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2-20 15:22 编辑

这个议题是在写思维导图贴的时候,心有所感,打算写一写的。

源自于我写的一段话“照搬别人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是容易的,难的是在没有SOP的理论书,由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创造SOP”

先列大纲,慢慢写。

一、读者的类型:接受型读者和创造型读者
1 读者的前提:2014年12月12日更新
2 读者的分类和读者角色的分类:2014年12月13日更新
二、如何成为创造型读者:留学英国的例子和台湾大学作业的例子:2014年12月14日更新


PS:题目原定为“从接受型读者到创造型读者,阅读的不同层次”,后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了更好的题目,故更名。
不然我把它坑了好了,O(∩_∩)O哈哈~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0 理由 收起
high5 + 100 我很喜欢!
2531 查看 15 收藏帖子 (2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sweetberry

    2014-12-11 12:41:34 使用道具

    等看原创学术论文
  • adole

    2014-12-11 12:42:51 使用道具

    喜欢婷子的娓娓道来
  • 若熙爸爸

    2014-12-11 17:14:5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弯弯月亮船

    2014-12-11 17:21:52 使用道具

    有新意,想看
  • 椰子婷

    楼主 2014-12-12 12:47:3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2-12 12:49 编辑

    第一卷 读者的类型:接受型读者和创造型读者

    一、读者的三个前提


    1. 保持内心的白纸状态
    购买一本书以前,我习惯上电商、豆瓣看一看评价。渐渐地,我发现了两个问题。同一本书,把它夸得无与伦比的大有人在,把它贬得一无是处的也大有人在。

    人的心理好奇怪,只要看到有人说这本书不好、不值得,就会从心理上给这本书的评分下降一个档次,尤其是看到别人说得有理有据,确实是看过书后的评论。

    但,看一本书,如果事先带了有色眼镜,你就在自己读不完的时候,给了自己放弃的借口——果然这本书没有什么价值啊——其实可能你只看了前三章。

    保持内心的白纸状态,去看一本书吧。

    2. 做一个客观的读者
    一般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很客观的读者”,而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客观。

    在论坛里翻帖子,特别是一些阐述自身理念的“火药贴”,可以将这种现象观察得淋漓尽致。

    客观不代表不争辩。争辩,而不是争论。

    争辩是带论证性质的言论,有来源、有依据,有可靠的推理演绎,是能让人信服的。不是靠道听途说、侮辱他人和自我想象来说明论点的。

    应用到我们的阅读里,我们应是对来源的质疑和查找,对同一件事看多个人、多个国家的不同态度,对推理演绎方法的证明来做一个客观的读者。

    3. 先收录,不下结论
    下结论是人的另外一个特点。

    只通过看一本书下达的结论,只能说是作者的结论。我们可以做的,是看不同角度的观点,最后全部收录在一起,根据事实,来推断我们更倾向的观点。

    此刻,再下结论,亦不迟。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yanzi.wang + 30 很赞同。不过我还是看豆瓣推荐哈
  • 椰子婷

    楼主 2014-12-13 10:42:3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2-14 12:04 编辑

    二、读者的分类与读者角色的分类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艾德勒把读者分为两类。我们简单地总结为:
    1、被动型阅读者
    2、主动型阅读者

    枯燥乏味的理论,并非我的目的。我尽可能将它带有趣味地写下来。有些我觉得中文太罗嗦或者无法做到用词达意的地方,可能会使用其他语言。

    这两种类型的读者的特点如下:
    1、被动型阅读者
    ①无任何缘由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看,不知道从书里可以获得什么知识;
    ②喜欢窝在一个舒服的地方(比如好软的沙发和床上,暖暖的暗黄色灯光),找一个舒服的姿势看书,往往伴随昏昏欲睡和胡思乱想;
    ③书籍阅读完后,很少笔记或几乎没有记录,若干时间过后,对自己看过这本书的内容毫无印象。

    2、主动型读者
    ①主动提问:
    a.main idea
    b.细说什么and how
    c.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d.书-我关系
    ②建立书-我的深层关系:
    a.挖掘文字的”弦外之音“
    b.思考和做笔记(涉及拓展阅读)
    c.养成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

    从一个懵懂的读者,到有自我要求寻求阅读技巧的书籍,可以找到《如何阅读一本书》,对于一直处于被动阅读状态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籍,不仅有理论阐述,还有实打实的操作步骤,让你在实践中可以蜕变。

    知识也好,行为习惯也好,思想也好,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即使是目前已知的所有知识,它也许仍然存在局限在我们的科学技术下难以发现的甚至是错误认定的内容。我们的历史在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

    所以,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做一个孜孜不倦的读者吧。把自己定位成不断汲取有用的知识,补充进自己的旧知识里,重新整合,方为好。

    如果没有接触MOOC、coursera、网易公开课等,我的认识会一直停留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但看了更多的角度和视野以后,我有了新的认识。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对作品里的人物做了两个分类:
    1、扁平人物:性格单一,脸谱化,它仿佛是为了填补某个空缺的需要而生的角色,可以简单分类为好人或坏人。
    2、圆形人物:性格复杂,有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立体感强,真实反映人性。

    既然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扮演着某种角色。我把它适当地做了点修改,做如下分类:
    1、扁平读者:即题目里的接受型读者。
    2、球体读者:即题目里的创造型读者。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yanzi.wang + 30 所以,我还是一个被动型读者。。。
  • 椰子婷

    楼主 2014-12-14 11:56:4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椰子婷 于 2014-12-14 22:51 编辑

