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7:35:01

与其他家长就育儿问题的一些交流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12 编辑

把与其他家长就育儿问题的一些交流整理出来。黑色字体是其他家长询问的问题。蓝色的字体是我们的回复。

XX妈妈:我自己纪录了一些博文,想就其中一些自己仍旧觉得应对不妥,不当的,拿来向您讨教一下,请多多指导,感谢您!
    往往这物权纠纷的背后可能已经不再是物权维护的自尊等问题了,而可能衍生出诸如人生态度等问题。如MM小朋友就是喜欢和X宝对着干,玩跷跷板不管X宝是先到后到,只要恬宝想坐,MM就一定争夺霸占到底,绝不退让。往往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再坚持先来后到的规矩,和MM小朋友或是她的家人商量遵守规矩,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你要抢,就抢吧,坐吧,拿去吧——我抱开X宝,关键是应对X宝情绪的问题,让她大哭大闹,在哭中把情绪流失掉一些或是大部分,然后再慢慢给X宝“灌输”别人争抢的东西,我们别凑热闹,退一步,走开,另外还有好风景好东西。
   是的,强调孩子的完美秩序感,她就是要坐那张小凳子,就是要那张小纸片,别的都不要。是的,我尊重你的秩序感,X宝,但是现实情况是你抢不到,拿不到,而且别人又不守规矩,那么妈妈就陪着你,在哭中,在难过中接纳事实吧。

请教您,我可有做的不妥之处,可以再改善成长的么?

灿妈回复:如果是我,我会带着孩子去跟MM说:“对不起,是X宝先到的,请排队。好吗?”坚持几次,MM也会形成秩序。 X宝也了解到碰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如果MM硬霸着。X宝大哭。处理孩子的情绪这一点没错,也做得很好。让孩子完全发泄是对的。这是一个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的机会:“妈妈知道是你先到的, 可是MM抢了你的位置,妈妈知道你很难受。”这样就可以了。 不用急着把孩子抱开。X宝愿意等就等别人下来再玩,不愿意等再走开。 否则以后孩子容易养成逃避的行为习惯。 

另外你“灌输”给孩子的观点其实是你自己的想法。 孩子只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秩序受到破坏,但是在大哭中可以倾泻掉。 你的那些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以后碰到这种情况你让她是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呢,还是退避一旁?
另外如果方便的话我想问一下你本人在原生家庭里是不是经常有被要求放弃一些权利?你有没有兄弟姐妹,如果有你是不是排行老大。 我最近在研究内在父母和内在孩子以及原生家庭的关系,希望能够了解多些这方面的情况。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点借鉴作用。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7:37:27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06 编辑

(二)XX妈妈“不用急着把孩子抱开。”问题是,常常是两个孩子僵持在跷跷板上,谁都不肯让,且同时在大哭大闹,MM 的家长从没有抱开她的意图,那我觉得就没有必要在这种僵持状态中来安抚恬宝的情绪了。所以我才选择先抱开X宝,到一旁让她发泄完情绪,安抚她的。而往往等X宝没事了,去玩下一个游戏器材,MM又蹭过来了,新一轮的抢夺又开始了……
   不过您提到的“X宝愿意等就等别人下来再玩,不愿意等再走开。 否则以后孩子容易养成逃避挫折的行为习惯。”到是给了我提醒:不以自己意志(比如讨厌这样的小孩,我们走吧)来左右孩子的行动,让她自己来选择。
   只是,你提到,“逃避挫折的行为习惯”,确实如一支利箭“嗖”的射中了我的心:我就是这样的啊,我就是这样的啊!——你还问到原生家庭,我有个姐姐,我是老幺,我记忆中已经没有什么关于自己是否被要求放弃一些权利的清晰片段了,只是感觉,幼时父母,姐姐对我管制甚严,是的,用管制这个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老幺,总是害怕我遭遇危险和麻烦,对我的管制方方面面……
灿妈点评:其实父母、姐姐的管制已经剥夺了你许多的权利和能力。 所以碰到冲突时,你的内在父母就会跳出来说:不用惹麻烦,躲开。 这反映在你对孩子之间冲突的态度上。 
   “你的那些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以后碰到这种情况你让她是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呢,还是退避一旁?”这个问题恰是我非常困惑,非常难以把握的,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放弃?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来自心灵的指令,全是听凭外界的声音左右——比如读书的时候争成绩排名,被迫去争,家人,老师都要自己去争,搞的自己的虚荣心也很想去争,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争的太无意义,而且发现那时候这种要争,而内心里害怕争,讨厌争形成两种交织矛盾,一度让自己痛恨学校和老师,痛恨这种竞争现象和制度安排(虽然我一直都是学习成绩优异者)。
   因此,对孩子来说,我发现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去把握。有个尺度么?如何让她建构出自我,能让她完全听凭自己的心声去为人处世?(这个问题问的太大了,一时不察,激动之言。)
灿妈回复:能不能讲讲MM,他的年龄,以及他的照顾者是如何对待他以及孩子之间的纷争,他为什么会盯着X宝?会不会是他想跟X宝交往却不知如何表示?能不能找一件事情详详细细地讲一下?他们之间的问题也许并没有那么严重。 会不会是你自己对“争”的复杂情绪投射到孩子的关系上?

