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作者在初高中时期留学新加坡,本文为其英语学习的体会和经验分享。同时也分析了其本人英文在短短几年,得以快速积累和提升的原因和因素。视角,经验和论点都很独特,转过来供各位参考。
庄一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2014年3月22日


中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于全民英文教育,可收效甚微,而近来各地纷纷降低高考英文分值,除了以提高母语水平为名之外,更主要的一种论调是减低应试英文之害,学生不必苦心钻研答题技巧,自然更有机会去提升实际语言能力。我倒以为,英文考试之压力一去,学生只会将多余精力投入其他科目中,以应付高考之激烈竞争,更何况,中国学生英文水平普遍不如人意,分明是学习内容有问题。其实,考试本无罪,学习内容若得当,有一点应试压力,英文水平只会提升得更快。这一点,在我先后在国内和新加坡的英文学习中,就得到了实证。

新加坡与中国同为华人社会,同以选拔考试之严苛闻名,而两地学生之英文水平,却有天壤之别。私人教育集团EF英孚教育于2013年发布的《英孚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简称EF EPI),对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成人的英语熟练度进行排名,新加坡排名第12位,为“高熟练度”国家,而中国大陆列第34位,属于“低熟练度”国家。不少中国人总爱嘲笑新加坡人英语口音怪异,殊不知人家的英文读写能力,并不亚于英美,中国人瞠乎其后而已。这与新加坡以英文为官方语言,当然有莫大关系。但若以一句“别人天天说英语用英语,水平自然比我们高”来解释两地差异,未免过于简单化。

新加坡有不少华人仍以中文作为生活语言,学生在家中说中文,到学校说英文颇为常见,甚至在一些有中文教育传统的学校里,学生间亦往往以中文交流。这些学生的英文水平,可能逊于家中说英文的其他学生,却要胜过大部分在中国日日晨读的同龄人,不得不说是新加坡的英文应试教育之功。比较说服力的例子,是在中新奖学金计划下,赴新加坡求学的中国留学生们英文水平之变化。

多年来新加坡教育部通过中新奖学金计划,从中国招收了不少优秀学生,到当地的初中、高中和大学读书。年龄段最低的一批学生,刚刚初中毕业,称之为JM3 (Junior Middle School 3的缩写),2002年我得以入选。我们这批学生在10月初抵达新加坡,会先接受近两个月的英文强化课程,来年1月份当地中学一开学,就插班到新加坡学生中,开始中三课程的学习。为何要复读初中三年级?这正是新加坡教育部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平而作出的安排。新加坡学制与中国不同,初中四年、高中(或称初级学院)两年,初中升入高中要参加中四会考。中四会考名为普通水平会考(GCE 'O' Level),即英国的旧式中考,大多术科皆由剑桥大学地方考试委员会出卷与批改,英文考卷的出题者和批改人都是英国人,也就意味着英文读写能力,必须赶上英国学生的一般水平,才可过关。中国学生若直接进入中四学习,一年时间内英文水平很可能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中四会考中,英文不及格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因为依教育部的规定,这相当于整体考试不及格,有不能入读高中的危险。就算多了中三一年,这些中国学生要在两年内把英文拉到及格水平,同时还要应付其他七八门并不太轻松的学科,实非易事。


英文考试到底怎么个难法?英文月考模拟会考形式,分两张卷子,一张作文卷,一张阅读卷。作文卷须完成一篇应用文和一篇记叙文,阅读卷须完成两篇长文的阅读理解和文章缩略,两张卷子都只给105分钟。基本上没多少拟作文大纲和细读文章之暇,逼得你思路敏捷,一拿到作文卷,稍一沉吟就得奋笔行文,一拿到阅读卷,扫一遍文章,恨不得一目十行,就直接答题,否则绝对完成不了这两张卷子。有些名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还刻意加大英文考试难度,评卷奇严,我当年所在的公教中学(Catholic High School),就开启了这样的地狱模式。如此一来,结果就是大批的新加坡学生也止步及格线,成了JM3中国学生们的难兄难弟。直到第一个学年末,英文考试能及格的中国学生仍然寥若晨星。

