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5-1-31 02:23 编辑

许多过度让孩子学英语的家长,往往有如下理由支撑他们这么做:

1、关键期理论。认为孩子越早学越好,过了关键期就学不好了。实际上,目前比较公认的关键期是口音,而且口音未必需要很小讲的多好,因为这个能力可以延续到青春期。除了口音外的其他方面,大孩子、小孩子各有千秋,大孩子理解力更强,学习起来效率更高。小孩子更容易开口讲,压力不大。所以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小时候进行一定的英语启蒙是需要的,但没有必要过度。

2、英语重要。英语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但不应该与母语相提并论。许多家长安排时间,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半斤八两。这明显属于过度。就从中学学习的角度,母语的高水平,直接受益的有八九个学科。英语基本只是一个学科范围内受益。孰轻孰重?很多人的误区,是把母语学习等同于识字和阅读。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母语是多学科学习的工具,这个工具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3、小升初需要。典型的短视。而且是双重的短视。一方面,为了小升初牺牲母语是非常不值得的。因为前面提到母语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其次,现在小升初很容易改革,稍微一有变动,多年的努力就可能付之东流了。在国内环境下,高水平英语的保持是非常难的,首先要有不错的智力天赋,其次往往要付出大笔金钱,第三时间的投入也是惊人的。有些教育机构经常夸耀自己的学生英语水平多高,但实际上秘诀只有两个。高昂的学费加上高额的时间付出,每周除了几个小时的课,在家里还要花一两个小时。这种巨量时间换来的一点点英语上的领先,说实话是得不偿失的。教育必须要从全局去考虑。你不是只应付小升初,也不是只应付两三个学科,你要面对的是八九个学科。除了学科之外,各项能力素质,人际交往,都是须臾难以离开强大的母语的。

4、抢跑需要。英语小时候先学好了,将来可以不怎么弄了,然后再弄其他学科。这个想法,首先就忽视了母语的基础作用。要说关键期,真正有关键期的倒是母语,这个母语倒不是说能否说话,而是依托于母语形成的心智习惯,表达习惯,思维习惯等,小时候都是黄金时期。牺牲母语成就外语,然后补母语,这正好是把次序给弄颠倒了。英语晚一些倒没关系,七八岁,八九岁都可以。母语你要是八九岁重点抓,就已经是比较晚了。另外一点,外语不是囤书,买来放着,过几年再用。外语不经常用就会忘记。所以小时候学的越多,所需要付出的维护成本就越高。所以小时候学英语,少而精不失明智的选择。年纪大一些了,八九岁了,各学科有一定基础了,可以把英语当做一个学科来学习。适当提高学习的时间,从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

5、特长需要。随着现在英语学习越来越便捷。英语成为特长越来越难。真正有英语特长的,一定不是因为你小时候学英语了。抢跑了,一定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兴趣。我认识一个这方面有天赋的人,就是国内普通的环境,没有课外班,就看看普通的材料,英语口语写作都是一流,托福高中考640很轻松。所以,真正的外语特长,一定不是抢跑抢出来的,而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家长想当然,想通过抢跑给孩子弄一个优势,将来如何如何,往往是一厢情愿。我前面已经举过类似的例子,小时候英语特别好,大了就平平。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特长可不是那么容易培养出来的。特长一定要依托于自身的天赋和兴趣。靠家长带着孩子抢跑,就培养出特长,这是把特长培养,想的太容易了。

6、留学需要。留学往往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那个时候,外语的学习只能是越来越便捷。甚至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技术,你在这边讲汉语,直接同声翻译成英语,那边的人就懂了。未来这方面的技术会越来越发达。所以将来这一代孩子,学英语的环境会很轻松,应付留学需要的英语会越来越简单。其实现在也不难。而且随着中国的日益发达,将来学生回国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不是外语水平,而是真正的能力。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留学生的信息优势越来越消失,所以留学生的竞争力只能是越来越弱。把全部赌注押在留学上,现在已经不明智,何况是二十年后?

7、家长需要。很典型的一个现象,就是家长自身英语水平不佳,哑巴英语。她对此特别惶恐,总觉得孩子千万别给耽误了。一定要从小就能开口云云。这是将个人的惶恐投射在孩子那里了。没有必要。这一代的孩子,学英语的条件会越来越好,不用过度担心。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另一方面的缺失,心智和思维习惯等。外语将来临时抱佛脚甚至都能应付,心智与思维习惯,想改变就不容易了,因为这些能力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化育。

以上从七个方面,谈了儿童过度学英语是不明智之举。那么,儿童学英语,应该如何与母语协调发展呢?