你提到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严格的管制,我想这正是你失去“自我感”的原因,所以你“一直都没有清晰的来自心灵的指令,全是听凭外界的声音左右”。 你实施的一直是别人的意志而不是自己的意志。 因此“心”的声音消失,存在的只有“意”的声音。 你内化了你的父母的模式形成了你内在父母的声音,要你争,要你优秀,你不得不成为这个家庭的“骄傲”,而你内在孩子的声音是不愿意去争,想做自己。可是内在父母的声音太强悍,把内在小孩的声音压了下去。 这两种声音的冲突可能在你成长的路上一直在打架,所以,你一碰到要“争”的事情的时候,就像被按动了心灵密码一样,让你特别地不舒服。 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了是什么让你对孩子“争”的问题这么敏感,我想你也许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了。 

至于如何让孩子建构自我,如何不要让孩子失去自我感和存在感, 我今天刚好也在想如何去阐述这个问题。希望最近能够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能否告诉我你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有哪些事情你觉得很为难,尺度不知如何把握。 谢谢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7:38:59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07 编辑

(三)
XX 妈:
很有意思,你的提问勾起了我想整理整理思路的兴头,对于MM小朋友与我们家X宝交往的过程,我作为观察着,参与者一直都很想整理一下,真是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我们家X宝2岁7个月大,MM比X宝大2个月,也是女孩子。MM家在我们家楼上,我们是在X宝一岁4个月大才搬来和MM同一栋楼的,不过因为都是一个学校的(我和MM妈妈都是同一个大学里的老师),所以两个孩子打小都是在一起玩大的。从出生开始,MM主要是由她姥姥带大。MM姥姥和恬宝外婆都是极其相似的,或者说,我们父母这一辈的人,尤其妇女都是战天斗地过来的女强人,自主,独立,好强,能干……当然,我觉得还有就是控制欲特别的强。MM在1岁10个月之前都是姥姥带,姥姥曾经无数次在我们面前夸口说她们家MM好带,很听话很乖,要她什么时候走路就什么时候走路,要她什么时候背诗就能什么时候背诗。1岁10个月后姥姥回东北换成奶奶来带了,感觉奶奶就没有那么强的控制欲,我们就很明显的发现MM的脾气越来越大,就出现了一段时间让我们家很讨厌的“和X宝对着干”的局面。X宝和我笑称,以前MM是被姥姥压制住了性子,现在性子得到张扬了,许是好事呢。

灿妈回复:
你先生说的有道理。MM现在原先被压抑的性子得以张扬对MM而言确实是件好事情。但是,如果MM的父母是有心人的话,让MM好好地发泄一段时间后这里面也有很多功课要做。  

MM的霸道行为是她姥姥的镜子。 她跟X宝相处的方式就是她跟她姥姥相处的方式。只是换了位了。 她姥姥的行为已经内化成了MM的内在父母,当她跟比她弱的孩子相处的时候她就会以强者、控制者的姿态出现,如果她碰到了姥姥型的更强势者,她自己就成了X宝的角色。 如果这种关系模式没有改变没有突破的话,长大成人后MM与他人的相处模式就是“欺软怕硬”型的人。

你下面提到现在两个孩子的关系比较融洽,说明两个人的关系模式也已经内化了。 暂时也没有必要去打破他们。 但我想提一点建议:如果出现MM想要控制,可是X宝有些不情愿的时候,家长可以介入一下,比如问X宝:“如果不愿意,你可以拒绝。”这样对MM和对X宝都有好处,她们都可以了解到原来她们是可以拒绝别人的。MM如果遭到弱势的X宝的拒绝,她可以内射到她自己的内在小孩,原来我也是可以拒绝的。 也就是说X宝的反抗可以让MM了解到即使碰到比自己强势的人自己也是可以拒绝别人的控制的。 否则他们俩个人的相处模式也会影响到恬宝内在父母和内在孩子的关系。 

