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王青博士 于 2015-5-11 13:25 编辑

       是呀,这本书4月2号才从当当开始有货,已经带来不少反响了,销售势头也不错,它到底是本啥样的书呢?
1.jpg

封底-折.jpg

     出现在不同平台上的好多条评论,都提到说,看到书名,以为是教孩子怎么“启蒙”的一本书,看了以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其实,连这个书名都不是我的原意,感觉太霸道了一点,不符合我的风格。当初就书名也广泛征求过意见,喜欢我自己希望用的另一个书名的意见是多数,但是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凡是出版行业的朋友,清一色地选择现在这个书名,我认定了这一定跟他们的专业素养有关。现在回过头来看,真得好好感谢当初建议这个书名的策划编辑喻老师。看看当当上有多少书吧,书名没点霸气,早就沉底儿了,连个泡都冒不出来。所以当初出版界意见能够形成一个合力,也不是偶然的,有专业背景存在的。
豆瓣书评--Hikari.jpg
(豆瓣书评,鸣谢豆瓣ID“Hikari”)

      专业,也正是这本书的特点。不要因为每个父母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就忽视了育儿过程中存在的科学道理。吃喝拉撒睡,特别是孩子的语言发展,都是有大量经过科学总结和实证的规律的。具体到第二语言发展,个体差异极大,而且不像母语在大约4岁就建立起完整的语音和语法体系了,二语到老每个人达到的水平都有明显差异。而我们的中国文化,数千年来是一个单一语言的文化,我们对于多语言共存现象或是第二语言的发展过程不敏感,在全民的英语早教大潮中,很多已经存在的科学规律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倒是一些“土法炼钢”的做法大行其道。土法炼钢,放出几个卫星或许也是可能的,可是宏观了来看,缺乏科学规律的做法,其效率一定高不了。

      我在书的前言中,就有这样一段表述:“作为一名专门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的专业人士,面对国内这些众说纷纭的外语学习说法和“方法”,我的第一反应是头痛,第二反应是心痛。”说头痛,是因为那些说法“会抓住若干个成功的个例,或是引用片面枝节的科研结论来渲染自己“方法”的效果。我细读这些“方法”时,就得去不停地去剥除这些渲染,费力地看清它们提供的渲染性例证或研究真正在表达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头痛的过程。”说心痛,则是因为“看着一些父母以极大的热情和极度的虔诚去追随那些几乎没有科学成分的“偏方”和“巫术”,让孩子在极低的效率中拼命学习英语,或是让孩子去承受“把外语学成第二母语”之类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而带来的压力,我是实在替这些无辜的孩子心痛。”

      所以这本书,就是希望把目前西方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科学知识系统地引人中国爸妈们的视野,能在他们和孩子共同探索的英语之路上,贡献一点我的专业知识。书的内容都是结合目前中国少儿英语的热门话题展开的,不过却有着应用语言学专业的骨架做支撑。比如针对很多人在探讨的“最佳英语学习方法”,书中借着说明没有绝对的最佳方法的同时,梳理了外语教学法的历史;大家关心孩子什么年龄应该开始学外语,书中就把不同年龄段第二语言习得的大量研究数据整理了出来;我们好多人认为用母语的方法学外语是最有效的,书中就分析了母语和二语的不同;中国的爸妈奋力在给自己孩子营造英语“小环境”,书中就仔细分析了每一种小环境可能起到的效果。这样回过头来看,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率和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方法、年龄、母语、环境,就是本书的第2-5章。

(当当链接,有从销售商角度整理的图书和作者简介、有试读章节,有刚刚开始涌现的读者评论。需要进一步了解本书,可以点击去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64880.html

      书的第一章,是英语学习目标的宏观表述,我的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中国孩子,你并不靠英语吃国际饭”作为了这一章的标题,在本论坛引起强烈反响的“七年之痒的英语学习目标”也收录在其中。就我个人而言,谈学习,谈工作,不看清大方向,立即就跳入具体操作细节里,是我这一辈子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的举动。拉车看路的事,个人把握的原则不同,我在自己的书里,选择了自己喜好的方式处理。考虑到当初文章的广泛流传,应该还是有大批读者认同的。下面是书出来之后看到的评论:
Jerry妈妈书评.jpg
(两个孩子的妈妈、上海一家公益英文童书馆创办人在自己公众号上的书评。鸣谢Jerry妈妈!)
新浪评论-我们一起成长.jpg
(新浪评论,鸣谢新浪ID“我们一起成长”)

