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输入以后怎样才能内化?这个问题有点困扰我。原来一直相信水满自溢,但这样好像效率有点问题。对于父母英语不好的人来说,一不能让孩子上国际幼儿园,二不能进行亲子英语对话,不具备这两点,大大影响了孩子的英语输出。虽然也有少量输出,但相比之下,差远了。
       经过大脑处理以后才能内化?听写是对字或者词的一种处理,不是对句子的处理吧。对句子的处理要靠编故事吧
       编故事?扮演角色?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虽然也看过好多相关的,原以为已经掌握了方法,但现在反而困惑了?大家有没有好的方法呢?欢迎加入讨论。也不知这个问题该属于哪个板块,先发这里了


2255 查看 25 收藏帖子 (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summer611279

    2015-10-11 15:42:43 使用道具

    用吧,她用中文,你用英语,一天几个单词.  大人的话,多听歌,把歌里的单词提出来. 看到实境,大人说单词或整句.       读绘本,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办法.看到动物,问她是什么,她说中文,你说英语,   多试几次,你会发现,下次,你再问她,这个是什么动物,或东西时?她会直接回你英语.   学英语就是为了用哦.  孩子大了,看的东东,不喜欢重复.   但是语言多重复是没有错的.      多多的重复.多用.方法多的是,但是方法最终的目的还是触动孩子的听和学(大了就是写了)
  • pusaes

    2015-10-11 17:03:18 使用道具

    我觉得,大人还是不能太着急,孩子很敏感的,她会感觉得到。我们俩家孩子差不多大,我一开始给她读英文绘本的时候,她也是这样,说“妈妈,你说中文。”或是“我不要听英文的,我要听中文的。”之类的话。我没有强求她,跟她商量,妈妈读一句英文,说一句中文翻译给她,她才妥协的。有时候,她宁愿自己玩,不听我讲故事,也不要听英文的绘本,我说可以呀,那妈妈自己看,然后我自己读着读着,她就慢慢靠过来了。

    我觉得早期启蒙,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方法。我认识一个妈妈,她娃特别喜欢牛津阅读树,经常一看就是几十本,这套书第一辑第二辑她娃到现在已经看了50遍朝上了。兴趣,再加上做做绘本拓展,做做手工,做做角色扮演,娃会很喜欢的,关键是坚持。还有孩子的记性是很好的,像我们家的就喜欢看粉猪,我就给她看,不过每天规定时间就是了。每次看完粉猪她都意犹未尽,还经常模仿PEPPA的语气和动作。动画片看得多的,书读得多了,碰到跟动画和书里一样的场景,该说什么话,娃会更好输出。

    还有,家长自己不能畏惧英语,最好跟娃一起学,你自己输出,娃更愿意模仿你。
  • Lema

    2015-10-11 17:13:17 使用道具

    听完一个故事之后让孩子讲讲听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编些小故事,她会把之前听到的句子用进去的
  • lmjcle

    2015-10-11 20:49:07 使用道具

    多听就内化了,其实家长那几板斧不顶什么用的
  • high5

    2015-10-12 08:50:00 使用道具

    去看了您的另外一个帖子,还是不太清楚您家孩子目前的状况。
    不知道你让孩子看过哪些动画。 您没有找有字幕的动画,或是有自制书,有文字资料的动画让孩子看吗? 还是让孩子随便看?

    如果您觉得自己使不上劲,帮不上忙,可以找一位懂亲子英语的老师,或是助教帮忙啊。国际幼儿园很贵,请一位助教,或是大学英语好的学生,应该不会负担不起吧。
  • 幽默的种子

    楼主 2015-10-12 09:15:2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幽默的种子 于 2015-10-12 09:21 编辑
    summer611279 发表于 2015-10-11 15:42
    用吧,她用中文,你用英语,一天几个单词.  大人的话,多听歌,把歌里的单词提出来. 看到实境,大人说单词或整句. ...
    谢谢!引用您的精华
    多多的重复.多用.