但是X宝内在父母和内在孩子的关系的形成主要还是在你们自己家里面。 她跟MM的关系模式只是重复家里的关系模式以及强化了这种模式。 所以要改变X宝还是必须从家里的关系模式改变做起。 比如,你提到你对孩子的控制欲(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妈妈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也是为什么X宝会接受和MM的相处模式的原因。 如果你能把控制权放下来,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交由孩子来引导。这样慢慢地在这种关系模式会内化到孩子的潜意识里面,以后孩子也会以这种模式去跟其他人相处。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7:44:00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08 编辑

(四)
XX妈妈:

平常我们家X宝是奶奶带,那段时间里,奶奶带X宝玩回来就会告状说今天MM又来和X宝争东西,两人争的哇哇哭,还有一次到MM家玩,基本上是X宝拿到什么玩具MM就过来抢什么。我自己亲历过的一次,就是上述给你描述过的到学校健身器材区去玩耍,X宝坐跷跷板,MM非要过来抢X宝的这个座位,两个孩子僵持在跷跷板上,谁都不肯让,且同时在大哭大闹,MM 的奶奶从没有抱开她的意图,所以我才选择先抱开X宝,到一旁让她发泄完情绪,安抚她的。而往往等X宝没事了,去玩下一个游戏器材,MM又蹭过来了,新一轮的抢夺又开始了……

灿妈回复:
如果两个孩子的初期交往就确定谁的东西由谁做主,公共的东西谁先到谁先玩就最好。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聊过,这里就不再细讲了。 

这一段时间我不记得持续了多久,到了最近一个月我才渐渐发现两人的交往变了,X宝从未有过的极其喜欢和MM在一起,MM也没有表现的如前段时间那般霸道,只是我发觉,两人在一起,MM往往是作控制者,她玩什么,做什么,就要X宝做什么,X宝也愿意。呵呵,在我还没意识到前,X宝爸又笑称,还不是因为你这个控制欲很强的妈妈。我汗……是的,我有个控制欲强的妈妈(X宝外婆),我也被塑成了个喜欢控制的妈妈:(

此外,你提到“你自己对‘争’的复杂情绪投射到孩子的关系上?……如果你清楚地知道了是什么让你对孩子“争”的问题这么敏感,我想你也许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对待这个问题了。”投射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就我自己能够觉察到的地方。诚然,孩子的问题我始终知道个大方向——从我身上来找根源,改变从我开始,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涉及到自我调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对待孩子需要当下处理的一些技巧。比如吧,我希望自己首先从语言上改变,尝试少用或不用限制性的语言。那么很多时候就出现了两方面问题:

灿妈回复:
是的,投射无所不再,海灵格讲过: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但我们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加以警醒, 开始接纳,慢慢地你就会发生改变。当然这种问题根源很深,会有一段很痛苦很反复的过程,但走过去你会发现真的解脱了许多。 这也是孩子带个我们成长的机会。   
(未完待续)

cfw7319 发表于 2012-3-31 17:47:55

值得细看哈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7:51:13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14 编辑

(五)
灿灿妈,您好!我是XX妈。我转了一篇博文“如何保护孩子的负性情绪”,并且写了自己的一些处理体会,还是觉得有不妥的,能请您有空帮看看,然后指点一二么?谢谢啦。 祝您和家人新春愉快,康安吉祥!   

XX妈,你好!节后灿灿病了几天,随后我也病了好几天。 现在就你节前的问题先简单地答复如下:
1/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其实都是自然的生理反映,就像紧张心跳就会加快一样,不是以我们的喜好就可以加以调节的。 所以喜怒哀乐本身是没有正面和负面之分的。

