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老师作文讲评《荷花的启示》
本帖最后由 球球 于 2012-8-8 11:22 编辑妈妈的感言: 从三月初进群到现在,已四月有余了。经历了最初持有的怀疑态度到现在的完全认可和深信不疑的过程,从最初的一个看客变成现在的一有时间就进群学习,缘于课堂的内容对我的启发,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作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女儿也和我一样经历了从抗拒到喜欢的过程。 中高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对我们言听计从的状态了,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喜好,如果强行灌输,会起到反作用。我所能做的只能是诱导,买来的书,自己先认真看,不经意间发出会意的笑声,慢慢地引诱女儿上当。 一次两次之后,女儿开始好奇,主动去翻书,渐渐地被老师的理念和书里的内容所吸引。于是,和我讨论书中的作文美在哪里,哪些东西值得她借鉴,成了她的另一项重要事情。我慢慢地发现,孩子的作文前进了一大步。 这是孩子在一次作文课后,发给我的短信:妈妈,我觉得非常老师的《作文,多大点事儿》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今天陈老师让我给一个哥哥改一篇作文《书带给我的欢乐》。前三句里面,居然“书”和“欢乐”一个也没见到,我赶紧给他补上,陈老师在我补上的地方打了一颗五角星,夸我点题点得妙。我又在文章的后面作了修改,老师给我打了两颗星,直夸经过我的修改之后,文章提高了很多。------------------------------------------- 几点看法: 一、好好抓住孩子学习成长的时机,做好亲妈。孩子的成长,总的来讲,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胎儿的时候,在妈妈的肚子里;出了母体,总是抱着;再长几个月,就是背着;再过一年多,就是牵着走;到了三四岁,在你的关注下,在您的视线内,可以稍自由一些地走啊、跑啊;到了一年级、二年级,兴许每天还有时间去接、送孩子;再高一些年级,就独立上学、放学、回家了。小的时候买东西,或许需要您的陪同,需要跟您仔细商量、详细汇报;到了初中,自己可以逛商场、买文具了;再大一些,或许是到了高中,出去哪里做什么了,孩子或许只会说一句:我出去一下。再大了,去上大学了,或许就先斩后奏了,甚至有个“后奏”,就算不错的了;再大了,工作了,对您就是三言两语了;再大了,等到结婚了,或许就“有了媳妇忘了娘”了。 大体上,这是一个孩子与您的关系。教育的问题要抓紧。当孩子把妈妈还当成圣母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当孩子还把爸爸当成上帝,崇拜的不得了的时候,多花一些精力,这是一段非常珍贵的黄金时光。--------------------------- 《三字经》的开头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然后笔峰一转,就讲到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细细的读,由“人之初”一下子讲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其中一个启发:当孩子一切听你的时候,养要教,教要严。从时间上来讲,是何等的重要!千万不要放弃这样的一段黄金时间。------------------------- 很多妈妈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以为亲子了、辅导了、扶上马了、送一程了,就会让孩子不独立,就会让孩子有依赖。 什么是真正的独立,独立的核心是什么?个人以为:独立的核心,并不是简单地指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饭、系鞋带……独立的核心,是思想的独立、精神的独立。就作文而言,并不是说辅导了就不独立了,就依赖了。思想上,我们要尊重孩子,大胆地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在行为上,我们要学会矫正孩子的不足。正如孩子学习走路一样,他先迈哪只脚,从什么地方走,我们要给他空间、时间、机会和尝试,而当他要摔倒的时候,要去扶一下。这应是独立的培养吧!教育,要抓紧最有利的时机。信为道德功源母,当孩子对您一切都很信、很听、很崇拜的时候,是最有利的时机,这一段时间给孩子的越是多,越能给自己将来的放手、轻松,打下好的基础。 我们并不承认“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说法。有句话叫“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道德经》有一句话:大器晚成。培养一个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是说以前的机会失去了,就一落千丈了,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对于高年级的、稍有叛逆的孩子怎么办?本文的妈妈有个好办法——装!假装自己很爱看书,假装自己对写作有极大的兴趣。 假装,是表演。演得真切了,就入戏了,假的也就变成真了。看电影,看到动人之处,也会随之落泪、喜笑。因为一块幕布里的光影,光影里的人物装得太真、演得太真,所以就打动我们了。小作者的妈妈装得很象、演得很真,于是小朋友就上当了。此谓“天天上当,好好学习”。本着正知正见来看,“让小朋友上当”换个说法,叫因材施教、因地施教、因时施教;再换个说法:顺手牵羊、借坡下驴。