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平庸的“伪学霸”,我深知其害处。

热度 20 已有 604 次阅读 2017-1-16 10:48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作者:米爸(dearfox88)公号:南国读书会(dearfox77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平庸的“伪学霸”,我深知其害处。

当年我的高考分数还可以,但我内心深处知道,我在任何一个科目上都很平庸,能考个比较好的分数,也只是因为尽全力在每一个科目上挖掘了最大的“潜力”而已(包括那些最无聊的科目),综合起来看,似乎总分较高。

考试有技巧,分数提升也有技巧。比如说,数学从130分提高到140分难于登天,但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从70分提高到80分,却相对简单得多,得到的是同样的结果:总分增加了10分。这个10分,跟那个10分,有什么区别吗?面对残酷到“1分压千人”的应试教育,你说应该怎么分配精力和时间呢?你说这里面有没有投机取巧的巨大空间?

好了,“提分技巧”这个话题以后再聊。——我今天想说的是:即使考分高,这家伙也不一定是学霸,很可能是“伪学霸”,一个平庸的学生通过高分来伪装成一个牛逼的学霸。

我要来剥一下自己的伪装,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一些未来的小小栋梁,不要再被应试教育搞成一个平庸的“伪学霸”。

第一,“伪学霸”没有真爱。

我们从茹毛饮血发展到信息时代,靠的是一代一代人的知识积累,我们在课堂上学习每一个定理和每一个公式,都曾经帮助人类摆脱蒙味野蛮,获得不断延长的寿命和不断增长的财富。但是“伪学霸”们并不爱知识。

他们并不喜欢语文,文学的美好和思辨的深邃并不入他们的法眼,有思想有观点的真实表达也不是他们的菜,他们只是狂背考试要考的“知识点”,然后套套八股范文。

他们并不喜欢数学,无法理解使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的精妙和优美,没有兴趣去了解每一个公式后面的原理和探索过程,他们只是做题、做题、再做题。

他们并不喜欢外语,既听不懂原版好莱坞电影,也读不懂英文小说,也没兴趣去读,词汇量永远拘束在词汇大纲表里,多一个都不肯去了解,一切都仅仅为了考试拿分。

至于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什么的,统统都不喜欢,只不过都是“拿分”的工具。对他们来说,知识本身是令人厌恶的,只有分数才是真爱,值得不择手段去拿。

这将导致什么后果呢?

首先,在没有分数压力的情况下,“伪学霸”将迅速退化成“学渣”。你看,每次高考后的狂欢,毫无例外都有盛大的“烧书”或“撕书”仪式,在毁灭那些书本的熊熊火光里,我们看到年轻人们涨红而激动的脸,似乎有一种大仇得报、身心解脱的感觉。此后,终其一生,只要不是专业所需或生活所迫,他们都不会再理会那些知识啦,忘得干干净净。

其次,先不说科学创新和诺贝尔奖,至少人生乐趣是缺失了一大片活水来源。都说兴趣是成功之父,但你问中国的成年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不是消费就是娱乐,不管是什么,都不会是知识。小鲜肉宁泽涛夺冠的那天,我们注意到那位可爱的亚军小哥,他居然是个生物医学和应用物理学的学霸,经常在推特上为网友们解答各种数理化问题。那才是有爱的真学霸,我们最缺的就是这个。

最后,没有真爱的学习,不仅收获的是整个痛苦的青春期,到最后学习成绩也“危若累卵”,因为任何一个科目都没有兴趣深入研究,也不想认真思考,所以稍难一点的题目都做不出来,考试分数只是摇摇欲坠的在某个不高不低的地方晃动,只能祈求考题不要离开你背过的范围,你都不知道当年我有多心慌慌。

往事不堪回首,我可不愿让孩子再遭受一次那种心理危机。那怎么破局呢?怎么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变成“真学霸”呢?

我能想到的办法,是四个字:“超前学习”。

各位不要大惊失色啊,其实任何一个成功的学霸,只要他不是天生的超高智商的天才,那么他或多或少一定以及肯定进行了超前学习,没有例外。其实,每一个孩子从一生下来开始就在学习,区别只是,这个孩子的超前学习有没有效果,或者科学不科学?

先说说,兴趣是怎么产生的?

无数的育儿书籍和文章,都在喊着要培养兴趣呀,要鼓励呀,要表扬呀,要学会说话呀,要察颜观色呀,要把握教机呀。我承认,这些也都有效果,但不是我们男人的培养方式,那是女人的培养方式,毕竟,那样婆婆妈妈说那么多话,我都要累死了。

我觉得兴趣来源于两个心理循环。

一个是“自信与实力”的循环。

打个比方,假如你小时候,每一次与同龄人做游戏、交流互动时,总是感觉到人家比你反应更快、创意更多、说话更有条理、号召力更强、甚至身体更强壮更敏捷,你有可能自信得起来吗?假如说,每一天、每一次互动的结果,都是一次自卑的积累,长年累月下去,你哪里来的“强大的自信心”?再假如,反过来,从很小开始,每一次游戏你都有优势,每一件小事你都能漂亮的完成,不管有没有获得称赞,你内心深处又怎么会不自信呢?