      书的第六章,是一些技术环节的汇总。目前国内流行的做法和说法,比如兴趣、输入、纠错、背诵等都汇集在这一章里。要注意的是,这一章还是在分析和介绍这些做法背后存在的、或是违背的应用语言学规律,而不是在介绍具体的操作方式。

      书的第七章,就是纯中国特色了,专门一章讨论英语拼读法(phonics)。这是英语母语孩子学习阅读的一个方法,本身在美国饱受历史争议,现在又正在淡出。因为它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我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可变因素或是具体操作环节里,就都排不进去。可是现在的中国少儿英语,言必及P,所以我只好单独用了一章来讨论。相关的文稿,在几个论坛出现时,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现在成书的文字,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般几易其稿,虽说我个人还是不太满意,有点太委婉了。想想还真应该用我在UCLA的同学同事们听到我安排这一章时的第一反应,来做这一章的主题思想:“在中国学第二语言,要P干什么?”

      本书内容虽然专业,文字却不难懂,否则谁还看呀。因为没有在拼命推销一个方法,或是一个产品,当初出版社方面对于市场前景一直有顾虑,书稿有过流浪和波折的过程,前后近2年。这近2年里,我和编辑老师都在对书稿进行不停地打磨,打磨的主要地方,就是追求文字的通俗易懂。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文风本身就在通俗和朴实的方向,但是实在因为书中浓缩的专业内容太多了,这个通俗易懂,而又要不失专业高度,还真不容易。
豆瓣书评--沉静天空.jpg
(豆瓣书评,鸣谢ID“沉静天空”。还有,博士头衔可以通过自己辛苦努力挣来;教授头衔,则是要有人发工资才行的。)

      书评里有一条集中的反应,就是拿到书,一天、二天或是通宵一口气看完。这一方面说明,书里有料,内容是扎实的,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字是丝丝入扣的,不艰涩。那为什么还有一些“需要好好消化”或是“看完了更困惑了”的评价呢?这是因为书里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就比如我提到的,点评外语教学法的一节,就是相关专业研究生一学期的课了,当真是需要消化的。

      从小到大,中国的老师教我读书,总有“从厚到薄”和“从薄到厚”的说法。本书的写作,已经是从厚到薄到了极致了,接近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比如我建议读者不要去费力咀嚼和区分“习得”跟“学习”这一对术语,这轻描淡写的一小段,背后可就是整个第二语言习得学科的发展史。读者第一遍看书,自然是一个从薄到厚的过程,面对大量引用了科研依据的提法,这个厚也还是很沉重的。不过就跟孩子的英语不是一天学成的一样,这个消化过程也不需要着急。书中反复强调了没有绝对的“最佳方法”,因此,书里的各种提法,都只是一个参照,备查。如果抱着找到一个具体答案的目的来看这本书,可能就会产生更加迷茫的感觉,因为书中梳理了差不多目前存在的所有说法,却没有去推崇任何一个具体做法。内容丰富扎实,也带来了这本书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我建议收藏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因为需要前后翻阅的东西不少。在如今的电子阅读时代,这个提法是有点奇怪的,不过呢,这个时代能花3年时间来打磨一本科普型书籍的闲人,怕是也很少了。

      至于咱们论坛存在的一种声音,说这本书里的理念就是不对的,那就更有意思了。书中梳理了千头万绪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都没有按照黑白对错来展现。说书里理念对不对的,这对不上茬儿呀。我是尽力摆出了少儿英语学习理念方法的一大桌子宴席,谁也不可能一口吃下去,但是可以各取所需、各投其好地尝尝呀。碰到不好吃的,可以躲,可以扔,还可以吐。要是碰到哪怕一样没吃过的、或是特别好吃的,岂不是“赚翻了”(论坛一个爸爸ID的用词,特别喜欢,在此引用一下)?我是个吃货,到哪儿吃东西,就一个原则,你们能吃的我就能吃,我可不想拉下当地人舌尖上的快感。要是碰到别人的东西,根本还没尝过呢,就一撇嘴,那个,不好吃,人生里还不知道要错过多少精彩呢。反正不是我的生存哲学。

