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最近看《天才的基因》这本书,里面有个观点,可以深化我前面那篇文章《儿童的成就不要太当回事》。也就是说,不仅不要太当回事,还要警惕,不要落入成就陷阱。

儿童成功者总是被他们自己的成功心理牵绊住前进的步伐。因为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而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儿童,经常会滋生一种不愿走出自己擅长领域的心理。他们不求超越自我和挑战极限,相反却对新的挑战、缺点和失败怕得要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心理状态将导致他们丧失成功所需的基础。埃伦•温纳说道:“天才儿童可能会囿于他们的特长。打破特长的局限,并且迎接新的挑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一点,可以说在宁铂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我博客有篇文章谈宁铂的故事,大家可以一读。

宁铂,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喧嚣在身边,没有那么害怕失败。以他的智力,完全可以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

不懂得这些的父母,看到孩子被鲜花簇拥,被各种天才的美誉环绕。沾沾自喜,愈加强化这些外部的肯定。不知道,失败的种子可能已经就此埋下了。

黄子明老师在读《当神童走向成年》的心得中,也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剖析:

第四,神童多害怕失败。拥有太多则难免瞻前顾后,一无所有自然更勇往直前。神童起点太高,自我感觉良好,失败是难以被接受的。宁铂三次报名考研,都因临阵退缩而未能成行。小西迪斯11岁就进入哈弗大学,最后却连博士学位都没有拿到。这种对失败的恐惧甚至从其父母那里就开始。小卡尔威特成名后引起大学教授的关注,他们委托人来考小威特,却几次被其父拒绝,因为老威特害怕儿子考砸,最后双方妥协,对方保证不出难题,考试才被允许。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岂能指望他们的孩子会有直面失败的勇气。神童为避开失败,失去很多探索的机会,当然与最后的成功无缘。讽刺的是,神童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止步不前,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终其一生仅仅作为神童而闻名。

黄老师文中提到的探索二字相当重要。
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欧美教育的精髓,我认为就是“探索”二字。

探索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建立在持久努力的基础上,而持久努力,如果不是奴隶那样被迫进行,就只能建立在极度热爱之上。儿童的时候,各方面都没有定型,往往不知道自己极度热爱的是什么,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找到那个最契合自己的领域。

卡尔维特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的父亲一直想让他当律师。但卡尔维特真正极度热爱的却是文学研究。他在意大利留学的时候,就极度热爱但丁的《神曲》,但由于父亲的坚持,他不得不从事了法律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他的表现比较平庸。而同时,他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但丁,直到六十来岁,他得到了一笔资助,开始在但丁研究方面结出果实。从20几岁埋下这颗种子,整整四十年后才开花结果。

设想,如果卡尔维特在20几岁就开始全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文学研究,他的成就会大得多。人们记住他,也就不会因为他是神童,而是因为他的成就。就像爱因斯坦和牛顿那样。

所以我一直强调,卡尔维特,实际上是一个失败的神童。

许多强势的父母,认为自己能够点石成金,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一帆风顺。结果几乎无一例外是平庸。

昨天一个网校学生跟我讲,由于自己工作中是女强人,在家里也是一肩挑。所以,天然有一种强势的设计情结。总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设计孩子。如果不能如愿就非常烦恼。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智模式,是把工作与家庭中的角色,自然代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上。

她的转变来源于两个事情。一个是孩子英语学习的挫折。孩子学英语非常不配合,量小还可以,量大了就出各种状况。她整整试了七八次,七八次都失败了。让她非常苦恼。

可是,她发现了另外一个事情。就是随着孩子大了一些,跟孩子玩数学和逻辑方面的事情。孩子非常感兴趣。

没事就追着我跟他用扑克牌玩买东西的游戏,两本书,一本19元,一本16元,他手中有10元,11元,12元,13元的面值,由他来决定如何支付我,同时我需要给他找多少零钱。这么复杂的计算,我自己出的题,都觉得头疼,他玩的乐此不疲,可见这玩意儿真是他的兴趣,跟我的引导其实没太大关系,我如果换个孩子引导,未必人家有兴趣玩这种游戏。

后来孩子学围棋,进步很快。他只有四岁,但现在已经可以指导七岁的孩子了。

事实教育了这个家长。她的教育思路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由强势变得谦卑了。她发现孩子的这些成就,都是孩子推着自己完成的,自己几乎没有费脑筋。而自己煞费苦心去做的事情,劳而无功。

这个家长最可贵的一点,就是虽然他比较强势,但有自我反省的精神。
他没有那么自以为是,没有自我催眠,他肯于承认失败。

自我催眠+自以为是的家长什么样?

