米虫和苹果皮放在一个容器里。团团答问,1盖盖的同时在盖子上戳个洞,既能防止容器中存留的真菌和细菌被大风刮走,又能让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钻进来,以便和食物发生反应,让食物变异。2为了让虫子长大。针对他的回答,我请教了几位老师,得到答复如下。

kiraki:   oatmeal是培养基,苹果是提供水分的。详解见图。

steve:盖子上戳洞的理解思维要纠正,实际上中世纪的认识就是这样,认为食物长虫是无中生有。变异是对活生物而言,食物是不会变异的,这些词的理解需要大人纠正,虫卵可以变成虫,细菌和真菌也不会变成虫。
但食物是不会变异的,食物变质也不会无中生有出虫子的,真菌和细菌跟虫子物种亲缘关系相差巨大,不可能由他们几天时间进化出来的。虫子是由虫卵发育来的,全天候观察的话可以看到别的飞虫苍蝇飞进容器把虫卵带进来。如果能穿插讲解历史上那个实验((1688年,意大利医生、诗人雷迪(1626-1697)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目的是为了反驳那些不相信生物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观点))效果会更好。总之要纠正生物不会无中生有,随便大尺度变异这个基本原理,这点很重要。
公元1600年~公元1839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doc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8883-672255.html

小多:一般是进了果蝇,做过实验,果蝇来得很快,飞走后过几天虫卵就发育了。
戳洞是让果蝇有进出的口,然后封上就可以观察到完整的孵化过程了。
霉变不会生虫,只会腐烂,两种不同的形态,真正腐烂的时候是无法给果蝇提供生存环境的

15332051669 发表于 2017-7-18 13:36:08

点个赞!!!

宝贝乖乖81 发表于 2017-7-18 13:38:22

从第几级开始?1级用了多长时间,是怎么学的?

lhp1980tx 发表于 2017-7-18 14:07:01

美国科学教材中有一些的确是写的有问题,需要有个校对的过程。建议在孩子觉得中文和英文的有矛盾的时候,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寻找正确的答案,比如去图书馆找相应的书来看或者直接网上找。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会学会很多。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18 14:13:58

lhp1980tx 发表于 2017-7-18 14:07
美国科学教材中有一些的确是写的有问题,需要有个校对的过程。建议在孩子觉得中文和英文的有矛盾的时候,家 ...

好的! 我们也是陪他一起学。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7-7-18 15:25:19

你娃多大啊。看日志都是数理化的。

有个问题:
1)加州科学,其实重视的是实验设计,而不是看人家实验设计做推导。
国内喜欢科普的孩子,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非常喜欢甩facts。你娃的挑刺,说明他非常喜欢,都记住了。但你们自己设计的实验证明物体特性的不多,或者说你们仍是照着课本和曾经看过的片子提出的设计。要知道课本是循序渐进给小孩子学会设计方案(学校是讨论的,而不是看着摆)去验证推论。一个班上虽然大多数小孩还是会照书上的例子做 但总有个别小孩会不满意要么修改要么完全颠覆。

对别人来说无所谓,对于爱科普走科学家路线的孩子来说,容易养成膨胀心。以后搞科研可是一个课题给你,自己想设计去,或者说自己找研究点去。

2)你们用加州科学,对英语的打算是如何设计的。
上面看到的孩子讨论,和日志里的互动,觉得你们不是英英讨论。那么你们的定位在那里。

英语对科学家们来说就是母语,以后交流全是这个。如果吸收不够(你们的中文科普远超英文科普,是个隐患。容易的不想看,难的看不懂),交互没有或者要求质量不高,那么看低阶加州科学的意义在哪里?难道不是应该痛过低阶nonfiction学会沟通研讨和阐述设计么?