2/情绪之所以会成为负面情绪是因为过,过喜、过怒。。。才会致病,而过的问题来自于压抑。 《中庸》讲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就是说今天没有什么事情击中你情绪的靶心,情绪上面平平淡淡,此心不动,喜怒哀乐没有发动的时候,这种情况这种境界叫做“中”。但是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你生气了,你把气发出来,像打鼓打中鼓心一样地彻底发出来,那么这个气就散掉了,但如果我们压抑住这份气,这份气就吞到了你的肚子里面去。像我们跟灿灿讲的一样,肚子里有个生气精,一旦你把气吞了下去,生气精就赶快把这气给吃了,你吞的越多,生气精就吃得越多,越长越大,有一天,它比你强大了,它就要跑出来搞破坏了。这就是负面情绪了。   所以,如果我们这样分类:“中节”的喜怒哀乐都是正常情绪。那么孩子发脾气、伤心时我们不冠以负面情绪,就比较能接受孩子的这些情绪。 而由它“中节”而发。孩子发完了,这份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也就不会留下负面情绪。   

至于“礼貌”问题
1/首先孩子真正的社交能力要到三岁才开始,所以不用着急
2/请了解你的朋友是你的朋友,并不是说你的朋友就非得是孩子的朋友,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跟他们打招呼。请谅解孩子天生就不会应酬。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孩子是多么的天真,多么地值得珍惜吗?如果你的朋友想跟孩子交朋友,她会蹲下来,她会去表示她的友好,也许孩子就能把她当朋友了。   
3/孩子表示友好、礼貌的方式为什么非得是这么一句“XX好”,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孩子就已经是问过好了呀   
4、也许你的朋友也没那么在意孩子是否叫人了,问好了。也许是你自己太在意了,对这个问题太敏感了。

“而我目前能做到的是,第一,没有什么比让孩子放松,有安全感更重要了。而此一点与自我的心灵成长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即使孩子没有主动大声的叫伯伯好,也没有必要在心里升起丢脸或是别人如何看待我,看待我的孩子的想法,不打招呼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全然接纳这样的自己,先放松自己再说。”

你的这段描述里面非常有意思,你能从中找到你内在孩子和内在父母各自在说什么吗?你的内在孩子弱弱的,但她在开口说话了,你能帮着她把她想说的话大声地说出来吗?   

自己打完招呼,跟孩子说“这是黄叔叔,叔叔好。”做好榜样做好示范就行了。孩子叫不叫随他。如果你还要加上这么一句“不好意思,这小家伙怕生。”这个标签一旦给孩子贴上,恐怕就真成了孩子的随身听了。    如果我们爱孩子,随时对孩子有礼貌,这样长大的孩子你还怕她会没礼貌吗

有什么想法,请随时沟通。谢谢!

另外“明确的说,打招呼是由礼貌的行为,我们更喜欢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话将成为孩子内在父母的声音,如果将来孩子内在父母的声音更强大一点的话,将一直“鞭策”着孩子,让孩子“挥之不去”,“做自己”?还是为了妈妈的爱,做妈妈喜欢的那个孩子?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7:57:27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09 编辑

XX妈妈:
应对一些与规则冲突的情况采用什么样的语言技巧更好?这需要人指点或是经验积累的。例如,到晚上21点,X宝还在大操场和小伙伴玩的不亦乐乎,我们尝试不用限制性语言,如“这么晚了不能在外面玩了,要回家睡觉。”,我尝试说:“X宝你觉得和小朋友玩的很高兴,还不想回家,是么?但是,已经21点了,很晚了,我们现在先回家,明天早上你又可以和MM,XX一起玩,好么?”通常X宝会不愿意哭闹一阵,然后我们就坚决抱起走人,或是商量着“再玩5分钟,好不好?”5分钟到了,坚决抱起她走人。

灿灿妈妈:如果一定得走,你的这种做法OK。 倾听孩子的情绪,但是不可以做的事情还是不可以做。 也许结尾的时候可以更婉转一些-“5分钟到了,我们跟XX她们byebye吧。”孩子的注意力会在跟其他孩子说再见上。 
但是我想问一下,为什么21点一定要走?如果孩子们正玩得尽兴,能不能随孩子的性一点?怎么样的情况对孩子更有益?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7:59:04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10 编辑

XX妈妈:
我做了语言上的改变,而家人依然故我,尤其是恬爸,那么我就会生出要求X宝爸改变的想法来,结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碰到像下了雨要踩水的事情,奶奶就老是限制她:“不能踩!会生病的!”而且盯的很紧,一点都不给踩。我在的话,若奶奶还在场,我就不得不尝试说:“X宝你觉得踩了水后鞋子湿不湿?脚湿么?那你觉得舒服么?”若奶奶不在,我会让她踩。(最近我发现奶奶的限制影响已经明显的给孩子套了个箍,孩子玩沙子居然开始怕脏,嫌衣服和手脚会脏。)若是X宝爸在,X宝爸一面给她玩,一面又在大量使用
限制性语言:“别踩太久,会生病的”。而我忍不住出声指出,两人又闹的不愉快。

