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fayea

    2016-5-17 08:53:59 使用道具

    期待打包出版,太棒了!
  • qxlanse

    2016-5-17 09:01:57 使用道具

    实在是厉害啊!
  • jlbhd

    2016-5-17 13:59:00 使用道具

    太牛了,期待后续!
  • li_sarah

    2016-5-18 09:04:13 使用道具

    有心有力的牛爸,佩服!                     
  • 1809875070

    2016-5-18 09:10:08 使用道具

    好棒的的爸爸,期待更新
  • 我与西原

    2016-5-18 09:13:17 使用道具

    真是位有心的爸爸
  • palapala88

    2016-5-18 09:13:23 使用道具

    真是好帖子
  • 乖乖牛宝贝

    2016-5-18 10:12:43 使用道具

    好牛的爸爸啊
  • EVELYN815

    2016-5-18 11:41:02 使用道具

    好厉害的爸爸呀,期待出版。
  • gangwang

    2016-5-18 13:45:50 使用道具

    太牛了!!
  • jennifer83

    2016-5-18 13:57:34 使用道具

    爸爸好厉害啊   出版了 我一定去买一套!
  • ccxujie

    2016-5-19 13:22:02 使用道具

    好厉害的爸爸,期待能出版
  • 宣城可人

    2016-5-20 15:53:00 使用道具

    好厉害的爸爸,写的真好,期待
  • fayea

    2016-5-20 16:11:26 使用道具

    或者可以申请个荔枝电台,我们一定会成为你家爸爸的铁粉的。。。
  • BENBENMAMA_2016

    2016-5-20 16:57:11 使用道具

    这爸爸厉害啊!
  • joy2007

    楼主 2016-5-21 19:09:34 使用道具

    fayea 发表于 2016-5-20 16:11
    或者可以申请个荔枝电台,我们一定会成为你家爸爸的铁粉的。。。

    谢谢亲的好建议,以后可以跟出版社商量下
  • joy2007

    楼主 2016-5-21 19:15:17 使用道具

    第九章

    夸父追日


    开场诗:李商隐《谒山》


    28.太阳去哪儿了?

    29.永远的夸父


    讨论主题:最伟大的银行


    开场诗


    谒山
    唐 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水獭喜欢吃鱼,尤其喜欢将捕来的鱼排列在岸边,慢慢享用,很像人们陈列祭祀的供品,因此被称为“獭祭鱼”。据说李商隐写诗的时候,为了使用典故,需要查阅很多书籍,古代没有电脑和网络,更没有百度和谷歌,只能把书摆放在屋子里,也被取了“獭祭鱼”的外号。当然在我看来,这是宋代文人的酸葡萄心理,纯粹是羡慕嫉妒恨。
    《全唐诗》收录白居易2642首、杜甫1158首、李白896首、李商隐555首、杜牧494首、王维351首、孟浩然268首。李商隐的诗歌数量不算多,然而我们还是要心存感激。古老的故事进入他的诗歌,仿佛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语言盛装,变得亲切可爱,美丽动人,让我们既能享受诗歌的飨宴,又能在不知不觉间理解历史。
    这首诗在李商隐的名作之林里并不显眼,却婉转道出了时间流逝的无奈。麻姑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曾经三次亲眼目睹沧海变成桑田。诗人正想跟麻姑买下沧海,眨眼间沧海干涸,只剩一杯冷水了。那能否让时光变慢呢,比如找根绳子拴住太阳?没有那么长的绳子啊。还有没有别的办法?除了李商隐,五千年前也有人在寻找……



    28. 太阳去哪儿了?