所以,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优秀,而不是来源于夸赞的语言(如果有鼓励语言当然更好啦);而自信心又会帮助孩子超水平发挥实力,于是实力就会获得更好的锻炼和提升;最后,更强大的实力再次赋予孩子“更强大的自信心”。——这就是第一个心理循环。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开始,你就总是比别人学得更快,学得更好,又怎么会不认为自己就是学霸呢?(很多年以前,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聪明的差生”,什么东西一讲就明白,但就是不肯把事情做到底,再看他的眼神,真的是一丝丝的自信都没有,一开始就已经放弃,其他人再怎么帮助也是没有用)

二是“喜欢与擅长”的循环。

其实人类没有那么矫情,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但凡喜欢的,都是有原因的。对于“你喜欢的人”,咱在这里不讨论原因啦;但对于“你喜欢做的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擅长”做啊。因为“擅长”,所以“喜欢”;反过来,也是因为“喜欢”做,做得多,想得多,锻炼和学习更多,所以更加“擅长”。

所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与不为的区别而已。用进废退,熟能生巧,你经常做的,自然就成了你的擅长的,潜移默化,它也自然成为你喜欢做的事。这就是第二个心理循环。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你外语流利,你就会喜欢学外语;如果你文采飞扬,你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如果你解题飞快,你就会喜欢天天都泡在数学的世界里。所以,只要启动了这两个“心理循环”,孩子没有理由不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理由不当学霸呀!

那要如何启动呢?

很简单,就得“超前学习”!

每天的亲子阅读和睡前故事,偶尔写点小日记,就是最好的语文超前学习;自己去买东西算钱款,偶尔在餐桌上算算加减法,就是最好的数学超前学习;至于外语,那就更简单啦,努力练听力、磨耳朵呀,小朋友都有天赋,争取在进入小学的时候,就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了,多爽啊。但是,建议不要刻意锻炼记忆力,不要强迫小朋友去背诵太多的国学经典和乘法口诀,这些方法也许有效果,但也有极大的风险,万一造成厌学,或依赖记忆而不愿思辨推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超前学习”还是要重在“基础和兴趣”,绝不在于“效果或成果”。——是否喜欢阅读,比学会几百个汉字更重要;喜欢听英文故事,比学会几百个单词更重要;喜欢玩数学游戏,比学会写加减乘除公式更重要。

但是,“超前学习”这里有个“度”,最好是悄悄地训练——让小孩以为是在跟他玩耍,而实际是在训练和学习,如何悄悄把握这个“度”,也是一门教育艺术。

第二,“伪学霸”没有真实的能力

留美学者薛涌说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英语在全国竞赛中拿了奖,还是学校的数学、物理等竞赛队中的主力,运动能力突出,典型的全面发展式人才。本以为,这种超常的孩子,在学校的日子不会太难。毕竟,家庭作业是小菜一碟,随便对付一下照样鹤立鸡群,能够拿出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今秋开始了初中的最后一年,学校开足马进行考高中冲刺,结果连这样的孩子也受不了了。

这孩子天生喜欢读书,每分钟恨不得都花在书上,没有偷懒的问题。但是,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他也不放过,逼着他一遍一遍地刷题。用他母亲的话来说:这种大规模、高密度的刷题,不是让孩子思想,而是让孩子不思想。目的是把天下的题型做遍,对每个题都能建立一种条件反射,闭着眼睛都能做对。老师还特别反对孩子思想。因为思想是一种精神探险。学校要的是保险。不管你多聪明,只要一思想,就可能犯错误,就可能丢分数。所以要象训狗那样,用条件反射替代思想。

结果呢,很多这样训练出来的“高分学霸”,不会阅读和分析、不会自由写作、不会做研究,不会开拓什么学术领域,只会做题、做题。我本人就是一个受害者,靠几年的题海战术考上大学,结果上了大学好久了,还是象傻叉一样什么都不会,就知道做题,甚至做题都做不好,也不知道未来人生路怎么规划,错失了好多好多机会,心都会在泣血啊。

但是,不刷题,不搞题海战,又怎么能在中考、高考中考得高分呢?

我能想到的办法,是四个字:“超纲学习”。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当你学完代数,再回去看四则运算,觉得好简单啊;当你考完四六级,再回去看高考英语,觉得好简单啊;任何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再回去看小学的各种科目,当时觉得难得不得了的知识,都是不可置信地觉得简单啊。

总之,大脑似乎有个阶梯式学习适应过程,与其在下一个台阶拼命挣扎,重复刷题,还不如上一个台阶再下看呢。

这其实跟负重训练有点共通的道理,与其你每天举轻飘飘的杠铃几百次,还不如加重量到接近极限,然后举十几次也许更有效呢。

所以我实在是想不通,那些初中老师为什么要逼着孩子一遍一遍刷那些初中水平的考题?如果真的学有余力,为什么不开始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呢?须知,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知识,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把高中知识掌握了,再回头看初中的考题,其实也是简单得要命,最后呢,最多在考前刷几个星期的题,就足够了,为什么要刷上一年呢?