  • 幽默的种子

    楼主 2015-10-12 09:28:09 使用道具

    pusaes 发表于 2015-10-11 17:03
    我觉得,大人还是不能太着急,孩子很敏感的,她会感觉得到。我们俩家孩子差不多大,我一开始给她读英文绘本 ...
    兴趣,再加上做做绘本拓展,做做手工,做做角色扮演
    谢谢您说的这些方法。拓展我做的不好,还是妈妈不行。主要是我不会说,就带动不了孩子。虽然孩子有时也会说,但我接不了话。还是得努力,用汉语也算,得和孩子交流呀。只能尽力做了。
  • 幽默的种子

    楼主 2015-10-12 09:30:08 使用道具

    Lema 发表于 2015-10-11 17:13
    听完一个故事之后让孩子讲讲听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编些小故事,她会把之前听到的句子用进去的

    感谢您的方法,也试试。还是大家的主意多。
  • 幽默的种子

    楼主 2015-10-12 09:39:25 使用道具

    lmjcle 发表于 2015-10-11 20:49
    多听就内化了,其实家长那几板斧不顶什么用的

    原以为也是多听就内化了,现在有点焦虑了,光听好像效率不行呀。
    突然顿悟,感谢您。确实,刚开始要兴趣引导,变着花样的让孩子进入情况,但到后面,也只能是听了,没有什么捷径。
  • 幽默的种子

    楼主 2015-10-12 10:47:12 使用道具

    high5 发表于 2015-10-12 08:50
    去看了您的另外一个帖子,还是不太清楚您家孩子目前的状况。
    不知道你让孩子看过哪些动画。 您没有找有字幕 ...

    感谢high5版主解答。我介绍一下孩子目前情况
           快3岁的时候,开始英语的。
           动画一直在坚持看,孩子喜欢的动画还听音频。看过的动画有:粉猪、威比猪、小鸟3号、小P优优、maisy、积木英语、涂鸦宝宝 、科学小子、I CAN COOK。这些重复率高些。还有一些只看了其中几集。
          儿歌也听过一些,只会唱小星星吧
          分级读物看海尼曼、牛津阅读树。这两套看的多些。海尼曼目前正在自主读G1的ABC级的,基本上没什么生词。之前我给孩子读过几遍,也许是假读,不确定。牛津树给她随便读了一下,都是她挑喜欢的故事让我读,没拓展,重复率不高。
          绘本因为我水平也不行,孩子又不听书的音频,只看过毛毛虫,刚开始一直让讲中文,一年后才愿意听英文的。
          输出情况:有时会自己说动画里的台词,有时会生活中情境对应说英语。现在说的不多了,也许是大了,周围没有讲英语的。
         
          
  • feilongzaitian

    2015-10-12 12:51:2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10-12 14:26 编辑

    就说4点,关于内化

    一。不能和儿童自己本身真实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英语内化,都不能叫【纯粹的内化】【内行的内化】。

    二。有经验的亲子教学,内化从【输入前】就开始了,其内化的质量、速度和数量---之优越,是只等着多听才来发生内化的教学,所无法比拟和想象的!

    三。提前了解孩子的每一种心理需要,提前积累和了解所有生活场景英语,能胜过了解一切绘本和动画的,才会巧妙调遣借鉴资源的力量,才会发生高达百分比90%以上的内化。而一般的内化,最多达到30%---45%。而时间却要多出4倍到5倍。

    四。内化完全是可以透明【量化】的,就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每个步骤、每个指标的输入配给,必须精确,最后的结晶才能纯粹和专业!混沌的内化,似是而非,高耗低效时间长,越到后期,劣质越显。


