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4 12:12 编辑

拟本月进度,学而篇和为政篇,可自行调整,本帖只讨论此2大篇内容。
附原文: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人不能闲着 + 20 你来带动这个,非常棒!
Jean + 10 辛苦:)
18239 查看 66 收藏帖子 (3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巍巍

    楼主 2011-2-28 17:49:2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4-4 12:20 编辑




    说明:
    本贴为读经小组成员讨论专贴,欢迎其他会员参与讨论,“支持”、“学习”之类的话就不要多说了吧。有表达此愿望的可到这个帖子:

    希望此楼跟帖具有现实意义,内容最好为共读进度讨论、孩子读经情况反馈、内中句逗译文等分歧。为免楼层过高不方便翻阅,请多多使用“点评”功能。
    已确认的共读小组成员有:
    风筝   Alicemami satellite monica100  mj523  韦祎宝贝 米娅
    doudou1123 富娃 rulansixin milkrabbit marshal妈妈 ykuaiji
    草莓 睡莲

    请大家核对。后加入的我会陆续添上名字。报名长期有效。
  • 巍巍

    楼主 2011-2-28 17:50:10 使用道具

    我先抛个问题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的译文就颇有争议,矛盾集中在“知”这个字的意思。一种意见是“知”是“智”的通假字,类似的文字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典出于《老子》)。另一种解释是“知道,理解”,如本书的另一句“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你们是如何理解的?又是怎么给孩子讲的呢?
  • monica100

    2011-2-28 18:32:14 使用道具

    个人认为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挺好的,临睡前给孩子读一段小故事,第二天孩子就能背那一则
  • yanghd11

    2011-2-28 19:15:07 使用道具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word版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Jean + 10 谢谢分享:)
    巍巍 + 20 真乃及时雨也
  • 巍巍

    楼主 2011-2-28 19:16:3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 23:59 编辑

    在此记录孩子读《论语》过程中的点滴: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萧寒】你看孔子第一句就说,学习要经常复习,对吧?第二句呢,你也感同身受吧?和朋友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小虎队有个叫苏有朋对吧?有可能名字就从这句来的。第三句的解释呢,有些争议,一种意见是的通假字,类似的文字,你学过《老子》的,里面有一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另一种解释是知道,理解,如论语的另一句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那就翻译成:“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埋怨,不也是一位有教养的君子吗?”所以孔子在书里提出的君子的第一点就是不要喜怒无常。记不记得《老子》里也有宠辱若惊?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萧寒】这是论语书中第一次提到“仁”,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认为,仁爱的根本,是孝悌。

    【故事拓展】弃官寻母
       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刘氏,原来是他父亲的小妾,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设了一个计谋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
       五十年来,朱寿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要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 “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今陕西)。  
       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朱寿昌弃官寻母的孝行,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苏轼等人都赋诗作文大加赞扬。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朱寿昌一片真诚的孝母之心,终于使得五十年后母子团聚,不但可贺,而且可敬。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故事拓展】不用利口
       西汉史书上记载:汉文帝一日到上林苑游玩,登上养虎的虎圈,问上林尉有关各种禽兽在登记簿册上的情况,上林尉回答不上来,虎圈啬夫从旁边代替回答,并且回答得非常详细。于是汉文帝命令张释之,让他任命虎圈啬夫做上林尉。张释之回答说:周勃、张相如这两个人都是有德行的长者,这两个人口才都不好,有时上奏话说得都不利落,但能干大事,怎么能效法这个啬夫,只知喋喋不休、巧言善辩呢?现在如因为这个啬夫能言善辩就破格提拔他,恐怕天下的人,都将效法他,争着做能言善辩的事而没有人干实事。汉文帝说:回答得好!
       文帝认为张释之所言有理,就放弃了用啬夫的想法。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如果只听一个人说的而重用他,就会造成用人不当。而文帝从谏的美德,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他才能成为汉代一位贤明的君主。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萧寒】看第三句,曾子也每天复习老师传授的的东西啊。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萧寒】孔子提出的治国的5条:敬事、取信于民、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其实都是为国王他们考虑的,根本没有为百姓考虑,看最后一条,说让百姓服役要在农闲时节,这样百姓其实没有休息时间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萧寒】《弟子规》正是由根据这条而扩展成文的。巍巍读到此句,刚好听到弟子规的音频,问哪个是朝代考前的,说明已经发现了相似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明孔子注重的是:先修身、后识文。
  • ymei

    2011-3-1 08:57:12 使用道具

    跟着做有难度,收藏学习
  • cyndafu

    2011-3-1 10:02:23 使用道具

    我们家不愿意念这个。。
  • Jean

    2011-3-1 10:43:3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Jean 于 2011-3-1 10:44 编辑

    这里是巍妈给巍巍讲故事,欣妈如果要像巍妈这样给欣讲故事,就是搜肠刮肚,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呢。谢谢巍妈,回头再让欣来读这些小故事:)