      书从当当开始有货到现在,短短半个月,好评四起,而且在当当的新书热卖排行榜里,到处都排上了。在亲子理论的小类里,24小时、7天、30天的销售榜都排在了第一。市场的良好反应,对我在此书中的执着和投入,实在是一个最好的告慰。当初在跟出版发行方面探讨市场的时候,我就坚持那些拿着一个个例或方法拼命渲染的做法,是禁不起推敲的,随着读者们看得多了,鉴别力就会起来,那些书就只会受到极小范围内对胃口的人的关注。结果,在这本书近2年的出版过程中,中国爸妈们的水平大大提高,从现在对本书的认可程度也就出来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已经不会再去简单迷信任何一个“神奇方法”了。下面,就应该再前进一步了,怎样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呢?要兼听兼信,要了解已经存在的科学规律,而不只是自己、或是在小范围里,去琢磨自己孩子的成长。
大类24H第一,2015-4-19.jpg
      自己的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希望它能够茁壮成长,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更何况这是一本扎扎实实投入了心血和时间的作品呢。我自然是要极力推荐的: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64880.html
亚马逊: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tag=bookdao-23&asin=B00UX4K4EU
京东:http://search.jd.com/Search?keyw ... %E8%92%99&enc=utf-8

敬请关注!欢迎交流!


——————————————————————————————————————————————
2015.05.11.  13:20
趁着安静,做个小结,免得日后又成战场剧场的,大家看着又头痛了。

我对自己书的一个简介+简评,纯属个人视角: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是本啥样的书?(全网首发)

我对于出现的一篇断章取义的“批判”帖子的宏观回复:《别说你懂英语启蒙》为啥动静这么大?

对于拼读法、“内容交际法”、ESL/EFL等具体内容的点评:《别说你懂英语启蒙》涉及到的一个半phonics问题释疑

对于书中几篇特约专稿的八卦:《别说你懂英语启蒙》里我没看懂的那些八卦

一场混乱的前后,我说的话,就都在这里了。别再乱了,乱了好人都没法受益。我是还有书约在身,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以后出版社就不带我玩了。赶紧用功去了。
23257 查看 221 收藏帖子 (5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5-4-20 09:09:3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王青博士 于 2015-4-26 07:51 编辑

    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参与。一个阶段性小结,写在了136楼。


    这本书跟爸妈网有着很深的渊源。了解我文章的朋友,自然都已经知道。论坛的老会员,从书的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到。这篇文字是《别说你懂英语启蒙》出版后我的第一篇正面介绍文章,选择在爸妈网发表,也算是对当初积极跟我互动、完成思维共建的会员们的一个真诚回报!论坛是一个藏龙卧虎、集思广益的地方,没有思想火花的碰撞,就没有论坛的生命力。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wuyaneba + 30 作者和读者的尊重是相互的。感谢对众坛友的.
  • wangqianln

    2015-4-20 09:19:44 使用道具

    期待拜读,所有关于英语学习的书我都希望能够读一遍。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10 好心态,赞一个!
  • pticru

    2015-4-20 09:20:07 使用道具

    哇,坐板凳来学习。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10 不好意思,沙发被我把住了。。。
  • 乐亲亲

    2015-4-20 09:24:47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乐亲亲 于 2015-4-20 09:41 编辑

    第一次离作者这么近呀,激动下。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10 鼓励一下!
  • pesticides

    2015-4-20 09:31:11 使用道具

    值得一看。
  • dylan'smum

    2015-4-20 09:46:14 使用道具

    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也有指导作用吧?
  • Ruoan

    2015-4-20 09:46:20 使用道具


    赞赏王青博士对于“无压力阅读”的推介。

    有部分观点不完全同意。

    尤其是,我能不能说照片比较出人意料?
  • 茵陈

    2015-4-20 09:52:48 使用道具

    非常喜欢封底这句作者的话。
    我女儿问我为什么要学英语时,我用类似的话回答了她。
    学第二语言是为了“为其所乐”,而非“被其所苦”。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10 说得好!
  • bufferin