觉得只有拿中文才说的清,吸收主要成分是从中文科普,这是隐患。你们看的远远不够(抱歉直说)。这个毛病一定要改。石头那里最明显,dino那么小的孩子,直接就是看dk的rock&gem。直说:你可以不知道中文名字,但一定要知道英文名字。

3)家长的见识。你可以说孩子还小,就算现在对科学如数家珍,但以后不一定走科学家的路。但是,这样性格的孩子,就需要去接触最好的信息源。现在是信息的时代。所以所有的中文科普以及工具扔掉(百度,百词斩,有道,知乎。。。),全去转为英文信息源+英文工具,从新搭建结构。看似自讨苦吃,其实是为后面铺垫。你不听无所谓,跟你家规划有关。我只是提醒。

看到你写到孩子爱看“洋葱数学/物理”。我原来在那里工作过。作为美术设计的我,可是还直接参与进数学组研发的(因为我是学工科转美术想做科普的)。高层的那帮孩子(比我小很多,而且我真心赞他们)都是从四中到哈佛杜克出来的。上述观点的都是我们私下里说的(大家一致同意),只不过不能放在明面上说,因为国情你懂的(这也是我退出的原因。真的为自己好的教育只有细化到家庭单位)。

sassia 发表于 2017-7-18 22:41:42

哈哈,找到帖子啦!真的很用心哦!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18 22:58:23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7-7-18 15:25
你娃多大啊。看日志都是数理化的。

有个问题:


谢谢回复这么用心!逐一回复你的问题。
1.学田纳西科学,我们没有做实验设计,顺着课本过了一遍英文。我们父母没有理化专业背景,也不懂教学方法论,只能陪着过一遍。基本还是靠娃自学,如同中文科学那样。在其他日志内容或回复里,我提过更希望娃学数学(但目前看天赋还是不够)而不是物理化学。日常生活中,孩子自己会逐步做一些实验性质的玩乐活动,但还没有达到实验设计的系统要求。我个人认为到中学再开始也不晚,所以对他的这类活动不做要求和限制。

2.我们是把英语当工具学,期望长大后用英语和国内外本行业内人士进行业务往来交流。
田纳西科学学习过程中上的英英讨论不多。
英语启蒙,我家很晚,从去年三升四的暑假牛津树正式开始。(之前的海尼曼是断续的)在看牛津树的同时我们刷了一些知名/热门的英语资源,包括nonfiction的也看了一些。今年六月开始刷低阶科学教材是为了熟悉一遍教材语言和知识体系。(娃所在小学每周有科学课,但没有教材,无法知道中文教材是怎样的,干脆就刷英文的了。)
“学会沟通研讨和阐述设计”,中文这方面,我们也需要训练,英文就更是。目前还不着急,一点点来。
“石头那里最明显”,我们因为之前几年都是看中文,确实不了解英文的相关,娃主要对物理的力/电(电磁)更感兴趣。像生物地理,就不怎么看。中文的石头相关看的也不多。你提到的娃娃,我因不泡论坛而不认识不评价,更加不能对比人家的情况。
我们对孩子职业规划是工程师。不是科学家。“全英文信息源+英文工具,从新搭建结构。”是个非常好的建议。当然对我们难度也是相当之大。由于我们计划在中学阶段参加竞赛,所以不能也不会扔掉中文信息源的。将来(大学本科以后),娃愿意去国外深造,我们支持,但不逼他去留学,更不会去低龄留学。毕竟是普通家庭,没有双语或者国际学校的环境,再根据娃情况选择这种方式。
“洋葱数学”,我娃看的免费视频,娃爸看得不多,印象,作为初中知识入门,难度不大,讲的不深,所以还不错的。

3.额外讲下,为什么目前我选择带娃自学。不报网课,是因为我觉得一对一形式出不来讨论效果,一对多又面临娃注意力不集中不跟进度的情况,母语老师的资质难以保证,菲教也是(我最近和娃看的社科g1录播课,老师带着过一遍内容,非常少的拓展和讲解,当练听力也有点问题)。因此趁着期末和暑假时间多就开始自学田纳西科学,先学到g2,再看情况是否找资质合格的外教老师。

最后再次感谢你的用心回复! :handshake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18 23:07:44

占坑之后把团团对一些问题的详细回答(中文)发上来。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18 23:08:06

