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15 10:12 编辑

窦文涛:周老师我问你,你喜欢生活在美国吗?要是让你生活在美国。

周孝正:那肯定是不喜欢,因为什么呢?因为语言不行,习惯不行,思维也不太行。所以我还是愿意生活在中国。

窦文涛:为什么呢?

周孝正:首先语言啊,你主持人都主持16年了,你这语言到美国要是到美国用英语那就不行了,我也一样啊,我当老师我也用汉语说,对不对,我用英语说那我就没有优势了。

窦文涛:但是现在不都讨论,还批评说中国英语教育吗?

周孝正:过分是过分,因为首先你得把母语学好,完了你再上中学,你再学英语,或者是别的语,你说你从小就来个双语教学,比如说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组成个家庭生孩子了,一会儿说英语,一会儿说汉语,那么这孩子从小思维就容缓,容缓的代价就是一流的人才他永远当不上。

窦文涛:是吗?

周孝正:对,双语教学的一流人才当不上,创造力没了,英语说的没得说了,基本上他们翻译还是可以的,但是他的思维,因为他老变换,因为中国的思维跟他那个英文的思维,他就不一样,各有所长。就说你先得把母语学好了,你再学英语,再学第二外语,第三外语。

窦文涛:你的主张是先后,不能同时。

周孝正:这不是我的主张,这是有人研究的一个,应该说比较严肃的一个结果。

窦文涛:但是双语教育现在家长们都很时髦啊。

周孝正:是啊,他不想让他的孩子当一流人才,有创造力的,像比尔盖茨,他想将来混点钱就不错了,他是这个意思,所以为什么中国创造力不行。

梁文道:但很多国家是有双语教育,但那个时候所谓双语或者三语是后来的事,它一定是初期阶段那个根基要打得很深的,初级阶段根基一定要打的非常严肃、非常深,但我们现在中文到底有多好,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很难讲。

参考我写的另外一篇文章:好苗子平庸化的背后
http://www.ebama.net/thread-169980-1-1.html

我简单点评一下:

凡事无绝对。

一流人才的一个特点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怎么来?
上万小时的艰苦积累,需要集中精力。
如果两种语言没有主次,就容易分散精力。

但如果有主有次,又有天然的双语环境,不费力就能学好一门外语,
我觉得那倒没有什么。所以关键的问题是不是双语,而是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教育观点
5686 查看 43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yaer2002cn

    2013-10-15 10:15:59 使用道具

    为什么我非要自己或者孩子做一流人才呢?
    一流人才的概念和定义是什么?
    划分的方式是什么?


  • Rexhuang

    2013-10-15 10:17:08 使用道具

    "凡事无绝对。"——悖论。
  • 灿烂阳光

    2013-10-15 10:17:39 使用道具

    问题是,就算不学英文,取消英文,也当不了周口中的一流人才。他是一流人才吗?有没有创造力,成不成的了一流人才,跟基础教育有关,看看咱们的语文教育数学教育,那就是在扼杀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准学了英文还能多点想法,多点思考。中国现在的教育不在于学了什么,而在于怎么学,老师怎么教的。
    国外没有让孩子背这个背那个一说,而现在的孩子最晚也得从一年级开始背古诗,背课文,古诗好歹还优美一点,那个语文书的课文就不敢苟同了,已经有了严重的政治色彩。语句能优美那就见鬼了。什么叫死记硬背,那就是不要自己想象,记住别人说的就行了。没有想象力的人,人云亦云的人,绝对不会是一流人才。
  • chrisnv88

    2013-10-15 10:17:56 使用道具

    汉语突出 ,英语好点  是井上添花的事。
  • 双城记_

    2013-10-15 10:20:34 使用道具

    萧老师,您英语水平如何?谢谢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lavalise

    2013-10-15 10:23:06 使用道具

    主贴总结得对,关键的问题不是双语的问题,而是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 伊铃936

    2013-10-15 10:23:48 使用道具

    什么叫一流人才?谁是一流人才?
  • phoebe516

    2013-10-15 10:24:18 使用道具

    就算是双语养育的家庭肯定也是有主次之分的,注重语言培养的家庭不见得就不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
  • Belinda

