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29 12:00 编辑
八岁之前的儿童英语学习,要抱着游戏的心态。
游戏的心态是放松的,是无目的的,是无计划的,是快乐的。
学习的心态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强调结果,快乐体现在延迟快乐,而不是当时的满足。
在游戏的心态下,孩子实际上在学习,但他感受不到。
他以为自己就是在游戏,就是在玩。
这就是高明教学法的意义。
一些优质的英语学习班很吸引孩子。孩子基本上一去就被黏住了。
原因就在于,这些学习班的教学设计,让孩子感受不到是学习,就像在游戏,在玩一样。
插一句,实际上这种游戏,家长掌握门道之后,在家里利用零散的时间也可以进行。
有些机构一节课也就玩5-6个单词,在家里可能20-30分钟就搞定了。
机构学习一般一年上万,普通工薪家庭难以承受。
我了解一些培训机构的定位,主要面对那些有钱但没有水平和时间,却又不甘心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
如果你对我所说的游戏学习法不大了解。一方面你可以跟我系统学习,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去试听,看看那些优质的教学机构如何操作。
实际上核心方法,就是TPR以及各种互动与交流。
游戏是学习的形式,是无目的的,是轻松快乐的。
但对于教学者来说,却是精密计划的。
比如儿童学英语词汇与内容的选择上,都是孩子喜闻乐见,日常生活中的。
启蒙词汇1000左右,可以逐渐扩展到2000,基本封顶了。
这些词汇与大学四级那个词汇list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是具象的活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游戏学习法的视野下,实际上是学习的道具,而不是学习的目标。
用这些词汇,是为了进行一些好玩的游戏。
就像我们识字之后,可以用来进行猜字谜这样的游戏,可以去参加“汉字书写大赛”这样的活动。
是类似的道理。
围绕这些道具,可以设计很多有趣的活动。好的老师和教材,应该帮助你进行这样的活动。
八岁前儿童学英语,比较忌讳用正式学习那种方式。
刻板操作,抄抄写写,让孩子苦不堪言。我见过一个老师,每天的作业就是单词加中文解释抄若干遍。
这样的老师,随着英语考试的改革,估计会下岗了。
这种游戏看似没有短期的效果,但那个效果是比较扎实的。
因为孩子掌握的过程是快乐的,操作性的,主动的,是活的内容,
是容易变成孩子的长期记忆,长期加以保留的。
而那种刻板的学习,往往是熊掰玉米式的。为了应付短期的考试。考完就忘。
八岁前儿童学英语,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基础。内容不必追求繁杂。简简单单。
就像扑克牌,只有54张,却可以千变万化一样。如果词汇的定位是游戏道具,
也没有必要盲目追求数量。在1000-2000这个框架下,量力而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