本帖最后由 lilyinfield 于 2017-9-29 11:42 编辑

根据看田纳西g1和2的经验。 1.如果孩子中文科学知识储备够了,可以快刷些。2.科学教材用词和句子结构与故事书不同(对比初章及以下)不会有大量形容词 句子结构清晰,重点词黄标了,且有英英释义和图示,小孩略具有点联系上下文猜词的能力就容易理解。3.过程中我没有让娃写背黄标词,只在复习每年级书的最后内容 词汇表 时,用 我读定义 娃猜词 然后他读例句 的方式,回顾了词汇的学习,效果不错。我打算等尝试写作时再看单词拼写正确率。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7-19 21:44:42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7-7-19 22:01 编辑

计划学习 SF Science 的路过。看了这个贴,再看看lz的日志,剩下的只有膝盖。
试着就lz记录的一些问题提提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我觉得lz可以给小朋友交流以下两个观点,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
1. 知识本身是不分层次的,但是教科书是份层级的。所以,教科书的观点是基于教科书自身定位的层级进行描述的。如果站在更高的层级来看,这种表述可能并不严谨(甚至不正确)。所以,学习者需要考虑教科书的层级,只要没有逻辑上的错误(教科书上其实也有可能有逻辑上的错误),其实没有必要太过在意。
2. 从科学本身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实也是在不断的修订(甚至推翻)之前认为正确的结论,所以人类目前所理解的也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相。假设现在的教科书放在以前(几十或者几百年前),很可能这种观点也就是当时人类的认知,lz家小朋友现在认为正确的结论,过几百年之后可能也是并不完全正确的。所以,教科书本身也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具体问题的想法,能套上两条的,就不再重复了。

三、g1.320170614P209,物质形态,书上给固态液态定义,团团说除了固液气还有其他的,等离子什么的--- 上面说过了。
四、g1.320170615P215,看固态液态这课。团团给我讲了讲物质的七种形态。我说等以后若往上看(英语教材)再了解更多吧。实际上他一直对书上英文那句固液气三种形态有纠结,认为说的不准确。我解释就是这是面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教材。--- 上面说过了。
五、g1.3   20170616P216,团团对书里有一句话有异议“天平不称重”,他说有砝码的时候可以的。我说它主要是用来比较。 精确度不够。 精确的要用scale,见p219页所示。--- 个人看法,天平是不称重的,天平主要的功能是比较天平两端是否一致。即使有砝码,在砝码有限的条件下(砝码不可能无限),即使在不考虑精度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天平也无法提供连续的重量值,最多只能提供有限的离散的重量值。或者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天平能够称重,那还需要传统的称干什么呢?传统的称也有秤砣,它和天平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九、g1.3   20170620P263,团团对gravity的看法,引力不光将东西拉向地球,还能将东西拉向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团爸观点“引力是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又称为万有引力。这里的 引 可以理解为吸引的意思。宏观范围内不存在万有斥力。”--- 上面说过了。
十、g1.3   20170621P271,对磁铁吸引含铁物质这句,团团认为这是不准确的,磁铁也可以吸引钴镍。--- 上面说过了。
十一、g1.3   20170622P297,using Natural Resources示例图中,sand是resources,glass是product。团团称,两者成分均为二氧化硅。沙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分子,规则排列。不从沙子里提取石英,直接找矿。玻璃是二氧化硅分子无规则排列,无固定熔点、沸点,不同种类玻璃的熔点沸点值差可能较大。--- 个人看法,这个应该是单词词意差异问题,resource 和 product 的含义是不同的,这是分类,和化学成分无关,
没有看过原教材,以上仅供参考!
--------------------------------------------
另外想听一下lz的想法:你们家小朋友在学习了英文的科学教材之后,到底有什么样的收获呢?非常感谢!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20 22:14:58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7-19 21:44
计划学习 SF Science 的路过。看了这个贴,再看看lz的日志,剩下的只有膝盖。
试着就lz记录的一些问题提提 ...

谢谢用心回复!
1和2的观点非常棒!

