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子 发表于 2012-7-29 14:05:30

ZT:【办园杂想】我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就好——真的是这样吗?

本帖最后由 漠子 于 2012-7-29 14:06 编辑

办小袋鼠两年多来,我听到很多的家长告诉我选择这里的原因就是“我不关心孩子学什么,只要他天天开心就好"。

       曾经我也以为这样就好。还记得我当初在给妞择园的时候,我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老师要爱孩子”,虽然我没有明确要求过孩子快乐就好,但显而易见,目的肯定是这样,因为那时的我认为:如果老师爱孩子,孩子在爱的滋养下又怎么会不开心快乐呢? 所以,当初选择小袋鼠我最看中的是老师的爱心和耐心,其次是因为蒙氏教育。

       然而,随着自己的不断成长,我越来越发现,纯粹地让孩子快乐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而最近更让我认识到的是:也许在小袋鼠的孩子,成长的痛苦更多!终于我深刻理解了大李曾经说那句话的意义——“芭学园的孩子,比传统园的孩子成长的烦恼可能更多”(大概意思,非标准原话)。

       直到现在,我曾经的旧同事还认为,我为了孩子开办这样的园,我把孩子当“温室中的花朵”,认为我是为了逃避传统教育那种严厉的环境。我知道不是,但我没有解释,因为其中的缘由并非一般的人能理解。

       今天,有很多新兴理念的园开起来,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幸福,无论理念是否成熟,至少有爱和尊重。   

      可是真的有了爱和尊重,孩子就天天快乐吗?是不是满足一切的需求,才能让孩子快乐?

      记得当一个家长选择退园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在这里不快乐了,觉得孩子适合更自由更宽松的环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我也觉得更宽松的环境也许更适合这个孩子。所以我支持家长的决定,但后来还是跟家长聊了聊,当作朋友一样交换一些看法。当我说到“我觉得所有的成长,都来自于痛苦。孩子的挫折感、自信都来自于穿越那些困难”,家长很不认同,她认为快乐很重要,认为孩子天天快乐,长大自然性格阳光,并且反问我“快乐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不追求快乐呢?”。我一时哑口无言,因为当时,我确实不知道如何回答或者说反驳。难道我们来这人世不是追求快乐的吗?或者我们来这人世就是追求快乐的吗?快乐有什么错?可是我又觉得,如果没有痛苦哪里来的成长?孩子需要通过面对生活中的遇到困难,并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战胜他,这样他才能从这件事上达到有效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增加智慧。而且我一向认为孩子是天生具有这种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和方法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和引导孩子的这种力量,让他们能够自己发掘出来。而过多的保护与干涉,在我看来就是破坏孩子的内在发展。无论这种保护是出于爱,还是出于什么,都有着破坏的力量。然后,可是……这是与当初的”只要快乐“是矛盾的啊?

      我能理解当孩子面对困难(比如事情不会做,小朋友不跟自己玩),孩子的无助;也曾亲身体会自己在那时的焦虑和紧张,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帮忙的担心。其实我们成人,经常要面对孩子很多的这个时候。也许有人没有人任何理念,可以通过包办、干涉、压制去排除自己和孩子的这种困境,可是对于我们知道要尊重和满足的家长,也许更多的是承受自己面对这个事实的痛苦。通常我们的痛苦被孩子敏感的捕捉到,当他无法面对那个问题的时候,他会寻求家长的帮助,而当他知道妈妈也被此抓住后,他会更知道表达自己的痛苦,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痛苦,到了妈妈面前也成了大大的灾难。于是家长和孩子的痛苦都被放大,通常大多数家长首先会找老师的问题,是不是老师关注不够?是不是老师没有帮助?……而后当问题持续的时候,尤其在长达几个星期或数月的时候,就不得不选择”逃避面对”,逃避的方式就是“换园”或“暂时让孩子先休息”。当然,我也不能说这种逃避的方法完全不好,比如换园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更适合孩子的园,或者休息一段时间,孩子的情绪会有所缓解。但问题是,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吗?因为我相信,无论在哪里,困难总还是会碰到的。

       其实我们不可能让孩子逃离这个社会,但走到今天,我深刻地明白,我选择做这个园,并不是为了让孩子逃离传统教育体制,而是想让他们在学前这段关键的时期,能够更好的发展自我,能够在尊重和爱的环境下成长,但尊重和爱并不等同于过度的保护。孩子需要经历他人生中的困难,比如刚入园的人生大事,交往过程遇到的困难……等,但这种困难不应该是由老师或社会的不尊重或打压造成的困难。也就是说,在孩子这么小的年龄时,我不希望他去承受成人带给他的冷漠、专制、忽略、压抑,而希望通过人生自然发生的平等中带来的磨炼。

       那么除了逃避,我们还能怎么做?我们需要很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痛苦。但我只能说,我没有有效的方法,但我个人有自己的原则,我觉得这两个原则足可以帮助孩子抵御孩子遭受的各种痛苦,并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困难。那就是:

