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发表于 2010-11-14 06:25:03

感覺統合治療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4 于 2010-11-15 09:01 编辑

在整理感統教具時搜到一些文章貼到這裡.

感覺統合治療
1.何謂感覺統合治療?                           
何謂感覺統合治療?感覺統合理論是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神經生理學為基礎,發展出此一理論。此理論認為唯有基層的訊息傳遞良好,全面發展的大腦其高階層的功能才能加以發揮,而觸覺、本體覺、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早期的最基礎的三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階層的皮質功能。   
      
身體處理來自外界各種的感覺訊息的主要神經構造為腦幹、下視丘等,在此處       感覺訊息被適當的加以統合,促使更高層的皮質功能發揮,使個體可以處於良好的狀態進行學習。

一般感覺統合治療適用的病患,通常是有感覺統合障礙的病人,感覺統合障礙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缺失包括:姿勢控制不良、身體印象差、動作不協調、語言遲緩、視知覺動作障礙、動作計劃能力差、不專心、無法自我控制、缺乏自信、抽象思考能力或是慣用手未加以建立等。

主要的治療方式便是提供合宜的本體覺、觸覺、前庭覺的刺激活動,使病患能主動的與環境互動,進而產生適應性反應(adaptive       response)。            

2.何謂感覺調節問題?                        
感覺調節問題是指中樞性神經系統對於本身活動的規律、調節性,對感覺系統而言,感覺調節是指對於正在輸入的感覺刺激,適當的加以分級、定義,產生相關的反應,而不會對其反應過低或過度。對感覺的反應或一個人的警醒程度與定向感是平行的在一連續線的兩方,由低反應到高反應,由昏睡到清醒到過度警醒。

功能表現傾向於低反應的個體,被形容成是感覺註冊的功能不佳,因此可能會無法注意到一些會引起一般大眾注意的感覺刺激,而若是感覺調節的反應性過高,個體便會有感覺防禦的現象。因此對於一般很普通的感覺刺激,感到相當有壓力 ,覺得被衝擊到,十分的不舒服。

感覺註冊問題和感覺調節的問題(如觸覺防禦)在本質上不同,但在感覺註冊的概念被提出後,許多在感覺統合此一領域的專家們則主張感覺註冊和觸覺防禦是有關聯的,而且都是由於腦部邊緣系統來加以調節。                  

3.何謂重力不安全感?                        

重力不安全感是前庭覺過度反應所表現的一種行為,特別是內耳器官對在空間中的線性運動(如重力吸引造成的直線加速)所產生的感覺,兒童若是有這方面的問題,便會對受重力影響的一些須做動作的活動,感到相當不安全。因此在一般的活動中有極度害怕的現象,會有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對於頭部位置和動作的改變感到相當的害怕,特別是在空間中向後和向上的移動,兒童會害怕高度,即使是離地面只有一點點的距離,對於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更是一項相當難的挑戰。                  

有重力不安全感的兒童通常會表現出極度的害怕、焦慮或是甚至拒絕爬上樓梯       電梯,以及任何要爬到高處的遊樂設施,或任何無法事先預測的物體表面。有些兒童甚至會對只有一點點的高度改變,像是走在草皮的邊緣處,或是跨過一個積木,都感到非常的害怕不已。

4.何謂姿勢不安全感?                        

姿勢不安全感和重力不安全感的情況類似。針對兒童會因動作方面的因素       而產生害怕的情況。姿勢不安全感的產生原因並不是因為前庭刺激輸入的過度反應       而是因為兒童缺乏適當的動作控制能力       因而無法維持自己在各項活動中的姿勢       會經常跌倒。所以 有姿勢不安全感的兒童       他們的動作表現經常是緩慢的 而且對 作出動作       這項要求 經常感到非常的害怕。兒童們的害怕、恐懼       便是根據他們動作遭受限制的真實情況反應。而這一個專有名詞       姿勢不安全感 便是指有這些情況的兒童們。                        

通常       我們不容易分辨兒童的焦慮是否是因為       感覺系統的過度反應或是動作控制的受限       因為這兩者的情況都可以造成焦慮的產生       而且這兩者的情況經常也同時發生在同一位兒童的身上。然而       有時候 這兩種情況的分辨又可相當的清楚。例如       有輕微痙巒的下肢型腦性麻痺兒童       通常會有姿勢不安全感       而非重力不安全感。他們會在攀爬活動時顯得很焦慮       但是當他們受到前庭刺激時       他們可能會顯出很喜愛前庭刺激的表情。像是頭在安全的保護情況下       往側邊或是各個方向傾斜       並且他們不須依靠自己的動作技巧       就可以維持在一個安全的姿勢。

5.何謂觸覺防禦現象?                        

