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菜青虫 于 2011-6-3 12:07 编辑

英语思维漫谈(四)——体验与镜像神经元

体验是语言的基础,甚至,是一切人类行为的基础……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世界上所有语言中,对于典型颜色的认知都是相同的。就是说所有语言中的黑色都是一样黑,所有的红色都是一样红……。即使是语言里只有黑与白两个颜色的民族,如果教给他们其他颜色,他们也会本能的持同样的看法。


    这是因为人类虽然语言的不同,但解析光线的视觉系统并没有不同,理解颜色的机制并没有不同。即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来源于人体视觉系统的真实体验。对于人类婴儿来说,所有身体机能都高度可塑,但一定要在关键时期的时期进行必要的体验,否则会影响长期能力的形成。例如关键时期遮住眼睛不让看会弱视,遮住耳朵不让听会弱听,动作体验不足会感统失调,音乐刺激少会五音不全,不接触语言更是一辈子也达不到正常母语的水平。为人父母的朋友可能会有经验,有一段时期孩子看啥都要咬,这其实也是体验,不宜强行禁止,最好找合适的东西让宝宝来磨牙……


     这些基本机能的体验,必须是直接体验,间接体验是不行的。这一点在婴儿语音识别能力上表现得很明显。早年美国对婴儿的研究发现,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识别一切语言的语音,但如果只接受母语刺激,就会变得只对母语敏感,从而丧失对其他语音的敏感度。典型的就是日本人r、l不分。研究刚被报道后,美国家长就变得十分疯狂,纷纷买碟回家放给孩子听,生怕孩子对其他语言的语音丧失敏感。可事实证明,看听影视资料是没用的,该丧失的敏感度还是丧失了。儿童语言发展方面著名的专家Patricia K. Kuhl做过两个实验。


    第一个试验里,她找来两组9个月的美国婴儿。之所以选择9个月的婴儿,是因为这时期的婴儿正处于失去对非母语音素敏感的过程中。实验中这组婴儿要在4周里上12次中文课,每次25分钟。在课程中由四位母语为汉语的教师轮流给这些婴儿上课。每位教师用十分钟,以适合婴儿的语调,读一段文字。在以后的十五分钟时间里,用不同的玩具和婴儿游玩。另一对照组的美国婴儿,也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方法,上同样内容的课,但教师所用语言为英文。四周以后,发现上中文课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能够恢复,甚至达到在中文为母语家庭中成长婴儿的水平;而对照组的婴儿,辨别中文音素的能力则没有得到改善。

    第二个试验里,新的两组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但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只被安排听这些教师教课的录音,或者看同样的教课的录像(有声音也有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和实验一中听英文课的婴儿一样,没有能够恢复。


       Kuhl的实验也说明语言习得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有关语言学习的神经回路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回路,而是涉及感知、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广泛的神经回路。母语的习得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婴儿在种种亲身体验中,在情境中同步发展语言回路,在发展其他神经系统的同时,将语言神经回路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系统连在一起形成语言区,完成母语的高效习得。

      我们已经知道了体验的重要性,那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亲身体验一遍才行呢?也不是,百万年来人类祖先的进化,给我们留了一个异常牛x的感知机制,那就是——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最初被发现是出于偶然。

1996年意大利帕尔玛,一只恒河猴坐在试验椅上,脑子里负责运动的区域被植入了一根细小的电线。每当这只倒霉猴子抓取或移动物体时,其大脑区域的一些神经元就会兴奋起来,监控器还会发出破哩~破哩~的声音。一天一个毕业生手上拿着一个冰淇淋球进来。猴子盯着他。之后,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当学生将冰淇淋球放到他的嘴唇边上时,监控器就破哩~破哩~的叫开了。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帕尔马大学的神经学家里佐拉蒂早些时候吃花生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当猴子看到人们或其它猴子拿着花生放到他们的嘴里时,同样的神经细胞兴奋了。
简单说,就是猴子看到人吃东西,就好像它自己也吃了一样,在相同的脑区有了反应。