    2015-4-20 10:03:35 使用道具

    激动 爸妈网真是藏龙卧虎 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尤其是不能为了学好英语而忽视母语这个观点 非常赞同
  • winner

    2015-4-20 10:19:15 使用道具

    博士出书了,支持下。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5-4-20 10:28:50 使用道具

    茵陈 发表于 2015-4-20 09:52
    非常喜欢封底这句作者的话。
    我女儿问我为什么要学英语时,我用类似的话回答了她。
    学第二语言是为了“为 ...

    是的,封底这句话,就是因为特别打动了编辑,才放上封底的。剧透:封底的设计,原是留给一名在加州大学任教的我UCLA的同学写推荐的,现在作为学校英语第二语言师资培训中心主任的她,当初一口答应的。结果,书稿一出来,傻眼了,是中文。美国学术界的严谨,自己不能认真看懂的东西,就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写推荐了。于是,编辑才自己动手的。
  • anniesunshine_7

    2015-4-20 10:30:12 使用道具

    还会再读,因为这本书目录做的很好,可以将一些自己遇到的问题抽离出来,单个去了解,速读一遍,先了解下也很有必要。最近论坛提到一个叫壮妈的博客,我大概看了下,她提到你为何要endorse李岑? 应该是李岑的方法,虽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在某些孩子那里具有可行性,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能力财力,达到壮妈家的条件。英语学习方法,就像做鞋子,不会合所有人的脚,但是,总会合适某一部分人。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10 感谢一路支持,先表示下!
  • 逃离神庙

    2015-4-20 10:31:0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dylan'smum

    2015-4-20 10:36:45 使用道具

    看了朋友买了这本书,并且在手机上晒了。问一下朋友看后的感想啊。
  • hdxx8011

    2015-4-20 10:41:04 使用道具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得到不一样的观点。还是那句话,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5-4-20 10:44:02 使用道具

    anniesunshine_7 发表于 2015-4-20 10:30
    还会再读,因为这本书目录做的很好,可以将一些自己遇到的问题抽离出来,单个去了解,速读一遍,先了解下也 ...

    关于李岑老师,或是任何老师、任何方法,书中都很明确,没有最好,也自然就没有最坏。书中相关的表达应该很清楚,对于李老师,我推荐的是他关于孩子起步可以直接进入原版书的观点,对于他的具体操作,我不了解,不但没提,而且还做了特别提醒,要大家自己判断。急于跳入对某个具体方法的褒贬,不是我书视角的高度。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5-4-20 11:15:37 使用道具

    逃离神庙 发表于 2015-4-20 10:31
    不管内容怎么样,有一种说法,就值得去读读。能把这种说法写成文字,本身就说明作者经过了深入的思考。
    如 ...

    神庙君也算故人了!

    两年下来,神庙君还是那么执着,不过表示应该多听多看了,也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要大大地赞一个。

    一条重要的争鸣,或是提醒,就是关于台湾禁英语早教的事情。台湾禁的,是针对抽象符号思维进行的英语和数学早教,德国、西欧北欧诸国都有类似法律,台湾应该只是借鉴来的。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立法呢,这可是本论坛的坛众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件事。孩子7岁以前,处理抽象符号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位,过早进入符号(就是认字、学阅读),孩子没法在认知的深度处理语言,只能去处理枝节的语言符号本身,最终会成为比较弱的阅读者。

    我书中专门提到这个问题,还有美国对于这个问题的焦急。美国因为2002年的不当立法,给了拼读法(phonics)太重的地位,助推了孩子早早进入符号的事情,所以美国的总体阅读能力在发达国家是靠后的。加州在我儿子入学的后一年,一个新法律开始执行,每年推后入学年龄一个月,共推后三个月。这个坛,渲染牛娃,其他领域的弊端我就没有资格说了,就语言发展而言(包括第一和第二语言),不要简单以为孩子学得早,就是占了便宜了。一切都要以人类千百万年进化得来的规律为重。
  • jiankan