觸覺防禦是對於碰觸的感覺有過度反應的傾向,若有觸覺防禦的現象時,則容易見到該孩童較一般人更易生氣、易怒,或是感到不舒服,讓一般人覺得其反應過度,尤其以輕觸(light       touch)最容易令其感到不適。所以一般日常生活中,如穿衣、洗澡、刷身體、洗臉刷牙等活動,都容易引起觸覺防禦的現象。            

由感覺統合觀點來看,有觸覺防禦現象乃是基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有問題,個體經由各種感覺傳輸進入大腦,進行各種感覺的註冊(sensory       registration),將各種感覺傳入後,加以調節整合,使大腦能進行更高階層的功能運作。但對於觸覺防禦的孩童,其觸覺註冊過程中有問題,對於環境中的觸覺刺激,感受過於敏感。                  

由於神經系統對於觸覺的感受過度反應(hyperresponsivity),所以孩童對於一般正常人所感到的輕觸,會因神經過度反應而對該感覺感到不舒服,也因此,對於觸覺刺激,該孩童會有防禦,負向情緒出現,如生氣、發怒,由於不喜歡受到觸覺刺激,該孩童對於他人的碰觸也感到不適,因而可能不喜歡和他人一起遊玩,與他人疏離,甚至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問題。            

6.感覺統合建議訓練活動                        

一、觸覺活動

1.用大球或厚棉被在趴姿下滾壓其身體四肢,或坐在搖椅上可使安靜下來。

2.在鋪地毯或毛毯的斜坡上側翻滾。

3.手伸入觸覺箱內找尋玩具(觸覺箱內裝各式豆子、米粒、通心粉、玉米粒、種子等)。            

4.玩黏土遊戲,例如將黏土做成各種動物形狀。

5.玩手指畫(可以顏料、醬糊、砂等當材料)。

二、前庭本體覺活動

1.溜滑梯(坐著溜下或趴著俯衝下來)。            

2.慢速規律性盪鞦韆。

3.讓小孩坐在大球上,雙手扶住其腰部,幫他做上下彈的動作,或趴在大球上做上下彈。

4.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抓住小孩的腿做來回向下俯衝動作。

5.讓小孩趴在大球上,大人雙手扶住小孩的大腿或腰部,令小孩彎俯撿起地板的球或沙包,再抬起身將球或沙包投到籃子裡。

6.趴在大球上做活動,如繪圖或拼圖。

三、促進兩側統合活動

1.袋鼠跳或小白兔跳。

2.船行前進,即長坐在地板上,以手或腳前後移動。

四、促進動作計畫能力

1.大人手腳做出不同姿勢,讓小孩模仿。

2.大人臉部做不同表情,或口部做出不同表情,令小孩模仿。

3.大人以積木疊成不同模型,令小孩模仿。

4.大人做出兩個(可依小朋友能力增加)步驟的動作,令小孩模仿。

chris 发表于 2010-11-14 06:25:56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4 于 2010-11-15 09:13 编辑

個案一(聽知覺缺陷)

小真目前三年級,有明顯的書寫障礙,然而她的畢保得圖畫詞彙測驗表現很好,百分等級為95。小真在幼時語言發展較慢,有些口齒不清。在幼稚園中班時說話語詞有顛倒現象,例如:「我要吃炸雞」說成「我要吃雞炸」。由於母親是位老師,察覺到孩子的異狀,但又不知孩子的問題在哪,於是她送小真去做感統治療。上小學後小真在學習上出現鏡寫、語詞順序顛倒、聽寫國字困難之情形,雖然她寫功課時拖拖拉拉造成親子關係有些緊張,而有些情緒反彈,但小真在外表上並無任何特殊之處,反而她於一年級下學期做魏氏智力量表有125分以上的成績,使得周圍的朋友都笑媽媽說:「孩子沒問題,是媽媽有問題。」但是媽媽還是不放心,終於鑑定證實小真確是學習障礙,但是問題為何呢?

chris 发表于 2010-11-14 06:27:20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4 于 2010-11-15 09:14 编辑

個案二(感統聽知覺注意力)

