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loom

2016-11-30

[中文俱乐部] 古诗文学习从诗经开始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huzhenya2006

    2017-3-24 20:59:47 使用道具

    请问怎么加群?
  • loom

    楼主 2017-3-27 10:05:05 使用道具

    写作背景介绍依然引用《史记·高祖本纪》的段落: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 loom

    楼主 2017-3-27 10:08:16 使用道具

    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把沛郡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挑选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高祖自己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编的歌:“大风刮起来啊云彩飞扬,声威遍海内啊回归故乡,怎能得到猛士啊守卫四方!”让儿童们跟着学唱。于是高祖起舞,情绪激动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
  • 轶weiyi

    2017-3-27 10:54:09 使用道具

    看了一半, 我实在是个文盲。无可救药了。
  • fanny3270

    2017-3-27 11:03:26 使用道具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对于古文,我自己学的并不好,所以想要把自己理解的教授给孩子就有难度,谢谢,多学习
  • kenshin716

    2017-3-27 11:15:14 使用道具

    写得很棒,仔细看了好久~
  • waddy

    2017-3-27 16:48:28 使用道具

    楼主写的真好,学习了
  • loom

    楼主 2017-3-28 08:37:06 使用道具

    fanny3270 发表于 2017-3-27 11:03
    非常感谢楼主的分享,对于古文,我自己学的并不好,所以想要把自己理解的教授给孩子就有难度,谢谢,多学习

    你的意识非常准确,我们总想把自己的理解教给孩子,可自己的理解常常又是片面的,狭窄的。我们现在要想的是:如何把完整的面,呈现给孩子们。这是很考验家长的功力的。好在现在网络发达。各种资料想找都能有很多途径找着。可是呢,要把这些资料窜起来。并有能力引领着孩子和孩子一起坚持学习下去的家长少之又少。
  • loom

    楼主 2017-3-28 08:49:44 使用道具

    轶weiyi 发表于 2017-3-27 10:54
    看了一半, 我实在是个文盲。无可救药了。

    可别这么自弃啊,我想信你身边肯定有很多带着孩子疯狂读经的家长,而这些家长中有很多人估计自己就初高中文化,别管他们懂不懂,但是这么跟着孩子泡几年。功力多少还是会比之前好。尝试去读读原文,现在网上古文音频应有尽有,跟着读过三五遍熟习古文语感,最少能流畅断句,再回过头来看这些讲解,哪有不懂之理,关建在于你有没有兴致。原不愿意去研学。
    试试跟孩子一起从头来过,也不丢人。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一举两得。现在这一波孩子如果少了文学素养的浸润。参与竟争等于失去半壁江山。

  • loom

    楼主 2017-3-28 09:19:17 使用道具

    汉高祖的老家是徐州沛县丰邑,“留”也是丰邑附近的一个地名。

    所谓“大风起兮云飞扬”,很可能是写实,也许那天恰好是有风的天气,大风吹得白云在天上飞飘。
  • loom

    楼主 2017-3-28 09:21:02 使用道具

    这是起兴的手法,但是周围那么多景色,为什么偏要写“大风起兮云飞扬”呢?
    这句诗大家能否联想一个成语?
  • loom

    楼主 2017-3-29 08:19:28 使用道具

    [b]风起云涌。

    什么是风起云涌?从秦朝末年开始,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其间有多少战争的胜负和政局的变化!直到今天,我们还用“风云变幻”这个词来代表时代的或者政治的、军事的变化。
  • tangerxi

    2017-3-29 08:22:51 使用道具

    楼主写的真好,学习了
  • loom

    楼主 2017-3-29 08:24:09 使用道具

    在经历了这激烈的风云变幻之后,现在终于“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了!

    第一句动感很强,第二句就归于静了。

    因为刘邦是创业之君,他的帝位不是父辈传给他的,而是他遭际了这种风云变化的时代,打败了所有的对手而夺取的。这两句,概括了刘邦整个的人生经历,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他在取得最后胜利之后的喜悦与自得。
  • loom

    楼主 2017-3-29 08:25:16 使用道具

    tangerxi 发表于 2017-3-29 08:22
    楼主写的真好,学习了

    这么长你能看下来不容易啊
  • loom

    楼主 2017-3-30 08:22:58 使用道具

    第二句可以用“衣锦还乡”概括。不过这个衣锦还乡不是刘邦的典故,而是项羽的典故。项羽当年攻入咸阳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有人劝他定都咸阳,他不同意。
  • loom

    楼主 2017-3-30 08:24:50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oom 于 2017-3-30 08:26 编辑

    一是,他已经把咸阳给毁了,二是他有一个观念:“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里还有成语“衣锦夜行”
  • loom

    楼主 2017-3-30 08:32:38 使用道具

    可见在秦汉时期,富贵而归故乡,被人们认为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

    刘邦以前在家乡是个无赖,大家都瞧不起他,连他的父亲也不喜欢他。现在平定了天下,志得意满,自然要回故乡给大家看一看。
  • loom

    楼主 2017-3-31 09:57:54 使用道具

    创业虽然艰难,守成也不容易。秦始皇当初得了天下,自号始皇,打算子子孙孙传到千世万世。可是他传了几世?只有二世就灭亡了!所以汉高祖在志得意满之后,马上就产生了忧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loom

    楼主 2017-3-31 10:00:36 使用道具

    我们看,总共三句诗,写得跌宕起伏。

    其实,项羽和刘邦两个人都没什么文化。唐代章碣就曾写过《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laolv

    2017-3-31 21:08:18 使用道具

    感谢楼主分享!
  • loom

    楼主 2017-4-1 08:00:03 使用道具

    但是刘邦和项羽这俩大老粗,居然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说明了什么道理?而且刘邦一辈子写了两首诗,项羽就写这么一首,都是名作。
  • loom

    楼主 2017-4-1 08:05:00 使用道具

    我的理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你只要有了基本的文学修养,当哪一天你的感情真的有所激动时,自然就会写出很好的诗来。
  • loom

    楼主 2017-4-1 10:21:09 使用道具

    所以,写作文也是这样,内容和真挚的感情是基础,技巧是可以后天学的。

    我看我儿子作文的时候,有时候我觉得写得非常好,感情真挚,虽然有错字错句不通顺之处。然而这个时候语文老师通常扣10来分。
  • loom

    楼主 2017-4-5 08:24:36 使用道具

    有时候我觉得写得非常一般,老师却打分很高,扣个3分。儿子就会告诉我,这篇作文,老师讲过范文,我就是套的。

    很明显,老师的着眼点在于技巧或者套路。
  • loom

    楼主 2017-4-5 08:27:50 使用道具

    我个人的见解是,孩子写作之初,着重点在于引导孩子“我手写我口”、写我心,因为归根结底,文章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不是为老师代言。老师过多的评价、介入和打分,就让孩子慢慢调整思路,开始按照老师的喜好写作文,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就啥想法也没有了。
  • loom

    楼主 2017-4-6 09:01:50 使用道具

    再补充些《史记》里面对项羽和刘邦的描写。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继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 loom

    楼主 2017-4-6 09:04:48 使用道具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 loom

    楼主 2017-4-6 09:45:05 使用道具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所以我们看到项羽是个年轻的贵族后裔。家族基因也很好,世世代代是楚国大将军。
  • loom

    楼主 2017-4-7 10:17:26 使用道具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