       其一:让孩子感受到你“爱”的支持和理解,接纳他因为此事所产生的所有负面情绪,并能让他释放。

      当他面对困难的时候,让他感觉到不是他一个人在,而背后有父母的关注和支持。他可以毫无顾忌的发泄他的委屈、愤怒、恐惧……而我们没有评判的接纳和理解。这也是真正的“倾听”孩子,孩子会在这种“倾听”中得到巨大的力量,能够面对生活的勇气。这比你任何的教导都有用,当然你可以给予意见和分享你的经验,但请记住不要教导。

       当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时候,理解他,让他哭。但你并不一定要满足他的要求,因为相信你会知道什么才是他真正的需要。此时,他觉得自己需要的是帮助、保护、倾听或者不面对,但我们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面对和成长。所以用爱和接纳去帮助他。


       其二:等待,陪着孩子慢慢等待他努力的成长和调整。也许很痛苦,但经历这个痛苦,也是父母的成长

       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等待。但这种等待真的很痛苦,尤其当陪着孩子在面对痛苦的时候,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更深的被抓住。为什么总觉得有一种极限,似乎等待是一种压抑?这时候,真的需要我们来审视自己,成长自己。

       当你能真正的接纳孩子的时候,你也能真正的接纳自己。因为你不接纳自己就无法接纳孩子,无法做到倾听他所有的负面情绪,无法给他让他能感受到的爱!


         所以“快乐”真的很难,尤其天天快乐,只要快乐。所以当你告诉我,我只要孩子快乐就好!我真的很想告诉你,这里不能满足你这个要求,因为没有人永远的快乐!相反也许在这里痛苦更多。因为这里不会像传统教育中一样,当孩子出现困难,老师马上第一时间去干涉制止,保护把“伤害”降低到最小,老师会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但老师会在孩子处理不了而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可能的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让孩子去大哭渲泄,而不会去马上安慰制止。会引导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也会把实践的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一遍一遍地去体验,让他自己去发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将来能够真正的体会到成长的喜悦!



         对,是——“喜悦”,这个我们人生真正应该追求的一个发自内心的东西。

         有个妈妈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 ‘乐’的前面是‘快’,就说明快乐总是短暂的“。

         其实我不需要追求快乐,也不需要躲避痛苦。无论快乐也好,痛苦也罢,都是一种经历。

         我们真正要找到自己的和给予孩子的就是 找到和保护那个真我——爱、喜悦、和平。

漠子 发表于 2012-7-29 14:06:44

最近有感而写的,转到这里。不知道这里的家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gedatou2007 发表于 2012-7-29 14:15:47

有痛苦才有成长是对的,就像感冒了才能提高免疫力一样

abemei 发表于 2012-7-29 14:32:33

本帖最后由 abemei 于 2012-7-29 14:34 编辑

我很欣赏一本书上的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成长中,维生素N(就是no弄)也很重要!特别是孩子慢慢有了是非观的阶段。

chenlei 发表于 2012-7-29 14:55:45

生活本来就是五味瓶。

cellass2001 发表于 2012-7-30 10:11:57

孩子最近在课外班受了点小挫折,本来想躲避,您的观点启发了我,放弃一次可以,以后呢,进小学还会遇到,真的不如鼓起勇气,想办法试着解决,如果成功解决了问题,可以在很多方面都受益

forestpool 发表于 2012-7-30 10:56:09

tinaibella 发表于 2012-7-30 11:50:15

我觉得很有道理

helifang 发表于 2012-7-30 11:56:16

毕竟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环境,孩子总要学会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成长中快乐很重要,可不是全部

wsying1982 发表于 2012-7-30 15:05:03

我看过孙瑞雪的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今天又看了你的文,突然想问:“是不是翻译出问题了,搞蒙氏的人怎么只会用‘痛苦’和‘快乐’这两种情绪,其它情绪描写少之又少。”我没深入理解蒙氏,也许不该说这样的话,但是这个问题实在想了很久。难道孩子情绪不是多样化的吗?“痛苦”这个词是不是有点过了,这是多么沉重的词。人的情绪有个程度发展,不可能凡事都到达痛苦这个程度吧。

萨萨 发表于 2012-7-30 15:52:59

挺深刻挺哲学的,得好好想想

jymm 发表于 2012-7-30 16:06:25

楼主的小袋鼠在哪里啊?也想让孩子上一个有爱和尊重的幼儿园!当然了,爱和尊重并不意外着就是万事随心所欲,基本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漠子 发表于 2012-7-30 18:34:50

本帖最后由 漠子 于 2012-7-30 18:40 编辑

wsying1982 发表于 2012-7-30 15:05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看过孙瑞雪的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今天又看了你的文,突然想问:“是不是翻译出问题了,搞蒙氏的人怎么只会 ...