    2015-4-20 11:20:28 使用道具

    看了楼主的介绍,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别说你懂XXX》《最美XXX》《XXX一点通》《X天学会XXX》《XXX有这一本就足够》。。。这些或许真的不能怪作者啊,甚至也不能怪编辑吧,就我个人而言看到这种书名一般是绕道的,总觉得书名都起得那么俗,内容能好到哪去,现在看来,屈从于商业规则的未必不金玉其中。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10 有哲理!散贝!
  • xuanjiangsara

    2015-4-20 12:06:14 使用道具

    那么书出版后应该还有补充分享的,或者家长有提问的话,这里回答么?

    顺便说,我收到你的回复了纸条了。是的还是环境太重要了,所以您选择不冒险把孩子低年级送回国过假期。
    所以就我看来 summer camp只能临时解决一些,一回去又出溜了。这怎么办啊。不许说去美国读公校
  • realest

    2015-4-20 12:07:34 使用道具

    书中梳理了差不多目前存在的所有说法,却没有去推崇任何一个具体做法。 而这个坛,渲染牛娃,这也很正常。虽然叫爸妈网,其实这里多数还是妈妈,鲜活的牛蛙案例肯定比抽象的科学道理更能打动孩子妈妈。

    还没拜读过这本书,看介绍的感觉是作者批判了许多流行的做法,但并没开出一个适合多数普通娃的灵丹妙药。灵丹妙药没有的话,那对多数普通娃来讲,应该也有个相对高效的方法吧?

    还有个题外话,对多数普通娃来讲,也就是在小学低年级之前还能花大量时间在英语习得上,之后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应试的道路。仅就对付英语考试而言,新东方等培训机构的方法是否就是最高效的?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5-4-20 12:15:49 使用道具

    realest 发表于 2015-4-20 12:07
    书中梳理了差不多目前存在的所有说法,却没有去推崇任何一个具体做法。 而这个坛,渲染牛娃,这也很正常。虽 ...

    应试,就应该踏踏实实去应试。应试,临时抱佛脚总是有用的。要应大的试,可以选新东方们。要是应小的试,跟着学校好老师的辅导班走就行了。我在书中专门提到一个“分”字,需要英语的目标不同,做法也就不同。要应试不妨就去应试。需要提醒的是,小时候学的英语,不到能用的程度,站不住。然后有折身去应试,不如认真权衡,小时候不做少做,还上算些。
  • feilongzaitian

    2015-4-20 12:18:4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4-20 12:46 编辑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0 11:15
    神庙君也算故人了!

    两年下来,神庙君还是那么执着,不过表示应该多听多看了,也实在是了不起的进步, ...

    书要两天后才到手里,可是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您说【孩子7岁以前,处理抽象符号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位,过早进入符号(就是认字、学阅读),孩子没法在认知的深度处理语言,只能去处理枝节的语言符号本身,最终会成为比较弱的阅读者。】

    为什么---儿童过早进入符号,最终会成为比较弱的阅读者,以及还有哪些原因,能造成一个阅读的弱者?请博士先在这里稍加详细一点阐明,给几个要点就好哦,安慰我等先睹为快的渴望!
  • hdxx8011

    2015-4-20 12:31:04 使用道具

    刚刚在当当下单买了这本书,20元不到,全面看看,了解楼主的观点。九岁孩子的爸写的,我相信,会有收获。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20 哈哈,补偿您20个贝!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5-4-20 12:35:43 使用道具

    xuanjiangsara 发表于 2015-4-20 12:06
    那么书出版后应该还有补充分享的,或者家长有提问的话,这里回答么?

    顺便说,我收到你的回复了纸条了。 ...

    您看,我不知道新浪您是谁,但是我知道自己是在尽量回复每一条认真的问题的。好人有好报不是?

