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8-15 01:58 编辑
我曾经写过一个系列《孩子是怎么变笨的》,
这是“儿童时期的成就不要太当回事”的另外一个依据。
你现在把孩子当神童看,怎么炫都行,但是,我建议还是悠着点,
因为随着孩子长大,某些能力消失,或者某些重要能力没有发展起来,就可能比较尴尬。
有些人鼓励你“炫”,这对你未必有好处。我想明白人知道我的意思。
孩子有什么能力会突然消失呢?我举一个妈妈的例子。
这个妈妈小时候被誉为神童,记忆力十分出色,甚至类似照相机一样,
听过的东西,往往能够一下子就记住。
但是他上学后,背学校的东西却并不出色。因为她的记忆类型,
是看到文字,都要转化成那种小图像。所以造成了记忆上的困难。
这种困难一直持续到高中。后来才逐渐克服。
大家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时候引以为豪的能力,大了未必就是优势,反而可能是障碍。
当然,就这个妈妈而言,如果她能够生活在自由的环境,
能够不必去背那些抽象符号,而是继续发展自己的形象思考能力,
着力在绘画领域发展,也许这个优势还能够延续。但在中国,怪才往往不被鼓励,所以这是一个遗憾。
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朱德庸,我博客有篇
《自闭天才朱德庸》,大家可以参考。
孩子小时候的成就真的没必要太当回事。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变数太多。
天赋没有适宜的环境就得不到发挥。今天是孩子的优势能力,明天换了一个环境就可能成为劣势。
反过来也成立,今天是劣势,换了环境也许是优势。
比如有些小时候挺笨的(记忆力不佳),大了反而特别有成就。因为他笨,他就需要找巧妙的方法。
比如重视理解,不死记硬背,注意知识的联系等等。这些都是学习进入高级阶段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有些家长对教育一知半解。手里掌握的教育案例就是自己的孩子。
那么他根据自己孩子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就可能是非常片面有误导性的。
有句成语是一叶障目。在教育问题上,我希望能够站高一线。
站在一个全局,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去看。
如果你有这样的视野,你发现孩子有某种特殊能力。不仅没有心思去炫,反而诚惶诚恐。
因为你需要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怎么让孩子的特殊能力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挑战。
我经常遇到这些有特殊能力的孩子。有些家长会出于礼貌或者惊讶,对孩子进行热捧。
这个时候,我往往会泼冷水。我告诉她们,孩子只是一个有特点的孩子,
不要当做教育的榜样来对待。那样不仅耽误别人,也耽误自己。
教育不是娱乐。教育是严肃的事情。不要把教育当娱乐来看待,
孩子不是我们的娱乐工具。更不是家长自证的工具,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珍视和保护。
萧愚 8-15
孩子不是我们的娱乐工具。更不是家长自证的工具,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珍视和保护。”
这段话说的好,在论坛上的家长,都要珍视和保护好每个孩子, 不管他/她是不是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