    插图:湖南省沅陵县的夸父山

    时间:约4700年前。
    地点:北方荒原,成都载天山。
    出场人物:夸父和他的族人
    清晨,公鸡第三次打鸣的时候,夸父从睡梦中醒来,愉快地伸了个懒腰,回头看了看正在酣睡的妻子和孩子。他想:新的一天开始了,我要好好干活儿,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夸父拿上农具,准备下地。这时,族人们也都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走向农田。
    天地无声,太阳慢慢浮上东方的天际。当晨曦洒向人间,万物纷纷苏醒。
    自从那次烽火遍野的战争结束,人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享受着珍贵的和平,播种、收获,打猎、织布,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牛羊增多,耕地越发辽阔,而部落人口也越来越多。他们必须努力生产,确保足够的粮食,不能让家人挨饿。
    “时间不够用啊!”每个人都在感叹。
    “谁说不是呢?看看孩子们就知道了,好像昨天才出生,转眼就这么大了。”
    今天,趁着中午吃饭和休息的时候,夸父和邻居们又聊起来了。
    “日头每天从东往西跑,为什么不回来呢?”
    “回来干什么?你没听说吗,太阳神羲和住在东海,她总共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是三足乌,长在扶桑树上面。”
    “不错,这事我也听说过,他们每天派一只三足乌出来值班。”
    听到这里,夸父若有所思地问道:
    “我想不明白啊,为什么不能派两只三足乌值班呢?这样不就没有夜晚了吗?”
    夸父的话立刻就遭到了嘲笑和反驳:
    “嘿嘿,神仙的事还用你管呢?”
    大家笑着继续干活儿,只有夸父还放不下心里的疑惑。为什么从东海出发的三足乌降落到了西方,它又是怎么回去的呢?既然是轮流值班,那它肯定要回家啊?为什么出来的时候辉煌灿烂,回去的时候却不让人看见呢?
    那天夜里,夸父翻来覆去睡不着,族人们的话语总在耳边回响,明晃晃的太阳总在眼前晃荡。他听着妻子和孩子们均匀的鼾声,暗暗地下定了决心。



    29. 永远的夸父


    插图:河南省灵宝市的夸父陵

    第二天,天还没亮,夸父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他拿起手杖,依依不舍地走出家门。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去哪儿,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平安回来,也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走出村庄的时候,太阳已经悄悄地升起来了。
    当阳光照亮脚下的路,夸父更加坚定了信心。走吧,走吧,我要追赶太阳,我要揭开它东升西沉的秘密,我要让太阳永远挂在天空,我要让世间没有黑夜。太阳,我来了!你向西,我也向西,我要追上你!
    太阳在走,天空寂静;夸父在走,脚步铿锵有劲。他们进行着紧张的竞赛,坚持到底的将是最后的胜利者。
    夸父偶尔低头,看看脚下的影子。原来长长的影子在缩短,当太阳高高挂在头顶的时候,影子几乎消失不见。夸父感到无比惊讶,从来没有仔细看过自己的影子,想不到影子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竟然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决定影子命运的竟然是头顶的太阳。
    那只三条腿的乌鸦!
    夸父仿佛听见了它的嘲笑:哼,敢跟我赛跑,真是自不量力。我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人能追得上我!
    太阳投下燃烧的火球,热浪紧紧包裹着夸父,沿着每个毛孔向体内渗透,仿佛要烧干他的血,流尽他的汗。夸父感觉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肚子也在咕噜噜叫。啊,这只三足乌,原来是这么强悍的对手,我真的能追上他吗?
    当怀疑和犹豫闪现心头的时候,夸父的脚步放慢了。看看周围,山青水绿的风景不见了,田野渐渐荒芜,脚下是漫无边际的黄沙,每次迈步都感觉倍加艰难。
    三足乌似乎看透了夸父的窘迫,奋力射出更强的光芒。大地嘶嘶地冒着热气,辽阔的沙漠变成了汹涌的大海,夸父仿佛听见阵阵波涛声。他迟疑不决地弯下腰来,伸手抓起沙子。啊,好烫!这是幻觉,没有大海,没有波涛。
    也不知道究竟走了几千几万里,太阳渐渐西斜。夸父用手杖撑住身体,努力不让自己倒下去。
    “我不能倒下啊!我还要继续追赶!”
    太阳变得鲜红如血,终于放慢了西沉的速度。夸父的心里兴奋不已,这是快到虞渊了吗?我快要追上太阳了吗?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水面,映出鱼鳞似的波光。
    夸父欢呼着扑向渭水。好渴啊,好渴啊。仿佛每个毛孔都在喊渴,仿佛每个毛孔都变成了决裂的地缝,需要甘霖的润泽。
    夸父把头深深地埋进水里,喝他个痛痛快快!喝他个酣畅淋漓!
    眨眼间,渭水干涸了。夸父继续向前奔跑,沿着河床跑到黄河。可是,黄河水也没有填满巨人的肚子。哪里还有水啊?仿佛有几千几万条毛虫在他的嗓子眼里蠕动,无声无息却又不容置疑地要求他喝水、喝水。夸父知道,全身的血液都变成汗水流走了。
    “还好北方有大泽,那里汇集了天下的水。”夸父拣起手杖,走向有水的地方。他感觉脚步越来越沉重,仿佛两条腿上绑着无形的巨石。
    这时,三足乌就要闭上通红的眼睛,距离夸父越来越远。
    夸父努力睁大双眼,盯着血红血红的西天,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大泽越来越近,太阳却越来越远。
    终于,三足乌奋力扑向虞渊,世界落入黑暗。
    突然间,夸父再也支撑不住,轰然倒下。那顶天立地的身躯重重跌落,犹如高山崩塌,他的头部距离清澈透明的大泽,仅有咫尺之遥!