不是做蒙氏的人这样,其实我的园并不是纯蒙氏的园。
因为我觉得什么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如果你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就能明白。

说痛苦,并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概念,而是广义的。

人的情绪当然有很多,愤怒、焦虑、委屈、沮丧、忌妒……这些负面情绪,可以统称为“痛苦”。

孩子和成人能承受的痛苦当然不一样,对一个人来说是痛苦的事,对别人来说可能完全不是回事。

为什么你对“痛苦” 这词这么大反映哦~



wsying1982 发表于 2012-7-30 21:36:21

漠子 发表于 2012-7-30 18: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做蒙氏的人这样,其实我的园并不是纯蒙氏的园。
因为我觉得什么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

因为,我觉得痛苦这个词,在情绪描述中,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情绪。孩子有很多情绪,比如嫉妒、气愤等,但都够不到痛苦这个词。如果大人总过分强化扩大孩子的情绪,我觉得会使孩子变得过于敏感,可能会情绪极端化。
不过呢,我不像你那么专业,只是发表自己的一点疑惑和看法。我对蒙氏不够理解。不过,我也有采用蒙氏的一些方法。
把这些情绪都归于“痛苦”我觉得划分得太粗略了,这是否会导致成人在对待孩子的情绪时不够到位呢?处理得较为粗略呢?

漠子 发表于 2012-7-31 09:51:46

本帖最后由 漠子 于 2012-7-31 09:53 编辑

wsying1982 发表于 2012-7-30 21:36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我觉得痛苦这个词,在情绪描述中,是一种比较强烈的情绪。孩子有很多情绪,比如嫉妒、气愤等,但都 ...

其实你真的不用纠结于多在的程度才能算得上“痛苦”。

感受孩子的情绪,并能做到倾听他的感受(我说的倾听是指能够平静地陪着他发泄他的负面情绪。)就已经是帮助孩子疗愈。

而不需要用什么其他任何做作或者让你担心会产生什么后果的“技巧”。

当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之后,他只会越来越好。

我们成人通常担心,孩子哭的多是不是会越来越敏感呀之类的,其实这些才是真正不理解孩子的需求。

情感上的满足比物质上的满足重要的多。


你可以看看《倾听孩子》


另外,成人对某个方面的看法,其实都是表现出成人自己的一些问题。

是什么影响你对这个东西的看法?这都是有原因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还有哈,我说这些跟蒙氏无关。
这是心灵成长方面的问题。
蒙氏的东西也并不完全适合中国。

angelia813 发表于 2012-7-31 10:31:31

好棒,原来漠子自己开了园,这种园也一直是我寻觅中的。

简爸简妈 发表于 2012-7-31 13:32:19

谁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只有“快乐”?既然不能真空保护一辈子,那就教会他如何“快乐”。
只有学会了如果对抗困难和“痛苦”,才能快乐的更久。所以要教给孩子如何快乐,而不是仅仅给他短暂的快乐。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niuniu2008 发表于 2012-7-31 16:22:07

以我家为例,公立的。现在的幼儿园个人觉得还真是学不到什么,就是和小朋友玩吧,玩也是一种过程,有快乐和痛苦,就像有阳光和雨水一样。一般幼儿园早上8点去,8点半正式上学,学的内容就是玩,二个小时,中间有自由活动,11点就吃饭,11点半开始睡,2点半起来,起来可能玩一个小时不到,三点五十放回家,可见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也就是过一种集体的生活体验。老师你想她能有多好的对孩子我是没有过多的想法,就是安全第一,别的什么要学到什么真没要求。更多的还是要靠父母的教导和指引。我们家是普通的孩子,没有什么要求,虽然也有期望,更多的不强求什么。能学多少算多少。经常听朋友说孩子认识几百,几千的也有,我们家四岁多还不认字,听了有点心急,生怕自家孩子有问题一样,然后试着买了识字卡,还好,试了一下能认识,一天十分钟能认7个,第二天复习前面的能认五个,每天比前一天都认的少,放心了,就随他玩去吧。有时候听着别人家的孩子会这会哪挺是羡慕的,生怕自家的孩子是傻子一样{:soso_e120:},试过几次也就放心了,还是以玩为主。

drben 发表于 2014-9-8 23:04:13

原来楼主是园长,难怪写的这么深刻

carol_carol 发表于 2014-9-9 10:55:31

孩子必须去幼儿园,不仅仅是接受老师的教导,更是学习如何和群体相处,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不快绝对不能直接推到老师身上,有很多因素比如何其他孩子不能很好的相处,因此仅仅有老师的宽容远无法填补孩子对未知环境的不安和不适,孩子必须学着成长,完全快乐的环境是不存在的。人类是群居动物,不合群的结果就是孤立失落,是的你趋利避害了,一个人呆着最舒服没人和你争抢,没人要求你守规,如果能耐得了这份寂寞当然是幸事,如果不能,还是老老实实的学着融入群体。

dell78 发表于 2014-9-12 09:13:40

融入环境不容易啊。

哒哒ma 发表于 2015-2-7 16:55:27

楼主好棒!!!

王辉 发表于 2015-3-10 16:43:08

同样是郑州的,很想知道楼主的幼儿园具体地址,我还是比较认同你的观点的


王辉于2015-3-10 16:43补充以下内容:
同样是郑州的,很想知道楼主的幼儿园具体地址,我还是比较认同你的观点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办园杂想】我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就好——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