所以我在想,假如到时候我家孩子在初中若是遇到这个情况,还真不如回家自学一年呢。至于学校那儿,我不给你们学校拖后腿就行了,大不了开个长期病假什么的,回来照样全A通过中考就行了,不好吗?

我就不相信了:一个轻松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孩子,会害怕中考英语吗?一个博览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孩子,会害怕中考语文吗?或者,一个使用互联网学完微积分的孩子,会害怕中考数学吗?

将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想找什么样的优秀老师和优秀课程,在网上都可以找得到,只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求知欲望,真正的学霸,也许真的不需要学校了,更不需要接受学校的摧残。

第三。“伪学霸”没有前途。

学习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赚钱。当然很多教育家一直在说,学习是为了灵魂的自由,学习是为了人格的培养,他们说的都非常对,但我觉得还是先要赚到钱再说,毕竟在中国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还是太少了。

而现在赚钱的,都是“单项冠军”,“十项全能”都没市场了,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你真要说你是“十项全能”,没人会理你,因为每个人都会认为你是在吹牛,而实际上你也真的是在吹牛。

现在的社会上,你只要有一样的出类拔萃的才华,就可以非常体面的迈向成功啦。

前几天,一个女孩又刷了我的朋友圈,她的名字叫藤麻理惠,她写了一本叫做《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则》,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欧美,成为了一位“影响世界的伟大人物”,而她的才华就是:收拾房间

现在啊,PPT高手出名了,excel高手出名了,摄影高手出名了,甚至游戏高手也出名了,说到游戏,某个网络游戏的实况解说员妹子的年收入居然高达千万,这还不是人生赢家吗?还有,历史学得好,可以上百家讲坛,可以出书;外语学得好,可以做同声翻译,可以上总理的新闻发布会,跟总理坐在一起。

“单项冠军”才是职场精英,而一个“伪学霸”呢,他却是一个平庸的“十项全能”选手,什么都会有一点,什么都拿不出手。OK,也许他们能够顺利毕业,毕竟还有考试能力,但等候着他们的,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失业

怎么办?

我能想到的办法,是四个字:“超限学习”。

学习能够赚钱的唯一途径,那就是:选对一个行业或领域,通过有效的刻苦学习和有心的刻意历练,用心去积累知识、经验、资本和名声,在大学毕业以前(或在30岁以前),让行业内公认你是一个人才。

然后呢,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就会碰到许多爱才或爱财的创业者或大老板,拉你过去,共同奋斗。往后,你就有足够的智力和财力选择你自己的路了,创业或打工都没问题。

所以,你看,文理科不重要,专业不重要,甚至什么大学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迅速让自己变成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的精英和人才。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包括文理科、包括专业、包括大学,这些东西都是你达到最终目标的工具、辅助器材、或者说是垫脚石。

所有进了大学的孩子啊,你就奔着行业精英的方向拼命学习就行了,别指望有人来教你,也别指望学校的课程设置按部就班。不客气的说,大学里面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垃圾,一半以上的老师都是庸才,你能找到一个好老师,算你走大运,你要是找不到,那也是正常。所以你必须自学,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拼命自学,针对自己行业的前沿知识和难题,向着优秀的前辈们死缠滥打去吧,努力寻找答案。

这个时候的学习,就可以让什么科目划分、系院划分滚蛋了,让什么学分(当然啦,为了毕业证,还是混几个学会吧)滚蛋了,让所有阻隔你和你的最终目标的学习障碍统统都滚蛋了,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行业顶尖的专家,或者解决问题的能手。

这就叫“超限”式的学习,也许这就是解救“伪学霸”的最后机会。

重要的事,咱再说一遍吧:

第一,咱们要“超前学习”,让心理上的两个良性循环,塑造出人生最初的自信,带给孩子最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咱们要“超纲学习”,让更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带给孩子最优异的考试成绩,同时避开题海战术的祸害。

第三,咱们要“超限学习”,让所有的考试和教材、条条框框都滚粗吧,市场的需求或者世界的难题才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路过
14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6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yaxun81912

    2017-1-16 11:10

    伪学霸来报道
       回复
  • hidden jizixiyi

    2017-1-16 12:21

        
       回复
  • hidden liubaheguoma

    2017-1-17 10:49

      
       回复
  • hidden 红领巾

    2017-1-17 14:06

    理想主义
       回复
  • hidden lbhwgx306

    2017-1-21 15:23

    好像有道理
       回复
  • hidden fcdmm

    2017-1-23 10:48

    太谦虚了,这就是真学霸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