    夸父死了!他的手杖吸收大泽的清水,慢慢长成繁茂的大树,蔓延成无边的桃林。
    许多年后,这里将变成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无数的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享受着鲜红如血的桃子的美味,遥想从前:曾经有一个巨人,他渴望留住太阳的脚步,他敢与太阳赛跑,他倒在通往胜利的旅途。
    许多年后,还会有人不停地追问:夸父失败了吗?他这样做值得吗?
    太阳依旧,桃林无声,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




    讨论主题:最伟大的银行


    插图:仓颉像

    我们每天走出小区,最常见的地方恐怕就是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城市银行和外国银行,可见银行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银行是干什么的?银行最主要的职能是以钱赚钱,以钱生钱。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清朝的时候还叫钱庄呢。
    事实上,我们中国还有远比它们更古老、更强大的银行,默默地存在了五千年,始终不矜不夸地陪伴着中国人,储存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保管我们的智慧和情感。如果没有她,我们回望历史的时候,恐怕只会看到满眼的沙漠和荒原。
    对,这家伟大的银行就是汉字!
    前面介绍黄帝业绩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觉得少了点儿什么?没有仓颉啊。很多读者对这个名字感觉很陌生,但是只要想想没有仓颉就没有汉字,没有汉字我们就成了没有记忆的民族,那结果就很恐怖了。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自从发明创造以来就没有间断使用,而与她同时产生的文字早已进了博物馆。汉字是唯一将书写变成艺术的文字,历史上有无数的书法家研习书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汉字不仅在中国使用,而且影响遍及世界,亚洲很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字都受到汉字的深刻影响。
    据说仓颉是重瞳(每只眼睛有两个瞳仁,类似情况还有虞舜、项羽和李煜),可见不是普通人。仓颉原来是黄帝的史官,苦于结绳记事的不便,观察鸟兽虫鱼的痕迹,造出了汉字,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质量。仓颉造字完成之后,“天雨粟,鬼夜哭”,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犹如闪电划破了古老而黑暗的历史天空。
    汉字诞生以后,犹如绵绵不绝的神秘大河,运载着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朝着未来无声流淌,经过甲骨文、金文、篆、隶书、楷书的演变,终于成为今天的模样。我们应该珍惜汉字,不要让电脑输入取代手写,这是对汉语文明的尊重,也是神会古人和中国智慧的捷径。




    附:诗人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后因卷入“牛李党争”而长期受到排挤,郁郁而终于荥阳。李诗秾丽而沉郁,流动而厚重,辞藻华美,爱用典故,构思精密而意境朦胧,音韵铿锵而唱叹有情。著有《李义山诗集》。


  • 温暖兔

    2016-5-21 19:25:41 使用道具

    发现这个牛贴,欣喜中,好厉害!!!
  • shine2012

    2016-5-22 17:27:22 使用道具

    太牛了,期待出版
  • 花妮宝宝

    2016-5-22 17:41:57 使用道具

    很棒啊,配上漂亮的插画,做成16开的,可以出版啦
  • joy2007

    楼主 2016-5-23 10:26:0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joy2007 于 2016-5-23 10:27 编辑