要及格就得拼命学英文才行,可学什么呢?中国大多数人学英文的那一套必须摒弃——僵化的句型练习,教科书上所谓的范文背诵,数学题般的时态转换——时间要留给真正能提升内功的东西。什么东西能提升英文内功?也没那么神秘,就是大量的有意识阅读,再加上勤练笔。考试大纲从不会指明作文题大概得怎么写,哪些单词在考试范围内,阅读理解要注意哪些重点。这些JM3中国学生唯一能做的,唯有以不变应万变,以大量阅读培养语感,累积词汇量。

读物又分两大类,一类是权威的英文报章,以针对应用文写作和阅读理解,一类是名家的短篇故事集,因为记叙文写作基本上就是创作短篇故事。阅读之外,每周坚持写一两个短篇故事,半年过去,一般都能把语感培养出来。尽管没怎么做过语法练习,写作文语病却自然而然少了许多,通顺朗畅起来,读文章时也发现生词越来越少,有限的几个也大概能猜出什么意思,因为已经能以英文思考了。


就算努力到了这样可能还是及格不了,于是就得再下猛药,琢磨出一套应试技巧,哪里有缺陷就补。以作文为例,若觉得词汇量不足,就每日多背些新词,翻一翻同义词典(Thesaurus),形容“高兴”就不会只懂得用happy;若发现文采不够,就找到一些美文段落来背诵,久而久之,下笔也渐能卖弄风骚;若不会布局,就花心思训练自己,看到一个题目,也能在短短四百言内,设计出跌宕起伏的情节——我记得当时班上最流行的作家,是英国的杰弗里·阿彻(Jeffrey Archer),因为他的短篇故事总在最后一刻,陡然一个销魂转折,而有这样的转折在评卷老师处往往很吃香,于是新加坡学生拼命效仿,JM3中国学生也忙着学。这样演变到后来,会发现班上好多高分作文的创作规律就是腹黑,读来也不必疑神疑鬼,反正慈祥大妈轮椅老伯女童军萝莉这样的无害生物一般就是连环杀手。你可以说这样是功利,但在这种应试的功利下,写作技巧反正是折腾出来了。


新加坡学生提升英文的方法和学习内容与JM3的中国学生并无分别,只不过少了摸索语感的挣扎,也少了背水一战的决绝。身在异国,JM3中国学生别无退路,只能把英文考过,所以学起来尤其狠。 手不释卷只是基本,夜半背诵已是常态,有人对谁都只说英文,有人大篇默写好词佳句,还有人背字典的。如此一来,进入中四之后,新加坡学生和JM3中国学生英文成绩上的差距就急速缩小,到了会考前,大多数JM3中国学生在比会考更难的英文预考中已都能及格,少数人甚至还得到了高分,胜过了众多英文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加坡学生。而会考时,为数不少的JM3中国学生在英文考试中斩获A1、A2的优异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升入高中后,JM3中国学生们面对的英文要求更高了一层。作为大学升学考试的高二会考(即GCE 'A' Level)英文卷称为GP(General Paper),也分阅读理解卷与作文卷。阅读理解卷难度增加却无大变化,可作文卷改成了议论文,就是新加坡学生往往也闻之色变,因为辞藻华丽布局奇巧此时已派不上用场了,指点江山言之有物才是王道。每张卷子有几个题目可以选,都有些政治哲学的意味,比如“战争是否可以是正义的?”,回答这样的问题,都需要结合时事来谈,否则铁定及格不了。《时代》、《新闻周刊》和《经济学人》就成了全部学生的必备读物,不仅学习简洁的新闻文笔,也储备可用于文中的国际时事案例。当然,深刻的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不是谁都能成为一针见血的评论家。思想深刻不了考试没法过怎么办?所以,就得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这些技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点不可偏激,像“战争是否可以是正义的?”这种问题,直接回答是或否都完败无疑,绝对要小心翼翼,先得给“正义”下定义,然后说“是”但又并不完全“是”,什么时候算“是”,什么时候就“不是”了,绕个几圈后终于总结:有时候战争可能可以算是正义的。这样纠结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思辨能力,而人人都是观点平衡,就衍生了另一种形式的八股。当时我少年心性,颇恨这种应试的议论文,调子中庸,锋芒皆挫,可后来在大学修的是人文学科,才发现好的学术论文,也需要同样的克制,原来话说一半又吞回去,其实是种不乱下断论的优雅。在应试的压力下,学生为了得高分,被迫进行这种思辨训练,成果就是丰富了英文的表达层次。要游移于“是”和“否”之间的灰色地带,然后标上代表自己观点的精准刻度,已经是很高端的英文能力了。