小宏從小就表現出資優寶寶的特質,十一個月就認識字,一歲多就會自己讀簡短的故事書,而且語言發展很順利,語彙也比一般同齡孩子豐富,沒有讀小學之前,沒有一個人覺得他有問題。
但是讀小學後,媽媽不斷收到老師的抱怨,說他上課不專心,又愛玩手。因為小宏很聰明,週遭的人都以為普通班課程無法滿足他,於是媽媽接受朋友的建議,讓他讀資優班,但是情況一直未改善,似乎日形嚴重。目前小宏讀五年級,但是幾乎每一科的老師都提及他上課無法專注,根本沒在聽課。而且常常看自己想看的書。不僅如此,他上課時總是手裡喜歡捏一塊黏土,老師非常無法忍受他這種行為,經常沒收他的黏土,使小宏也非常抗拒,常為此造成師生間的不悅,而且與同儕相處摩擦不斷。
小宏在評估時,非常認真專注地畫圖,視覺在處理訊息時速度很快,但傾向以掃描方式,故記憶數字或圖形順序時偶會有顛倒情形,但是閱讀理解沒問題。
評估時發現小宏的聽知覺稍弱,某些語音無法清晰分辨,造成接收不完整,而影響理解能力及聽覺接收時的專注力。
難怪小宏媽媽說他從小就很喜歡發表意見,但都是講他自己心裡想的,並沒有完全了解別人跟他說什麼,造成常常雞同鸭講。媽媽說他常會長篇大論,但都不是回答她問的問題。
小宏還有一個可能與他聽知覺不佳及注意力分散相關的問題──感統問題,小宏常會在緊張時或坐不住時,藉著一種不斷地捏揉著黏土來平衡生理上的不適感,其實上課時,若他手中捏著黏土,反而能增加他的專注力及穩定情緒的作用。

chris 发表于 2010-11-14 06:28:00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4 于 2010-11-15 09:14 编辑

個案三(聽知覺不佳   讀寫障礙)

小進是個六年級的男生,看起來聰明有餘,老師說他無法安靜久坐,一段時間就要起來動一動,姿勢常是東倒西歪,認字、讀寫困難,小一的字詞認不了幾個,會把「夢」唸成「噹」(多啦A夢-小叮噹之混淆)把「也」讀成「他」。
小進一開始接受的測驗是視覺記憶3—4個圖形,他顯現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這是因為小進從小被別人說很聰明但學業表現非常不好,他想讓別人覺得他並不是那麼笨),他也確實表現不錯。他可以辨認一組國字是否相同,表示他視覺辨認國字的能力沒問題,但是卻無法將剛看過的二或三個國字寫出來。更嚴重的是他一看到文字題,不論內容簡單或難,
看也不看,他馬上反應「我不會」。筆者希望他試著唸出來,他說沒有注音符號他不會唸,拿出一張有注音的短篇故事讓他唸,大約有三分之二的音他都唸錯
(包含聲調、語調、字音)而且生澀陌生、逐字唸,缺少閱讀經驗。在學校裡資源班老師以為小進是因為視知覺不良引起的認字及讀寫困難,而將認字補救教學重心放在字形的聯想,然而效果卻有限。事實上,小進的問題比較偏向於聽知覺不良引起的,字形、字音、字義無法整合存入記憶庫中,造成看字時讀不出音,不了解義;而聽音時,想不起字形、字義。他的記憶力尚可,對於熟悉的內容他可保留語音,當內容不熟悉時,他則無法記住語音內容。

chris 发表于 2010-11-14 06:39:05

本帖最后由 chris 于 2010-11-14 06:39 编辑

感覺統合 汪宜霈著
線上試閱

chris 发表于 2010-11-14 07:05:54

本帖最后由 chris 于 2010-11-14 07:07 编辑

★ 10種遊戲克服感覺統合障礙 ★

10種遊戲克服感覺統合障礙台灣社會高度都市化的結果,剝奪小朋友「玩」的空間及機會,進而使不少小孩都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困擾。所幸,要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並不難,只要花點時間,陪寶寶玩點小遊戲,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目的,而且邊玩,還可以邊促進親子關係喔!