后来的研究发现,人类有更加灵活、更加聪明、更加高级的镜像神经元,可以进行多种高级的镜像活动。

此发现实在牛X,触动了许多科学规则,改变了对文明、移情作用、哲学、学习、语言、模仿、孤独症和心理疗法的理解,为文明的进步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关于镜像神经元的研究现在是相关领域的热门,我只说与语言习得相关的。


    镜像神经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条分缕析的概念推理来理解他人的动作意图和情感,而是通过直接在脑中“镜像模拟”来使我们直接“感知”。这是一个效率很高的理解机制,使我们能同时接受大量信息。就好比我不用给将一幅画分成N个部分,然后用言语描述告诉你每部分都画了什么有几种颜色是什么形状,而是直接给你看整体的画面。再例如,张三的女朋友不用审问他,只要通过头脑中自动“镜像”他的细微动作,就会感知到他在隐瞒事情。而你看到张三被女朋友暴打,也会自动在脑中“镜像”以产生深切的兔死狐悲之感。
   
    有了镜像神经元,我们就可以更本质更细节的理解语言习得。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真实情境中习得语言,形成语言区,建立语言思维,一定会有镜像神经元的广泛参与。在自然情境下,通过镜像神经元直接感知到的信息将为声音信号提供必不可少信息支持。 我认为镜像神经元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条件:高效的语言习得过程,都有镜像神经元的参与;一切没有镜像神经元参与的方法,都是效率极其低下的。
8643 查看 52 收藏帖子 (1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dxj401

    2011-6-3 12:08:47 使用道具

    对上文我的理解是:目前国内看原版动画片,效率最高。{:soso__12499406698475245595_4:}
  • 菜青虫

    楼主 2011-6-3 12:18:30 使用道具

    dxj401 发表于 2011-6-3 12:08
    对上文我的理解是:目前国内看原版动画片,效率最高。

    原版动画片有一定水平后看还行,能起到维持的作用。如果基础不好,还没讲解,基本等于白看。
  • kellyan

    2011-6-3 12:21:09 使用道具

    术语比较多呀,看后感觉单纯看动画片效果并不是很好,只有父母切实结合到生活场景中才会形成强烈效果。
  • dxj401

    2011-6-3 12:22:14 使用道具

    比较好的学习方式,我个人认为是英语舞蹈剧、话剧、戏剧表演等等,但是这个条件所限,家庭个体自己较难实现。
  • sunel

    2011-6-3 13:06:57 使用道具

    学习英语不能单纯的把孩子丢给动画,环境也要跟上。
  • diana_d

    2011-6-3 13:30:55 使用道具

    家长英语水平不好,如何给孩子创造体验的环境?
  • glgmm

    2011-6-3 14:23:02 使用道具

    家长如果英语水平不高,如何创造这种真实情境来习得外语呢?读原版绘本,结合图片呢?具体怎样是有效并且便于实施的方法呢?盼解答。
  • dengxr1003

    2011-6-3 14:29:29 使用道具

    看原版动画片不是最好的方式。看动画片孩子没有参与感。

    和孩子用英文对话,教孩子唱英文歌,做英文游戏,给孩子将英文故事引发孩子的思考,这些有参与的活动,才能让孩子建立起“图像”及“语言”的联系。

    在这些基础上,再去看动画片比较好。
  • angle33ak

    2011-6-3 16:08:47 使用道具

    小女已经7岁了,看动画片不能吸收其中的语言。也就是说基本等于是无效输入。觉得还是先有一定的词汇才能进一步去理解动画片的内容或者亲子阅读中的故事。否则就是看个热闹,不过,我现在也不明白怎样能让孩子尽快丰富词汇?
  • lzlmh2518

    2011-6-3 16:25:56 使用道具

       没有一定听力词汇为基础的看动画效果确实不好。
  • 雨点沙沙

    2011-6-3 17:50:42 使用道具

    给孩子过单词通俗了说就是磨刀不费砍柴工……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停下来整理单词卡的原因啦。
    到了一定的时候,细节上的深入、系统化的学习,
    我感觉基本是无法绕过的环节了。
  • mamimerry