    第十章
    颛顼和共工

    开场诗:胡曾《不周山》
    30.静水流深的颛顼
    31.共工怒触不周山
    32.女娲补天
    放眼世界:寻找真实的亚当和夏娃



    开场诗

    不周山
    唐 胡曾
    共工争帝力穷秋,因此捐生触不周。
    遂使世间多感客,至今哀怨水东流。
    (从空中俯拍的帕米尔高原,图片来自NASA)

    置身于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群,胡曾并不显眼,不过他的150首《咏史诗》却在浩如烟海的《全唐诗》里占有一席之地。胡曾热爱历史,喜欢旅游,走到哪儿都喜欢用诗歌吟咏和评点当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胡曾立论公允,眼光独到,对于唐朝末年的混乱时局多有讽喻,因而这些咏史诗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他的《阳台》也写巫山神女和楚襄王:“楚国城池飒已空,阳台云雨过无踪。何人更有襄王梦,寂寂巫山十二重。”如果有兴趣,不妨拿来和第七章里孟郊的《巫山曲》做个比较。
    (据推测,祁连山也有可能是传说中的不周山)
    这首诗提到的不周山是古代神话里的名山,最早见于奇书《山海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据说这不周山方圆千里,巍峨高耸,是人间通往天界的路径。按照《山海经》的描述,后人认为不周山就是昆仑山,毕竟黄帝在那儿住过,还有王母娘娘的瑶池。
    当然,现在的昆仑山已经无法通往天界了,因为它被诗里的共工给撞倒了。






    30. 静水流深的颛顼



    插图:河南省濮阳市内黄县的颛顼帝喾二帝陵

    五帝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黄帝、唐尧和虞舜,而对于承上启下的颛顼(zhuān xū)和帝喾(kù)比较陌生。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性情沉静而富有谋略,据说从十五岁就开始辅佐叔叔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受封于高阳,所以也称高阳氏。轩辕黄帝逝世后,颛顼因为素有圣德而被立为帝。这年他才二十岁。
    按说爷爷的工作已经足够完美,作为孙子,颛顼只要沿着爷爷的道路前进,做个守成之君就行了。但是,颛顼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开拓疆域。他建都于今天的河南濮阳,亲自巡视国土,四处传播先进的文明和生产方式。向北,到达幽陵;向南,到达交阯;向西,到达流沙;向东,到达蟠木。当时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这样的奔波当然很辛苦。
    正是因为终年奔走,颛顼深深知道人民的疾苦,亲眼看到生产活动的混乱,于是命令重和黎根据日月运行制定历法,规定一年为360天,划分春夏秋冬四季。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历法,“颛顼历”,沿用到秦汉时期。
    颛顼以句芒为木正、蓐收为金正祝融为火正、玄冥为水正、句龙为土正,合称五官,帮助自己管理国家大事。此外,颛顼还制定各种礼仪制度来教化人民,规定妇女在路上遇见男人必须先回避,不然要拉到十字大街示众;规定兄妹不准通婚,完成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他改革原始宗教,按时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
    这样的领袖当然受人民欢迎。无论走到哪里,颛顼都赢得热情的欢呼和崇拜,然而正如太阳也有黑子,有人不仅不服颛顼,还在酝酿夺取他的位置,自己也要尝尝帝王的滋味呢。