关键是分清楚主次。并且,真正知道母语的核心价值,并且懂得母语的价值不仅仅是识字阅读,还是一种基石,是孩子构建全面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基石。从短期看,是心智,思维,交流的基石,从长期看,是新高考九大学科的基石。我们都知道,地基越深越稳,楼才能盖得越高。所以对这个基石的重视,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英语在孩子的知识构架中,应该有一定的位置。但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应该是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的比例。文学,音乐,艺术,科学,自然,地理,历史,数学,都是孩子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英语学习,不应该过多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应该处于一个合适的比例。

有些家长展示孩子的书单,各种原版书堆的像小山,家长讲孩子读的有上百万字了。然后周围的家长一片赞叹。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狂热与过度。虽然这个家长讲,孩子也读了同样数量的中文读物。并强调做到了中英文的平衡。这种均衡,是对母语能力片面的理解。母语的基石作用,难道仅仅体现在阅读中吗?那八九个学科,难道只需要走马观花的阅读,就完成任务了吗?

对母语学习浅层次,单维度的理解,是这些家长走入误区的根本原因。孩子小时候一定要均衡发展,营养全面,不要轻易就讲我要培养孩子的特长。特长往往是依托于孩子自身天赋和兴趣的。一般你就正常培养,会非常突出的显露出来。那种花了巨量时间堆积起来的特长,不是真正的特长。将来也没有竞争力。

总之,孩子的教育规划,是一项需要高级思维能力的事情。切不可草率行事。儿童的英语学习,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就好。而孩子母语的培养,要站在统筹全局的高度,真正重视起来。

萧愚 2015-1-31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walptwy + 20 感谢你!说的最中肯的一次!
brilliant + 30 我很喜欢!
13042 查看 126 收藏帖子 (5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麦子73

    2015-1-31 04:24:44 使用道具

    很客观,多看看这样感觉的字挺好的,为过度狂热清清火
  • high5

    2015-1-31 06:37:24 使用道具

    部分同意楼主的观点,关于这个“度”, 个人觉得有待商榷。

    100万字的阅读量是个什么概念
    这要看是几个月的量,还是一年的量, 还是好几年累计的量。

    说实话,对百万这样的数字真没概念,于是上网查阅了一下,
    一般的绘本 0-1300 words, 初级绘本字数少一些,一本中级绘本在500字左右,高级绘本字数多一些
    一般的桥梁书,100-2500 words,
       Elephant and Piggie 200字左右
       Frog and Toad All Year 一本 1,727 (I can read II)

    初级章节书,一般在4000-13000个字之间
       Dinosaurs Before Dark 4737 words
    Magic Tree House Lions at Lunchtime by Mary Pope Osborne: 5,313
    Junie B. Jones and the Stupid Smelly Bus by Barbara Park: 6,570
    My Father's Dragon by Ruth Stiles Gannett: 7,682
    Judy Moody was in a Mood by Megan McDonald: 11,049


    中级章节书 1万5~7万5 一本书
    Diary of a Wimpy Kid by Jeff Kinney 19,784
       Matilda by Roald Dahl 40,009
    The Lightning Thief 87,223
    Bridge to Terabithia 32,888
    Harry Potter & the Sorceror's Stone : 77,508
    The Philosopher's Stone - 76,944
    The Chamber of Secrets - 85,141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 107,253
    The Goblet of Fire - 190,637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 257,045
    The Half-Blood Prince - 168,923
    The Deathly Hallows - Approximately 198,227

    对于一个能读或是听初级章节书的孩子,按平均每本6000字的初章计算(低于MTH平均字数),一年只要读(听)166本, 即2天读一本的速度,一年就有百万的量了。
    对于一个能读 (听)中级章节书的孩子,一套哈利波特,就超过百万的字数了。

    音频的速度,一本MTH大约在一个小时左右吧,听的话,半本在半个小时左右。
    能读初章的话,阅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这样半本读下来, 顶多也就半个小时。

  • anywaygow

    2015-1-31 07:27:30 使用道具

    那种花了巨量时间堆积起来的特长,不是真正的特长。将来也没有竞争力。
    ——这句话超级同意!抢跑能跑过普通孩子毋庸置疑,但是真正有天赋的孩子稍一发力就会把你甩出几条街,你就会觉得之前当特长培养付出的一切太不值了(不管什么项目)
  • xinyi1020