您的寶寶很「龜毛」,不喜歡別人碰觸?還是個性孤僻,很難交到朋友?抑或是平衡感很差,經常跌倒?那麼您得提高警覺,趕緊動手開發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否則待寶寶長大後,想後悔,可來不及囉!
http://f23.yahoofs.com/myper/wO23APeWEQ55I3p1VW7PrMSiOQ--/blog/ap_F23_20100423115743514.jpg?TTAE06LB2cd8F01m更多文章資訊請參閱「育兒生活雜誌」
Part1、感覺統合啟蒙 營造和諧人生

臨床上有些潔癖的媽媽,經常讓寶寶處於極完美的環境,寶寶不能在地上爬、身上不容許一點小污垢、不准旁人抱等,這些看似對寶寶有益的環境,反而是造成寶寶感覺統合失調的主因。親愛的媽咪,偶爾讓寶寶接觸一些「不太完美」的事物吧!玩些無傷大雅的小豆子、小砂子,反而可以創造出感覺很「完美」的寶寶!

何謂感覺統合?

爸比、媽咪來上課囉!身為現代寶寶的家長,您不能不知道什麼是感覺統合,否則擔誤寶寶啟蒙的黃金時期,可就糟了!何謂感覺統合?

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張旭鎧說明,感覺統合就是神經發展的過程。簡單來說,即人類受到感官刺激,經由大腦統合,最後做出反應的歷程。其發展程序包含:聽覺、前庭覺、本體感覺、觸覺及視覺等部分。

千萬不要小看感覺統合的重要性!倘若寶寶這項能力發展不全,可能會在集中注意力、組織、自制力、學業學習、抽象思考、身體與大腦的單側專業化,與理解等能力,及自尊心、自信心等出現障礙,並影響往後的課業成就及人際發展。為了讓家長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將各種感覺失調可能造成的影響列於下:

1、聽覺

聽力對寶寶有重要的影響力!倘若寶寶的聽覺發展不完全,可能影響大腦的接受能力,進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及注意力等。舉例來說,當您叫喚寶寶,但寶寶卻時常沒反應,就有可能是聽覺受損。

2、前庭覺

前庭主宰人類的身體平衡感,與重力安全感,如果前庭不夠敏銳,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感覺、身體雙側協調及手眼協調,進而產生容易暈車,或是為了滿足大腦的需求,不斷地跳躍,卻不會感到疲累等反應。

3、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影響人的肌肉張力及姿勢,與人的動作計劃能力有絕對的關係。缺乏時,孩子可能會懶的動,例如坐著時,會用手支撐頭部;爬樓梯時,會有執行困難,不知該先抬那隻腳等。

4、觸覺

觸覺發展主要是藉由吸吮、吃等,母嬰親情及觸覺快感,來獲得滿足。寶寶如果觸覺發展有困難,可能會在活動度、注意力、情緒穩定上出現困難,呈現的表徵有:挑剔衣服、不喜歡人碰觸、不敢接近人群等。有些嚴重的寶寶可能會產生觸覺防禦,假設您輕碰,寶寶也會覺得痛而反抗。

5、視覺、嗅覺、味覺

喜歡用聞的來辨識東西、對味道有特別的偏好的孩子。

感覺統合發展重點

「七坐八爬」是耳熟能詳的幼兒發展階段口訣,而「八爬」正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重點。許多家長擔心寶寶在地上爬會弄髒身體或受傷,所以直接省略這個步驟,但您可能不知道,爬對寶寶手腳的觸覺刺激很有幫助。

張旭鎧表示,人的大腦會針對爬行時所接收到的刺激,做整體的比較、整理,進而促進腦部的發展。所以聰明的父母,在寶寶不斷學習新事物的同時,應給予其充份的刺激,給其大腦足夠的學習機會,才能培養出聰明的寶寶!

至於家長何時才會發現寶寶有問題?大體來說,從寶寶八個月至一歲起,是其大動作發展的主要階段;到了三歲起,主要發展重點則為轉為精細動作、小肌肉及認知等。而一般父母大約會在寶寶二歲左右,與其他寶寶接觸較頻繁時,才會發現寶寶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

感覺統合失調 原因大剖析

寶寶為什麼會感覺統合失調,張旭鎧分析原因有二:一為遺傳,二為環境。首先來談遺傳因素,先天性的輕微腦部受傷,也可能造成感覺統合失調。所幸,人類的神經具有可塑性,所以70%的患者,可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改善。

其次,現代父母較為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小朋友,但為了安全因素又必須將小孩侷限於一處,使其失去探索世界的先機,進而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此外,不少新生代的父母對小孩過度保護,也是原因之一。家長因擔心小孩在地上爬會割傷,爬高、倒吊會跌倒、摔傷,其實只要環境許可,且確定在安全範圍,就不需刻意阻止小孩玩,讓小朋友自由發揮,反而才是對的喔!要知道小孩也有玩的權力!