顺着来、借着来,效果就好;反着来,逆着来,效果就差。有一个故事,叫望梅止渴。那就是聪明的曹操让人上当,才能勇往直前。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不是斗勇的过程,而是斗智的过程。 《孙子兵法》中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政攻城。套用到教育上来:最高明的妈妈,重在用谋、重智轻勇,润物细无声地将问题解决于无影、无形、无声之中。上策:“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不着痕迹、不露声色。 中策:伐交——通过外交手段来处理。用之于教育,就是谈心、教育、做政治思想工作,导之在利,威之以害。 下策:则是攻城掠地,你轻我,我轻你,语言相伤,甚至棍棒相交。五花大棒,皮开肉绽。 通过妈妈的感言,看到了一条路线图:孩子有叛逆——妈妈开始学习——孩子上当——独立性得到了体现:能够自觉主动地看书、学习,并帮着老师改一个哥哥的作文。--------------------------------------------- 从妈妈感言中我们还要讲一点,就是作文的开门见山。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妈妈的感言: 这是孩子在一次作文课后发给我的短信:妈妈,觉得非常老师的《作文,多大点事儿》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今天陈老师让我给一个哥哥改一篇作文《书带给我的欢乐》。前三句里面,居然“书”和“欢乐”一个也没见到,我赶紧给他补上,陈老师在我补上的地方打了一颗五角星,夸我点题点得妙。我又在文章的后面作了修改,老师给我打了两颗星,直夸经过我的修改之后,文章提高了很多。 如果没有理解错,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小朋友帮着陈老师改一个哥哥的作文,作文的题目是《书带给我的欢乐》。结果小朋友发现,哥哥的作文里前三句没有提到“书”,也没有提到“欢乐”,属于开门没见山、开门没见书、开门没见笑的。于是独立思考,既体现了开门见山的原则,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帮小哥哥改好的作文,连老师也给予了好评。小朋友真正明白了开门见山,并把它牢牢地扎在意识里,欣慰于小朋友从原来的抗拒到上当,再到关注、到学习、到自主的运用。妈妈确实功不可没。----------------------------------------------------- 原文: 荷花的启示(五年级-浙江毛毛) 荷花仙子,在烈日炎炎下绽放笑脸,花朵娇媚,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如桃李般的粉红色,柠檬似的金黄色,雪花一样纯洁的白色…… 望着那赏心悦目的荷花,不由得想到荷花生长的环境。荷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它象征着纯洁。因为它生长在水中,它的根扎在水底的淤泥里,但它却在水中破土而出,冲破了肮脏的泥土,却没有染上一身污泥,展示出它那独有的纯洁和美丽,让人赞叹不已。它从水底探出脑袋,向人们含笑点头,但没有人知道,它在水底生长有着怎样的艰辛,笨重的石头是怎么成为它的绊脚石,其它的水草是如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但荷花却没有被这些疑难险阻所呵退,知难而进,与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进行斗争,一直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一定要在水面上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花朵而勇往直前。 望着那美丽动人的荷花,我不仅思绪万千。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肯定会随时出现在眼前,但我们一定要与挫折和困难进行斗争,如同荷花那样,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而奋勇向前。生活中,环境并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有时有顺境,但更多的时候,逆境会横亘在我们面前。退缩还是前进是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在逆境中,我们便应该像荷花那样,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斗争,迎难而上。这就好比是登山,有的人知难而退,爬了几步就下来了,于是他只看到了眼前的一些小草小花;有的人“适可而止”,爬到了半山腰,欣赏到了山丘,河流之后就折返而回;但另一些人却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在一次次摔倒中勇敢地站起来接着往前走,最终登上了山顶,欣赏到了山上无限美丽的风光…… 荷花给了我启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顽强地与困难进行搏斗,在逆境中成长,前进,让生命像荷花那样绽放美丽…… 本帖最后由 球球 于 2012-8-8 11:24 编辑