    31. 共工怒触不周山



    炎帝部落在阪泉大战中失败之后,双方逐渐达成和解,然而矛盾并没有彻底消除,尤其是到了颛顼时代,炎帝的后代里也出了一个能力超强、脾气还不好的人。
    他就是水神共工。
    颛顼赢得了四方百姓的尊敬和爱戴,管辖的区域越来越大。共工却不服气,感觉自己的能力也不比颛顼差,凭什么他能当天下共主,我就不能呢?不就是因为阪泉大战吗,他们黄帝部落赢得太侥幸了。如果重新开打,结果如何还不好说呢。
    共工处心积虑地找茬闹事,起先还是小打小闹,发现也没什么事,因为颛顼每次都假装看不见,好像害怕自己。共工的胆子越来越大了,准备武器,纠集更多部众,发誓要彻底打败颛顼,夺取天下共主的宝座。
    共工在寻找借口。
    颛顼在等待时机。
    也许有人说,共工你找什么借口啊,趁颛顼没防备直接把他灭了,那多省事!那怎么行呢?当时打仗讲究的是“师出有名”,你不能无缘无故开打,否则没人支持。像那种不要脸也不讲理的打法,还要等到春秋战国才出现。
    当然,也有人替颛顼着急,还等什么时机呀?这简直是坐失良机,等共工发展壮大了,事情就不好办啦!这样说有道理,不过颛顼显然也不傻。你想啊,像共工毕竟还是挺有影响的部落领导人,犯点儿小错误就给灭了,那也显得太小气,别人难免说闲话。俗话说,上帝让谁灭亡,必先让他疯狂。不着急,再等等!
    有一年,几乎天天暴雨不断,大地变成了汪洋。
    共工的借口来了,颛顼的机会也来了!
    共工是治理河流的水神,故意靠边站,等着看颛顼的热闹。这次水灾也确实罕见,颛顼想尽办法,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没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于是,共工四处散播谣言,说什么颛顼无德无能,得罪了上天,天帝故意降下灾难加以惩罚;说什么天帝借着水患选拔最有才能的领袖,这个人就是我,水神共工,大家千万不要站错了队伍,跟错了人。
    图穷匕见!战争开始!
    共工上来就拼命,甚至不顾人民死活,挖掘堤坝,故意放水,制造天下大乱的景象。颛顼还真有点儿懵了,没见过这么打的呀。战争前期,共工占尽了不按规矩出牌的便宜,打得颛顼节节败退。但是,人民毕竟不是傻子,被洪水追赶得快过不下去了,渐渐地就看出共工的真面目。
    共工发现自己有点儿像过街老鼠了,走到哪儿都不再受欢迎,说话也没有号召力了。正当他感到绝望的时候,颛顼率领人们发起强烈的攻击。共工只能败退,朝着西方,朝着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越逃越远。颛顼本想放过共工,然而他的臣民却认为,必须痛打落水狗,否则还会死灰复燃。
    共工逃啊逃,最后逃到了不周山。


    插图:也有人说六盘山是共工撞不周山的残骸


    群山苍茫,不周山顶天立地。共工站在山顶,看看身边,曾经的追随者要么投降了颛顼,要么已经跑得无影无踪,现在的自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光杆司令了。想到祖先也像自己这样失败,他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
    颛顼的军队将不周山团团包围,旌旗迎风招展,锣鼓震天响,敲得共工心里又是绝望,又是愤怒。这时,一个惊人的想法在他心里萌生了:
    颛顼,我输了!可是,我要让你这个共主也坐不稳,我要让你天天做噩梦!
    想到这里,共工猛地冲向天空,使出全部力量,朝着不周山俯冲下来。轰!随着一声震铄古今的巨响,高耸在天地之间的不周山,忽然从中断裂,失去支撑的山头倒向大地。全世界的人们都听到了这声巨响,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摇晃,头顶的天空在颤抖!
    这一撞后果很严重:共工死了(请勿模仿,生气了也不要撞墙)。更严重的是失去支撑的大地朝着东南方向倾斜,河流纷纷东流,大地变成泽国,人群沦为鱼鳖;头顶的日月星辰也纷纷移动,辽阔的天空破了个洞!
    某个人闯了大祸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说“捅了天大的窟窿”,这是这个道理。
    问题严重,颛顼已经束手无策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共工会来这手,同时也感到深深的绝望和无助。勉强治理了几年洪水,颛顼就在忧郁和悲愤中去世了。