    我们读 教女儿学论语 时,学而第一 和 为政第二 之间有一副子路的画像,于是,欣 给 妈妈 讲了一个子路的故事:

    小鲁上说过,子路是个武士,有一次他拿剑伤了一个人,那个人要报复他,所以他流浪街头,躲开了那个人。听说孔子什么都教,就去找孔子学剑术。孔子就劝他:“你拿剑伤了人,别人会报复你。你学文多好,不仅增加自己的知识,还提高自己的德。”于是,子路以后就成了孔子得意的学生。




  • 巍巍

    楼主 2011-3-1 11:21:0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1 11:25 编辑

    回复 Jean 的帖子

    我补充一个子路的故事。




    《蒙求》里就有“子路负米”一句,这也是24孝的故事之一。
          
          诗曰: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的人,但他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他以特别的教诲。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他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1.不强不达:一个君子如果有理想有目标,可是不能承担责任,不能坚强,不能发奋图强,就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实现理想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告诉他一定要坚强。
         2.不忠无亲:做事一定要忠于职责,否则就没有办法团结为你效劳的人。
         3.不恭失礼:做任何事情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没有发自内心真诚的处事态度,就是个失礼之人,也没有办法广结善缘,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要推动政事就很困难。
         4.不信无复:人一生最讲究的就是信用,如果一朝失信于人,往后要别人相信会更加困难。
         5.不劳无功:做官之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凡事要躬亲,做好典范,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手下的人不愿意向你学习,你如何施展你的抱负呢?
         子路在回卫国帮助国君平叛时,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击中,帽子的带子断了掉在地上,他从容地把帽子戴好,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他不幸死于卫国的噩耗传来,孔子非常痛心,自从他收子路为门生后,子路经常跟随在老师身边。孔子说:“有子路在我身边时,从来没有任何人敢对我恶言相向,也没有人敢污辱我。”所以他很感慨,痛心一位贤才就这样死于卫国。
         子路的这种精神是孔子教诲他的,一个君子从始至终都要恭敬有礼。所以子路在临终还仍然牢记老师的教诲,可见孝顺的人一定是尊师重道之人,子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地诚敬。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Jean + 10 谢谢巍妈:)一定读给欣欣听
  • 巍巍

    楼主 2011-3-1 20:40:4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1 20:52 编辑

    Alicemami  巍版,读论语时讲故事的目的?旁征博引?拓展阅读?有助于理解?

    首先,我选贴在这里的故事,都是跟原文有关的,那可以说是有助于理解。

    然后,我们当然也可以做拓展阅读,我想稍微变换下词汇,就叫拓展说话吧,让孩子把学过的知识与现在的论语里的内容串联起来。

    当然,最重要的为了吸引注意力哈。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枯燥地读《论语》没有什么兴趣,《老子》也是,反而《庄子》、《左传》之类的书故事意味浓,就看着舒服。要读是舒服的篇章,则是古代的文赋、散文。

    巍巍去年读《老子》就是冲着故事才读完的,我还另外录了故事,回头发个目录来。

    《庄子》本身就N多故事,基本不用另外找了。所以现在还是延续以往他喜欢的方式。

    当然,很多人还是认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这种方式有道理,但不适合我们家而已。

  • 巍巍

    楼主 2011-3-1 21:28:5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 08:43 编辑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萧寒】此则重述:德育第一,智育第二。要精通学问之道,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 道理所在。

    【故事拓展】坟前挂剑
    刘向《新序》曰:延陵季子将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於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白话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奉王命使鲁。季札所配的是一柄上古名剑,诩天下无双。径徐国时,投一乡下人家,主人徐公,见公子之剑,请求一观。公子本不轻易将剑示人,但徐公见到宝剑后,竟说出此剑是何时何人所铸(大禹)、剑的长度(三尺三)、剑身纹饰(一面龙纹,一面凤纹)等等。季札大为惊奇,如伯牙之见子期,视为知音,有意将剑赠他。但出使需要配剑以示礼节,便约定完命归来时再予相赠。季札使鲁归来,再过徐国,徐公已经病逝。季札便将名剑挂在徐公坟前树上,以说明不敢违信。回国后,吴王听说此事,大加褒扬,将另一柄名剑赐给季札。从此在吴国这个披发纹身的蛮荒之邦也开始有了诚信的风尚,民风大善,季札挂剑之事因此流传开来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萧寒】后一句,同子罕第九,25.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萧寒】孔门强调厚葬丧,重祭祀,并赋予丧祭之礼以道德的意义,视作孝道的继续。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萧寒】夫子的五个品德:温、良、恭、俭、让。世人必学之。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故事拓展】俎豆礼容


    《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  孔子小时候就不像一般的儿童那样好玩耍,而是经常把祭祀时存放供品用的方形和圆形俎豆等祭器摆列出来,练习磕头行礼,从小表现出对礼乐文化的向往。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萧寒】这段好,要求背诵。教育和琢玉,是一个十分相似的过程。

    【故事拓展】琢玉图
    http://special.artxun.com/show/zhuanti632/xiangguanzhishi/200812/04-132207.html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完。
  • ling_02

    2011-3-2 03:33:26 使用道具

    请问, "夫子至于是邦也"读时如果想断一下,应该在哪里断?