Part2、玩出好人緣

來玩遊戲囉!想訓練寶寶,玩遊戲是最好的方式!從遊戲中悄悄地訓練各種技巧,寶寶反而會樂在其中,想培養感覺統合能力,一點都不難,只要運用身邊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個月後,就可以明顯看出成效!

1、擺盪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2、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待寶寶二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2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地面探險:(1~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拼裝地毯,就可以提供寶寶觸覺及本體覺刺激,有助於改善其動作計劃能力。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佈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4、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隻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複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嚐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3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遊戲,有助於改善手眼協調,並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一舉數得。

6、跳格子:(3歲起)

現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遊戲的空間大大縮減,想玩跳格子遊戲,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過,也有變通的方式,不能在戶外玩,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拼圖地墊,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打鼓遊戲:(3歲起)

使用最簡單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興味!在不同材質上拍打,然後請孩子模仿。遊戲進行時,可配合節奏,先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一次或二次,接著再換拍另一項材質製品。有順序地進行,可一併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劃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質不同,也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

8、沙箱:(3歲起)

動手製作沙箱或豆豆箱,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裝放家電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發揮美術創造力,將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裝飾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讓寶寶自由發揮,自己試著替箱子穿衣服。準備完成後,在小箱子中,藏放筆、鑰匙、小豆子等,讓小朋友閉著眼睛,以手找出東西,並猜猜看是什麼?在尋找及觸摸的過程中,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玩意。買一包黏土,含各種色,讓寶寶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製動物,或其他感興趣的小東西。製作時需靈活運用手部動作,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側協調,都有不錯的幫助。

10、手指畫:(4歲起)

寶寶的手偶爾弄髒了,先不要急著罵人,其實這也是訓練寶寶觸覺刺激的一種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氣,不管身上的顏料有多難洗,盡情地和寶寶一起玩一場色彩遊戲。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就這樣輕鬆地畫一幅美麗的畫作吧!除了觸覺刺激外,空間概念及注意力也一併訓練完成,絕對值得。

大米妈 发表于 2010-11-15 10:52:35

本帖最后由 大米妈 于 2010-11-15 10:54 编辑

感谢分享!!

我们在上早教课,以及在一些活动场所玩的时候,发现大米对一些很多孩子都喜欢的项目不感兴趣, 比如坐在一种弹性充气柱子上bounce,以及坐在一块大毯子中间,大人在旁边拉着悬转等   
那么,如何判断这是孩子的'个性',还是感统方面的问题呢?

chris 发表于 2010-11-15 11:54:35

回复 大米妈 的帖子

找到這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统失调很多家长对“感觉统合”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也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是否感觉统合失调。因此,专家将感觉统合失调的常见原因和症状概括成十八个问题,家长可根据这些问题与自己孩子做对比,来初步判断孩子的情况。

1. 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小动作特别多;
2. 写字慢,字迹不端正,大大小小,轻轻重重,出格,本 子不整洁;
3. 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
4. 好动、不安,东摸西扯,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 劝阻,处罚无效;
5. 很晚才学会用筷子吃饭,不会跳绳,混淆左右;
6. 情绪不稳定、急躁、任性,作业多了就感到烦躁;
7. 作业速度慢,做做玩玩,督促下稍快些,有时考试来不及完成;
8. 坐姿不端正,常东倒西歪,上课和做作业时易感到疲劳
9. 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
10. 穿脱衣裤、钮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
11. 看起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
12. 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
13. 到新的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14. 语言表达能力差,怕羞,不合群;
15. 对亲人特别依赖,不喜欢陌生环境,到处要人陪;
16. 出生前有胎位不正或宫内窘迫等症象;
17. 出生时为早产或剖腹产;
18. 婴儿期爬行不足,从小户外活动不足。

大米妈 发表于 2010-11-15 13:21:27

本帖最后由 大米妈 于 2010-11-15 13:25 编辑

回复 chris 的帖子
1-14 我们还小,看不出来
但有些是肯定不符合的: 比如我们很小,大概1岁左右,就会分左右; 语言表达能力不错,应该说较强
15条是的,到陌生处需要亲人陪,有妈妈牵着手,很多地方都敢去,
没有妈妈牵就不行,甚至一秒种看不到妈妈,就要喊 .
16-17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不足为凭
18这是我最忧心的地方,大米到11个月才会爬,我创造了一切我可以创造的条件...
   ( 14个月走路,正常的. )
现在也是,有机会就带他去各种地方运动. 孩子多爬一下,或者在鼓励之下从高处跳下/走一段独木桥什么的, 我比吃蜜还甜.