    32. 女娲补天


    插图:古代绘画中的女娲和伏羲

    天破了,别担心。
    现在还是神与人共处的时代,如果人间闹出解决不了的难题,神仙们也不会袖手不管。前面不是说女娲完成造人工作之后隐居到天宫了吗?作为人类的母亲,她还是时时刻刻关注着人世间的状况,看到共工惹出这么大的麻烦,立刻飞临人间,帮着收拾残局。
    女娲采集大江大河里的五色石,燃起熊熊大火,将五色石冶炼成高12丈、周长24丈的巨石,总共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女娲高高举起巨石,塞入天空的漏洞。经过三万六千五百次的往返,终于填上了这个窟窿。为了保持自己的劳动成果,女娲还找来一只无比巨大的乌龟,砍下它的四足,支撑天空的四个方向。
    天空已经修补完整,女娲露出欣慰的笑容,然而连日来的劳累也让她感到深深的疲惫。望着肆虐人间的洪水,女娲也觉得遗憾,好在人类已经逐渐成熟,能力越来越强,这样的困难应该能够克服。
    “好啦,亲爱的孩子们,我要永远离开你们了。天空在你们的头顶,大地在你们的脚下,山川万物都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未来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靠你们自己了。”
    女娲累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将她埋葬在黄河岸边。传说女娲姓风氏,人们便将那个地方称作风陵。直到今天,山西、陕西和河南三省交界处还有个古老的黄河渡口——风陵渡。每当人们从这里渡河,想到百川到海、万物归位,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怎能不深深怀念女娲的功德呢?
    也许聪明的读者会问,咦,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石头去哪儿了?呵呵,这块石头觉得自己是无用之物,自惭形秽,伤心得不得了,后来遇到一位道士、一位和尚,将它带到繁华人间,变成了英俊潇洒的青年,取名叫做——贾宝玉。对了,这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读一读。






    放眼世界:寻找真实的“亚当”和“夏娃”


    插图:亚洲现代人迁徙地图

    你相信“亚当”和“夏娃”的存在吗?伊甸园是真实的吗?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过伊甸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地方是哪里?
    1871年,伟大的达尔文在《人的由来》中说:“在世界上每一个较大的区域生活的哺乳动物,都与同一地区的已经灭绝的物种的血缘关系很近。因此,有一种很大的可能性:非洲曾经生活着一些已经灭绝的类人猿,它们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很接近。这两种猩猩是最接近人类的物种,所以,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性:我们早期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的某一个地方。”
    1987年,美国遗传学家丽贝卡•卡恩(Rebecca Cann)领导的威尔逊小组通过对150种类型的线粒体DNA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非洲比世界其他地方基因更为多样;世界其他地方基因多样性仅仅是非洲基因多样性的子集;最深远也就是最古老的线粒体DNA谱系都来自非洲。这就是说:世界上所有人的共同女性始祖曾经生活在非洲。这个女性始祖被冠名为“非洲夏娃”,“非洲夏娃”生活在20万年以前(后来这个时间又被科学家推近到15万年前)。
    光有“夏娃”,没有“亚当”怎么行?但是“亚当”隐藏得更为隐蔽,直到200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彼得•欧依夫内尔和彼得•安德希尔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论文,声称找到了“亚当”:大约6万年前,“亚当”出现于非洲。
    这个好消息也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困惑,原来“亚当”和“夏娃”素不相识,根本没有见面的可能!然而也正在从6万年前,现代人(智人)开始走出非洲,克服重重困难,分布到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事实很简单,我们每个现代人的祖先都来自非洲。
    你相信吗?或者说,你愿意相信吗?
    开始的时候,这个结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巨大的争议。丽贝卡•卡恩的导师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挺身而出面对争论,最后不幸死于心脏病。不过随着DNA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亚当”和“夏娃”的确是非洲人,伊甸园也在非洲,只是条件很艰苦,并不像神话传说中的那么美好。
    (附上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作为事实的两面,供聪明的读者思考:2002年,中国科学家对具有解剖学上现代人特征的柳江人进行重新测定,得到的结论是:柳江人生活在距今约七万年至十三万年之间的华南地区,反驳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慰文认为,用基因研究结果推测人类进化的过程,无论如何是间接的,而来自化石的证据是直接的。柳江人化石年代的测定,直接证明了在七万年至十三万年前或更早,柳江人已经生活在华南地区,不可能在这之后才从非洲迁移而来。)





    附:诗人简介
       胡曾,生卒年不详,湖南邵阳人,唐末入高骈幕府为掌书记,喜爱游历山水,关心民生疾苦,针砭暴政权臣,著有《咏史诗》150首,皆为七言绝句,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南阳》咏诸葛亮躬耕,《东海》咏秦始皇求仙。《唐才子传》称赞他“天分高爽,意度不凡”。
  • 柠檬牛肉汤

    2016-5-23 12:00:44 使用道具

    太棒了  收藏了
  • kitchencat3307

    2016-5-23 14:33:04 使用道具

    太感谢楼主了,太用心!
  • 瑶瑶妈rainbow

    2016-5-23 16:20:12 使用道具

    了不起的爸爸
  • joy2007

    楼主 2016-5-25 11:34:33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joy2007 于 2016-5-25 11:45 编辑

    第十一章
    愚公移山
    开场诗:崔中《和邓至宏咏桂》

    33.夸父的后代
    34.梦想的力量
    35.愚公和智叟

    讨论主题:什么是文明?