当JM3中国学生进入高一时,英文水平与新加坡学生相去不远,又经两年的刻苦学习,到上大学时,就已难分伯仲了,不少人在英美和新加坡的大学修读对英文要求极高的人文学科,也能应付裕如。以我自己为例,2012年读剑桥大学历史系时校方给安排了一个测试,得出结果是英语母语使用者(native speaker)。如此突飞猛进,一个至关重要的诱因,就是应试压力。要不是硬着头皮必须把英文考过,JM3中国学生何以有斗志,何以被逼得必须寻觅最有营养的学习内容和最有效的方法?

中新奖学金计划还招了另外两批中国留学生,一批是中国高中的高二生,称之为SM2 (Senior Middle 2),另一批就是各重点大学的大一新生,称之为SM3 (Senior Middle 3)。在新加坡的大学校园里,通常可以用英文水平,直接判定领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来自哪一批:英文精熟,俨然新加坡学生的,就是JM3;英文还算流利,但或许有些词不达意的,就是在新加坡上过一年预科课程的SM2;磕磕绊绊讲着中国式英文的,就是只有高考英文之基础,进入新加坡大学的SM3。这跟在英文环境中的浸濡时间长短有关,虽然高二生和大一生在国内的时间里,同样也在努力学习英文,只可惜学的都是些死的语法、过时的用语、纯粹为教学目的而写就的生硬文字,师法其中得其下,学习内容有问题,自然就有了差距。而且直至大家同样大学毕业,差距也仍然存在。

需要承认的是,在东亚各国,除了新加坡人英文能力优秀,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日本、中国、中国香港、台湾等,英文能力也都较不熟练,这跟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并非英语有很大联系——这些国家的学生在英语中沉浸的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也与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考核标准有莫大关联。英文教科书教的绝非地道英文,但教材修订的速度远远落伍。英语老师往往说不出地道的英文,公立学校又往往欠缺有资质的优秀外教,学生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仍然说不出、写不了漂亮的英文,也就可以理解了。


3419 查看 18 收藏帖子 (1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kittywang1983

    2017-3-13 14:20:12 使用道具

    所以还是方法最重要呀,看怎么学,而不是学不学的问题。
  • myw2008

    2017-3-13 14:53:16 使用道具

    作者自己都说了,学的内容不对,再努力也没用。所以,关键不是应试不应试,首先是学习的内容,其次是学习的方法 + 其它。
  • 开心的爸妈

    2017-3-13 15:56:32 使用道具

    还是方法最重要
  • 阿春1008

    2017-3-13 16:31:50 使用道具

    依照中国目前的情况,最先要改的是考试的内容,增加听力、阅读和写作,虽然不能到达新加坡这样的程度,但至少能提高英文的应用能力。
  • 409431305

    2017-3-13 16:34:34 使用道具

    慢慢消化---
  • 铭基同学

    2017-3-13 22:07:15 使用道具

    新加坡官方语言是英语,有这一条,英文环境好了几个级别。我们入学后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校没英文课,周围也没环境,感觉孩子英文一直徘徊不前,自己内心也对英语学习放松了不少。越到高年级科目越多越难,英语花时间会越来越少。环境这样,没办法,难坚持呀!
  • high5

    楼主 2017-3-13 23:56:41 使用道具

    不得不说,这个题目写的还真是有标题党之嫌。

    作者论述了新加坡初高中的英语教学,说了下英语课程和考试。 但有一点却避而不谈,那就是在学校,有多少门课程是用英语来教学的。 换句话说,学校的主流教学语言是什么。 其实这点非常关键, 如果其他课程的教学语言就是英语的话,基本就和到英国美国读初高中没什么两样了。
  • 元元宝的妈妈

    2017-3-14 10:22:07 使用道具

    感谢楼主!!!学习了!
  • 笑笑有才16

    2017-3-14 11:49:42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分享!
  • Vivi妈

    2017-3-14 12:36:02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分享!
  • feilongzaitian

    2017-3-14 14:19:32 使用道具

    这篇东西啊,思维能力很浅,说的都是擦边球的话,似是而非!