宝宝贝贝 发表于 2010-11-17 11:51:31

以前没怎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现在来补补课

chris 发表于 2010-12-12 06:20:48

本帖最后由 chris 于 2010-12-12 06:25 编辑

平衡感來自前庭系統-保護寶寶頭部免於受傷的關鍵
摘自2009.5學前教育雜誌

文/高麗芷(台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顧問、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執行長)

整理/黃美湄(資料來源/感覺統合-信誼出版)

小霆在嬰兒期總是喜歡在輕緩地搖晃中進入夢鄉,可是令媽媽惴惴不安的是,有的醫師叮嚀父母,搖晃嬰兒可能導致腦傷。在兩難中,媽媽還是順著小霆的需要,提供讓他腦神經放鬆、順利入眠的前庭刺激。

哥哥小雷每次出門坐車,上車才晃兩下,他就睡著了。不過到達目的地,車子一停,他就自動醒來,下車後生龍活虎到處玩。媽媽發現,有的孩子對溜滑梯、盪鞦韆敬而遠之,有的孩子雖瘋狂喜愛但容易因莽撞而受傷,小雷卻能小心翼翼地玩得滿心歡喜。看著小雷的成長,媽媽對照顧弟弟也增添了一份信心。

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愛搖晃、加速度、旋轉的活動和遊樂設施,因為這些活動提供的前庭刺激,刺激量少時讓孩子情緒平緩、量多時讓孩子情緒興奮。

其實影響更深遠的是,透過這些前庭活動,可促進肌肉張力、平衡反應等最基本功能的建立,對保護腦部減少受傷的機制,十分重要。

究竟「前庭刺激」是什麼呢?

善用前庭刺激帶來安定或興奮

凡牽涉到頭部移動的活動,無論是局部動作或全身性動作,都會產生大小不等的前庭刺激。依動作性質的不同而分類為:局部動作,如抬頭、轉頭、搖頭等,或是全身動作,如搖晃(前後、左右、上下)、翻身、爬行、攀爬、下滑、行走、跑步、跳躍、旋轉等。

有些活動讓寶寶興奮,有些則可以幫助他鎮靜、安定,爸媽可以視情況提供孩子強弱不同的刺激,把握「愈快速則愈興奮、愈慢速則漸趨鎮靜」的概念,提供孩子適當的活動來幫助孩子發展前庭平衡覺。

Ÿ      慢速、幅度小、持續性的活動

提供緩和的前庭刺激,可達到鎮靜神經的效果,主要由耳石器官負責接收這類的刺激,例如:躺在搖籃裡、慢速盪鞦韆、坐在慢速且穩定行駛的車子裡,都有鎮定作用。

Ÿ      快速、幅度大、瞬間、動態的活動

提供強烈的前庭刺激,可達到興奮神經的效果,主要由半規管負責接收這類的刺激,例如:溜滑梯、玩旋轉地球、快速盪轍睡,都會產生興奮的效果。



前庭系統主要掌管身體平衡感

人類腦部員責偵測地心引力的感覺神經系統,就叫作前庭系統,它包含接收器、前庭核,以及與中樞神經系統其他部位(大腦、小腦和脊髓)聯繫的神經束。接收器位於內耳的半規管與耳石器官,具有感知頭部與地平面的關係,以便及時平衡身體,免於跌倒,或在即將跌倒的瞬間,調整頭部與地面的角度,以避免撞擊,使傷害降到最低。

對於一般健康的大人,前庭系統總是默默地運作,讓人根本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嬰兒喜歡抬頭看、側頭聽、蹋腿、揮手和搖晃身軀等活動,都是因為可以體驗感覺輸入腦部的喜悅,於是嬰兒會不斷反覆這些動作;而且藉著積極的活動,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經驗,也活化了他們的腦,對成長中的嬰幼兒來說,前庭系統在整體的發展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依照分齡提供寶寶適當的前庭刺激

