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2 已有 1143 次阅读 2011-8-5 15:14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结论就是,宝贝,你可以什么都不会。
现在发现很多爸妈都很乐于把自己的所知所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传授给孩子,我觉得这样的爸妈真的很有耐心,很负责。但是,我心里又觉得有点不对头。这种不对萦绕在心里很久了。
之前看了《蒙特梭利》系列的书,了解了很多儿童的成长秘密。书中更多的是注重把小孩当成一个真正的人看,而不是小孩看。所谓真正的人,就是像尊重一个大人一样的尊重这个孩子。他们要面子,喜欢被夸赞,喜欢掩饰自己的不足,会撒谎,他们跟成年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要表达,有各种各样的娱乐需求和审美需求。当然,如果由于他们的表达能力限制,而大人误以为他们没有这种需求,那就错了。
所以,我一直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充足的精神粮食,来满足他的精神需求;用动画片,图书,玩具来满足他的娱乐和学习需求;带他去游乐场玩,满足他的运动需求;带他去小朋友家串门,来满足他的社交需求。虽然,他不说,但我明白。当各种资源摆在他面前时,他能很享受,就说明我做对了。
但是孩子还有一种很深层次的需求,那就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换一种表达,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他需要了解他是什么样的人,他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他能做到哪些事情,他的局限在哪里等等。
每一次在他陷入某种困境中,或者某种挑战面前,我总是在一旁袖手旁观,看看小人儿到底要怎么度过这个难关。比如:他被椅子和小床卡住了出不来,他朝我求救。我在充分评估过他的能力和危险性后,采取平淡而肯定的语气,说,你可以出来的。没问题。一边安心的叠自己的衣服。他在没有获得救援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还总是能脱离困境。好多次,在小区里面玩,我在前面走,回头一看,小人儿正双手撑在台阶上,反着一步一步往下挪。他遇到这种过不去的地方,也不会朝我呼救,通常自己想办法解决。玩玩具,也是这样。每当他脱离困境或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后,总是满脸的兴高采烈,还常常给自己鼓掌。
之前有很多时候,我也一直很担心他的危险。可后来,我慢慢学会把心放进肚子里了。听到一句话,"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他经常爬上凳子去拿桌子上的东西,可是他在总是踩着凳子的边缘,晃晃悠悠的。我和他爸爸都很担心。听到了这句话,发现其实就算他掉下来,也不会伤得很厉害(地板是木地板),索性让他去。结果小人儿还真是不负众望的掉了下来。摔得嘴巴皮磕破了,嘴巴里面都是血。可他一点都不长记性,下次还爬。可能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忘得快。在衡量了得与失之后,我决定让他去。与让他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乐趣相比,嘴巴磕破点皮,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他会摔出问题或者有生命危险,我当然不会让他独自去冒险。但我会让他在我监控下去探索。在他探索的过程中,我尽量不去打扰他,就算有危险。比如:他喜欢玩插在插座上的小夜灯,如果不小心他碰到插头和插座,可能会触电,但是我仔细观察过,小人儿的目的只是为了去探索小夜灯的开关,并没有去探索插座和插头的意图,所以,我把尺度放大一点,让他开关够。但是我在一旁眼睛不眨地盯着。一旦有变化,立马阻止他。我觉得做父母操心要操对地方。我也可以直接跟他说,不许玩这个灯,或者直接把灯收起来。自己能省不少事。但是对于孩子,他就少了一次探索的机会。我宁愿自己暗自担心,也乐意满足他。
对于玩玩具,也是。很多时候买了玩具,我都自己玩,他在一旁看。比如叠叠塔,我会把各种各样的玩法展示给他看,但是在他玩的过程中,从来不会过去指点。“这个应该放在这里,这个颜色对这个形状”之类的话,我很少说。我觉得他能探索出其中的奥秘来,我没必要做这个剧透的人。看过一个帖子,说,百科全书该不该读给孩子听。其实,人活在世界上之所以,觉得充满乐趣,是因为其中就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有很多知识,大家都知道,如果直接给了孩子,就相当于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剧透,那么会大大消弱他的好奇心。就像大人看一部侦探小说,我们享受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最后的那个结果。孩子也是这样。当然,如果孩子提出了问题,借助百科全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更更重要的事情是,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在发现自我。
如果每一次,他都能克服难关,那么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种正面反馈。他获得一次又一次肯定,这种肯定不是来自外界,爸妈或者朋友,而是来自自己。他会熟悉那种面临困境的压力,会激起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会渴望感受克服困难后的高峰体验。每次看到他兴高采烈的表情,我都知道,他很享受很享受。如果是我帮他解除了困境,我相信,我是剥夺了他的乐趣。
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宝贝,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你可以不知道方形的积木要放进方形的孔里;你可以不知道要颜色匹配,一分为二的鸡蛋才能合拢;你可以不知道大的积木要放在下面,这样积木塔才不容易倒;你可以不知道很多很多,。。。。。。都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我希望所有的规则,都是你尝试,发现,试错,自己总结出来的。没有人告诉你,纯属自己的探索与发现。这不是为了为难你,而是为了让你能建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系统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自己的失望,愤怒,灰心,郁闷,好奇,欣喜和成功的喜悦。而在一次一次的发现探索中,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而这比你懂得多少形状匹配,颜色匹配,大小,深浅,这些概念要重要得多。孩子,我宁愿你慢慢来。宝贝,你可以什么都不会,没关系,但我看到你一次又一次去挑战,一次又一次去尝试,我知道你乐在其中。我宁愿做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你长大。
对于妈妈现在看来,知识简直浩如烟海,从生到死,怎么学也学不完。但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那是你与众不同的思想,与达成目的的决心。你如何才会有如此的思想和决心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宁愿你从小就是慢慢积累这种自信,一点一滴,从搭积木开始,从翻越一个障碍开始,从等待一个冰激凌开始。。。。。。直到有一天,在你面对一项挑战时,你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在说,只要我要,我就一定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