    谢谢
  • 清茶

    2011-3-2 06:45:43 使用道具

    回复 巍巍 的帖子

    我倒是还没有讲是什么意思,孩子自己说知是知道的意思。
  • Jean

    2011-3-2 06:45:5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Jean 于 2011-3-2 06:52 编辑

    回复 Jean 的帖子

    呵呵,我不懂,可能是欣听小鲁讲故事自己的理解啦。当爸和巍妈,你们谁有空再来给我们讲一讲这里面的典故啊,替欣谢谢你们:)

    网上搜了一下 子路问学 的故事:

    子路问学

    【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注释】
    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③释:放;策:马鞭子。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反:反对,引申为“丢弃”。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⑦揉同“糅”,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命:吊问之词。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简析】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利势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其它:1.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比喻说理。

      2.子路 和孔子谈论的焦点是学习的勤奋是否重要。

      3. 子路认为有天赋就不用学习,而孔子认为即使再有天赋也要勤加学习。

  • 巍巍

    楼主 2011-3-2 08:32:51 使用道具

    回复 Jean 的帖子

    我搜到的版本是这个:

    子路拜师——中和仲
    子路姓仲名由,卞城人(今泗水县卞桥仍有一条胡同仲子巷)。其父是卞庄王的大夫。仲由身为将门之子,生性刚直勇猛,仗义直言,自幼舞枪弄棒,练得武艺高强,泗水流传有空手打老虎、水下斩蛟龙之说。

    一日,孔夫子率弟子来泉林观景,逢仲由井台打水,此时,师徒口干舌燥,欲求一饮。仲由问:“您是何人?”孔子答曰:“孔丘也。”仲由笑道:“圣人饮水不难,我作一字如识之,井水尽喝,并拜倒夫子脚下。如不识之,甘为吾徒乎否?”孔子曰:“然。”仲由道:“空口无凭,击掌为证。”夫子与仲由连击三掌后,见仲由将扁担平放井口正中,身立井侧问曰:“何字?”夫子摇头故作不知。仲由仰天大笑曰:“中字不识,圣人亦徒负圣名矣!”孔子说:“不是中字,而是个仲字。”仲由问:“为什么是仲字?”孔子手指井口,又指指仲由说:“井口放扁担乃中也,人立起旁乃仲也。”仲由听着在理,低头人输,遂拜在孔子门下。

    孔子收仲由为徒,众弟子见仲由冠插鸡翎,腰佩长剑,言谈粗陋,对师不恭,埋怨老师误收狂徒。孔子说:“不然,子路行为粗做,而人品颇佳,育化可为完人,后必成其大器。”

    盛夏,孔子带弟子北游泰山。时逢烈日当头,游者莫不汗流浃背,孔子于松下稍歇。子路手持水葫芦往山涧取水,当他行至涧底,骤然一虎朝他扑来,子路忙丢掉葫芦,抽剑与虎搏斗,猛虎扑不奏效,昂虎尾翦来,子路手疾眼快,挥剑削掉虎尾,猛虎一声痛吼,逃之夭夭。子路手摇虎尾返回,面见孔子问道:“老师,我算不算勇士?”孔子反问:“你把虎杀了吗?”子路摇头:“未能。”孔子说:“仲由啊,大勇者砍虎头,次者刺虎腹,末者削虎尾尔。”子路听后,甚怒,盛怒之下,一剑刺向身边小槐。孔子笑道:“仲由啊,大能之人持笔杀人,次能者以香杀人,末能者方用刀杀人矣!”子路初闻之,甚感逆耳,前思想后,觉得老师的话很对。遂面对众师兄弟,低头再拜孔子。
        此后,子路一改旧习,勇而好学,且为夫子尽心驾车,终成为圣门十哲之一。

  • vivycr

    2011-3-2 08:50:25 使用道具

    请教一下 买那本书来读合适呢 谢谢!
  • vivycr

    2011-3-2 09:06:35 使用道具

    老师,那总得有本书吧 不然咋读捏?
  • 巍巍

    楼主 2011-3-2 09:53:0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 09:57 编辑

    回复 vivycr 的帖子

    我手头有2本,有附图,解析,孩子自己拿着读也比较喜欢,供你参考。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出 《图解论语》。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6年出 《论语》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当爸好像用的是
    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的 新月经典


    其实每本的内容编排都差不多,《论语》不象《老子》、《红楼梦》那样字词有争议。只要是译文比较精准,排版比较舒适的就可。

  • 猴妈

    2011-3-2 23:31:30 使用道具

    跟着一起学习——这个是真正的学习,巍版别砸我,因为你和JEAN的讨论,才知道有这么多的道道
    是真的学进去了哦

    也汇报下,小猴今天读的三句里,有两句我觉得不太好跟小朋友解释,或者用故事来解释,请教巍版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我看书上的解释不太喜欢,不知到巍巍版主有什么高见没有?