灿灿妈妈:
我了解你的这种心情。 我们刚开始做儿童之家的时候,我也认为如果家长没有发生改变孩子是不可能发生变化的。 因此我们恨不得告诉家长一切有关孩子的事情。 结果后来发现如果别人没有改变的意思,我们去要求别人改变这其实都是对别人的侵入和控制。所以我们现在是别人不问我们不会主动去讲。 

对孩子爸爸,我建议曲线救国, 平时多跟他谈你的体会,你看了什么书讲了些什么东西。 慢慢地他也会被熏陶过来。 

至于老人的问题,我们之前也有谈过,我没有办法给你任何的建议,这个要靠妈妈自己的智慧去处理。我能讲的只是老人的心愿没了,她会一直挂在那里,也会成为心病。 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需求也会一直留在她的心里面。 成人以后的很多问题就是童年的需求被抑制,没有被满足所产生的。 比如大学生玩游戏玩疯了,其实是童年时候玩的愿望被抑制,没法实现,一旦远离父母的控制,他就会去完成童年的愿望。 童年的抑制越厉害,成人以后的反抑制就会有多厉害。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8:01:56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02 编辑


XX妈妈:
“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有哪些事情你觉得很为难,尺度不知如何把握。”除了上述的语言限制的太多,实质上是我们害怕担忧过多的问题,而应对的尺度技巧,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此外,还有就是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感觉上的一些问题,请容我下次再与你交流吧。


灿灿妈妈:
用心去面对孩子,面对孩子的时候抛开一切育儿知识。 尺度这些东西没有具体情况没法谈。 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孩子尺度都不一样。 这个也要靠妈妈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8:22:00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2-3-31 18:24 编辑

XX妈妈:
有两个问题我需要向你请教
1、holy现在快3岁了,还不太愿意自己一个人玩,有小朋友跟他玩时特别开心,也能玩很久,相处得还可以。其次是跟大人玩。在家就是老要我跟他玩,如果我有事,他会依次在家里找人
2、有时特别容易生气,生气时火气特别大,使劲丢东西,打人或是物品。情绪的输通和为泄的规则倒不是问题,但我觉得他的火气特别大,这有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我也不太确却这两点算不算问题,如果算的话,那是我的什么方式造成的? 谢谢

灿妈回复:
holly的这些表现是一个2-3岁的孩子的正常并且是典型的表现。孩子真正的社交能力要到三岁以后才开始发展,所以现在这个阶段跟不跟其他孩子玩都不算有问题。这个阶段孩子对自己的认同和认识是通过周围的人的反射过来认识和认同自己,这个年龄对大人也会比较依赖所以找大人玩也很正常。如果觉得有问题的话可以检讨一下孩子过来找你跟他玩的时候你会不会有些勉强,如果有的话孩子对你的爱会有些迟疑,便会更加找机会去证实。可以这样做:孩子找你玩的时候,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愉快地接受,陪他玩,看着他很专注已经没留意你的时候再走开。但我还是建议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陪着孩子。

2-4岁的孩子是会执意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在易经上称之为坚心,一旦不能如愿就会很生气。孩子生气是马上能把脾气发出来而且发尽,这对孩子都是很好的事情。如果要检讨的话可以留意一下对孩子是否能够能可能地“从其欲”,或是孩子的发脾气是为眼前事还是有其他事情的积累。如果是眼前事那怎么发也没问题,如果他打你的话直接了当地跟他说妈妈不愿意被打,请你不要打我。如果属于“迁怒”那就靠自己的观察找出他真正生气的事情,帮他把事情说出来,把对那件事的脾气发完。

jyjqwe 发表于 2012-3-31 18:29:05

很喜欢看。
是楼主的原创吗?因为之前看到一个公告 “即日起,禁止纯粹的、无自己分析看法的转帖。 对此类转帖,各版主直接删贴。屡犯不改者,予以禁言。”
楼主的这个文章很好,对家长很有帮助,就算是转载,也希望不要被删掉。
如果是楼主原创,期待楼主继续,谢谢,我收藏了,等待更新。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8:33:43

jyjqwe 发表于 2012-3-31 18: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喜欢看。
是楼主的原创吗?因为之前看到一个公告 “即日起,禁止纯粹的、无自己分析看法的转帖。 对此类 ...