    三、两个例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个例子,是在论坛里看到的,简要介绍一下背景。

    bianyr01,带着孩子在英国的中学求学,写日志非常勤勉,揭秘了我们所不知道的英国教育。
    接下来,请看这位妈妈的一篇日志:作业们

    第二个例子,是我在Coursera上台湾大学的公开课——中国历史与人物:秦始皇后的分析。
    这门课程的作业有3次。
    1、做一份报纸,描写一个历史事件。评分点:趣味性,新颖性,是否给你带来收获,严谨性。
    2、写一份履历表,选你喜欢的人物,把他人生中的大事件写清楚。评分点:同上。
    3、写一份传记,选你喜欢的人物,写他人生中的大事件,还有后世对他的评价以及你所倾向的评价。评分点:同上。

    我观察了一下日志的回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对国外的教育表示羡慕;
    2、对妈妈和孩子的表现点赞;
    3、点评孩子的作业;
    4、对其中某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5、也希望如此给孩子布置作业。

    来论坛的爸爸妈妈们,都希望在爬楼、爬日志和观察别人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进行学习,最终能用到自己身上。那么针对第一个例子,我们可以怎么整理出为我所用的理论和自己加工的SOP呢?

    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问题,再重新阅读《作业们》。

    1、是否有我不知道但很好用的技术工具?
    2、是否有我似曾相似/闻所未闻但又很有道理的思维方式/角度/处理技巧?
    3、作者本人是否完全解决了某个问题,如果没有,你是否能想到解决办法?
    4、作者的经历对我有何启示,我如何应用到我的实践中去?

    下来我们来分析这篇《作业们》。
    1、是否有我不知道但很好用的技术工具?
    文中,bianyr01提到了孩子为了整理十八个可能因素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用的技术工具。
    如果我知道,并且我在用着——OK。
    如果我知道,但我并不知道如何用——学习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在阅读和记忆中的有效运用
    如果我从来没有听过——同上。

    2、是否有我似曾相似/闻所未闻但又很有道理的思维方式/角度/处理技巧?
    有似曾相似的思维方式和角度。
    文中的历史作业和台湾大学公开课的第三次作业人物传记里的后人评价和你倾向的观点相似。
    文中的文学作业和第一次作业做一份报纸一致。
    为什么老师要求用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这样的收获是什么?
    ①理解基础事件,分析参与其中的角色的特征和作出某种行为的合理解释
    ②通过翻阅他人的意见,来补充个人知识的不足,避免个人意见有所偏颇
    ③对他人意见的推理和论证,找出自己倾向的观点,对事件的看法
    ④立体地理解人物和事件

    3、作者本人是否完全解决了某个问题,如果没有,你是否能想到解决办法?
    似乎作者在寻找历史学家的观点遇到一点困难,通过Google、百度、维基百科解决得不太满意。
    历史学家们一般会著书、写研究论文。
    ①著书:可以上网络书店查阅关键词(一战),如果出来相关的书籍,可以读一读
    ②研究论文:人文类的研究论文不太清楚,百度了一张期刊表,应该可以解决:国内外著名的OA期刊目录站点,Google学术应该也能查到一部分内容。
    如何查找论文和获得全文?
    ①提取关键词,分别使用AND/OR,分别使用Title/Abstract/all进行查询
    ②根据搜索结果数量来调整关键词的范围
    ③根据Abstract来确定是否和你的要求相关
    ④相关的需要全文的话,收费的话,可以:买一个VPN账号/找有该数据库的师弟师妹们帮忙/某些图书馆有有偿的文献传递服务

    4、作者的经历对我有何启示,我如何应用到我的实践中去?
    非常有用。可以修正我的阅读方法。
    如何筛选信息?
    ①建立对事件的基本认识
    ②广泛考虑不同因素,结合其他学科知识
    ③对他人得出的结论,考察他们的论证过程是否正确,论证方法是否科学,我是否接受
    如何做报纸?
    ①版式: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报纸里喜欢的版式来参考
    ②语言:报纸的文章套路是什么?语言有没有什么特点?——知乎会告诉你
    ③报纸代表谁说话,报纸的受众是谁,要能自圆其说。
    ④吸引眼球

    用一个简单的分类方法区分:
    扁平读者——看完某篇文字发表完看法以后——不再进行下一步思考和作业。
    球体读者——看完某篇文字后节选其中有用的部分——经过后期思考和加工成为一个可行的“sop”来备用。

    我们可以之前的思维导图在阅读里的应用联系起来。
    最有效的思维导图利用,其实是阅读完后,对阅读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不仅增进记忆,而且把结构梳理得非常清楚。这也和球体读者的能力暗合。

    给球体读者的阅读和思维方式作一个命名——立体阅读。

    拓展阅读:如何高效的阅读财经新闻并转化为知识储备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130 理由 收起
    high5 + 100 精品啊
    yanzi.wang + 30 这个我不怎么有共鸣。不看重应试。嘿嘿
  • high5

    2015-10-31 00:50:27 使用道具

    精品文章啊,
  • qxlanse

    2015-12-22 09:28:35 使用道具

    很好,很有启发。
  • 抹茶想

    2018-5-16 12:17:03 使用道具

    很好,很有启发。
  • 开心刀无痕

    2018-6-10 16:58:59 使用道具

    好好,多看多想多学。
  • weiwei_jo

    2018-8-9 14:02:29 使用道具

    感谢分享,很有启发
  • peter爸

    2019-8-15 10:16:43 使用道具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Giant

    2019-8-19 10:26:28 使用道具

    学习。
  • byegood

    2020-5-27 10:43:20 使用道具

    感谢分享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