  • 巍巍

    楼主 2011-3-2 23:58:07 使用道具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刚好我们在群里讨论过的:交朋友应该看到人家的长处,不要看人家不如自己的地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交友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还是回归孔子所注重的“孝”和“礼”,等后文讲到“礼”的篇章再详解。
  • 韦祎宝贝

    2011-3-3 15:25:02 使用道具

    小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所以把版主讲的这些故事复制下来,放到手机上读给孩子听。谢谢版主!我们省心,孩子欢欣。
  • 风筝

    2011-3-5 13:00:39 使用道具

    我现在就要求浩浩把内容先读熟了,然后再慢慢的去理解。也想结合故事讲解,在网上搜我又记不住,有没有这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 Alicemami

    2011-3-6 18:53:36 使用道具

    汇报下本周Alice的进度:
        周二3月1日正式开始读的。基本上是按照一天两小节的进度诵读,有两三节女儿喜欢基本可以背诵。今天晚上读到学而第一的第11节。
        关于进度,不知道巍版和大家是怎么考虑的。我们是第一次读,而且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全文读论语,白天需要备(有时真得“背”)课,怕女儿不好接受,一天只读了两小节左右。感觉一来论语的理解上就有难度,所以读得不容易流利,同时今天我发现女儿看字、读字的眼脑口协调还不好,是不是中文诵读少的缘故呢?女儿自己看书还是很快的,而且这几年也看了不少中文书(当然比不上坛里的牛娃)。所以我想着每天早晨让女儿花个五到十分钟时间自主诵读下《日有所诵》,那个比较简单,是不是眼脑口的协调能好些?但论语的诵读照常,而且得延长女儿诵读论语的时间,不求进度快和背诵,但求理解、诵读流利。
        关于进度安排、加快进度的方法、提高诵读能力这方面,不知道巍版和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巍巍 + 30
  • bell_ks

    2011-3-8 12:07:03 使用道具

    大家到了第8章,CALL 我一声。
    我们停在第8章了。到时候,跟大家一起学。
    积累,总是能看到效果的,我相信。
  • 米娅

    2011-3-9 09:34:30 使用道具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昨天晚上正式开始, 读了10遍.我们是不讲解,就是熟读.又复习了一半中庸.同时还在背古文观止,正在背桃花源记.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巍巍 + 20 很好。
  • 巍巍

    楼主 2011-3-9 16:45:1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9 16:45 编辑

    炫辰爸爸
    使民以时 解读的太偏差了吧,既然前一条是爱人 后面就不会那么解了。

    萧寒:
    我理解的是,这里“爱人”的“人”与“民”不是一个意思,“人”应该指官吏士大夫一类,“民”才是百姓。不然为什么不说爱民?
    千眠
    这句解读的问题在于:使民以时 -----  让管理者利用农耕的间隙而使用这些生产力,确实是以管理者的角度思考的,但这个他提倡的做法还是没有错的,如果不管不顾的使用耕种时间,在那个动不动为了抢收别人粮食就可以打一仗的春秋战国时期,不顾粮食的收成的国家的做法本身就能饿死大伙儿,或者会亡国亡得很快;我看一篇古文的解读除了解读目的,还要看大时代背景。

    萧寒:
    是的,当时的大环境,他提出的是适宜的。但是我在跟孩子讲的时候,还是要告诉他:孔子也并非完人。


    另:一些千眠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觉得小孩子没必要逐字逐句学《论语》,找个好的版本带译文的,选读比较易懂没有争议的一些句子就好。个人觉得读《论语》挺没意思的,小孩子读就更没意思了,还不如读《左传》呢,《左传》有历史,有故事,有感悟,内容丰富得多,读起来趣味点丰富。
    补充一点就是孔子是个教书的夫子,那个年代有钱去读书的人基本不会是民,即使偶尔有个普通平民,也是有心从政做官的人,所以,他的教育就是从当时的政治生活环境出发,为这些日后想出人头地的学生服务的。 《论语》不合时宜的局限性的东西挺多,毕竟有了2000年的距离。
  • 巍巍

