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 苏不慢:《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热度 40 已有 1401 次阅读 2017-4-5 01:35 个人分类:思维培养 系统分类:英语学习 读书笔记


问: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答:1.多问How

      2.多问why

      3.多问why not

      4.多与别人交流


Chapter 01(总述): 学会提出好问题

本章主要介绍了批判性思维,详述了其中的海绵式思维淘金式思维,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同时也讲到了一些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如:用弱式批判性思维为自己辩护、感情压过理性、一厢情愿和奇迹式思维。与此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一些提问的关键,这也将是这本书后面的部分中要详述的关键:

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2.理由是什么?

3.那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5.推理的过程中有哪些谬误?

6.证据的效力如何?

7.有没有替代原因?

8.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9.有什么重要的信息省略?

10.能够得出哪些合理结论?


Chapter 02: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本章所讲述的是论题与结论,论题分为:描述性论题与规定性论题。在文章、演讲、辩论中我们应该弄懂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与目的,同时也要学会在隐藏的线索中找到论题与结论,使我们能够明白其意图并作出正确的批判性阅读(思考)。

并且在我们的写作(授课、讲述)时,也应该注意:

1.确定论题,不要一边想一边蛮干,需要有一个整体清晰的逻辑思维

2.引导读者得出结论,为了清楚明白,应该讲结论和理由都一目了然的写出来。


Chapter 03:理由是什么?

理由,就是为了支撑结论所运用的看法、证据等等不同的方法。有时一个理由支撑着一个结论,而有时许多理由共同支持一个结论。一个完整的论证就是:理由+结论=论证

当我们在一边较长的文章中寻找理由时,可以观察到一些线索:

1.找出关键词

2.找出结论与理由并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标注

3.给理由编上序号

4.读完一整篇后,按顺序列出理由


同时,当我们在写作(尤其是论文)时,应该:

1.作出结论前先找理由。切不可先有结论,再去寻找支持结论的理由

2.找到关键论题的主要读物

3.写理由时使用指示词(如:证据就是,证据如下)指出理由帮助读者,亦可在文章前写一份提纲。


Chapter 04: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在了解了论证的基本形成(论题+结论+理由)后,就要开始对论证进行批判性思考。首先应当找出论证中意义模糊的词语,因为它极有可能存在歧义,从而导致读者与作者的想法南辕北辙,所以寻找关键词是十分重要的。而我们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找到关键词:

1.在论题中找出关键词

2.在理由和结论中找出关键词

3.注意抽象的词语

4.设想自己是反对作者的,来判断该怎样给词语下定义

判定关键词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也是十分困难的。从字典或者是生活中所定义的一些词语用到特定的文章里意义则会完全改变,所以在运用各种参考的手段(如查字典)后,也要回到文章中来联系上下文从而得出关键词的含义。并且,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也应该警惕情感色彩丰富的词语使我们的思维混乱或短路,从而做出不理智的判断。


Chapter 05: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寻找“假设”的意义在于能够发现结论与理由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从而判断自己是否接受这个论证。而假设分为描述性假设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是对于事物的一种绝对的看法,认为什么事比什么事重要。所以当作者阐述时所表达的价值观与听众不符合时则会产生价值观冲突。然而,这些假设通常都是隐藏的,是不会存在于明文中的,所以我们应该去寻找和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价值观假设。

描述性假设是对于事物过去、现在、将来时什么样的想法,并且没判断。寻找描述性假设,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1.思考理由与结论间的缺失

2.作者想当然,而没有说明出来的支持理由的想法和思考

3.将自己放置于支持/反对的立场来思考

4.思考是否有其他办法来获得文中所提出的好处

5.避免将表述不完全的理由当做假设

要寻找“假设”,需要努力、想象力、观察力、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需多加联系,方可掌握。


Chapter 06:推理过程中的谬误

在推理过程中,最在这一些分散人们注意力或将人们引向歧途的东西。我们之称为“谬误”

谬误的种类有很多,如:人身攻击谬误、诉诸情感谬误、滑坡谬误、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诉诸公众谬误等等一系列的逻辑推理中的陷进。去年读《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谬误。这些谬误常常使人不自知的调入作者设计的坑里,从而被引导向同意作者的观点,因此应当时时警惕。

PS:如果想练习怎么找到文章中的谬误的话,我发现读官报是一个很好地方式。


Chapter 07:证据的效力如何?

(一):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及专家意见

1.直觉,所谓直觉就是相信某件事有直接的洞察力,但却无法说出理由,要将直觉作为证据,还要有赖于其他证据做支撑。

2.个人经历,将个人经历作为直接证据是错误的,犯了以偏概全的谬误。

3.典型案例,“典型”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要小心其对于我们内心情感的影响。

4.当事人证词,当事人证词的用处并不大,因为它缺乏我们所信任的信息,并且在我们处理当事人的证词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它里面所包含的“选择性”“个人兴趣”“省略信息”“人为因素”等等充满了偏见的东西。

5.专家意见,不应该盲目相信专家的意见(但并不是说不要相信),要明白专家也会放错误而且专家内部也有分歧。所以当我们听到专家意见时,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批判性思考。如:此专家是否在此领域内有见识?成果?或者他是否掌握着第一手资料?


Chapter 08:证据的有效力如何?