是原创的。是我们跟其他家长的往来的一些整理

jyjqwe 发表于 2012-3-31 18:40:21

wjp526 发表于 2012-3-31 18: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原创的。是我们跟其他家长的往来的一些整理

谢谢。您的工作真有价值。期待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

beautifulface 发表于 2014-6-26 16:40:05

这些文章真不错!

咸盐儿 发表于 2014-6-27 06:28:13

写得太好了,解决我许多困扰,小女2岁半几乎就和文章中mm一样,而同她玩得来的又是一个x宝的翻版,而且小女也不爱打招呼,我也有点控制欲偏强,孩子这面小镜子自己要常照常照,三省吾身!

yuxue7633 发表于 2014-6-27 09:41:47

我能问一下,如何能加入跟您交流育儿的圈子呢?这种从原生家庭分析入手,来剖析自己的反应和对孩子的影响,我觉得很有意义。事实上,这正是很多家庭在性格和处事上循环不已周而复始的原因。我们都想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正是我们自己,变成了孩子的绊脚石。这种结果,相信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并且都希望改变。所以很希望加入这个圈子,来了解自己,改善自己,进而帮助孩子

wjp526 发表于 2014-6-28 14:31:21

yuxue7633 发表于 2014-6-27 0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能问一下,如何能加入跟您交流育儿的圈子呢?这种从原生家庭分析入手,来剖析自己的反应和对孩子的影响, ...

抱歉,因为我在网的时间不是太多,所以没有加入什么群,也尚未建立自己的群。如果你有问题交流,可以和其他妈妈一样,发留言或是Email到QQ给我, 我基本每天会查阅一下。我的QQ是806848982,Oriole. 或可参阅我们在新浪的博客的一些文章http://blog.sina.com.cn/oriolehomeschooling。 

wjp526 发表于 2014-9-12 18:09:15

亲爱的灿灿妈妈,你好哇!
打扰了,我碰上了疑难,就找上你帮忙解一下惑:

    恬宝现在快5岁了,我找了一个读经班给她去上,她自己是愿意的,现在她迫切的需要小伙伴,读经班里有新朋友,她上了一个礼拜,反应都还是挺好的,每天高高兴兴的去,回家很兴奋的诉说。今天早上起来就闹情绪说不想去了。我说可以选择, 但是想清楚,你选择的结果,待在家,妈妈需要工作干自己的活,你就得自己挑工作,除了需要我帮忙,其余时间都不能打扰我。而去幼儿园,还可以有新的朋友一起玩。

她最终选择待在家。在另外一间房子里, 安静的自己搭会娃娃屋,又自己装扮演下戏,很久没声了,我过去瞅,看到她躺床上,以为睡着了,谁知道是在发呆。因为事先和她说过“不要自己挑工作,到最后又说无聊,没什么好玩的”,她一直没敢到我这说无聊,但她已经表现出无聊了 。我立刻就生气了,我威胁她,命令她, 让她必须马上给我到楼下去跑一跑,到阳光下滑板车,爬栏杆什么的,动一下,否则像个老人一样,容易生病的!!她怯懦的说我看会书,就下去。——写到这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这是怎么了? 我为什么要强迫她?我害怕她没有活力, 我担心她就这样浪费了在阳光下成长的好时光?我不想强迫她去幼儿园,但又用威胁的词语告诉她如果自己不能安排,我就强行送她去幼儿园让别人来安排!

可能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担心,家里老人一直传达出来的一个信息:现在总是由着她 ,以后她7岁该读书上学的时候怎么办?不可能还成天在家晃吧?到时候她不想去,你是不是要强迫她去呢?


   我虽表面上说不担心,实际上也成为我的一个隐忧,让我无法真正的说服自己。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也是找了一家宽松点的 幼儿园,她刚开始去一个月,也还挺好, 后来国庆一个长假回来就说什么都不去了。今年长大了,感觉需要小伙伴更迫切了 ,她就愿意去,一个礼拜下来我观察都还 挺好的,今天突然就不去了。