    2015-1-31 07:37:1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麦穗旺旺

    2015-1-31 07:50:14 使用道具

    维持中文强势,不排斥英文,慢慢接触就很好
  • brilliant

    2015-1-31 08:11:3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brilliant 于 2015-1-31 08:13 编辑

    真正的外语特长,一定不是抢跑抢出来的,而是有这方面的天赋!!!那种花了巨量时间堆积起来的特长,不是真正的特长。将来也没有竞争力。
  • 若水可可4736

    2015-1-31 08:13:21 使用道具

    对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大多地方大多数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照您的观点来看,国家的决策是很英明的。无论启蒙多么重要,一旦超过标准线,都是得不偿失的。
  • cfedf

    2015-1-31 09:01:32 使用道具

    支持学英语少而精方案。
  • 铭基同学

    2015-1-31 09:30:5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铭基同学 于 2015-1-31 09:34 编辑

    是该清醒一下过热的头脑。不过即使感觉自己英语比汉语刻意“学”得多,汉语还是不知强势英语很多倍----环境太强大了,英语要学好点要越过不少障碍。
  • RubyAtCuisine

    2015-1-31 09:39:0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RubyAtCuisine 于 2015-1-31 09:41 编辑

    大量的英语阅读中,对萧老师担忧的"文学,音乐,艺术,科学,自然,地理,历史,数学",不但不会耽误,反而有所促进。

    应该理性对待的,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每天花大量时间背诵,跟读。

    但学英语需要坚持,需要方法,不可能有捷径,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和炫耀,而是让孩子不通过翻译阅读英文书籍和文章,不通过翻译在国外网站顺利浏览,从而不受他人思路影响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更广泛全面的信息。此外,孩子能自由地用中文和英文与不同的人群进行交流,接触不同的文化。

    语言,是工具。也许不是必须,但很有用。
  • 悉尼的秋天

    2015-1-31 10:01:19 使用道具

    母语八九岁抓就已经算晚,可是怎么抓呢?家里一大堆中文书,十几本英文书,感觉书确实不是堆得越高越好。作为中文不咋样的家长,很希望孩子中文棒棒的,但孩子的兴趣不随家长走。家长认为有营养的儿童书孩子很少看,喜欢跟着同学看查理九世还有漫画书什么的,有点挠头。
  • cl2039996

    2015-1-31 10:05:04 使用道具

    楼主,站的高看的远。英语和母语兼顾。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ghost17

    2015-1-31 10:19:14 使用道具

    学习了
    收藏一下。。。
  • myw2008

    2015-1-31 10:56:22 使用道具

    学点英语也能叫特长?搞笑了。但是,就此抨击那些能读原版的孩子及家长,有点太过了吧?难道非要按照楼主的指导才是正确的吗?我看到的更多的是8、9岁之后按照所谓的“标准”来学习的孩子,学成个半吊子的中式英语;倒真没见到几个启蒙早上手快的英语牛娃,以后的中文学习和其它科目被英语拖后退的。
  • amber225

    2015-1-31 10:59:56 使用道具

    没有头绪,学习中
  • LGC

    2015-1-31 14:36:38 使用道具

    如何平衡英语和中文是一道题目
  • lavalise

    2015-1-31 21:03:48 使用道具

    这个事情看家长的选择了,就如同楼主说的一样,怎么定义"过度"这个词是很费劲的.
    好像萧老自己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来.
    我倒觉得要孩子去读超过他本人思维,经历的书,不论汉语英语,才叫过度呢.
    英语不要放弃,还要加紧去学.
    汉语我们都学一辈子了,也不见得大家的文字功力都如何如何.就是个工具而已.
    真正左右你的是你的思想.
  • 乐小乐

    2015-1-31 21:43:11 使用道具

    有一个观点我是非常同意的,那就是母语先于其他语言!
  • zhangxhuser

    2015-1-31 22:33:0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zhangxhuser 于 2015-1-31 22:36 编辑

    家庭教育是需要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只空谈所谓的理论,随意猜测家长的一些思路和意图。我随便谈几点吧:
        什么叫过度?只有实践了的家长才会清楚是否过度。一本初级的章节书,一般也就32开50-80面,孩子也就20-30分钟阅读完了,一天1-2本的阅读量,算过度吗?另外,说到家长的炫耀,我觉得很可笑,在爸妈网炫耀又能得到什么呢?
        另外,谈到中文,楼主大谈对母语学习的深层次、多维度,我想注重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大多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所谓实施的进度和过程要与孩子的心智发展历程想结合,因为我们国内好的儿童作品太少了,一些文学名著也是国外儿童的翻译读物。
          最后我想说明的一点是:注重孩子早教、重视学习的家长一定是有头脑、有思想、有执行力、好学习、舍得投入的人,况且在现在注重孩子个性发展、中西方思维的大环境下,大家一定会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结合自身情况和孩子的特点一步步推进家庭教育的,绝不会盲目崇拜所谓的大师。
  • sun01759