    开场诗

    和邓至宏咏桂
    宋 崔中
    留伴君家老圃芳,月中余荫带天香。
    愚公纵有移山力,不如当年花石纲。


    正如诗题所示,这是诗人写给朋友邓至宏的唱和之作,“和”读作“hè”。在古代,诗歌不仅用来表情达意,还是重要的社交载体,诗人们用诗歌抒发心情和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古诗重视韵律,“和诗”在押韵方面更为讲究,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步韵,必须用原韵原字,次序也要相同;二是依韵,同属一韵就行,不必用原字;三是从韵,用原诗韵脚的字,次序不必相同。因为无法读到邓至宏的原作,我们不知道崔中采取的是哪种形式。当然,重要的是诗人提到了“花石纲”。
    说起花石纲,那是大大的有名。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个大艺术家,酷爱奇花异石,他模仿仙境修建“艮岳”,下令全国征集珍宝,花石纲就是运输东南花石的船队编组,十艘船为一纲。花石纲让江南百姓二十多年不得安生,最终激起了方腊起义,将来我们还会讲到这些故事。
    诗人崔中表面上是在贬愚公,褒花石纲,实则是讽刺宋徽宗为了满足个人癖好而滥用民力,摧残国家。那么,这位被诗人拉来为皇帝做陪衬的“愚公”又是谁呢?他真的具有移山之力吗?


    插图:河南省济源市的王屋山


    33. 夸父的后代

    前些天我们一家从北京驱车前往山西,回来时从山西灵丘县到河北易县,不料前方正在修路,国道被切断了。我们只好沿着曲折盘旋的山路,寻找最近的高速公路。结果,早晨八点钟出发,直到下午四点钟才在河北省阜平县进入高速。算下来整整在山里摸索了八个小时,途中不停地绕上山顶,不停地转下河谷。虽然很危险艰难,但是也充分领略了茫茫太行山的险峻和美丽。
    当时我就想,毕竟现在还有国道,几千年前什么路都没有的时候,那真是寸步难行啊,怪不得愚公要挖山呢。
    愚公也是夸父族的后代,长得高大威猛,有着无穷的力量,心里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想法。夸父追日、刑天舞干戚、愚公移山……你看他们族的人都爱干这类看似很不靠谱的事,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和理解,结果到愚公这里就有了这个不好听的名字。我绝对不相信爸爸妈妈会给孩子这样取名,肯定是别人赠送的绰号。



    34. 梦想的力量


    驱车穿行在太行山里,为什么会想起愚公呢?
    因为愚公家门前正对着两座山,一座就是太行山,另一座是王屋山。今天的太行山从北到南跨越河北、山西、河南三省(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名称即来自太行山)。王屋山则在太行山以南,河南省境内。
    城市人会觉得山里空气没污染,环境优美,蔬菜新鲜,然而山里人却会觉得生活不便。你想啊,买袋大米白面都要翻山越岭,整天对着群山密林也会厌倦。如果再将时间上推五千年,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甚至没有独轮车的年代,什么都要靠肩扛人背,那种生活的艰辛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于是有一天,愚公对他妻子说:
    “要是我们这儿没有大山多好啊!那样我们出门就方便多了,可以用我们吃不完的蔬果换点儿需要的东西。”
    妻子说:
    “那我们搬家吧?”
    愚公说:
    “我热爱我们的家乡,为什么要搬家?我要搬走门前的大山!”
    妻子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反问:
    “我没听明白,你刚才说什么?”
    “我是说,我要把咱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搬走!”
    这次妻子总算是听明白了,心里还是充满了疑惑:
    “你怎么搬啊?凭你的力气,搬块石头都费劲,还想搬走太行山和王屋山,你这不是说梦话嘛。再说了,挖下那么多石头和泥土,你放到哪儿啊?”
    愚公早就料到妻子会有这样的反应,笑着回答说:
    “这些问题我也想过。挖下来的石头和泥土不能放在近处,否则又变成了挡路的大山,我们可以运到渤海。”
    第二天,愚公就率领妻子儿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挖山运动。别看愚公脾气倔,干起活儿来也真是拼命。他们扬起?头劈山挖土,装进簸箕。这边有人挖,那边就开始搬运了。从王屋山到渤海边,怎么也得上千里啊,还背着这么重的泥土和石头,从年头到年尾,他们仅能往返一次。
    邻居当中有人说闲话,“愚公太不靠谱了!”“太理想化了!”“太不实际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愚公从小到大没少听类似的嘲笑,这次照样不在意。当然,也有人觉得好玩,主动跑来帮忙。别看他是个八岁的孩子,却给了愚公和他的家人莫大的安慰。
    插图:徐悲鸿 愚公移山图