    我现在反思,事情应该都是有原因的。前几天我去接她放学,她几次都是看见我就大哭说为什么不早点来接她,而只要是爸爸或奶奶接送都没有这种情况。三个老师一致的说她看见妈妈就撒娇了,一点都不能干了。昨天参加幼儿园的表演活动,我观 察了整个活动过程,发现老师还是体制内的惯性做法,对待孩子总是压制强迫的多(如不许哭,不许闹),有些孩子明显的在老师面前不敢表露情绪,老师不在了,在我们外人面前反倒就嚎啕大哭了。所以,我寻思着恬宝是否也是在幼儿园里受到了压制,情绪有了淤堵,使得她看到我就能放松的发泄出来。所以,她不喜欢那样 的环境,宁愿不和小伙伴玩也要自己无聊的待在家?这也只是我的观察和推测。不管怎么样,我面临的是,自己有工作需要做,爱人去上班了,老人回老家,目前只能是她不去幼儿园,就只有自己待在家里,特别是我也有工作外出的时候。


   亲爱的灿灿妈妈,我不是全职妈妈,所以想平衡孩子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有时候就是很难做到平衡,搞得自己恶劣的那一面时常裸露出来,威胁、恐吓、名义绑架各种常用手段也无一不用上,真是让自己事后总是悔恨不已。

wjp526 发表于 2014-9-12 18:10:56

回复

谢谢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总是带给我很深入的思考。只是抱歉琐事缠身,拖了许久才回信。

最近我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住在一个亲戚家里面,她的儿子跟灿差不多大,是一个住在传统氛围里但努力地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的妈妈,我看到了她许多的不易和以及跟周围人文环境的冲突,但因为有一颗自我反省的心以及对孩子的爱,母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也成长地越来越灿烂。 一回来后我便收到你的来信,反应的问题跟我在家里看到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我想我特别能理解你的那种焦虑和无奈。

所以首先我想请妈妈们了解的是我们谁也做不了一个完美的母亲,跟着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走,总是这个问题刚解决,便又有新的问题出现,而问题正是来帮助进行自我反省和帮助我们成长的必要条件。 所以碰到问题的时候先宽宽自己的心,向你的这种倾述其实就已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了。 我想时隔多日,也许这信中所提的问题对你而言也已经不是问题了。

现在我们便从普遍性的角度来谈你信中的困惑。

wjp526 发表于 2014-9-12 18:11:24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4-9-13 11:02 编辑

孩子发呆没什么不好

以前我们做儿童之家的时候,有一张很舒服的小沙发,就是专门给孩子发呆、无所事事的时候用的。我们称之为“relaxing chair”我们告诉孩子:不能去打扰坐在那张椅子上的孩子。

发呆是孩子一个自我修复、自我放松、放空的一个过程。灿发呆的时候灿爸会提醒我不要去打扰她,给她时间、空间让她与自我对话,把自己虚空出来。

家长总希望孩子把时间用在实事上面(比如学习、运动等所谓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面),怕孩子“浪费”时间,不敢让孩子“虚空”;总想着孩子与外面的交往而忽视了孩子与自己内在的交流,总怕孩子无法跟别人相处却不在乎孩子无法跟自己相处。 这也许跟中国本身深层的文化结构有关,集体的势力太强,集体排斥个体,于是个体也便不敢发展自我。 个体发展不起来便唯有发展跟集体的关系,为了认同感,我们抛弃内在,拼命地向外寻。这也许就是目前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内外冲突的根本所在。

wjp526 发表于 2014-9-12 18:12:10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4-9-12 19:36 编辑

至于学校,或是在家上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是不管上学还是在家教育,不管上什么样的学校,生活中总会不断的有问题出现,面对就是了。至于学校,不管传统还是非传统,跟孩子直接打交道的不是这个学校的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面对面的那个老师。 而每个人都要自己的知性限制和性格问题,这些不是学校理念或是通过教师培训就可以得来的。 我们自己做妈妈的,接受自由和爱的教育并且一直都在进行自我反省的妈妈,也一样有自己的知见限制等等问题,也不可能每个时候都能对孩子有恰当的反应和判断。所以我们才要不断地修炼。 而这其中的艰辛唯在此中者方知。如果选择了上学,不可避免地,我们也得去接受学校的不完善处。 就像接受我们自己的不完善处一样。 否则那份纠结也会由我们传递给孩子。 但是还是要留意孩子的情绪问题并即使处理。

wjp526 发表于 2014-9-12 18:13:06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4-9-12 19:36 编辑

继续聊聊我的一些观点。 。

1、      我忘了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就是孩子在周岁或是半岁的时候由于自己发展的原因,会有个阶段跟妈妈特别难相处。 灿五岁前每年我们都会有一个特别难相处的时期,我会很烦她,对她态度恶劣,然后又内疚,情形就象你qq中描述的差不多。你们母女之间的这种情形我们都一样遇到过。我们能反省,这便是彼此的成长。 所以不用太自责。 想发火就发出来,等平静下来的时候再帮助疏导孩子的情绪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如果老公能够听你诉说就最好了。   