    说来说去大家都是在找——怎么才能在自己家里,把英美的语言精华学到手?

    生活中早就给出了答案!通过举例就能推知!这里有好几种情况。你看,

    1.两个说着同一种语言,语言能力都不相上下的人,从相遇到相爱到结婚,又有几个始终是因为语言能力相等才相守的?!思维观生活观不相同,语言能力再彼此一样,也不能让两人走到头!

    2. 两个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又是怎么相恋走到一起的呢?

    这篇的作者是这样和人家走到一起哒:语言不通,思维也不同,但就是小保姆爱慕土豪人家的高大上,为了做人家儿媳妇,弃乡进城,先从小保姆做起,高压力下拼命改变自己,快速习得和学得,土豪家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快速把自己打造成土豪家老少的初步认可——可以做我家儿媳的备胎啦,因为有一点很像我家儿爱过的前妻哦——那法国妞身上的味道啦!然后这个小保姆,高兴地发表了一篇文

    务工中逼出来的土豪家儿媳!




  • feilongzaitian

    2017-3-14 14:22:3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feilongzaitian 于 2017-3-14 18:32 编辑

    3,另外有一种情况又不同,这就是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人相遇,啊,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女方明明是此国的灰姑娘,男方明明是彼国的大王子,但两人就是不费语言,便能成为彼此欣赏的心上人!愿意为对方去改变自己。

    也就是在学英语这件事上,学校和家庭明明就没有开设各种学科的英语,而就是自己的母语中文来教授所有的学科,但人家就是用中文提炼后的精华——用那种深厚开明的、独属于东方古老和现代世界科学智慧相结合的思维理性和能力,去指导每一个学科下的中国学子去学习,去具备眼界和心胸,结果这种人走到西方世界,居然不用任何逼迫和窘迫,与西方的文化一拍即合,自动高效把西方的语言学到手,因为他深深地懂得,所谓西方的思维和能力,其实就是他深深熟悉的、本国母语下教授的思维和能力,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文字的外在形式转换一下而已,看家的本事东西方一样!因此迅速掌握了该国的语言,成为该国的知音和心上人!



    这才叫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也叫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管你走到世界的何处,
    语言的背后,都是这个,在起人生的决定作用!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精华,都不只是在这个国家语言的量化层面上来体现的,而是由语言层面上继续内化,升华上去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能力这个质的层面上去体现的,这种东西才是精华。英美语言的精华,学来学去最后的目的都这个,考来考去,也都是在为这种思维和能力的精华,去做准备和检验!

    PS,其实若不从语言的途径开始学得思维和能力的话,我本人还有语言之外的另一条路径可走,只不过这个东西是在艺术和生活实践的方式中到达,而那其实也是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训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那是一种无字的阅读、语言外的表达!也是将全世界所有阶层不同语言和思维的人,良性地启动和连接在一起的心灵上的运用和表达!


  • 清风过山岗

    2017-3-14 18:20:43 使用道具

    首先,文不对题
    其次,偷换了‘应试’的概念。在国内语境下的‘应试’非文章中的’应试‘。

    作者当‘外宾’当太久了,忘了祖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作者当‘外宾’的时间还是太短,捣浆糊的水平依然很高。
  • high5

    楼主 2017-3-15 02:00:35 使用道具

    feilongzaitian 发表于 2017-3-14 14:22
    3,另外有一种情况又不同,这就是两个不同国籍、不同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人相遇,啊,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所谓西方的思维和能力,其实就是他深深熟悉的、本国母语下教授的思维和能力,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文字的外在形式转换一下而已,看家的本事东西方一样!】


    太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了。 我相信飞龙你应该是已经找到了,对吗?
  • high5

    楼主 2017-3-15 02:08:25 使用道具

    清风过山岗 发表于 2017-3-14 18:20
    首先,文不对题
    其次,偷换了‘应试’的概念。在国内语境下的‘应试’非文章中的’应试‘。

    主要是这个“试” 的不同。

    我记得几年前读过曹文老师的一篇有关国内的英语考试和国外的水平测试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文章。
  • jxfxhfxh

    2017-4-11 12:21:30 使用道具

    还是方法最重要
  • tyty1217

    2018-1-9 17:51:52 使用道具

    thanks for sharing
  • lyjlyjlinda

    2018-1-11 16:13:44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