    亲子教学里有【内化大师】,我认识一位,他永远沉默,还有一位,是盖老师。

    爸妈里面,各有心得,擅长此道的,qiankun3, hmily_pine, 灿祥07 。大家可以深入追踪他们的空间。
  • runningfox

    2015-10-12 17:48:32 使用道具

    哎呀,她说中文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了,怎么会脑子再费点力气去想英文呢。
    你找个外国小朋友一起玩,几分钟就转换了。
    我娃没啥语言天赋的,几乎不讲话那种类型(整天画画)。读了很久,我也尽力亲子英语对话,还有外国小朋友搬到我家附近和她玩。 也很少讲出来的。
    但是我激励她讲故事,积累分,可以得到她想要的玩具啊贴纸。 就编了好几个故事。 干啥都得有动力啊。
  • summer611279

    2015-10-13 00:45:30 使用道具

    幽默的种子 发表于 2015-10-12 09:15
    谢谢!引用您的精华

    绘本,就是当时讲的时候,如比,你看到一个苹果,你问孩子,这是什么呀.孩子说会是苹果,,你可以说,哦,是apple呀.然后,再说一次,apple.(大孩子,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中文呢,要说中文,要说苹果.)你可以马上把再说一次,苹果哦.         不需要生活中的突然引用,就是在讲绘本的时候,大人的讲英文意识,慢慢的转化.     然后,就是大人说   英文意识生活化啦.其实,到了一个量,就是大人不输出,孩子自己就可以输出了.这个是很多家里都有实例的.
  • summer611279

    2015-10-13 00:48:12 使用道具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5-10-12 12:51
    就说4点,关于内化

    一。不能和儿童自己本身真实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英语内化,都不能叫【纯粹 ...

    这个要顶一顶,改天一定了解内化大师的经验.
  • 火炬

    2015-10-13 08:07:34 使用道具

    谢谢!您的精华
  • 灿烂阳光

    2015-10-13 09:40:20 使用道具

    你想不想知道孩子吃进去的食物是怎么消化的呢?吃哪些食物身体更吸收,效率更高呢?
    你现在是只给孩子吃了一点就想看他变成胖子,怎么可能啊!
    水满则溢的道理是没错,但是往碗里倒水和往缸里倒水是不一样的,在你往缸里挑水的时候,你也会同样想,这啥时候能挑满啊!
    没有耕耘付出的过程,是看不到果实的。
  • 幽默的种子

    楼主 2015-10-13 21:51:30 使用道具

    场景和声音对应的积累,孩子不加思索地用出来,才是真正的内化吧,我觉得好像是这样。


    幽默的种子于2015-10-13 21:55补充以下内容:
    整体输入,指的不仅是整句话,而且包括场景、画面、声音的对应。我是这样理解的。


    幽默的种子于2015-10-13 21:57补充以下内容:
    只有真正用起来,才能达到内化。


    幽默的种子于2015-10-13 22:05补充以下内容:
    关键是怎么想办法,让孩子能不加思索地用起来。看动画能解决一部分,但效率不算高,怎样达到高效?亲子
  • yingfangwei

    2015-10-14 08:35:50 使用道具

    为啥非要内化,那么小的人儿,难道真想培养个国产香蕉人?
  • feilongzaitian

    2015-10-16 10:18:04 使用道具

    一般来说,内化做的不好,最初阶段是音图对应,做的不够或不好
    接着一定是 音与情境对应,没做或做的不好,但最重要的是一定爸妈自己理念不清,特别是对理解性输入和什么才是正确内化的标准,理路不清。

    我借花献佛,把19楼空间日志推荐给你去学习,并且把她转载的漏屋文章的前半部分,复制如下,相信你会从19楼那里,得到收获

    漏屋的文章前半部分整理版


        关于在没有自然外语环境下的关键期以下的儿童掌握外语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儿童。家长们,你们可千万别觉得你们一直以来让自己的小孩从小开始学习外语,还送他们去补习外语是英明之举,其实中间的很多东西又都搞反了。因为如果是“学习”外语的话,那成年人的学习记忆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儿童,还不如等长大以后再学。而且儿童“学习”外语也是很难建立外语思维的。
       