    楼主 2011-3-9 18:33:33 使用道具

    索隐孔子非有诸侯之位,而亦称系家者,以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故称系家焉。正义孔子无侯伯之位,而称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宗于夫子,可谓至圣,故为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①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②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③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④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⑤生而首上圩顶,⑥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陬音驺。孔安国曰‘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索隐陬是邑名,昌平,乡号。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也。正义括地志云:“故邹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县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乡,盖乡取山为名。故阙里在泗水县南五十里。舆地志云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

      按:今尼丘山在兖州邹城,阙里即此也。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鲁城西南三里有阙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庙。伍缉之从征记云阙里背邾面泗,即此也。”

      按:夫子生在邹,长徙曲阜,仍号阙里。

      注②索隐家语:“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让弟厉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华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兖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趾。地理志云鲁县有尼丘山,有叔梁纥庙。”

      注④索隐家语云“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征在,从父命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故论语云“野哉由也”,又“先进于礼乐,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礼耳。正义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故家语云“梁纥娶鲁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小女征在”。据此,婚过六十四矣。

      注⑤索隐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为二十二年,盖以周正十一月属明年,故误也。后序孔子卒,云七十二岁,每少一岁也。

      注⑥索隐圩音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正义括地志云:“女陵山在曲阜县南二十八里。干宝三日纪云 ‘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之空窦中。无水,当祭时酒扫以告,辄有清泉自石门出,足以周用,祭讫泉枯。今俗名女陵山’。”


      丘生而叔梁纥死,①葬于防山。②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③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④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⑤盖其慎也。⑥郰人⑦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注①索隐家语云生三岁而梁纥死。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防山在兖州曲阜县东二十五里。礼记云孔子母合葬于防也。”

      注③索隐谓孔子少孤,不的知父坟处,非谓不知其茔地。征在笄年适于梁纥,无几而老死,是少寡,盖以为嫌,不从送葬,故不知坟处,遂不告耳,非讳之也。

      注④正义俎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云气,诸侯加象饰足,天子玉饰也。

      注⑤正义括地志云:“五父衢在兖州曲阜县西南二里,鲁城内衢道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鲁县有阙里,孔子所居也。又有五父之衢也。”索隐谓孔子不知父墓,乃且殡其母于五父之衢,是其谨慎也。正义慎谓以绋引棺就殡所也。

      注⑦正义上音邹。


      孔子要绖,①季氏飨士,孔子与往。②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注①索隐家语“孔子之母丧,既练而见”,不非之也。今此谓孔子实要绖与飨,为阳虎所绌,亦近诬矣。一作“要经”。要经犹带经也,故刘氏云嗜学之意是也。

      注②正义与音预。季氏为馔饮鲁文学之士,孔子与迎而往,阳虎以孔子少,故折之也。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①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②灭于宋。③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④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⑤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⑥‘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⑦循墙而走,⑧亦莫敢余侮。⑨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⑩其恭如是。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⑾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⑿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注①索隐昭公七年左传云“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及其将死,召大夫”云云。按:谓病者,不能礼为病,非疾困之谓也。至二十四年僖子卒,贾逵云“仲尼时年三十五矣”。是此文误也。

      注②集解服虔曰:“圣人谓商汤。”

      注③集解杜预曰:“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宋华督所杀,其子奔鲁也。”

      注④集解杜预曰:“弗父何,孔父嘉之高祖,宋愍公之长子,厉公之兄也。何嫡嗣,当立,以让厉公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正考父,弗父何之曾孙。”

      注⑥集解杜预曰:“三命,上卿也。考父庙之鼎。”

      注⑦集解服虔曰:“偻,伛,俯,皆恭敬之貌也。”

      注⑧集解杜预曰:“言不敢安行。”

      注⑨集解杜预曰:“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

      注⑩集解杜预曰:“于是鼎中为饘粥。饘粥,餬属。言至俭也。”

      注⑾集解王肃曰:“谓若弗父何,殷汤之后,而不继世为宋君也。”杜预曰:“圣人之后,有明德而不当大位,谓正考父。”

      注⑿索隐左传及系本,敬叔与懿子皆孟僖子之子,不应更言“鲁人”,亦太史公之疏耳。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韂,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注①索隐有本作“委吏”。按:赵岐曰“委吏,主委积仓库之吏”。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①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③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④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⑤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注①索隐庄子云“孔子年五十一,南见老桞”。盖系家亦依此为说而不究其旨,遂俱误也。何者?孔子适周,岂访礼之时□在十七?且孔子见老桞,云“甚矣道之难行也”,此非十七之人语也,乃既仕之后言耳。

      注②索隐庄周“财”作“轩”。

      注③集解王肃曰:“谦言窃仁者之名。”

      注④集解王肃曰:“身父母之有。”索隐家语作“无以有己为人子者”。

      注⑤索隐家语作“无以恶己为人臣者”。王肃云:“言听则仕,不用则去,保身全行,臣之节也。”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②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注①正义百里奚也。

      注②索隐家语无此一句。孟子以为“不然”之言也。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①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②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③齐人称之。