    2015-2-1 02:02:15 使用道具

    说的在理,不过这里所谓的的度真是见仁见智了,分歧最大的地方也正是我纠结的地方
  • snail913

    2015-2-1 02:17:14 使用道具

    第四点我觉得有点绝对了
  • 百利甜

    2015-2-1 02:31:25 使用道具

    首先我特别反感“特长”这个说法 我就不明白了 英语怎么就成特长了啊?我们是说翻译家有英语特长还是英语系的学生有英语特长啊?说半天也就是个技能呗 这点我倒想去疯狂英语的李阳来了 他对孩子的期望不求她有文化 但得有技能 有文化未必能糊口 有技能就饿不死
    过度这事真是见仁见智  我家宝宝两个月的时候我还给他念唐诗呢 找您这么说 我也是过度了 反正也听不懂 等孩子有理解力了再学也不晚呗 但是有些特殊情况 比如孩子去了陌生环境 哭闹的时候 我安抚他说“妈妈在这儿”都没有用的时候 我给他念唐诗反而能安抚住 其实孩子习惯了 这种语言的节律行也是一种需要 对于论坛里很多孩子来说 现在英文绘本阅读也是他们的一种需要了
  • 麦子73

    2015-2-1 04:21:46 使用道具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5-1-31 09:39
    大量的英语阅读中,对萧老师担忧的"文学,音乐,艺术,科学,自然,地理,历史,数学",不但不会耽误,反而 ...

    比较喜欢这些观点,谢谢
  • 萧愚

    楼主 2015-2-1 12:10:33 使用道具

    RubyAtCuisine 发表于 2015-1-31 09:39
    大量的英语阅读中,对萧老师担忧的"文学,音乐,艺术,科学,自然,地理,历史,数学",不但不会耽误,反而 ...

    请问,学习的主体是阅读还是交流、讨论?
    思考能力的培养,孩子看看外文书就能达到吗?
    没有一个全息的环境,高水平的思想能力无从谈起。
    知识永远只是皮毛。我们学习的落脚点是能力。
  • RubyAtCuisine

    2015-2-1 12:43:43 使用道具

    萧愚 发表于 2015-2-1 12:10
    请问,学习的主体是阅读还是交流、讨论?
    思考能力的培养,孩子看看外文书就能达到吗?
    没有一个全息的 ...

    思维受限又从主观上拒绝接受新观点,是阻碍进步与发展的原因之一。
  • 萧愚

    楼主 2015-2-1 13:47:37 使用道具

    思维能力,心智能力的培养,书本是一方面,重点是言传身教。
    请问,有几个孩子,有条件用外语接受这种高水平的言传身教?
    即便是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全息环境下的系统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其次,不要贬低中文书籍的经典性。盲目推崇国外的东西。
  • 猫妈家的虎妞

    2015-2-2 11:45:37 使用道具

    语言是个工具,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所以纯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脱离实际应用的话,都不太好。我觉得幼儿英语学习存在“过度”的情况是很罕见的,也就是这样的论坛里有少量。多数的情况是方法不得当,比如说拿应试教育、大童或成人的学习方式去套孩子,并且语言学习脱离实际应用,变得枯燥乏味,变成强制性的东西。
    同意四楼所言“大量的英语阅读中,对萧老师担忧的"文学,音乐,艺术,科学,自然,地理,历史,数学",不但不会耽误,反而有所促进。”因为你学习这些,文学、音乐、艺术、自然、地理、历史、科学等等,都是需要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来实现的,是用中文来学习和娱乐,还是用英文来学习娱乐,其实并没多大差别。区别主要在于,自然科学艺术等东西而言,英语的世界更宽广,优质资源更多。而中文则有助于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
  • huhumama

    2015-2-2 13:14:10 使用道具

    纠结、学习中。。。
  • jiankan

    2015-2-2 14:07:04 使用道具

    同声翻译?天方夜谭吧。听写软件都错漏百出,翻译软件更是牛头不对马嘴,这两者结合,其结果可想而知。何况即使同声翻译设备真的成熟,也只能应急用,怎么可能都用这个,就好像计算机早就发明了,为何还要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