    2013-10-15 10:24:44 使用道具

    感觉观点太偏颇。
  • wjjzw1111

    2013-10-15 10:28:26 使用道具

    请给“一流人才”下个准确的定义
  • jennyzhang

    2013-10-15 10:30:21 使用道具

    一流人才的一个特点是创造力。
    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是破坏创造力的,这比“双语”教育毁灭性更大。
  • jintracy2000

    2013-10-15 10:34:49 使用道具

    第一,双语不双语,跟是不是一流人才,二者并不冲突吧.
    第二,有几个家长会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做一流人才呢?
  • fanxingliu

    2013-10-15 10:35:2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anxingliu 于 2013-10-15 10:37 编辑

    一流人才的一个特点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怎么来?
    上万小时的艰苦积累,需要集中精力。

    看看哈佛大学图书馆彻夜灯火通明就知道了;想想达芬奇画鸡蛋就明白了。跟双不双语没关系。


    顺便问下,周孝正是谁?第一次听说,自己孤陋寡闻 了
  • 灿祥07

    2013-10-15 10:36:47 使用道具

    思维容缓是什么?反应慢吧?还是多了一个思维来想问题.周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想而已.象在国内,双语教育的兴起的这些孩子还不到成长验证的时候.可以鉴借一下国外双语或多语家庭的经验来个研究.也有人说双语能开发大脑,究竟如何呢?各说各有理.找个文章来让大家看看吧.
    說雙語者爲什麽更聰明?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说双语显然比只会说单一语言有更多实际的好处。但近几年,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掌握两种语言比广泛交际更为重要。研究表明,掌握双语,能让人更加聪明。它会对你的大脑有深远的影响,不仅能提高语言之外的认知技能,甚至能防止老年痴呆。


    这个观点与20世纪大多数人对双语的了解截然不同。从认知方面来说,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决策者长久以来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发展。



    诚如他们所言,第二语言确实是种干扰:大量的证据表明,即便双语者只使用一种语言,其大脑中两种语言的系统都是活跃的,这就会导致一种语言系统干扰另一种语言系统的情况。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干扰并无大碍。它会迫使大脑解决这种内部的矛盾,锻炼思维,强化大脑中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肌肉。



    比如,双语者相较于单一语言者而言,更长于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惑。2004年心理学家艾伦·比亚维斯托克和米歇尔·马丁瑞共同开展一项研究,分别要求双语和单一语言的学龄前儿童对电脑屏幕上的蓝色圆圈和红色方块进行分类,将它们分别放进两个数码储物箱——这两个储物箱上分别有蓝色方块和红色圆圈的标记。



    在第一项任务中,孩子们被要求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把蓝色圆圈放进印有蓝色方块标记的储物箱里,红色方块放进印有红色圆圈的储物箱里。两组孩子都相对轻松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接下来,孩子们又被要求根据形状分类。这个任务更具挑战性,因为要把图案放进印有相反颜色的储物箱里。掌握双语的孩子在完成这项任务时更迅速。



    从许多类似的研究中得出的大量证据表明,双语的经验会提高大脑中所谓的“执行功能”,即大脑中的命令系统,引导意识的加工形成,进而用于制定计划、解决问题或完成其他各种各样智力方面的任务。这个意识加工过程包括忽略旁杂事物,保持专注,任意地把注意力从一件事物上转移到另一件,并在大脑中存留信息——比如驾驶时,能记忆一系列的方位。



    为何同时活跃的两个语言系统之间的矛盾会提高这些认知方面的能力呢?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认为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大脑的阻断能力。这种能力经过大脑压制另一语言系统的活动而得到磨练:这种压制被认为会帮助训练双语者的思维,忽略在其他情况下旁杂无关的事物。但自从研究表明,双语者即便在完成不需要运用大脑阻断功能的任务时也能比单一语言的人更好时,这种解释便愈发显得不充分。比如将一条线穿过随意分散在页面上的上升数字时,他们也能完成得更好。



    双语者与单一语言者的主要差异也许更加本质:具备更强的监测环境的能力。“双语者不得不经常转换语言——可能和父亲谈话用一种语言,和母亲谈话用另一种语言,”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研究人员艾伯特·科斯塔说道。这就像我们开车时要监测周遭的环境一样,他们需要持续追踪周遭的变化。在对德意双语者和只会意大利语的人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他们大脑的监测能力进行比较。科斯塔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双语者不仅表现得更好,甚至能在大脑中负责监测功能的部分不那么活跃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得更好,这代表他们这部分的大脑功能比单一语言者更加高效。