      注①正义郈音后。括地志云:“斗鸡台二所,相去十五步,在兖州曲阜县东南三里鲁城中。左传昭二十五年,季氏与郈昭伯斗鸡,季氏芥鸡翼,郈氏为金距之处。”

      注②正义相州成安县东南三十里斥丘故城,本春秋时干侯之邑。

      注③集解周氏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忘于肉味也。”索隐按论语,子语鲁太师乐,非齐太师也。又“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无“学之”文。今此合论语齐﹑鲁两文而为此言,恐失事实。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①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②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③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④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⑤吾不能。” 以季孟之闲待之。⑥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当此之时,陈恒制齐,君不君,臣不臣,故以此对也。”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言将危也。陈氏果灭齐。”

      注③索隐此说出晏子及墨子,其文微异。

      注④索隐息者,生也。言上古大贤生则有礼乐,至周室微而始缺有闲也。

      注⑤索隐刘氏奉音扶用反,非也。今奉音如字,谓奉待孔子如鲁季氏之职,故下文云“以季孟之闲待之”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鲁三卿,季氏为上卿,最贵;孟氏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闲也。”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①问仲尼云“得狗”。②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③水之怪龙、罔象,④土之怪坟羊。”⑤

      注①集解韦昭曰:“羊,生羊也,故谓之怪也。”索隐家语云“桓子穿井于费,得物如土缶,其中有羊焉”是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获羊而言狗者,以孔子博物,测之。”

      注③集解韦昭曰:“木石谓山也。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也。或言独足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索隐夔音逵。阆音两。家语作“魍魉”。缫音骚。然山缫独一足是山神名,故谓之夔。夔,一足兽,状如人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龙,神兽也,非常见,故曰怪。或云‘罔象食人,一名沐肿’。” 索隐沐肿音木踵。

      注⑤集解唐固曰:“坟羊,雌雄未成者也。”


      吴伐越,堕会稽,①得骨节专车。②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 “禹致髃神于会稽山,③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④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 “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⑤社稷为公侯,⑥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⑦为厘姓。⑧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⑨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⑩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⑾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注①集解王肃曰:“堕,毁也。”索隐隳会稽。会稽,山名,越之所都。隳,毁也。吴伐越在鲁哀元年。

      注②集解韦昭曰:“骨一节,其长专车。专,擅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髃神谓主山川之君为髃神之主,故谓之神也。”

      注④集解韦昭曰:“防风氏违命后至,故禹杀之,陈尸为戮。”

      注⑤集解王肃曰:“守山川之祀者为神,谓诸侯也。”韦昭曰:“足以纲纪天下,谓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以利天下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但守社稷无山川之祀者,直为公侯而已。”

      注⑦集解韦昭曰:“封,封山;禺,禺山:在吴郡永安县。”骃案:晋太康元年改永安为武康县,今属吴兴郡。

      注⑧索隐厘音僖。家语云姓漆,盖误。系本无漆姓。

      注⑨集解王肃曰:“周之初及当孔子之时,其名异也。”

      注⑩集解韦昭曰:“僬侥,西南蛮之别名也。”[正义]按:括地志“在大秦国*(北) **[南]*也”。

      注⑾集解王肃曰:“十之,谓三丈也,数极于此也。”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①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②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觽,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不狃为季氏宰。”索隐狃音女久反。邹氏云一作“蹂”。论语作“弗扰”。

      注②正义醳音释。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①更立其庶駆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注①正义适音嫡。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 “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①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 “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②然亦卒不行。

      注①索隐检家语及孔子之书,并无此言,故桓谭亦以为诬也。

      注②集解何晏曰:“兴周道于东方,故曰东周也。”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注①索隐家语作“西方”。王肃云:“鲁国近东,故西方诸侯皆取法则焉。”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①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②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③ 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④孔子趋而进,历阶⑤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 “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 “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⑥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髃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 “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⑦

      注①索隐及,与也。平,成也。谓与齐和好,故云平。

      注②集解徐广曰:“司马彪云今在祝其县也。”

      注③集解王肃曰:“会遇之礼,礼之简略也。”

      注④索隐家语作“莱人以兵鼓噪劫定公”。袚音弗,谓舞者所执,故周礼乐有袚舞。拨音伐,谓大楯也。

      注⑤索隐谓历阶级也。故王肃云“历阶,登阶不聚足”。

      注⑥索隐谓经营而惑乱也。家语作“荧侮”。

      注⑦集解服虔曰:“三田,汶阳田也。龟,山名。阴之田,得其田不得其山也。”


