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整本书如何阅读,怎样复习?苏大附中老师这样做

热度 14 已有 511 次阅读 2019-3-11 13:09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我以为,在高三,我们也需要开展“整本书”阅读。

然而,读完整本书,任务才算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以致用。

要想知道读了是否能够运用,究竟阅读的效果如何?我们还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复习,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

高三学生,平时阅读的文本一般是考卷千字文、课外美文、作文素材等。

这样的阅读倾向碎片化、断裂化、浅表化,而整本书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四年来,我一直担任高三教学,也一直在推行整本书的阅读与复习。

按常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主要以语基复习为重点,以一轮和二轮为复习节点。但在实际操作中,我结合两轮复习节奏,同步推进整本书的阅读与复习。

在二轮复习阶段,侧重对整本书的复习,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与整理,并以写促读、以写促思,促进读写有效转化。

1

精心挑选,这样有序规划阅读

1.精挑书目

9月份,我们坚持“思辨性”“跨领域”“个性化”“凝练性”四种标准,挑选的书目有:

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林贤治的《旷代的忧伤》、波兹曼《娱乐至死》

小说《1984》《优雅的刺猬》《月亮与六便士》

“大家小书”: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朱光潜的《谈美》、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弗兰克的《活出生命意义》等。

2.有序规划

学生一般有四个时间段用来阅读:每晚自修时间,每周两节连排的阅读课,周末休息时间和重要节假日。

我们通常在9月份班级读一本书,从10月份开始,再进行个性化阅读。

从10月份到元旦,这是学生自由阅读与自主研究阶段。在这三个月内,学生会围绕专题人物选择3—4本书进行深度阅读。

为了让整本书阅读不流于浅表,我们经常开展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有两种形式 :

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研读选段”;

二是阅读结束后的“课堂交流”。

如阅读《月亮与六便士》,讨论了文中“我”对主人公的一段评论:“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发现此处的“逃离”属于一场精神的私奔,这是对过去的告别。

当阅读结束时,我们课堂讨论的话题有:

思考思特里克兰德太太、爱塔与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她们在他生命中的作用;

“月亮”与“六便士”的内涵;

分析思特里克兰德与施特略夫的“伟大与平庸”……

这些讨论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人物与主题的理解,使之认识到主人公身上的矛盾性与复杂性:神性与兽性,世俗性与精神性,伟大与平庸,逃离与回归,等等。

再者,为了深化阅读,寒假期间,我们一般会引导学生偏向哲理化与思辨性的阅读。

一是阅读专题人物的有关评传,如《萧红研读七十年》(第一本)、《重读路遥》《当代思想史的失踪者 :顾准评传》等;

二是开始哲学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哲学与人生》《人生的智慧》,或者作家的哲学随笔,如培根、蒙田、纪德。

为了让学生穿过语言的屏障贴近哲学家灵魂,一般在阅读哲理化著作时,我采用了常规方法——“问题导读”。

如在阅读《人生的智慧》第一章节时,我设置的问题是:

叔本华的“人生三分法”是什么?

这与丰子恺的“三层楼”(物质、精神、灵魂)、梁漱溟的“人生三分法”(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有何异同?

如何理解“幸福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身”?叔本华认为“傻瓜有没有幸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这些话题的设置,既是学生在阅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思考与理解走向深刻的路径。

截至寒假,学生一般能完成3—4本书阅读。

要想知道读了是否能够运用,究竟读得怎么样,学生就要写文章,看是否能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对于高三学生,对整本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是切实将阅读内容转化成应试写作能力的中间环节。

2

整本书阅读与复习,并非两个断裂的环节

阅读与复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上学期,我们力行整本书阅读,复习任务侧重素材整理与归纳;

而下学期,以复习为重点,以深度思考、积淀思想与多元转化为中心,努力提高复习效率,让素养与应试齐飞。

1.积累,打造属于写作的“银河系”

阅读之初,我就与学生达成共识:“不动笔墨不读书”。积累素材是动笔的一种,形式很多样:摘抄式、续写式、仿写式、感悟式等。

针对不同文体特征、语言特点,我也引导学生积累不同种类的素材。

如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语言有质感与张力,主人公性格丰富、经历坎坷,针对这些特点,我主要引导学生整理书中名言,另外根据“伦敦、巴黎、塔西堤”三个地点,梳理思特里克兰德的主要故事;

再如对于林贤治的《旷代的忧伤》,在与学生讨论俄罗斯思想之际,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事迹进行概括与整理;

纪伯伦散文诗《我就是那无边的海洋》,拥有诗性语言与智性思想,我结合自由、理性、审美、童心等专题,引导学生先阐释里面的内容,再整理和背诵书中重要语段。

再如,部分学生选择阅读薛仁明的《人间随喜》,这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在两岸报刊发表的专栏文章,这些文章从当下社会问题谈起,落脚到回归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上,或直中心怀、或缘事析理、或归谬反驳,目光犀利,论证思路清晰,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为此,选择如《我看大陆读书人的那张脸》《文章华国》《才情之上、才情之外》等,让学生总结文章论证思路,品味思维的智性与论证的巧妙。

2.复习这样深耕下去

复习如深度阅读一样,必须“深耕”,才能防止“雨过地不湿”不良后果的出现。对此,在复习过程中,主要管好三个环节 :

怎么深思?