    2011-6-3 18:35:26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dtxxm

    2011-6-3 18:42:30 使用道具

    如果真的是零基础,看动画也学不到什么英语
  • growingtree

    2011-6-4 07:37:36 使用道具

    看来,还是像大粽子那样精学动画才最有效
  • 菜青虫

    楼主 2011-6-5 14:37:45 使用道具

    growingtree 发表于 2011-6-4 07:37
    看来,还是像大粽子那样精学动画才最有效

    大粽子就是个大忽悠……
  • xiaoao

    2011-6-5 17:39:34 使用道具

    大脑真是太奇妙了
  • 菜青虫

    楼主 2011-6-5 19:03:3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菜青虫 于 2011-6-5 19:04 编辑

    回应望山饮茶朋友,简单说几句大粽子。
    我大半年前看得他的帖子,现在凭记忆评论一二,如有出入,敬请指出。
    “大粽子法”核心问题在于:机械枯燥,家长损耗和孤立不证
    简略说几句,具体的大家可以对照他的帖子来看
    首先他的方法过于机械枯燥,而孩子本身对于这个是极其反感的,只凭这一点,就可以刷掉80%的孩子。
    借用性格色彩学的说法,他的方法可能只适用于一部分很听话的绿色孩子,而即使是绿色孩子,就如他的儿子,
    也要靠他的强迫和长期的监督付出,所以说:家长损耗。
    而我也没见过有关于他儿子的验证,所以对他儿子的具体水平存疑,而即使真的出类拔萃,
    也由于条件过于苛刻并不具备推广价值,所以说:孤立不证。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绿袖子 + 10 很赞!
    qinbaoba + 10
  • wangyanzx2008

    2011-6-5 22:10:58 使用道具

    真是糟糕,刚才还信心满满的绘本,音频,视频,多样结合,给孩子输入呢。现在一看似乎都成了无效劳动了,怎么办呢?真要是非体验,非真实情景不可,那可糟糕了,我不行啊。求救啊!!
  • 晓窗寒

    2011-6-6 13:51:42 使用道具

    同楼上的,呵呵。我们这些自己水平有限的人,真是不知所措啊。
  • laphaer

    2011-6-9 16:23:30 使用道具

    1、只敢说拜读了,不敢说看懂了
    2、曾以为粽子方法不错,现在看来老师一定有过他之处,请用最易懂的语言解读您的方法。
    3、诚心希望可举例说明,谢谢!



  • jujukeke

    2011-6-9 16:31:44 使用道具

    我们目前看的是有中有英的,全英的怕看不懂,也不知道对不对,我是想等积累到一点词汇量后再看全英的。
  • 毛毛妈08

    2011-6-9 23:49:42 使用道具

    期待您的更多文章
  • 菜青虫

    楼主 2011-6-11 10:56:10 使用道具

    laphaer 发表于 2011-6-9 16:23
    1、只敢说拜读了,不敢说看懂了
    2、曾以为粽子方法不错,现在看来老师一定有过他之处,请用最易懂的语言解 ...

    请不必着急,等我发完这一系列的文章,会将一些国外著作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绿袖子 + 10 我静候您的后续帖子。更新有点慢。
  • dtxxm

    2011-6-12 17:53:53 使用道具

    期待学习楼主的文章.
  • 封疆大吏041010

    2011-6-13 22:29:18 使用道具

    这,这,这,不就是给英语有限的家长重重的一棒嘛{:soso_e118:}
  • 2009tainlovely

    2011-6-15 10:38:57 使用道具

    我也很想知道,对于英语水平较差的家长,该如何与小朋友看绘本?要不要翻译给她听啊?
  • ceci29

    2011-6-16 23:26:49 使用道具

    我也很想知道
  • narnialion

    2011-6-16 23:32:2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Anne0119

    2011-6-16 23:59:43 使用道具

    那看来,新东方的讲故事学戏剧那套书加CD 的书还是不错,对于小孩子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