预习一下原文。 《荷花的启示》(五年级 浙江-毛毛) 荷花仙子,在烈日炎炎下绽放笑脸,花朵娇媚,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如桃李般的粉红色,柠檬似的金黄色,雪花一样纯洁的白色…… 望着那赏心悦目的荷花,不由得想到荷花生长的环境。荷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它象征着纯洁。因为它生长在水中,它的根扎在水底的淤泥里,但它却在水中破土而出,冲破了肮脏的泥土,却没有染上一身污泥,展示出它那独有的纯洁和美丽,让人赞叹不已。它从水底探出脑袋,向人们含笑点头,但没有人知道,它在水底生长有着怎样的艰辛,笨重的石头是怎么成为它的绊脚石,其它的水草是如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但荷花却没有被这些疑难险阻所吓退,知难而进,与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进行斗争,一直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一定要在水面上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花朵而勇往直前。 望着那美丽动人的荷花,我不仅思绪万千。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肯定会随时出现在眼前,但我们一定要与挫折和困难进行斗争,如同荷花那样,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而奋勇向前。生活中,环境并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有时有顺境,但更多的时候,逆境会横亘在我们面前。退缩还是前进,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在逆境中,我们便应该像荷花那样,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斗争,迎难而上。这就好比是登山,有的人知难而退,爬了几步就下来了,于是他只看到了眼前的一些小草小花;有的人“适可而止”,爬到了半山腰,欣赏到了山丘,河流之后就折返而回;但另一些人却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在一次次摔倒中勇敢地站起来接着往前走,最终登上了山顶,欣赏到了山上无限美丽的风光…… 荷花给了我启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顽强地与困难进行搏斗,在逆境中成长,前进,让生命像荷花那样绽放美丽……------------------------------------------------ 预习《作文多大点事儿 实战篇》中的范文“钟表!钟表!” “滴滴答,滴滴答”,钟表又开始叫铃了! 钟表现在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城市的中心有钟表,车站码头有钟表,商场餐馆有钟表。在家里,客厅有钟表,卧室有钟表,甚至每个人的手腕上也“挂”上了钟表。 我最喜欢的是摆在我床头的钟表了:这是一款天蓝色的石英钟,外形酷似鸭子,很可爱。这只“小鸭子”时时在提醒我时间的存在。 “滴滴答,滴滴答”,早上六点钟,“小鸭子”会准时地叫唤起。我还没睡够,就伸手把它按掉了,心里对这个丑小鸭的“滴滴答,滴滴答”非常不满。但它却像一个坚于职守的卫士,过五分钟,又不亢不卑地响起。 这个钟表很能走,它像龟兔赛跑里的乌龟,一刻也不停留。它的电池是从玩具车上换下来的,已经用了两年了,能量仍然很足。它用的能量很少,但走的路却很长。 我用的这只钟表好多年了,虽然外表有了磨损的斑驳,但它的脚步还是那样矫健。几年如一日地报铃,虽然它的嗓子略显沙哑,但依然准时。钟表,磨损着自己的身体,传递着时间的消息。 “滴滴答,滴滴答”这是钟表的叫声,也是钟表的精神。我想说,可敬可爱的老师,也体现了钟表的精神。 老师有钟表准确报时的精神。我们会迟到、会旷课,可老师不会。不等我们到学校,老师已经坐在办公室里了;我们放学了,老师还在批改作业;回家了,老师依旧在研究课题。我们生病,偷偷懒,今天的作业不做了;老师生病了,怕我们耽误功课,坚持来上班了。老师用勤奋和敬业,告诉我们每一天,都要抢时间。 老师有钟表付出得多并永不止步的精神。老师如同钟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督促我们。谁的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老师都会认真记录下来,然后监督我们完成。老师的每一天都是一样的,他们在每一天里忠于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老师有钟表磨损自己利于他人的精神。老师的每一天是一样的,但在一样的每一天里,变化的却是老师的容颜与青春。他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他们用容颜易变、青春易老来传递知识的信息。 老师的伟大在于他们像钟表一样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滴滴答,滴滴答”这不是钟表的铃声,这是老师的精神!----------------------------------------------- 这两篇作文放在一起来学习,有两个原因: 一、都是属于以物寄情的作文。在《钟表!钟表!》这篇作文中,小作者通过钟表来写出老师如钟表一样,有钟表一样的精神。在我们要讲评的《荷花的启示》中,小作者写的是荷花,然后通过荷花的精神,来写出人生的启发。 二、在结构编排上很相似、很接近。在《钟表!钟表!》中,结构是这样安排的:在写钟表时,分别写了钟表的三个精神:一是准确报时的精神;二是用的能量少,但走的路却很长的精神;三是磨损自己,来传递时间的精神。写老师时,分别写了老师争分夺秒的精神、永不止步的精神、损己利人的精神。 需要重点提醒的是:钟表的精神与老师的精神是一一对应的。