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甲妈妈2010 发表于 2012-8-3 08:18:08

难以艺术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反思(转载)


   应《家庭学校》杂志艺术教育专题写的文章。有点仓卒,未能尽言其意。但尽言其意又必定会遭遇“和谐”。现在媒体管制已经相当精细化了。就这样吧。
    据说毕加索曾经对到他那里去的中国学生说:你们为什么到西方来学艺术?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话曾经让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的中国人激动不已。似乎西方的认同真的可以给自己打点气。在跨文化的对话中,人们很容易看到自己文化的缺陷,敏感于文化不同带来的差异。毕加索也不例外。正如父母们都容易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一样。但差异,是一种比较的结果,而不是一种对文化状态的认知。而且文化的生态一直在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不知道毕加索看到今天中国大陆的艺术情景,还会有这样的结论吗?

    艺术,是人性因为对生命的美好体验,而创造出来的产物和生活方式。它来自内心的自由和松驰。但是,在一个人性被高度约束,强迫,压抑的文化氛围中,艺术很容易就变得脱离人性,去迎合政治的宠幸。于是艺术,不再有生命,变为一种表演而不是表达,目的是为了取悦和讨好。它不再接近内心,更不再接近神。其实,这已经不再是艺术的问题,而是人的生存方式的问题。很明显,艺术的生态,是受体制的文化自由度约束的。当成人世界的艺术已经不再是人性的自然的生活方式时。儿童世界的艺术同样会受到影响。在很多时候,成人的艺术是为了政治的装饰需要,而儿童的艺术则是为了成人和家庭的装饰需要。因为“面子”文化一直在影响艺术的存在状态。失去了文化自信的这一代人,很容易以虚荣为目的接近艺术。艺术就变得工具化了,它本身不再美好,只是为了满足于另外一种欲望:利益或者名望。而不是为了艺术本身。艺术的工具化,对于儿童来说,就是用艺术杀死艺术。这在很多幼童的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中特别明显。有调查说,中国正在学琴的琴童有三千多万。这个规模令全世界的音乐家不敢小觑,但是不是会产生真正的艺术生活,我深表怀疑。
   我的孩子卷卷在八岁的时候吧,因为好奇心,产生了学习萨克斯想法。这完全是他自发的,而不是我的要求。到琴行给他找了一个当地很好的老师,每周去上一小时的课,然后每天在家练习一小时。一年多以后,他到四川音乐学院去参加考试,拿到一个六级证书。然而,我对这些的学习方式却相当不满意。因为我发现,老师对他的音乐教育完全以考级为目的。变成一种纯粹技巧性的音乐训练。这会导致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完全不同。而且学习的热情也变得不稳定,有时候还需要家长的监督。显然,这正是艺术工具化的结果。虽然孩子从小就喜欢听音乐,但是他对音乐的热情,恰恰在不好的教育模式中被被坏了很多。
      艺术在这个社会沦落为表演工具,而不是人们真切的生活方式。这导致真正有艺术修养的老师并不多。而有艺术修养又懂得启发孩子艺术热情的老师又更是少之又少。
      孩子的心,以及他的感官,无论视觉还是听觉,是非常敏锐的。就生命状态来说,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本身就是在一种艺术的状态里面。艺术的教育,应该是以孩子自身为中心的。只是为他对生命的爱和热情找到一个表达的途径而已。因为通过艺术,他能够更深刻地接近内在的自己,体验到生命更丰富的美好的内容。这也是完善人格的途径。因为对艺术敏感的孩子,更容易有同情心,对复杂的人性也更容易有理解力。很遗憾,我们的艺术教育在很多时候不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而是以成人的审美为中心的。
      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模式里面,体现着的是老师,成人社会接近内心的能力。因为成人几乎不可能给孩子自己没有的东西。他对艺术体验的深度和模式将深深影响孩子对艺术的理解。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理解。所以,艺术教育的后面,体现着一个文化对人的理解。如果这个文化是尊重人性的,那么必定会在种种社会生活中真正做到以人性为中心,这和以孩子为中心是一个意思。因为孩子意味着最自然的人性。但是,很遗憾,我们这个社会目前还不是充分尊重人性的,而是尊重某种既定的规则和模式的。这种理念同样渗透到了艺术的教育中。这使得孩子不再以自身对艺术的体验为中心,而是作品能否符合成人的模式为中心。他将变得不对自己的内心敏感,而是对外在的模式敏感。这种教育理念的结果是,内在的自我和外在的艺术形式之间实际上是断裂的。结果是,他的生命力,创造力,热情都不能真正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大脑中培养出来的神经元联系,只是一个精密的操纵艺术的封闭系统。这一点聪明的中国孩子自然办得到。这个系统和内在的自我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这样的艺术人格和自我之间是断裂的,同时,整个人的人格也和自我之间是连接度也不高,因为这已经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如何改变这样的状态?这些问题对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们或许有益:
1.   我是怎么理解人的?我对人认知到怎样的程度?
2.   我是怎么理解孩子的?我对孩子认知到怎样的程度?
3.   我和孩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从上到下控制型的?还是平等交流型的?
4.   我对艺术有足够的热情吗?我对孩子有足够的热情吗?
5.   我对孩子的反应有足够的观察力吗?
6.   我是怎样和孩子沟通和互动的?是以我定义教学模式为中心呢?还是以孩子的体验和发现为中心?
7.   在教学活动中,我有快感吗?孩子有快感吗?他们是兴奋的,热情的?还是机械的,被动的?
8.   艺术意味着孩子观察和接近自我的方式,我的互动方式是接近了还是远离这个目的?
9.   艺术的训练意味着提高孩子对情绪,情感的理解力,我自己对情绪和情感足够敏锐吗?
10.当孩子的反应和我既定的理解有冲突时,我应对的方式是什么?是理解保护孩子的反应呢?在交互中沟通和引导,让孩子理解自己的同时,也理解我的内容。还是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孩子适应?
11.艺术的教育是为了培养艺术的能力?还是培养孩子的人格完整性?
12.艺术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活动,一直是一种社会活动,我是否培养了孩子应该的礼仪?