      杜预曰:“太山博县北有龟山。”索隐左传“郓、讙及龟阴之田”,则三田皆在汶阳也。正义郓,今郓州郓城县,在兖州龚丘县东北五十四里。故谢城在龚丘县东七十里。齐归侵鲁龟阴之田以谢鲁,鲁筑城于此,以旌孔子之功,因名谢城。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①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②于是叔孙氏先堕郈。③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④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⑤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⑥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⑦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⑧公敛处父⑨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注①集解王肃曰:“高丈长丈曰堵,三堵曰雉。”

      注②集解服虔曰:“三都,三家之邑也。”

      注③集解杜预曰:“东平无盐县东南郈乡亭。”正义括地志云:“郈亭在郓州宿城县东三十二里。”

      注④集解服虔曰:“三子,季孙、孟孙、叔孙也。”

      注⑤集解服虔曰:“人有入及公之台侧。”

      注⑥集解服虔曰:“申句须、乐颀,鲁大夫。”

      注⑦集解杜预曰:“鲁国卞县南有姑蔑城。”正义括地志云:“姑蔑故城在兖州泗水县东四十五里。”按:泗水县本汉卞县地。

      注⑧集解杜预曰:“泰山钜平县东南有成城也。”正义括地志云:“故郕城在兖州泗水县西北五十里。”

      注⑨集解服虔曰:“成宰也。”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①皆予之以归。②

      注①集解王肃曰:“有司常供其职,客求而有在也。”

      注②索隐家语作“皆如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①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②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③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④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

      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⑤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⑥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髃婢故也夫!”

      注①索隐家语作“容玑”。王肃云:“舞曲名也。”

      注②索隐谓请鲁君为周偏道路游行,因出观齐之女乐。

      注③集解王肃曰:“膰,祭肉。”

      注④集解屯在鲁之南也。索隐地名。

      注⑤集解王肃曰:“言妇人之口请谒,足以忧使人死败,故可以出走也。”

      注⑥集解王肃曰:“言仕不遇也,故且优游以终岁。”


      孔子遂适韂,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①韂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

      对曰:“奉粟六万。”韂人亦致粟六万。②居顷之,或谮孔子于韂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③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韂。

      注①索隐孟子曰“孔子于韂主颜雠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今此云浊邹是子路之妻兄,所说不同。

      注②索隐若六万石似太多,当是六万斗,亦与汉之秩禄不同。正义六万小斗,计当今二千石也。周之斗升斤两皆用小也。

      注③索隐谓以兵仗出入,以胁夫子也。


      将适陈,过匡,①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③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④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⑤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⑥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⑦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⑧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韂,然后得去。⑨

      注①正义故匡城在滑州匡城县西南十里。

      注②索隐谓昔所被攻缺破之处也。正义琴操云:“孔子到匡郭外,颜渊举策指匡穿垣曰:‘往与阳货正从此入。’匡人闻其言,告君曰:‘往者阳货今复来。’乃率觽围孔子数日,乃和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风击军士僵仆,于是匡人有知孔子圣人,自解也。”

      注③索隐匡,宋邑也。家语云匡人简子以甲士围夫子。

      注④集解孔安国曰:“言与孔子相失,故在后也。”

      注⑤集解包氏曰:“言夫子在,己无所致死也。”

      注⑥集解孔安国曰:“兹,此也。言文王虽已没,其文见在此。此,自谓其身也。”

      注⑦集解孔安国曰:“文王既没,故孔子自谓后死也。言天将丧此文者,本不当使我知之;今使我知之,未欲丧之也。”

      注⑧集解马融曰:“如予何犹言‘柰我何’也。天未丧此文,则我当传之,匡人欲柰我何!言不能违天以害己。”

      注⑨索隐家语“子路弹剑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终,匡人解围而去”。今此取论语 “文王既没”之文,及从者臣宁武子然后得去。盖夫子再□匡人,或设辞以解围,或弹剑而释难。今此合论语、家语之文以为一事,故彼此文交互耳。


      去即过蒲。①月余,反乎韂,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②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③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④居韂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⑤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⑥于是丑之,去韂,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注①集解徐广曰:“长垣县有匡城、蒲乡。”正义括地志云:“故蒲城在滑州匡城县北十五里。匡城本汉长垣县。”

      注②正义璆音齨。

      注③索隐上“见”如字。下“见”音贤篃反,去声。言我不为相见之礼现而答之。

      注④集解栾肇曰:“见南子者,时不获已,犹文王之拘羑里也。天厌之者,言我之否屈乃天命所厌也。”蔡谟曰:“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

      注⑤集解徐广曰:“招摇,鬏翔也。”索隐家语作“游过巿”。

      注⑥集解何晏曰:“疾时薄于德,厚于色,故发此言也。”李充曰:“使好德如好色,则□邪而反正矣。”


      孔子去曹适宋,①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②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定公十三年,孔子至韂;十四年,至陈;哀公三年,孔子过宋。”

      注②集解包氏曰:“天生德者,谓授以圣性,德合天地,吉无不利,故曰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①“东门有人,其颡似尧,②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③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注①索隐家语姑布子卿谓子贡曰。