2、      最近跟灿灿聊青蛙公主的故事。 青蛙公主很漂亮,其实谁都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每个人都觉得青蛙公主很漂亮,于是青蛙公主只能以漂亮的一面示人,于是越来越漂亮。而丑的一面只能被压到潜意识里面去。 等青蛙公主长大到有能力去与周围环境抗争了以后,金球引领着她走到潜意识的池塘边,掉进池塘,把潜意识里面也属于自性丑的一面-青蛙带了出来。 公主开始不接受青蛙,太丑了,也就是不接受自己丑的一面,但公主有个好父亲,金球也是父亲给的,父亲让她接受青蛙,后来公主与青蛙同吃同住,也就是公主开始面对自己另外的一面,到最后接受了自己的那一面,于是青蛙变成了王子,意味着公主成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这时,公主才有能力去爱,也才能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领会解读了这个故事,让我受益无穷,接受自己,即使很丑陋的一面,不去抗拒。接受别人(老公、孩子),他们好很容易接受,可是难就难在连他们“不好”的一面都能坦然接受。 这样彼此都比较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也比较容易有幸福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我们很爱孩子,可是某些时候,我们也会恨孩子,对孩子态度恶劣,这存在于每对关系中,所以不要太自责,这种时候,如果老公能接受,跟老公倾述最好。 跟有同样观念的其他妈妈倾述也是一个很好的修复方法。 “恨表达了,爱才能产生。 ” 我们某些时候确实也是恨孩子的,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孩子的爱,相反,如果我们怕这种恨,把它隐藏起来,伪装地去爱,这反而会增强恨意。所以不要回避。

3、      我们表达了恨,也给孩子表达“恨”的机会。孩子跟我们也一样,有些时候对妈妈这个巨人也是又爱又恨的。平时爱表达地多了,但很少有父母会鼓励孩子去表达恨。有一个很好的绘本《我讨厌妈妈》,用一个孩子的口吻,讲她讨厌妈妈这个那个,甚至还想离开妈妈,最后还是回来了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读一读,让孩子知道别的孩子也会恨妈妈的,这样既能帮助孩子表达恨,也能倾泻孩子的内疚感-(孩子内心会觉得恨妈妈是不对的,有恨意的时候便会有罪恶感,而罪恶感产生时孩子反而回去讨好妈妈。) 有时候我发脾气,灿会气得跑到房间里狠狠地把我张牙舞爪的样子画在墙上,还狠狠地打上一个叉叉。 我很高兴她这样做,一方面把她心里的恨意表达了出来,一方面也警醒自己,平时再怎么好,某些时候在孩子的眼里我也就是白雪公主里面的恶皇后。 这是无可避免,都是真实生活必有的场景,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格林童话。但这些对孩子的伤害也是无可置疑的,所以我们都要找适合的渠道去表达、倾泻。 同时也警醒自己,我们的成长便是孩子的幸福。

4、      至于将来会怎么样?谁知道呢。现在心里觉得应该怎样做就去做好了。 将来的问题在现在也许是一个问题,到了将来也许已经不是问题了。 象两年前我回老家时就灿灿在家上学的问题跟好多亲朋好友唇枪舌战了许多场,都被大家否定掉,可是,才过了两年,我今年回去,好多人都很支持我们。就连我舅,六十几岁的人了,也跟我说,这样挺好。两年后,也许自己的知见又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用心去观照,过好现在就好了。

5、      一个孩子有爱有自由她便越能与自己相处,从而与他人相处。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发展自己,而不耗在关系的拉扯上。这样的孩子,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wjp526 发表于 2014-9-12 18:14:08

最后一点:不管是全职妈妈还是上班族的妈妈,一样都有时间上面的苦恼。 都要面临取舍的选择。 反正还是那句话,跟着自己的心走,不要去为别人牺牲什么,否则就会变成债,总有一天会要讨回来。 唯自己心意合一地去做事,自己不拧着,才不会去拧孩子。 爱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勇敢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也是爱孩子的基础。

fional0814 发表于 2014-9-13 08:06:12

进来学习的

dianejin 发表于 2014-9-13 13:37:53

灿妈好有经验,受教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其他家长就育儿问题的一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