    克拉申所创立的SLA,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语言学理论。尽管他的很多理论至今存在一定争议,但它的先进性,合理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广泛得到认可的。许多目前先进的语言学成果,都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对他的语言学理论的了解,会让我们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对掌握语言的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很遗憾,过去我们中国的同学们几乎很少有听到过他的名字和理论的,甚至连有些外语教学工作者也没听说过他,以至于让许多“土棍”出来混世,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长期闭门造车的恶果。克拉申的理论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初学者一点都不觉得深奥难读。在下到这里当然要介绍克氏的理论。大家读懂后,已经可以成为半个方法专家了,大家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看完就已经能有答案了。
    克氏理论: 克拉申认为:简单来说,语言的掌握,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都是在“可理解的”真实语句发生(即我们前面探讨的有效的声音,也就是可以懂意思的外语)下实现的;都是在放松的不反感的条件下接受的;它不需要“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和使用语法知识;它不能一夜速成,开始时会比较慢,说的能力比听的能力实现得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以上语言实现的特点来设计的。
       
    输入假设也是克拉申第二语言悉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悉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悉得。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输入。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悉得者能有足够的理解输入时,就自动地提供了。克拉申认为,理解输入语言的编码信息是语言悉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只是一种噪音。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自然达到的,是不能直接教会的。
     对输入假设的理解关键点就是comprehensible input “i+1”。+ 1 就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加了“一点点”难度。换句话说,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点难度才提高的。其实大家寻找的答案,最主要的出处就在这一条上。我们之前对一系列误区的分析,很多都能从这一假设中找到依据。我们今后掌握的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不断自己创造这一条件。

    另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沉默期”(Silent period)的概念,是在这假设里引入的。克拉申认为,无论成人或儿童,在掌握说话能力前,都会有一个相当长的沉默期,直到听懂的量达到一定程度而有足够的自信时,才可能说话。这一沉默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要的。所以大家不要急着上来就想说,说的能力要来得慢,同时它是自然到来的。
     
  • feilongzaitian

    2015-10-16 10:19:0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10-16 10:20 编辑

    实践篇
        
        “先听说,不读写”
        它的实际含义是叫你在你学会“听说”之前,不要急着学“读写”。所以本人说得过分一点,把它称为:“先听说,不读写”。到高阶段再说。
    一般语言学家会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阶段分为四到五个。简单点,我们分四个。
        
        1. 早期(Early 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 Stage)。
        2.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3. 增长期(Getting Serious)
        4. 高级期(Scaling Everest)
     一、早期(Early Stage)
         如果单纯从零基础开始,早期(Early Stage)应该是一到两个月(由于英语与中文差异比与其他语言大,中国同学至少两个月,但也不应过长。我们的经验是一般中国同学会拖长时间。)具体实施方法建议如下:
        大量使用视觉辅助工具,直接建立“画面”与“声音”在大脑中的“联系”。最典型的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看图识音”(不是看图识字,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图片的同时听与图片相关的英语声音;另一个是我们以前谈到过的“全身肢体反应”(TPR)。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这一过程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
        
      下面说明“看图识音”和“TPR”的具体操作技术。
     看图识音(简单说法,实际原理还是挺复杂的):嫌麻烦的去找软件“罗塞达石碑”
    该体系的设计原理就是典型的“看图识音”,当然远不止“看图识音”这么简单就能概括它。目前已经有几十个语言的学习系统了。它的使用过程是:
        
        1.程序会每次给四个不同的画面,大家猜测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哪个画面。如果是真是零基础,有75%可能会猜错。但没关系,猜错了也是猜了,系统会给你一个回馈,让你知道是否对。正确的反馈声音美妙,同时出现一个小笑脸符号以鼓励;错误的话“嘣”的一声很难听,再给个小哭脸。猜错了换,最多四次,总会对嘛。大家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准备随时接受鼓励。
        
