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在科学的学习理念上。
什么是科学的理念?比如TPR的方法,就是经过实践检验比较好的适合儿童的理念。
TPR有最浅层次的,sit down, turn around, 也有比较复杂的,
比如“迪斯尼美语世界”里面有个Let‘ play的碟片,就可以看做一个大型的TPR。
孩子经常看这种教材,如果悟性好的话,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当然,不是所有孩子的悟性能达到,所以,家长最好还是帮忙一下。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一般建立在科学理念上的教材,必须要满足这点。
一些动画片由于不是教材,难度都是一个层级的,没有一个逐渐爬坡的过程,
所以初学者不适合用这样的材料。
当然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水平达到了这个层级,那么动画片就是比较好的材料了。
3、系统,前后勾连
我微信第32期文章,《未经整理的知识就是垃圾》提到了这点。
许多人的用的太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很低。
系统的教材,前后勾连,学了后面的,会照顾前面的。整个教材是一个体系。
4、精美,注意细节
制作精良,细节处理的好。
比如迪斯尼神奇美语,就是比较粗糙的材料。
动画复杂,热闹,孩子看的时候,注意力都跑到动画上去了,
语言吸收的效率大打折扣。
再如给孩子播放单词的音频MP3,尽管是个很简单的技术,但要求不低。
两个声音间隔太短,给人的听觉产生压迫感,
太长,则超出耐心,效率也低。所以,不长不短才好。
5、配套丰富
音频,视频,课件,文本,图画书,点读,越丰富越好。
当然,实在不够齐全的,可以退而求其次。
6、性价比
再好的材料,大家的经济能承受才好。
总之,按照上述六个标准,把市面上流行的材料筛选一下,剩下的凤毛麟角。
找准这个东西,用心学下去,效率会很高。
萧愚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