天平的观点,再您观点基础上,团爸补充给孩子“天平主要是用于精确称取指定质量的物品,例如1克,2克盐,而不是先给一定量的物品,用天平称一下有多重。有些天平上也有游标。所以也有一段区间内的连续量程。即可以称重一定范围内质量连续变化的物品。一般游标的量程是0-最小砝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一般是1,2,4,8,16,32这些克数(两个同样的法码 加起来对应于一个更大一号的法码。)。这样称取一个特定的质量时,每种砝码最多只需要取一个。所以不需要提供2个质量相同的砝码。” 团团说理解了你俩的意思。

我写日志的目的主要在于记录娃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顺便分享,如果不是这次发田纳西科学的笔记,基本很少上论坛来,今后争取多来交流。几个科目上,今年娃主要看物理内容,而且盯力/电(电磁)比较多,甚至竞赛书上也只看这方面题,编程停止,数学化学还是常规看书,时不时刷一点浅奥的题目。无视生物地理。最讨厌语文。

关于笔记第十一条,这一节讲的是材料及用途,材料有天然、人造。天然的又可以被制成产品,实例图中的其他都没有引起团团兴趣,只有sand和glass这一列引发他讲话的欲望,于是我就把讲的记录下来。

关于收获:我们是大童启蒙英文,这份教材也只刷了一个多月,时间还比较短,因为知识点浅,所以团团感觉刷起来不难。目前我的计划是刷完g2,在刷g2过程中对g1的疑问逐步消退,有新疑问,他希望查g3。但我不太确定是否还能一直刷。
1、愿意看和读,虽然知识点内容浅了但学习过程中这种循环往复巩固加深也是很好的,尤其是没有见到中文科学教材进行系统学习的情况下。
2、我看到他重复了部分实验性质的活动(除了小火车那个是我第一次带他学时推拉他以外,其余靠他自愿),我也问他都做一遍吗,他说有的玩过或者观察过,不做了(在每个chapter/lesson里会有activity/quick lab/be a scientist)。书中record data里用图表方式的,我见过他自己模仿做表(他感兴趣的主题)。
3、对外国教材版式、科学语言适应了,虽然在口语回答中仍有不少语法错误,但是理解成中文没难度(等于英中翻译),这点,也许有的网友会觉得应该英英思维更好,但我们目标是不放弃中文科学的。万一以后当不了工程师而从事科普翻译职业呢:lol
4、虽然没有回头路可走,但我建议,小龄娃可以按认知能力/英语能力/年龄,同步刷科学教材。就像之前网友所言,这套书的实验设计非常好。所以,时间足够的情况下按部就班的学,对孩子的科学思维培养非常有帮助!科学思维上,六年习惯成自然,比两月突击的效果好。

我申请加您好友,多交流:handshake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7-21 08:36:06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7-7-21 08:39 编辑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20 22:14
谢谢用心回复!
1和2的观点非常棒!


感谢回复。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够给你们家小朋友一点启发,非常高兴。希望后续能继续交流。

对于原版 Science 教材的学习,我们在语言上问题可能并不算大,但是学习目标并不清楚,时间和精力也有限,所以不知道应该学到什么样的程度。

1. 仅仅只是阅读和讨论教材,除了系统性以外,个人觉得和读分级或者其他的专题书籍的差别不大。

2. 如果要学习和理解科学实验,那如何才能搭建一个可操作性的实验环境呢?

3. 如果要学习设计实验和写实验报告,时间和精力投入都非常令人担心,是否需要或者是否可能找到第三方的指导呢?

这些问题一直都在思考,也没有结论,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开始。看到lz的帖子,也希望听听lz的建议。

对于 Science 的原版教材,个人大概比较了一下各出版社的教材,觉得 Scott Foresman 的教材更加完整一些,不仅包括学生用书,还包括教师用书和配套的Science 分级阅读,整体质量也非常高,所以很可能会选择这一套。个人当然是希望有人在前面探路,所以做个推荐。。。当然,选教材本身也是很个人的事情,所以仅供参考!

-----------------------------

另外,跳出科学的范围,也想听听你们对小朋友整个理科的学习规划,或者说如何规划理科学习会比较好呢,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再学什么,也希望听听你们的建议。

欢迎继续讨论,非常感谢!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21 13:43:22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7-21 08:36
感谢回复。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够给你们家小朋友一点启发,非常高兴。希望后续能继续交流。

对于原版 Sci ...