无论是阅读小说还是人物专题阅读,其中都会涉及一些突出的、有个性的人物。为了深度把握人物生命特质和理解内在的思想,形成人物之间的异同点比较,我先帮学生构建“四维三经”(四个维度:个体与外物、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我 ;三个经度:审德、审美、审智)思维模型,以此作为思考原点,激发学生深广性思维。

为了复习《刺猬的优雅》中主人公勒妮的性格特征,学生用这个模型认识到主人公身上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对待外物方面,勒妮注重感官消受,强调精神追求;在与他人相处方面,她既是帕洛玛的精神导师,又是小津格郎的精神密友,又是贵族社会中“丑陋的老巫婆”;

在与社会关系方面,勒妮的尴尬处境凸显了社会问题:贵族社会以貌取人,忽略弱势群体的精神高贵;

在与自我关系方面,勒妮以两种身份生存,说明她内在的尊严与精神的高贵。

而在“三个经度”方面,勒妮又是一个与人为善、品味高雅、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如此深入挖掘,并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相关思想与认识的系统性,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怎么梳理?

按照主题对素材和名言进行梳理与归纳。上学年,我们一共拟设了十个主题,

如独立理性、居仁由义、文明素养、贵族精神等。

学生在梳理独立理性主题时,在专题下面设三个栏目:名人名言、典型故事、经典文章。

“名人名言”一栏,主要有邱震海、白岩松、纪伯伦、毕飞宇对“理性精神”的理解与论断。

“典型故事”一栏中,学生主要聚焦于梁漱溟、顾准、王小波等人,概述体现理性精神与独立人格的经典故事,还结合《乌合之众》和《反抗“平庸之恶”》,反方向积累“群庸”事例,正反对举积累,使得理解更加深入与多元。

而栏目“经典文章”,则是选择一些重点篇目存目,如毕飞宇的《人类动物园》、邱震海的《缺乏理性精神让中国人千百年吃尽苦头》、王开岭的《一只自由主义牛虻》、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方刚的《麻雀》和邵燕祥的《鼓掌的历史》等,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关键词摘录,以便检索与查阅。同一主题下,同类素材的归位,这既能丰富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与认识,又能让凌乱而混沌的思想变得有序而系统。

怎样呈现和汇报个人阅读所得?

开展“微型读书汇报展”,主要是一般在“五一”节前,每人做一份PPT,内容涵盖个人主题阅读方面的深思与心得体会,在班级做个人呈现与汇报,时长10分钟。每一学年,这个汇报一般会持续一周时间,都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因为

这一周的课堂,他们是授课者、组织者和主导者。

怎样打通读写,提高复习效率?

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高三第一学期,重点是推行整本书阅读。当学生已经有了三四

本的阅读量之后,我们复习的重心是通过多样化的写作。

一是撰写个人阅读综述。

每年寒假期学生需要完成本学期的阅读综述,即围绕一条主线,将以前阅读内容进行深度纵向分析,字数不得少于 5000 字。

我先作示范,以《朝着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文梳理自己近期阅读所得,围绕“精神导师”这一主题,梳理高更与凡·高、里尔克与莎乐美、宗白华与朱光潜之间的关系。

为此,有学生撰写《悲其卑位,哀其倔性》评价萧红传奇的一生 ;有人以“在精神中独自漂泊”为题,爬梳木心带“根”流浪的表现并分析其精神实质 ;有人撰写《我读当代人那张脸》,分析蒋勋《生活十讲》中当下现代人的脸谱特征等。

二是创设班级刊物。

近年来,我们的班级刊物有 :《读书人》《嘤嘤之鸣》《稚言狂语竞风华》。班刊记录着学生的阅读与成长。

如曹梦婷同学在《稚言狂语竞风华》序言中写道 :“每个人的阅读历史是精神成长史,生命的广度与宽度在阅读中慢慢延展,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每个人的影集,在繁星般的阅读中,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取暖……”

三是推行微型写作,培养思辨性思维。

近年来,我一直坚守俗语辨析微型写作。

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引导学生对分析作家写作风格、人格养成与外在环境的影响,有些学生就此分析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与路遥成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哈尔滨生活、“东北作家群”对萧红的影响。

语言是思想的固化,阅读综述、班级刊物和微型写作材料,这些纸质化的材料,记录当初思维的成果,是复习的重要凭借。每次晨读晚背期间,学生大声朗读这些优秀的文章,总有一种亲切与愉悦。如有一位学生所言 :“朗读这些文字,内心总会升腾起对文字的敬畏和自豪。”

总之,无论哪一环节,我们都聚焦砥砺思维和促进精神成长。整个高三阶段,在整本书阅读与复习中,我们组织“研读选段”“组合阅读”“温故知新”等多样的“微活动”,重点细读个别章节,甚至打乱文本编排顺序,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深度阅读,以拓展思维与认识范围,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生、社会的理解,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广性。

再者,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物素材和完整的思想体系,甚至还为学生提供了复杂而有思辨的话题,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广阔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性。

“却顾所来径”,我以为:整本书阅读是基础,而整本书复习是提升;整本书阅读侧重多元吸收,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而整本书复习则聚焦于读写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如果说整本书阅读属于“仰望星空”,那么整本书复习属于“脚踏实地”。

路过
1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平安一生

    2019-9-27 14:43

    高三还是的搞理科
       回复
  • hidden Giant

    2019-10-14 17:36

    谢谢分享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