    双语经验似乎从婴儿直到老年时期都会一直影响大脑(而且有理由相信,这种影响也会对那些后来才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同样适用)。



    在2009年,由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高级研究学院研究人员阿哥内斯·科瓦奇主持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生活在双语环境下的7个月大婴儿与生活在单一语言环境下的婴儿进行对比。在一套初步的试验中,婴儿们会听到声音提示然后看见屏幕上的一侧出现木偶。两组婴儿都学会看荧幕上的那一侧,希望能瞧见木偶。但在接下来的一套试验中,当木偶出现在屏幕上相反的一侧时,生活在双语环境下的婴儿很快就学会转换到新的凝视方向,而生活在单一语言环境下的婴儿则不能。



    双语影响甚至能延伸到晚年。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44岁的年老西班牙、英语双语者进行研究,在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他玛·高兰的主持下,通过对他们的每种语言熟练程度进行相对评估,科学家们发现拥有更高程度双语能力的人,相较于其他人,更不易患上痴呆症或阿尔兹海默氏的其他症状:双语程度越高,发病年龄越迟。



    从未有人质疑过语言的力量。但又有谁曾想过,我们听到和说出的字句会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



    余和吉特·巴塔查尔吉是《科学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 灿祥07

    2013-10-15 10:37:12 使用道具

    SPEAKING two languages rather than just one has obvious practical benefits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But in recent years, scientists have begun to show that the advantages of bilingualism are even more fundamental than being able to converse with a wider range of people. Being bilingual, it turns out, makes you smarter. It can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your brain, improving cognitive skills not related to language and even shielding against dementia in old age.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世界里,会两种语言的人明显比会一种语言的人更有优势。但是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却发现,双语者的优势,已经不再仅仅只是能够和更多的人进行交流。懂得两种语言可是让你更加的聪明。双语不仅对你的大脑有着深刻的影响,他还能够改善语言之外的认知能力,以及防止老年痴呆。

    This view of bilingualism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bilingualism through much of the 20th century. Researchers, educators and policy makers long considered a second language to be an interference, cognitively speaking, that hindered a child’s academic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人们现在对于双语的认识已经和20世纪时对于双语的理解有了很大的不同。研究人员,学者和决策者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认为,第二语言阻碍了人们的认知,也妨碍了儿童的学业进步和智力发展。

    They were not wrong about the interference: there is ample evidence that in a bilingual’s brain both language systems are active even when he is using only one language, thus creating situations in which one system obstructs the other. But this interference, researchers are finding out, isn’t so much a handicap 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It forces the brain to resolve internal conflict, giving the mind a workout that strengthens its cognitive muscles.
      人们在过去认为第二语言妨碍了人们的认知,这是没错的。因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一个双语者的大脑中,有着两套语言系统。当他使用其中的一种语言时,那么另一套语言系统就会对正在使用的语言产生阻碍。但是如今,研究人员却发现,这种妨碍并不再是一种不利条件,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种妨碍才促使人的大脑能够解决人内部的争端,以此来完善人们大脑中的认知活动区域。

    Bilinguals, for instance, seem to be more adept than monolinguals at solving certain kinds of mental puzzles. In a 2004 study by the psychologists Ellen Bialystok and Michelle Martin-Rhee, bilingual and monolingual preschoolers were asked to sort blue circles and red squares presented on a computer screen into two digital bins — one marked with a blue square and the other marked with a red circle.
      例如,双语者比单一语言使用者,能够更好的解决某种精神上的疑团。2004年,心理学家,埃伦·比亚维斯托克和米歇尔·马丁·李做了一项测试。他们在电脑屏幕上分别放置了两个回收站,一个标记为蓝色的方块,一个标记为红圈。他们要求具有两种语言习得和单一语言习得的学龄前的儿童,分别将蓝圈和红色的方块进行分类,放进这两个回收站中。

    In the first task, the children had to sort the shapes by color, placing blue circles in the bin marked with the blue square and red squares in the bin marked with the red circle. Both groups did this with comparable ease. Next, the children were asked to sort by shape, which was more challenging because it required placing the images in a bin marked with a conflicting color. The bilinguals were quicker at performing this task.
      在第一组的测试中,孩子要求以颜色为基准进行分类,将蓝圈放进标记有蓝色方块的回收站中,将红方块放进标记有红圈的回收站中。单一语言习得的儿童和双语儿童对这项测试进行的都十分顺利。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孩子们要求以形状为基准来进行分类,这项测试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要求孩子们将不同颜色,相同图形的东西放到同一回收站中。双语儿童在这项测试中明显比单一语言的儿童,在完成任务时使用的时间更短。