学习目标,一看孩子本身兴趣能力,二看家长对孩子的职业/人生规划。养育孩子过程中微调吧。
1、分级,以我们看过的为例,全套均为nonfiction的比较少,文本中的用词、段落释义也更偏文学性。科学教材不这样。分级和教材都刷,没有问题。我们在学这套科学之前,是刷了一些英文材料,包含nonfiction。
2、田纳西科学一二年级的实验,与其说实验,不如说活动,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不严格。因为毕竟还是小学阶段。
3、研究方法到高等教育阶段再专门去学更合适。小学生用教材培养出遵循和理解科学研究流程的习惯即可,不要限制。

教材选择上,虽然是田纳西州的,但出版社也是麦格希尔,因为早些年,我看过老版的(加州版)数学和科学,相对熟悉,就还给孩子用了这个社的。斯考特的(包含science的)k级分级我们已刷完,学生书没有看。之后,其他几个社的低段科学教材,我们大概率会泛读一遍。

大体建议,家长略微把关英文材料后,就陪孩子开始学,时间充足,可以一套精读,多套泛读。

-----------------------------
对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一直亲子阅读中文,到小一他就比较嫌弃我们读了,而开始自主阅读。于是我们就放任他自己看科普书(我们负责选书买书),没有做计划做要求,完全由他自己的天性支配,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对数理化格外喜欢,记忆力强。但他并不是天赋非常高的孩子,到四年级,爸爸觉得逻辑思维能力没有明显强于同龄孩子很多,思维仍然过于发散。在加上为了中学学习打基础,我们开始买一些数理化的教辅,他开始自己看小高和初中的教学视频。

数理化三科中,他最先兴趣浓厚的是数学,再化学,然后物理。数学无疑是另两科的基础。科目学习顺序上,我们算比较放手的,三科上,大致计划,就是由他自学提前学初中的内容(小学毕业前)。初中学高中,高中学点大学基础同时参加竞赛试试。虽然我们更希望他学数学,主要是可以引导他少走弯路,但是看起来他的天赋不足以拿到竞赛好名次,将来只能看是否靠毅力拼过天赋了。对于理化,我们也处于没头苍蝇的境况。

说了很多,不了解您家娃的情况,算不上建议。共同学起吧!

陪伴成长 发表于 2017-7-21 16:51:29

本帖最后由 陪伴成长 于 2017-7-21 18:25 编辑

lilyinfield 发表于 2017-7-21 13:43
学习目标,一看孩子本身兴趣能力,二看家长对孩子的职业/人生规划。养育孩子过程中微调吧。
1、分级,以 ...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

我们家小朋友年龄还比较小,从小中英文双语阅读,目前双语基本平衡,英文稍弱一些。理科方面,目前主要是数学,但也并见任何过人之处。

科学方面,小朋友目前在看 Magic School Bus 的动画片,然后配套每一集动画片看家中相关专题的科普书籍。按照目前的观察,在理科方面似乎对生物最有兴趣,日常思考的三大问题分别是:
1.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2. 人类是从什么动物演化而来的?
3. 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而且可以就这些话题进行旷日持久的讨论。

看过你的回复,我觉得理科方面慢慢培养小朋友的兴趣,顺其自然也许会比较好一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平时可能不会有时间专门学习 Science 的原版教材,最大的可能是假期的时候集中学习,所以可能也只会专注于一套教材。希望你们在学习完多套之后多进行一些比较,我们也可以借鉴。

如果找到合适的群,也请告诉我们一下,大家一起参与学习和讨论。

和你的讨论非常有趣,希望后续能多讨论。


longlong3310 发表于 2017-9-25 09:13:22

谢谢楼主分享

凡尘宝宝 发表于 2017-11-9 14:21:53

跟着来学习看看~

lhp1980tx 发表于 2017-11-10 22:48:17

写的很不错,这才是真心牛的家长

Giant 发表于 2019-10-16 23:08:26

谢谢分享!

kmalex_2008 发表于 2019-11-14 09:13:43

感谢分享

byegood 发表于 2020-5-29 11:33:59

感谢分享好资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纳西科学自学笔记g1+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