    答疑和互动,这里不应该是最合适的地方吧,毕竟论坛又自己的方向和考虑。

    然后说到正题。我当初不让孩子回国,代价是在放弃汉语呀。这一点,如果是坚持认为一个人可以达到绝对双语程度,就没法理解我的做法了。至于您的孩子在国内,为什么就一定要跟美国的同龄孩子比英语呢?周围了解一下,注意把吹牛浮夸的成分去掉(这个似乎您很拿手),哪一个出国的小留学生不得先对付英语呢?如果您是生活再北京,应该很容易碰到有过出国经历的小孩子,他们的英文也会很快退化的,我就理直气壮写在书里了。

    如果能够推后这样半步来看待英语的问题,是不是很多问题就简单多了呢?比如一个夏令营,2-3周,您指望能学多少英语呢?所谓行万里路,所谓工夫在诗外,真要是出国跑一跑,包括那些跟着父母在国外住过半年一年的孩子,诗外功夫的收获,是不用多说的。

    感谢您认可我本人的英语功力深厚。作为过来人,回过头一看,英语其实也就那么点事儿,而且这样说的也不是我一个。还是引用您有所异议的李老师的一个比方吧。学英语是焖米饭,有水有米,火候到了,一整锅就熟了。太着急没有必要,理解成那个用砖头盖楼房的比方,拼命去积累砖头,会很累而且无效的。
  • 王青博士

    楼主 2015-4-20 13:04:26 使用道具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4-20 12:18
    书要两天后才到手里,可是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您说【孩子7岁以前,处理抽象符号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到位,过 ...

    这一点,书中也没有过于展开,太靠向发展心理学了,离语言习得略微远了。

    语言的关键是交际,所谓交际,就是要理解。交际和理解,是国人的外语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其他问题都可以归入这个范围之内。

    先说听力的理解。在坛里我有过几次的辩论了,这里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听力好过大人。其实我博客刚刚分析了希拉里的视频,让大人跟孩子一起去听,看谁理解得多?

    小孩子有听觉口语的优势,但是口头语言系统,承载的信息量很少,就是说,说出来的话,要一个字一个字说,听呢,依赖于短期记忆,再多了,就处理不了了。这样,人类语言关键的信息处理,就在阅读上了。

    学习阅读,要学认字。可是不是认识了字,就能真正理解的。(将来看我书里我给奶奶读信的那一段)。抓住中心大意、理解文章意思、批判性地提出和回答问题以展现自己的思维,这些比认字更重要。孩子太小,是做不了这些的,认知能力不够。而这时,大人压着他们去学习,他们就只能在语言的枝节上有进展,比如多认字,比如懂一点拼读法能哇啦哇啦读响一段文字,可是对于认知方面帮助不大。久而久之,孩子熟练的就是这些语言细节,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就得不到有效发展。这是美国认为自己孩子阅读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 soumet

    2015-4-20 13:19:43 使用道具

    我也立即买了一本,感兴趣这个领域的内容,谢谢王博士分享心得体会!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王青博士 + 20 感谢你!看来下单的都得补偿20贝!
  • anniesunshine_7

    2015-4-20 13:37:1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anniesunshine_7 于 2015-4-20 13:38 编辑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0 10:44
    关于李岑老师,或是任何老师、任何方法,书中都很明确,没有最好,也自然就没有最坏。书中相关的表达应该 ...


    关于李岑辅助孩子阅读原版的做法,给博士提供一点我们自己孩子学英文的料,我们这学期抓英文阅读,我是那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做长期计划,并且执行到底),也知道自己这种品行,所以,更喜欢温和的学习方式,做简单易行,细水长流的计划,也就是说,我不提倡风暴式的学习。我们现在每天的阅读进行的很好,但是也是摸索出来的。首先,孩子读的书,我会自己先读,这样可以把对阅读影响很大的单词过滤出来,其次,我读过后,就能预先发掘出来有趣的地方,以及情节进展。跟孩子一起读的时候,她问我,我有问必答,读到好玩的地方,我们会提问题讨论(比如:如果是你遇到这件事你会怎么做? 他的手里的东西怎么来的呢? 你觉他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他跑到哪里去了呢? 为何他刚开始不惜喜欢,现在又喜欢某人,某物了?  后面怎么办呢? 遇到魔法,会问,如果你到这个奇妙的地方,你最想做什么呢? 他这样做,对不对呢?),读到情节转折的地方,我会提出问题,增加她追逐后续情节的欲望。培养孩子阅读英文,跟中文还是很不同的,即使她在单词量上够了,也不能把书往孩子前面一扔,指望他们和传说中的牛蛙一样对书自发发生强烈的兴趣(这样的孩子有,但是,应该不多)。 如果家长有条件的话,花时间,心思,跟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产生互动,带动孩子参与到故事里面去,跟他们讨论,这种感觉很好,对家长也是一种自我提高。所以,我不完全否定李岑,事在人为,也许他可以将他的理论实践的很好。
  • xuanjiangsara