我见过最典型的,就是明明教育是失败的。还在坚持。道听途说一些灌耳朵,磨耳朵之类的做法,把孩子当作一个收听装置,每天若干小时这样灌。灌完英语灌经文。这样做的害处是什么?

是你把孩子本来可以用来自我探索的时间,侵占浪费掉了。这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反而是一种摧毁性的做法。许多好苗子就这样被毁掉了。家长还振振有词,自以为是。不懂得谦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领域非常普遍。

我写的教育文章有百万字以上了。我写的文章,可能比一些人看的书都多。
但这些人看了我一两篇文章,就开始大放厥词。

我说,不要过度学英语,他的理解是,萧愚主张不要学英语,于是他开始大谈英语如何重要。
我说,儿童学英语不要太狂热,他的理解是,萧愚主张学前不要学英语,于是大谈学前学英语如何重要。
我很少说,我有很多教学成果。他的理解是,萧愚没有教学成果。于是大谈萧愚不配当老师。

上述这些言论,是一种典型的一元思维,即考虑问题非黑即白,不懂得多元与弹性。

这是作为家长很大的忌讳。家庭教育,特别需要的就是弹性和多元,特别需要谦卑和敬畏。
这是教育这个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每个搞教育的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别无选择。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嫣冉 + 30 很喜欢您的直白与勇进!
amylovbay + 10 我很喜欢!
4730 查看 41 收藏帖子 (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cocosweda

    2013-8-24 14:40:21 使用道具

        又坐上了你的沙发,等茶...
  • olivia_chen

    2013-8-24 15:02:19 使用道具

    同样身处教育行业,很是佩服有思想会表达且能发表长篇大论的老师!
    每次看到这类文章,都要好好学习领会下其中精神。
    喜欢这样的论坛,可以听到不同声音,各种理论和实践……
  • wuyaneba

    2013-8-24 15:04:19 使用道具

    认真阅读了您非常多的博文, 对以前将信将疑的一些东西有了否定的依据和思考的新视角.

    非常高兴能够看到您的文章. 您说的很多奇怪的言论, 我也经常看到,我感觉他们关注的已经不是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妙, 立场一转换, 越发言越离题千里.
  • 灿祥07

    2013-8-24 16:00:22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
  • ywm060507

    2013-8-24 17:30:40 使用道具

    挺好的,你写的总能让我学到点东西
  • ponderxdq

    2013-8-24 18:04:19 使用道具

    呵呵,好啊,学习了.没有刺激,就没有进步.不过先天后天,倒底是谁起决定作用是说不清的
  • lmjcle

    2013-8-24 18:35:25 使用道具

    其实挺盼望看到萧老师晒晒教育成果啊,别太低调了

    我还是喜欢看别人晒的,可以得到很多资讯哦
  • high5

    2013-8-25 03:28:26 使用道具

    来论坛的家庭中是否有天才孩子,肯定是有的。
    论坛里经常被别人称为牛蛙的孩子是不是就是天才儿童,不能肯定,这个需要鉴定。 绝大多数不会是。

    天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强烈的探索精神。
    gifted and talented education 应该是属于“特殊教育”领域的吧。
  • ponderxdq

    2013-8-25 08:15:20 使用道具

    学习一下,什么是陷阱
  • Zada

    2013-8-25 08:32:57 使用道具

    老师说得极是,谢谢
  • RubyAtCuisine

    2013-8-25 08:37:34 使用道具

    high5 发表于 2013-8-25 03:28
    来论坛的家庭中是否有天才孩子,肯定是有的。
    论坛里经常被别人称为牛蛙的孩子是不是就是天才儿童,不能肯 ...