ldhgjy 发表于 2012-8-3 08:34:17

素质教育变成了考级教育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在法国,看到父母带着小孩看世界名画,真心觉得我们离人家还差十万八千里。

toobai 发表于 2012-8-3 08:49:43

楼主写得很深刻。现在的艺术教育功利化太严重了。

我的女儿从小很喜欢自己跳舞,但我对舞蹈一窍不通。
今年前半年,我带她到附近的一所艺术培训学校去试听了一堂舞蹈课,
号称叫“舞蹈启蒙班”,但是,老师的教法我完全不能认同。
是一个学舞蹈的小姑娘,完全不懂幼儿心理,没笑脸、很严厉、很死板,孩子做错了就马上说“这样不对”
一堂课下来,我问孩子,下周来上课怎么样,孩子说什么都不肯去了。

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以跳舞为专业,而且,我希望她的舞蹈启蒙是一种快乐教育,引导她爱好舞蹈就够了
如果老师能懂一些幼儿心理,在教法上有些创新
比如用游戏的方法带领孩子做一些枯燥的舞蹈基本动作
孩子应该会喜欢

于是我和舞蹈班的老板沟通,她告诉我,她们的培训班全部是针对舞蹈考级的,就是这种教法

回来后,跟小区的几个妈妈沟通,有人告诉我,她去试听过几个舞蹈班了,都差不多是这样的
真是失望

flaxen 发表于 2012-8-3 13:40:44

这些才艺班还不如不上。

toobai 发表于 2012-8-3 15:20:33

flaxen 发表于 2012-8-3 13: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才艺班还不如不上。