(二) 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

1.个人观察,个人观察同样很难作为可信赖的证据,尽管如今依靠目击者的证词作为证据很重要,但是人类的记忆往往是经过过滤的,很难保证其的准确性。

2.研究报告,这个部分算是比较可靠的证据,因为它遵循科学的方法:即信息以公开验证的数据形式出现、有可控性、语言的运用较为精准。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研究报告的可靠性,因为研究报告的质量与人为有很大因素,研究的结果往往会自相矛盾,事实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研究往往也只是支撑结论而不能证明结论。并且既然它是人为的,难免会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的歪曲。

在做类似的研究报告取样时,也要注意样本的覆盖性、普遍性和随机性。

3.类比,它是通过用一个我们熟知的事物来比喻一个我们不了解的。优点是使人容易有具体印象(比如《星际穿越》中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就简单明了的解释了虫洞的作用),但是缺点是会有使用错误类比从而导致错误类比谬误。运用类比时,应该注意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以及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联系.


chapter 09:有没有替代原因

想要弄清楚一件事,就要弄清它的原因。然而大多数的时候有些表明出来的原因并不是绝对或唯一的原因,很有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原来的原因更加接近事情发生的原因。因此,当我有人告诉我们某个事件的原因时,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考虑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存在?

今年年中的时候读《贫穷的本质》,给我最大的启发并不是穷人多可怜之类的,而是对于自己思维的僵化和对别人给出的原因不加思考就全盘接受的羞愧感。书中对全球8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贫穷的人进行了调查,想知道他们为何贫穷?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还是因为没有理财的观念?调查发现,导致贫穷或许有上述原因,但绝不只那些。不同地区不同人士,各自的贫穷原因不同,甚至于相同地区的一家人,也有不同的导致贫穷的原因。而我们常常了解一两个原因后遍想当然的认为它可以推而广之。

同时,当我们发现两件事物有关联,需要更加小心,不要将相关关系(A类似于B)当做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而且对于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两者有关系或者前者导致了后者,陷入“事后归因谬误”。

在塔勒布的《黑天鹅》中,作者强烈地批评了很多历史学家的这种“事后归因谬误”的观点,认为这些人想当然的以为是前者导致了后者,而不愿意接受这只是一个时间上的不同而已。


chapter 10: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数据,可以增强理由的可靠性。但是他也常常被用来误导人。有一些数据没有来源和证据,也带有偏见。还有一些更加可怕的平均值所带来的欺骗性,正如《黑天鹅》中作者所说的“平均斯坦”与“极端斯坦”两个现象,平均斯坦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认知,世界是极端斯坦的,绝大多数改变世界的事情都是由极端斯坦原因导致。因此大部分的平均值,都带有极大的欺骗性(比如各位想一想所谓的“全国人均年度收入”)。同时,故意省略了某些数据也是在欺骗,只是为了达到作者企图让别人相信他的结论的目的。

因此,还是那句话,数据是比较可靠地证据。But,那是在完成批判性思考与阅读后。


chapter 11: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

在我们接受别人的说服之前,先要犹豫一下,弄明白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掉了,而这些信息可以影响推理的过程甚至是结论。

推理中常常出现不完整或者漏洞,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依然要小心。而推理不完整,常常是因为以下几点:

1.时空对论证产生了限制

2.由于时间限制而导致了论证的不完整

3.持论者知识不足

4.只是为了欺骗

5.与他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态度

有时我们也可以问一下自己这个论证是否对其他人或物的负面效果来寻找缺失的重要信息。


Chapter 12:能得出 些合理结论

有时一个理由给出的结论往往不只一个,它同时拥有着多个备选结论,最终需要采用最合乎情理的那一个方法。并且我们应该极力避免二分式思维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所谓的“好”与“坏”就可以简单断定的。当我们确定某件事物的“是”与“不是”的时候,最好是在加上一个限定条件。


路过
28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8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8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oranje

    2017-4-5 09:17

    这本书确实挺好的,我最早读的还是1994年出版的老版,作为定性研究方法的一部分。这书每两年会修订一版,这个图片的中文版译自第10版。之前也有过翻译,见过的两版都是很简陋的装帧和印刷。估计除了社会学系或者相关专业的师生没人关注。只是这几年critical thinking被谈论多了,普通读者才开始关注。
       回复
  • hidden pengyw200888

    2017-4-5 12:47

    关键在于认识自己。
       回复
  • hidden oy_zx

    2017-4-6 14:47

    逻辑思维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分为:①整理想法后表达(
    逻辑交流);②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有逻辑地解决问题)
       回复
  • hidden 西风夜凉

    2017-4-7 08:38

    Kindle里倒是有这本书,还没看过
       回复
  • hidden baby_Evan

    2017-4-7 15:11

    正想买这本书呢
       回复
  • hidden lovefall

    2017-5-3 09:07

    谢谢,批判思维对我来说太缺了,好好学习
       回复
  • hidden lovefall

    2017-5-24 21:24

    谢谢,正在看
       回复
  • hidden 吴孟泽

    2017-6-2 14:32

    ,普通读者才开始关注
       回复
  • hidden Sweety001

    2017-8-1 13:10

    谢谢分享,宝贵资料,好资源
       回复
  • hidden 45541927

    2018-2-2 18:28

      
       回复
  • hidden jadeonnet

    2018-8-21 13:10

    加油加油,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朵朵向朝阳2

    2018-12-20 10:04

    批判思维对我来说太缺了,谢谢
       回复
  • hidden daishilong

    2018-12-22 15:29

      
       回复
  • hidden MommyZ

    2019-2-18 01:58

    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fujifish

    2019-3-14 16:13

      
       回复
  • hidden zxiner

    2019-5-14 12:03

      
       回复
  • hidden 45541927

    2019-9-26 17:43

      
       回复
  • hidden Giant

    2019-11-27 15:18

    重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