    赞同。被硬推出来的所谓尖子学生不能称为天才。gifted ,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喜欢的领域接受能力强,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

  • snipeer

    2013-8-25 08:49:0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Dav

    2013-8-25 08:55:09 使用道具

    萧老师警钟长鸣,受教了,{:soso_e163:}喜欢看别人晒孩子,羡慕中也学些经验
  • dorcas.steward

    2013-8-25 09:26:25 使用道具

    你的分析很到位,不是在反对某点时,一棒子打倒,而是有理有据。不带任何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 茉橙橙

    2013-8-27 15:27:37 使用道具

    喜欢看你的文章
  • 欣然妈

    2013-8-27 16:53:1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欣然妈 于 2013-8-27 17:04 编辑

    的确是这样的,教育一般的孩子要战战兢兢,教育神童更要战战兢兢,可惜很多父母被神童所获得的赞誉冲昏了头脑,总觉得自己孩子天赋充足,不用怎么操心就可以成才,殊不知这些天赋异禀的儿童更需父母小心培育。萧老师对这类父母的拳拳之心我非常赞赏,真希望那些被冲昏脑子的的父母警醒一下,别光沉浸在孩子学啥会啥的虚荣中,多读读神童败落的惨痛记录,以此为鉴。
    不过,还照旧,我对萧老师的儿童英语理论不赞同。

  • chengzi777

    2013-8-27 17:00:17 使用道具

    希望多些这样中肯的文章,不管什么到了狂热的程度就肯定要出问题的
  • 43799245

    2013-8-27 17:17:35 使用道具

    这嘴怎么没长在我身上,这口才,佩服啊
  • 31895550

    2013-8-27 17:38:25 使用道具

    我们不是天才儿童!可以避开天才儿童的陷阱吧。
  • dingjinamama

    2013-8-27 18:16:28 使用道具

    真是警钟长鸣呀



    dingjinamama于2013-8-27 18:16补充以下内容:
    真是警钟长鸣呀
  • gracebrian

    2013-8-28 09:34:3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gracebrian 于 2013-8-28 09:43 编辑

    非常喜欢萧老师的文章,萧老师是理性的,萧老师对英语教育热倒的冷水并不是想让大家止步不前,而是更理性地对待教育,思考教育的本质。倒冷水何尝不是在灌溉呢?向萧老师致敬。
    另外,我身边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英语非常好,但她不让孩子参加任何英语比赛,我一直不明白,参加比赛对升学的好处不说,起码也是一种学习成果的检验。看了萧老师的文章,我明白了,这位妈妈是真正懂教育的妈妈,她的选择是让孩子回到学习最本初的目的,没有任何虚荣和浮华的干扰,这背后是对自己教育方法和孩子的巨大自信,不随波逐流的基础是真正懂教育。
  • 度风

    2013-8-28 12:30:48 使用道具

    后天持续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幸亏我儿子不是神童,所以他知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要坚持。

    我中学有不少天资聪颖甚至过目不忘的同学,毕业后大都平平。
  • 小猫萧萧

    2013-8-28 21:43:53 使用道具

    为啥要折腾把孩子变成天才呢~~~~有时候不太明白,非得把孩子折腾成天才,才能证明自己是成功的父母?
  • maydog

    2013-9-1 10:41:03 使用道具

    不错,教育就是要激发孩子探索的热情。
  • windy_yy

    2013-9-2 11:02:47 使用道具

    非常认同(可能因为我不是神童的父母呵呵)。经过思考之后的文字就是不一样!这样的文字让人觉得很有正气!
  • weihongad574

    2013-9-2 12:15:12 使用道具

    楼主分析的很透彻,佩服
  • bjansu

    2013-9-2 12:23:51 使用道具

    喜欢读萧老师的文章,受教了,多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
  • luying87664814

    2013-9-3 09:58:15 使用道具

    写的很好,受益匪浅
  • hzbaby

    2013-9-3 10:59:36 使用道具

    “把孩子本来可以用来自我探索的时间,侵占浪费掉了。这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反而是一种摧毁性的做法。”这个观点很赞同。要给孩子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