    The collective evidence from a number of such studies suggests that the bilingual experience improves the brain’s so-called executive function — a command system that directs the attention processes that we use for planning, solving problems and performing various other mentally demanding tasks. These processes include ignoring distractions to stay focused, switching attention willfully from one thing to another and holding information in mind — like remembering a sequence of directions while driving.
      从众多诸如此类的测试中所收集的证据表明,双语习得能提高大脑所谓的行政功能。在我们计划事物,解决问题,执行大脑所发出的不同命令的任务过程中,大脑的命令系统一直在指挥着我们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包括了集中注意力,防止分心;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一件事情上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例如在我们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向。

    Why does the tussle between two simultaneously active language systems improve these aspects of cognition? Until recently, researchers thought the bilingual advantage stemmed primarily from an ability for inhibition that was honed by the exercise of suppressing one language system: this suppression, it was thought, would help train the bilingual mind to ignore distractions in other contexts. But that explanation increasingly appears to be inadequate, sin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ilinguals perform better than monolinguals even at tasks that do not require inhibition, like threading a line through an ascending series of numbers scattered randomly on a page.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之间的争斗能够促进人们认知的提高呢?直到最近,研究人员才认为双语的优势最初起源于一种抑制的能力,这种抑制能力是通过压抑一种语言系统得到了训练,而这种压抑被认为能够帮助训练双语者在不同的环境下集中注意力。但是这种解释越来越表现出自身的不充分性,因为研究表明双语者比单语者,在不需要抑制能力时,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例如,将一系列无规则分散在纸上,不断增大的数字串联起来。

    Th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bilinguals and monolinguals may be more basic: a heightened ability to monitor the environment. “Bilinguals have to switch languages quite often — you may talk to your father in one language and to your mother in another language,” says Albert Costa, a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Pompea Fabra in Spain. “It requires keeping track of changes around you in the same way that we monitor our surroundings when driving.” In a study comparing German-Italian bilinguals with Italian monolinguals on monitoring tasks, Mr. Costa and his colleagues found that the bilingual subjects not only performed better, but they also did so with less activity in parts of the brain involved in monitoring,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more efficient at it.
      双语者和单语者的关键不同,可能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双语者能够更好的观察外部的环境。西班牙Pompea Fabra大学的研究人员,阿尔伯特·科斯塔认为,“双语者需要不断的转换语言的使用,可能你在和父亲谈话时需要用一种语言,在和母亲交流时则又需要使用另外的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必须一直在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你在开车的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周围环境是一个道理。”在一项比较德意双语者和意大利单语者,在检查事物上不同的研究中,阿尔伯特·科斯塔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被测试的双语者不仅在任务完成上做的更好,而且他们更少的使用了大脑的检查区域,这就表明双语者在完成任务时效率更高。

    The bilingual experience appears to influence the brain from infancy to old age (and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t may also apply to those wh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later in life).
      从婴幼儿时期一直到老年时期,双语习得都在影响着人们的大脑。(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人们在成年之后学习第二语言。)

    In a 2009 study led by Agnes Kovac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Trieste, Italy, 7-month-old babies exposed to two languages from birth were compared with peers raised with one language. In an initial set of trials, the infants were presented with an audio cue and then shown a puppet on one side of a screen. Both infant groups learned to look at that side of the screen in anticipation of the puppet. But in a later set of trials, when the puppet began appearing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screen, the babies exposed to a bilingual environment quickly learned to switch their anticipatory gaze in the new direction while the other babies did not.
      在2009年,意大利迪里亚斯特国际高等研究学院的艾格尼丝·科瓦克斯主导了一项研究。那就是将每天处在双语的环境下成长的7个月的幼儿,和处在单一语言环境下成长的7个月幼儿进行对比测试。在最初的几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幼儿们语音提示,他们在屏幕的一端闪现出一个木偶。两组幼儿都关注到了屏幕的一端预期出现的木偶。但是在接下来的几组试验中,当木偶出现在屏幕的另一端时,双语环境下的孩子能够很快的转移他们意识中的目光,然而单语环境下的孩子则没有这样的动作。