是的,找到合适的舞蹈班之前,不准备让她上了

轩妈鄂 发表于 2012-8-4 11:45:52

做幼儿工作的,首先要了解幼儿心理,如果连这个就不懂,那是无法胜任的孩子要就是不去,要就是被教傻了

豆豆妈菲 发表于 2012-8-4 15:15:16

现在的艺术,基本以考级为主了,孩子去那里不知道能学会什么

sunroky 发表于 2012-8-4 18:31:23

孩子开始就不喜欢的才艺班,我不会让孩子去的,现在的培训班是教出匠人,但孩子都失去了最初的热爱之心。

娃爱的墨墨 发表于 2012-8-4 18:39:09

对社会上的那些才艺班没有信心

abemei 发表于 2012-8-6 10:19:06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呀。好的才艺班确实是很少,我们给女儿选择都是很慎重的。现在学了大半年的钢琴我们全家都觉得非常满意,老师教得非常的立体,女儿慢慢的进入了状态,特别是听音能力有了很大的飞跃,有些流行歌曲比如莹火虫,隐形的翅膀等歌曲都可以自己很快的在钢琴上找到音弹出来自娱自乐了,最近还开始跟着老师学习简单的编曲了。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为了考级而学才艺,这样觉得一来学不好,还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weierm 发表于 2012-8-7 12:00:49

abemei 发表于 2012-8-6 1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呀。好的才艺班确实是很少,我们给女儿选择都是很慎重的。现在学了大半年的钢琴我们全家都 ...

我家小孩也在学钢琴,而且一年了,对现在老师授课一直心存疑虑,能请您说一下“老师教得非常的立体”,这个“立体”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abemei 发表于 2012-8-7 14:11:53

本帖最后由 abemei 于 2012-8-7 14:17 编辑

weierm 发表于 2012-8-7 12:00 http://www.ebam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家小孩也在学钢琴,而且一年了,对现在老师授课一直心存疑虑,能请您说一下“老师教得非常的立体”,这 ...

教的非常立体是指老师不是单纯的教弹钢琴(技法和识谱等),老师在教学中融合了柯达伊,奥尔夫等多种教学方法,而且运用的非常的自如自然(老师是美国加州一所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当初我和老师深入的聊过关于音乐的教学后就坚决的相中了这位老师)比如说听音,节奏,视唱,唱合,谱曲,玩音符游戏等等都合在一起很自然的导入了.教的立体学得自然就立体了,无论是唱弹还是音乐的感觉都长进很多.
而且老师很有爱心和对孩子很耐心,很懂孩子的心,很有教学的热情.
开始是比较慢的导入,大概过了半年,班上三个孩子都渐入佳境,比如我家宸已经能把一些平时学会的简单歌曲自己弹出来了(没有谱的),时常都会自主的去琴上摸几下.平时听到一些曲子都会自然评价很忧伤或很快乐等.

总结就是找到一位优秀的老师在启蒙阶段带领孩子慢慢的扎实的有趣味的进入是最好的方法.
这是我们最满意的一个才艺班,每次想到心里都很开心!找一位好的老师真是不容易呀!

weierm 发表于 2012-8-7 15:22:58

abemei 发表于 2012-8-7 14: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教的非常立体是指老师不是单纯的教弹钢琴(技法和识谱等),老师在教学中融合了柯达伊,奥尔夫等多种教学方 ...

谢谢您的详细解释,这可是我理想中的钢琴老师啊,恭喜你能找到这么好的老师,对孩子音乐方面兴趣的启发、培养和保持相当重要的呢!

含笑 发表于 2012-8-7 15:51:43

真是让人羡慕!

drben 发表于 2014-8-28 20:43:05

很好的文章

黑白分明 发表于 2014-8-29 17:34:09

这篇文章值得好好品味,无论对所谓正在搞艺术的老师还是正在学艺术的家长!!!
谢谢楼主!

dell78 发表于 2014-8-31 20:13:55

很赞同。         

bunny8 发表于 2014-9-1 11:17:31

好文!收藏!2012年的哦,当初居然没有火,只有这么少人跟帖,真奇怪啊~~~谢谢楼上把帖子顶起来。

我家学钢琴,自然延伸到了音乐欣赏和西方音乐史的粗略学习,还有视唱练耳,另外也在尝试写作,也有点“立体”的意思了。

旷野清音 发表于 2014-9-1 11:30:31

好文,尤其是楼上一位妈妈关于学琴经验的回复很精彩

小米mami 发表于 2014-9-6 20:50:03

我一直都觉得钢琴老师的教学单调枯燥,孩子由要学,到监督学,诶,,,如果早点看到这个文章的话,家长也可以做点事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难以艺术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反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