    2015-4-20 13:51:03 使用道具

    我没有要孩子跟美国同龄比啊,倒是论坛上有家长老说同步了同步了,我觉得她想的太简单了。我觉得语言学到越深处越能看清差距。

    我只是对于你呼吁大家晚学质疑。
    除了学业重以外,孩子自己的心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我觉得您没有计算其中。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都开始发育了,同龄间的影响很厉害。我看到他们之间传个国内流行的什么很快,但是英文书就没那么广。孩子心智高了,要看深层次的东西,别说绘本,新概念都看着烦,坐得住的能等延迟奖励的那是很少了。退一步讲,现在中学小孩也有看美剧的风气了,但是只限于看热闹,因为还是对字幕看的,这样的话,呵呵了。就像您知道的托福雅思考试,远不如国外生活用的,后面还是补很多。

    我指的夏令营是一个月那种去当地的,不是游学营。去国外住半年(我认为最少1年)做不到的话,不折腾夏令营,是不是这样理解。

    我是同意李老师用章节书给孩子的(心智配合),也同意他的积累后会突见效果的,我就是反感他吧一句英语拆成好几段中文给孩子讲,我觉得他应该用英文讲,就像esl一样才好嘛。否则那样算那回事啊。

    所以我说特佩服您啊,不是佩服您孩子。不是说您孩子不优秀,好比我不会对美国普通孩子去由衷佩服一样。你后来即便有了环境,也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成年以后出国的多了,很多人也是一般般啊),拼命的吸收,我相信除了还债,还有越吸收越高兴越看到更多好东西,所以这样的性格,用到哪方面都是会有惊人的效果,成功也就自然了。

    所以我希望你能从你学习的角度(虽然你是成人),不光是你孩子学习角度,给国内家长。让他们学会抓机会的方式(因为国内没大环境,更要自己创造环境,这里不是指看书看电视就得了),因为性格无法传授,而就算人人都知道的多读多听,每个人操作效果也不是都好的。

    之所以我说在别人的地盘上(更何况人家强烈欢迎你)摆道场,会更公正。如果在你的论坛上,除了知名度外,还有导向性。(不是说你会删帖,而是微环境,理念认同的人才去你的论坛啊,那么他们未必会平静的讨论啊)。互动越多,论据越多,论点才能讨论实际价值,否则是一家之言。



    xuanjiangsara于2015-4-20 13:55补充以下内容:
    晕,一上午就光耗时间打字了。赶紧喵回去做正经事了。
    我希望能在这帖子里看到更多的讨论和答疑。赶紧收藏了。
  • anniesunshine_7

    2015-4-20 14:06:24 使用道具

    王青博士 发表于 2015-4-20 10:44
    关于李岑老师,或是任何老师、任何方法,书中都很明确,没有最好,也自然就没有最坏。书中相关的表达应该 ...

    虽然说爸妈网上,学英语的呼声一片,牛蛙遍布,但是,这么大个中国, 很多孩子学习英语还是孤军奋战,也许咱希望娃看神奇树屋,JBJ,HP,但是娃的同学都在看熊出没,巴拉拉,杨红樱,查理九世这些不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交际”环境,如果家长自己英语不好,无法跟孩子分享,互动,那么李岑,神庙,萧愚,这些人士的课程就有其市场。而我们羡慕,作为参照的北美阅读是由学校组织的,一本书,可能很多同学读过,在讨论,老师也在推动,这跟国内是完全不同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