      注②索隐家语云“河目而隆颡,其颡似尧”。

      注③集解王肃曰:“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于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然不得志之貌也。韩诗外传曰‘丧家之狗,既敛而椁,有席而祭,顾望无人’也。”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岁余,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赵鞅伐朝歌。楚围蔡,蔡迁于吴。吴败越王句践会稽。

      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①陈愍公使使问仲尼。②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③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百蛮,④使各以其方贿来贡, ⑤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 ⑥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⑦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⑧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⑨

      注①集解韦昭曰:“隼,鸷鸟,今之鹗也。楛,木名。砮,镞也,以石为之。八寸曰咫。楛矢贯之,坠而死。”正义隼音頾。毛诗义疏:“鹞,齐人谓之击征,或谓之题肩,或曰省鴈,春化为布谷。此属数种皆为隼。”

      注②索隐家语﹑国语皆作“陈惠公”,非也。按:惠公以鲁昭元年立,定四年卒。又按系家,愍公*(十)*六年孔子适陈,十三年亦在陈,则此愍公为是。

      注③正义肃慎国记云:“肃慎,其地在夫余国东北,*(河)**[可]*六十日行。其弓四尺,强劲弩射四百步,今之靺鞨国方有此矢。”

      注④集解王肃曰:“九夷,东方夷有九种也。百蛮,夷狄之百种。”

      注⑤集解王肃曰:“各以其方面所有之财贿而来贡。”

      注⑥集解韦昭曰:“大姬,武王元女也。”

      注⑦集解韦昭曰:“展,重也。玉谓若夏后氏之璜。”

      注⑧集解王肃曰:“使无忘服从于王也。”

      注⑨集解韦昭曰:“故府,旧府也。”


      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

      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①谓孔子曰:“苟毋适韂,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韂。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注①索隐家语云“我宁斗死,挺剑而合觽,将与之战,蒲人惧”是也。

      韂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韂之所以待晋楚也,①以韂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②妇人有保西河之志。③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④灵公曰:“善。” 然不伐蒲。

      注①正义韂在濮州,蒲在滑州,在韂西也。韩魏及楚从西向东伐,先在蒲,后及韂。

      注②集解王肃曰:“公叔氏欲以蒲适他国,而男子欲死之,不乐适他。”

      注③集解王肃曰:“妇人恐惧,欲保西河,无战意也。”索隐此西河在韂地,非魏之西河也。

      注④集解王肃曰:“本与公叔同畔者。”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儙月而已,三年有成。” ①孔子行。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言诚有用我于政事者,儙年而可以行其政教,必三年乃有成也。”

      佛肸为中牟宰。①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②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 ③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④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晋大夫赵简子之邑宰。”索隐此河北之中牟,盖在汉阳西。

      注②集解孔安国曰:“不入其国。”

      注③集解孔安国曰:“磷,薄也。涅,可以染皁者也。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中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不能污也。”

      注④集解何晏曰:“言匏瓜得系一处者,不食故也。吾自食物当东西南北,不得如不食之物系滞一处。”


      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①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②

      注①集解何晏曰:“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也。”

      注②集解何晏曰:“此硁硁,信己而已,言亦无益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闲,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闲,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闲,*(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②几然而长, ③眼如望羊,④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注①索隐家语师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盖师襄子鲁人,论语谓之 “□磬襄”是也。

      注②集解王肃曰:“黯,黑貌。”

      注③集解徐广曰:“诗云‘颀而长兮’。”索隐“几”与注“颀”,并音祈,家语无此四字。

      注④集解王肃曰:“望羊,望羊视也。”索隐王肃云:“望羊,望羊视也。”
  • 晨晨妈妈

    2011-3-9 19:13:50 使用道具

    回复 巍巍 的帖子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我是这样教的: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品读:
    其实,对自己的优点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然而更值得担忧的是不了解他人。别人也许有同样或更大的善意、德行或才华,而自己却熟视无睹,这样是甚为可惜的。人生在世,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不仅有助于自己的进步,而且还会赢得大家的支持。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巍巍 + 10 好。
  • 晨晨妈妈

    2011-3-9 21:01:01 使用道具

    回复 巍巍 的帖子

    这句的理解和你的有些出入,把我看到的发过来,做个参考。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固执蔽陋;行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无:通毋,“不要”的意思。不如已: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已者,不类乎已,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品读:(后一句)不要和名声不好的人做朋友。从你来往密切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到你的为人。也许你本来有正直的天性,但和“坏”朋友交往久了,耳濡目染,精神麻痹,难免会沾染上恶习。
    我觉得这一句和你们的理解有一些出入。但是联系上下文,你会发现,这段的主题是怎么做好一个君子,怎么能做得“端正”。我觉得我的解释更符合原文,不论对错,发出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