    Bilingualism’s effects also extend into the twilight years. In a recent study of 44 elderly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s, scientists led by the neuropsychologist Tamar Golla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found that individuals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bilingualism — measured through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proficiency in each language — were more resistant than others to the onset of dementia and other symptom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bilingualism, the later the age of onset.
      双语机制同样影响着人们的晚年。最近,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他玛·高兰领导其他的科学家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研究了一些年龄在44岁的西班牙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发现学历越高的双语者,通过比较评价测量每种语言精通程度,能够更好的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以及老年痴呆症的其他病症:双语者的学历越高,那么发病的年龄就会越大。

    Nobody ever doubted the power of language. But who would have imagined that the words we hear and the sentences we speak might be leaving such a deep imprint?
      没有人曾质疑过语言的魔力。但是谁由能想到,我们听到的词汇,和我们说出的句子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巨大的影响呢?

    Yudhijit Bhattacharjee is a staff writer at Science.
      Yudhijit Bhattacharjee是科学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 wujuanling

    2013-10-15 10:37:33 使用道具

    在我这里 基本上没有明确目标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 只是需要什么尽量给予而已 社会需要 我们尽力迎合 没办法呢
  • 猫妈家的虎妞

    2013-10-15 10:47:29 使用道具

    第一,这位周先生的意思,在中国还没推行双语教育之前,中国有创造力,现在中国的创造力没了?他这说法是有根据呢还是他自己猜的?
    第二,很多国家有双语或三语,一定是先说好一种语言之后?我所知很多国家,尤其是移民国家,还有欧洲国家,他们所生活的环境里有就双语三语甚至多语,没有什么”先“如何如何的事。当然欧洲国家的语言比较相近,不像汉语和英语隔得这么远。同样的问题是,这位的话,有依据么?随口说说?
    一流的人才是创造力决定的,但是创造力是多语言还是单一语言决定的呢?复杂的环境,更刺激人的大脑和反应力吧?首先是语言能力和创造力相悖么?
  • luofengzheng123

    2013-10-15 10:53:31 使用道具

    感觉这个问题不值得讨论啊,尤其在爸妈网……所以,各位,不必激动……
  • fztfzt

    2013-10-15 10:55:28 使用道具

    一个人的成功是靠先天的天分和后天的努力决定的
  • maydog

    2013-10-15 10:56:02 使用道具

    这种垃圾文章就不要发了。稍微有点思辨力的会发问:
    里面哪个观点是有数据有事实支撑的?
    而这只能证明周这样的“非双语”成不了一流人才。
  • chergu

    2013-10-15 10:57:29 使用道具

    三个字,不认同
  • 米小山

    2013-10-15 10:57:35 使用道具

    一流人才,没想过啊
  • myw2008

    2013-10-15 10:58:29 使用道具

    凭这说法,足可以断定这块砖头根本不是块好砖头。{:soso_e180:}
  • basarah

    2013-10-15 11:00:57 使用道具

    这位周先生只有论点,没有论据,不足以为信。
  • 西风夜凉

    2013-10-15 11:02:03 使用道具

    所谓“砖家”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的
    观点来看,武断,偏颇,没太大可取之处
  • ^Q^

    2013-10-15 11:25:16 使用道具

    百度了一下这位周专家,现在的砖家叫兽怎么不管是不是最近研究的领域,都能方便阔论呢?
    周专家就不是研究教育学的

    别的不说,现在西方社会主流成功人士,很多是移民家庭,或者混血家庭,奥巴马小时候在印尼,不可能只接触英语或者爪哇语吧,人家照样成功了。
    周专家的结论不知道是调查了多少人之后得出的。
    另外,中国的创造力不行不是因为家长不想让孩子当一流人才
  • rongma

    2013-10-15 11:37:23 使用道具

    这说法挺好笑,不过老外讲究differentiation,咱祖宗说哗众取宠,有话题便有市场哦。至于一流人才,听着就像幼儿园孩子问,谁谁是好人吧,谁谁是坏蛋吧,还真是可耐。
  • yxfrico

    2013-10-15 11:39:11 使用道具

    没想过要让孩子成为一流人才
  • 封疆大吏041010

    2013-10-15 11:46:05 使用道具

    没学术研究的,再好的“双语教育”也没用啊;有学术研究的,没“双语教育”也行哈,因为交流的是学术,是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