        2.第二轮四个图象出现,会包含前一轮的一两个图象。因为你刚猜对过,所以有印象,用排除法,很容易猜到新声音对应的画面,然后进下一轮。
        
        3.该程序会自动按一个科学的重复和替换次序,不断重复,变换和推出新图片。它在我们说的早期(Early Stage)中使用,甚至到提高期的开始部分,它是非常出色的解决方案。当然,正是因为它所犯的毛病,所以有些问题,不应该完全按它说的做,而且开始阶段的“名词图片”太少了。另外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部分统统跳过。你会越猜越快,越来越会猜。关键点就是随时观察图象,把它和听到的声音一起印在大脑中。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
    不是零基础的同学也强烈建议过一遍该系统,把自己脑子里的只有中文解释而没条件反射的单词这样在脑子里加上画面,形成思维。
        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那个语言学“火红的年代”)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相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 Up”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应用更多的手势和简单实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动词的不同时态以及复杂的句子形式。
    1. 主张学习者通过“可理解输入”先建立听力能力,不强迫学生开口说;
        2. 降低学生紧张情绪;
        3. 左右脑协调使用,共同实现语言能力(左脑负责接受指令,右脑负责做动作);
        4. 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
        5. 不教语法知识,也不急于学读写;
        大家要注意“Response”的意思是作出反应,所以是听指令反应。最理想的状况是大家一起做游戏,听一个人发“指令”,大家都照做,要快,最慢的和做错的“出局”或“受罚”。 各国的对比实验和测试都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外语教学方式效率高出几倍,还不用说它实现的是“外语思维”这一根本区别。
        “看图识音”和“TPR”正是婴儿掌握母语时所处的理想环境的“提纯”版。扔掉婴儿在语言环境中听到的一些“无效声音”(其实那对婴儿来说,除了熟悉语音外,也是浪费时间的。比如听到大人之间对话的一些内容等),优化了理解条件,同时提供轻松的氛围。
        在这一(Early Stage)阶段,大家是在很直观的系统中进行的语言思维训练,在此系统下,一般以前的旧习惯和自己的母语干扰的程度比较小,效果显著,学生也比较“老实” 。



  • feilongzaitian

    2015-10-16 10:22:1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5-10-16 10:24 编辑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经过两三个月的“图象+声音思维”训练,已经掌握了1000个左右的“声音”,它们会在很多英语句子中频繁出现,而且大部分是句子的“骨架”。虽然这时听整句子还不懂,但已经不再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声音了。而且经过了TPR等条件反射式的训练,对很多“声音”的反应速度还是相当好的。这时,我们要开始提高了。首先明确目标: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另外还有,很小声地说:“要了解一点英文语法。”再重申一遍:是了解一点英文语法,它的一些语法现象以及与中文的不同点。

