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24 13:16 编辑
要点:
1、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高考下调到100分,语文上升到180分。
2、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可能类似托福那样,有专门机构组织。比如北大或者外国语大学。
3、考试将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侧重,突出基础能力,淡化选拔功能。
我来重点解读一下第三条。
考试有两种类型:
1、性向考试。这个有点类似基本学习能力测试,智力测试,SAT,GRE都是这种。
2、应用水平考试。托福,雅思是这种。主要看你的应用水平如何。
美国大学选拔学生,首先考SAT(性向),然后考托福(应用)。然后还有申请信、推荐信之类。
现在高考英语要走应用的路线,淡化选拔功能。
言外之意,就是英语弱化性向考试的性质,而走类似托福、雅思那种应用的路线。
我们今天的中高考英语,主要是语法分析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词汇能力等.
主体是性向考试,应用的比重很低。
未来要彻底掉一个方向,性向部分弱化,主要考应用。
所以,你如果想知道未来高考英语是什么样的,不妨参考一下托福和雅思考试。
这样的改革。对于素质能力倾向的孩子,是巨大的利好。
首先,可以轻装上阵,一心一意抓应用能力。听说读写的实战能力。
不必分心去搞应试英语那套东西。
这种专注技能与应用水平的学习,既能兼顾高考,也能兼顾未来孩子的留学。
可以说,是真正给孩子们降低了负担。让那些专注于真实英语能力的孩子,
可以回归英语学习的本质,专心致志发展能力,不会在考试中吃亏。
现在一些小学生,整天弄新概念这类东西,从小就开始应试训练,实际上是偏离了英语学习的本质。
另外一个利好,新方案淡化选拔功能,让分值降低。
可以让孩子们把应试英语的时间节省下来,正好可以在母语方面多投入一些,而不必担心吃亏。
我经常听有的老师介绍这样的秘诀:语文提分慢,把语文放放,弄其他学科吧。
这样的秘诀让人心寒,语文是与孩子的做人能力、高级思维最贴近的一个学科了。
如果语文方面无底线的弱化,孩子这方面的素养就可能被极大牺牲了。
所以这个改革,对于素质能力倾向的孩子,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而对于那些应试能力倾向的孩子,则是一个不大好的消息。
萧愚 10-21
光明日报:
对于颇受关注的“英语分值降低、语文分值提高”的调整,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这既体现了对英语学习本质规律的回归,同时彰显了对母语教育的重视,“分值降低不代表对英语的轻视,随之可能带来的学习方式、考试方式、课程设置的变革才是重点。摒弃‘哑巴英语’,让英语学习更专业化、实用化才是目的。”他同时指出,此次改革方案提出的“英语社会化考试”也极具推动意义,“打破了‘一考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