所有感覺神經系統中,前庭系統最早發展,約在媽咪懷孕1個月就開始。所以媽咪在懷孕期間,除了要保持正常的生活步調(如走動、坐車等),還可以在懷孕2個月開始,坐搖椅使羊水輕輕晃動,讓胎兒如同在搖籃、母親的懷抱中搖晃一舨,促使寶寶前庭平衡覺適度發展。而寶寶出生後就可以依著年齡提供適宜的活動,幫助寶寶發展。

Ÿ      適合0-1 歲的前庭刺激

寶寶出生之後,可在他想睡卻睡不著時,用搖籃或以手支撐著實實的頭頸部抱著他,輕緩搖晃幫助他入眠;等寶寶頭頸部位發育好能支撐挺起後,在寶寶清醒時,可抱著他旋轉或將他舉高,或是趴在抱枕、大海灘球上,輕輕晃動抱枕或球,使寶寶感受到搖晃的刺激,但請爸媽注意,不要玩得太激烈。

Ÿ      適合1-2 歲的前庭刺激

1歲會走路以後,孩子雖然依舊喜愛爸媽的擁抱,但享受夠了,就從大人懷中掙脫下來,四處探索。這個時期,爸媽可以引導孩子走走斜坡、爬爬桌子、騎騎搖搖馬,或是把孩子抱起來舉高、轉圈子,讓他被動地接受前庭刺激,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非常喜歡這種玩法。爸媽平日陪這個年齡的孩子玩耍時,不要限制他太多,但需要在孩子後面跟緊一點,以防頭部撞到、腳踩空等意外。

Ÿ      適合2-3 歲的前庭刺激

去公園或兒童遊樂場玩,都是2~3歲寶寶最興奮的事了。無論是溜滑梯、盪鞦韆、攀爬架、蹺蹺板等,都是培養平衡技巧與雙側動作協調的好機會。此外,建議爸媽用身體當做運動道員,進行親子體能遊戲,更能增進彼此的感情,例如:爸爸媽媽可當馬讓寶寶騎著玩,或是讓寶寶坐在爸媽腿上左右搖晃當小船。

Ÿ      適合3-4 歲的前庭刺激

這個年紀由於孩子的動作反應更協調,喜歡更刺激的前庭活動,其中以溜滑梯為最愛,甚至嘗試用坐、躺等各種姿勢,體會不同強度的前庭刺激。只要能注意到安全,遊戲時能遵守規則,不和其他孩子產生衝撞;爸媽應多帶孩子到公園,鼓勵他爬高、翻滾、溜滑梯,滿足孩子對前庭覺刺激的需要。

Ÿ      適合4-5 歲的前庭刺激

當孩子對身體的操控更上一層樓時,他可以在團體遊戲中獲得豐富的前庭刺激,例如玩老鷹抓小雞遊戲時,在快跑中可及時煞車、轉向,在盡情奔跑與瞬間控制中,充分滿足前庭覺。爸媽應多鼓勵孩子嘗試各種運用身體的遊戲,如翻筋斗、跳躍、走吊橋。

Ÿ      適合5-6 歲的前庭刺激

全身性的動作,如騎單車、鑽拱橋、爬攀爬架、在單樓上翻轉身體等都很適合,孩子能體會頭部在不同位置的前庭覺,並使用雙手、雙腳控制身體的平衡。多給孩子身體位置變化的遊戲,不但挑戰孩子的動作運用技巧與膽識,也是左右腦資訊整合的理想活動。爸媽可引導孩子先做旁觀者,然後在安全保護下鼓勵孩子逐步嘗試。

除了平躺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前庭系統都在執行任務,它與許多神經系統的運作息息相關。爸媽能夠從懷孕期開始,提供寶寶良好的前庭刺激,並在寶寶出生後,能夠持續帶他做適當的活動,寶寶不僅會發展得好,也會更安定而容易照顧呢!

sophia 发表于 2011-1-1 16:08:00

关注,写的很好,如果早些看到就更好了

youyoushunv 发表于 2011-7-26 15:27:08

孩子感统失调,密切关注

xy_shine 发表于 2011-8-19 14:43:41

学习了,谢谢楼主~

酸奶水果 发表于 2011-8-19 17:04:34

说是剖腹产的产生这种现象比较多吧

jinglan 发表于 2011-8-20 17:49:04

繁体,看的累。

julyjuly77 发表于 2011-8-20 21:03:30

tmhmark 发表于 2017-7-12 16:32:45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覺統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