    35. 愚公和智叟


    当愚公的搬山队伍行进到黄河边的时候,一位被人尊称为“智叟”的老头忍不住哈哈大笑:
    “哈哈哈!多傻的人才会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啊!”
    愚公知道他是在嘲笑自己,于是放下簸箕休息,顺便跟智叟搭话:
    “你说的这个人大概就是我了!不过,这怎么是馊主意呢?”
    智叟说:
    “我看你也老大不小了,还剩几年好活,不在家好好享受晚年,怎么能干这么荒唐的事情?”
    愚公轻轻地叹了口气,真诚地说道:
    “你笑我傻,我看你这个人才顽固呢!难道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了吗?正因为这样,我才带领全家人动手搬山,哪怕我死了,我的儿子、孙子无穷无尽,而山又不能继续增长,总有一天我们会将它们搬走,让我们门前的道路直通汉水!”
    智叟听了愚公的话,隐约觉得也有道理,而且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于是悄悄地躲开了。
    后来,山神听说了愚公移山的事,又是吃惊又是害怕,连忙汇报给了天帝。听说了愚公的事迹,天帝也被他们家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着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也许有人会说,原来不是愚公移山,而是神仙移山啊!
    我们想一想,如果不是愚公动了这样的念头,如果不是愚公坚持不懈,毫不偷懒地劳动,天帝会被感动吗?归根结底,挪走这两座大山的还是愚公啊……




    讨论主题:什么是文明?


    我们人类最早的历史,其实也是逐渐脱离动物世界,一步步走向文明的过程。简单地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
    什么是文明?
    汉语里的“文明”最早见于《易经•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意思是文采光明,这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文明含义不同。英语里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里的居民”。从字面来看,文明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建立。后来逐渐延伸为“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相对应的就是“落后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这种狭隘的文明观直接导致了西方世界对亚洲、非洲等地区的侵略和征服。直到现代,西方才认识到这样的文明定义并不正确。广义地说,文明是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五千年来,人类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丰富的文明。这些文明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却在冲突和碰撞中相互交流、学习,这才使得我们的家园——地球变得美丽灿烂,多姿多彩。文明也有自己的规律,既然能孕育和生长,也会衰落和消失。世界范围内十二个主要文明当中,已经有七个文明不复存在了,它们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安第斯文明,今天依然存在且富有生命力的还有五大文明,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
    我们学习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是学习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历史。我们理解中国文明,一定要理解世界文明中的中国文明。




    附:诗人简介
       崔中,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向,号中园生,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 胤胤

    2016-5-25 12:53:31 使用道具

    真厉害!!
    好幸福的孩子
  • 认真的雪8187

    2016-5-25 16:18:18 使用道具

    这是原创呀?可以出本书吗?
  • xiangyalan

    2016-5-25 16:28:34 使用道具

    了不起的爸爸  贵在坚持  再接再厉
  • 皮皮妈妈

    2016-5-25 16:31:48 使用道具

    厉害~~~~~~
  • alibaba888

    2016-5-26 07:38:07 使用道具

    好牛的爸爸,每个牛娃后面都站着一个牛爸或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