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要性谁都知道,关键是阅读的方法。
绘本类的,故事类的书,想必问题都不大。甚至包括儿童文学里涵盖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谜语大全、民间故事、儿童故事、格林故事、幽默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上下五千年。都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编写的,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孩子也许自己可以在书中领略。
当代也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家,也还是活跃的,应该说,大部分人都还不错。我没有读过他们的每一部作品,我大致来说一下吧。
金波的诗还是不错的,去年有一本在书店排行在销售量前10。
杨红樱的东西,我觉得写的低幼的童话类的还可以,小说类的,拍了电视还可看,书就不怎么样了。
曹文轩的书我还是蛮喜欢的,思想很深刻。
郑渊洁,感觉功力大不如前了。
任溶溶,翻译比写作好。
张秋生,秦文君,诸志祥,郑春华,张之路,彭学军也都著作颇丰。哈,希望在读书版能看到有人来专门写写书评吧。
然而经典名著类的书,怎么读法,是很应该值得探讨的。
文学的东西,应该是一个体系。
就我们家小子而言,名著我一定是要求他读原文,浓缩了的不一定都是精华,当然,以他的阅读水平,不可能领会书中的精神,所以我来给他读,边读边讲解,一年半时间,共读完明清的四大古典。有删节,三国是讲的比较完整的,水浒略讲了招安后的章节,西游孩子比较喜欢,情节也熟,读的比较快,红楼只读前80回,因为后文不值得一读,重点讲了诗词。
这四本书,以后肯定会要求他起码再读个十遍,相信每一次的感受都会不同。
近来没有要求读什么书了,只是在讲南华经,虽然有了道德经的基础,长篇却无疑难了很多,还是先以故事铺垫着,与先前的《蒙求》也有重叠,以后对于讲中国史也大有裨益。
国外的经典文学,也已经开始作为睡前故事,了解大略。外国文学要比中国文学难,象意识流、冰山原则这样的写作手法,都是老外引进的。如果家长要讲,我觉得可以分时期,或者分作者来讲吧。
最近详解的就是泰戈尔的《飞鸟集》,虽然对整本诗集的格调我还是清楚的,个别的诗我也不能确定是不是我理解的内容,就让孩子自己理解吧,老泰的诗歌也是比较有系统的。
课外自主阅读,还是国际获奖小说系列,和神奇树屋。
小学阶段,要求就高一点。因为基本老师就会布置每天半小时的阅读任务,所以可以趁此机会做个系统。我还是采取家长讲解和孩子自己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我还是要说回方法哈,因为我们必然要谈论到如何消化的问题。
目前我家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讲故事和聊天,其实就是一种,边讲边聊,聊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知识汇总归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