    听力内容设计
         这一时期听力训练的材料准备是最关键的问题。先把原则告诉大家:
         关键还是要提供“可理解性输入i+1”。这时,材料最理想还应该是有视觉辅助的,最重要的是其新增内容的出现(+1)是在我们现有水平(i)下 “可预测”的。它可以是如下形式: 大家的水平(i)已经有1000个左右的“声音”在脑子里了,“可理解性”的实现难度降低了。这时候,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体系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顺序也是在先,叫做“续列法”(Series Method),第二部叫做“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两部分可单独使用,一起用最理想。第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TPR的发展和延续,需要外教的参与。
    1.续列法 (Series Method):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比如如何开门:“First you take out your keys. This is the key. Then you find the lock on the door. Use your key to unlock it. Turn the doorknob this way. Then you push the door open, enter the room, and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这种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很快就能听懂各种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简单句了。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就可以进入接下来第二部的 “生成对话”(Dialogue Generation)。
    2.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对话的背景先用“续列法”同样方式单人介绍完毕,让你已经对对话的程序和大致内容了解,然后听对话。比如“如何打车”。先由“续列法”开始:First, walk to the street. Then hold out your hand when you see an empty taxi. If the taxi stops, you get on to the back seat. Say hello to the driver and tell him where you want to go. Make sure he has reset the meter. When you arrive, pay the amount shows on the meter and say good bye. Then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全部同步地用英文仔细地叙述一遍,当时惊叹为理想的“可理解性输入”体系!
     第二阶段“提纯后理想体系”应该的样子的简单描述:
    这样一个系统,能在这一阶段语言难度下,由简单句组成的,对带有画面的故事情节进行连续的语言描述。故事最好是连续的,情节和画面的设计,应该是通过我们的观察,现有语言成分的掌握,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关联,“预测”得出每句话的含义。下面详细分析具体的技术环节。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练习听力,而关键是找“可理解性的入。”这种输入可以来自老师,来自多媒体教程,来自外语环境的某些特定场景,等等。关键点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1, 千万不要着急学文字,语言掌握的关键解决“声音”。
        2, 不依赖语法知识和中文翻译,重点是“猜测”着听。
        3, 参考Series Method, Dialogue Generation。
        4, 在后期能听懂简单段落和简单对话时,可以模仿和重复一些句子并尝试自己说。
        5, 最后,可以开始阅读一些与听到的对话有关的文字。注意一定要在听之后才能读,千万不能一发现听不懂马上去翻看文字来帮忙。

    了解了一些有关背单词和英文拼写的一些背景知识,我们可做如是想:
        1, 背英文单词本身并不难。用比较巧妙的方法,大部分英文单词很快可记下来。
        2, 常用的5000以下的单词,对英文思维要求很高,要达到听到后马上反应的是该词表达的事物本身而非中文解释,否则听力障碍太大。
        3, 因为5000个常用词以上的单词,出现的几率较小,就算用先中文记忆也没有太大关系,效率反而高。大家不要在这些单词上追求立即达到英文思维。熟悉后有机会再慢慢转就是了,不必钻牛角尖。
        4, 英文字的阅读和拼写,对中国同学来讲是很容易掌握的,大家以后找个有关英文和拼写读音规律的解说,看一下就好,一共也就两三页。在开始阶段,要把精力重点花在掌握声音上,不要依赖读文字,也不要抄写。


    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去买漏屋的书,《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或者去漏屋的博客学习,并且参照19楼同学的空间【日志】和【主题】,仔细观摩她的实践,应该会有大的收获。
  • lmjcle

    2015-10-16 10:51:09 使用道具

    好大阵仗
  • 幽默的种子

    楼主 2015-11-1 04:37:4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幽默的种子 于 2015-11-1 04:41 编辑

           昨天又一次给孩子读巴巴爸爸的故事,我读了那么多次,居然还是记不清故事内容。充分说明,念给别人听,念的人只是扫了一遍字而已。从而想到让小孩子念给大人听,也是一样,小孩子根本不会留什么印象。还是让小孩子多听吧。充分利用小孩子的耳朵灵。感觉到“听”才是内化的主要手段。经过思考,才能内化。不经过大脑的重新加工处理,只是零散的一些信息而已。虽然是由读中文感悟到的,我觉得同样适用英文。这只是我的体会,也许并不适合别人。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适当提问也是促使孩子思考的一种方式。
  • colleenyarkeod

    2015-11-2 15:08:56 使用道具

    幽默的种子 发表于 2015-11-1 04:37
    昨天又一次给孩子读巴巴爸爸的故事,我读了那么多次,居然还是记不清故事内容。充分说明,念给别人 ...

    是的,我也发现了。我记不清故事内容,但是孩子记得很清楚啊。赞同楼主的,有时候听比说更容易让人记住的
  • qiutingzhu

    2015-12-10 01:41:37 使用道具

    输入后的内化可能只能靠输出了,父母英语不好,可以让孩子上合适级别的口语培训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