比如说,钟表的准确报时精神,与老师的争分夺秒精神是对应的;钟表用的能量少但走的路很长的精神,与老师永不止步的精神是对应的;钟表磨损自己的精神,与老师的舍己利人、传递知识的精神是对应的。这个对应性,换句话来讲,就是逻辑性、顺序性、对称性。------------------------------------------------ 我们再来体会一篇文章《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在《岳阳楼记》中,“霪雨霏霏”天气下的景致与“感极而悲者矣”的心情是对应的;“春和景明”天气下的景致与“其喜洋洋者矣”的心情是对应的。 我们今天讲评的主线,就围绕着这个对应来进行。从全文来看,小作者对于“对称”的理解、对于作文“头身脚、帽衣鞋”的运用、对于“六根六尘”的运用都非常棒,意识很强烈。我们就通过这个对应性的强化,让作文的思路表现得更加明晰。---------------------------------------------------- 先来看“头”: 荷花仙子,在烈日炎炎下绽放笑脸,花朵娇媚,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如桃李般的粉红色,柠檬似的金黄色,雪花一样纯洁的白色…… 在本文中,小作者很有意识地运用了两个对称块来写荷花的样子,这个对称的意识很好。那么,我们来一个稍微圆融一些的改动: 荷花仙子在阳光下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如桃李般的粉红,如柠檬似的金黄,像雪花一样纯洁的白色……她们一枝枝亭亭玉立,一朵朵缤纷娇媚。------------------------------------------ 我们接着来看原文: 望着那赏心悦目的荷花,不由得想到荷花生长的环境。荷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它象征着纯洁。因为它生长在水中,它的根扎在水底的淤泥里,但它却在水中破土而出,冲破了肮脏的泥土,却没有染上一身污泥,展示出它那独有的纯洁和美丽,让人赞叹不已。它从水底探出脑袋,向人们含笑点头,但没有人知道,它在水底生长有着怎样的艰辛,笨重的石头是怎么成为它的绊脚石,其它的水草是如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但荷花却没有被这些疑难险阻所吓退,知难而进,与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进行斗争,一直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一定要在水面上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花朵而勇往直前。 在本文中,小作者的文字表现毫无问题,很棒!为了体现今天我们讲的重点:对应性、逻辑性,我们还要稍加改动: 望着那赏心悦目的荷花,不由得想到荷花生长的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是对荷花的美誉。荷花的美,首先体现在“不染”二字。它生长在水中,根扎在淤泥,但它却能冲破肮脏,破土而出,越水而过,自己却不染一尘一污。 荷花的美,更体现在一个“出”字。但没有人知道,它在水底生长有着怎样的艰辛,笨重的石头是怎么成为它的绊脚石,其它的水草是如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但荷花却没有被这些疑难险阻所吓退,而是知难而进,与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进行斗争,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一路前行——尽管一路艰辛,但她却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张扬的身形,它绽放出的笑容,总是那么淡定。------------------------------------------------- 再往下看原文: 望着那美丽动人的荷花,我不仅思绪万千。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肯定会随时出现在眼前,但我们一定要与挫折和困难进行斗争,如同荷花那样,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而奋勇向前。生活中,环境并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有时有顺境,但更多的时候,逆境会横亘在我们面前。退缩还是前进,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在逆境中,我们便应该像荷花那样,与恶劣的环境进行斗争,迎难而上。这就好比是登山,有的人知难而退,爬了几步就下来了,于是他只看到了眼前的一些小草小花;有的人“适可而止”,爬到了半山腰,欣赏到了山丘,河流之后就折返而回;但另一些人却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在一次次摔倒中勇敢地站起来接着往前走,最终登上了山顶,欣赏到了山上无限美丽的风光…… 在前文中,我们明确了荷花的两个精神,一个是“不染”,一个是“出”。那么,我们要体现与这两个精神的对应性,该如何改呢? 望着那美丽动人的荷花,我不禁思绪万千。我觉得,我们也应学习荷花“不染”的精神。我们总是生活在这样那样的环境中、这样那样的氛围里、这样那样的条件下,但不管怎样,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身的内因。我不受污染,再多的淤泥也无用;我不受影响,便也没有同流合污的感染。 我们还应学习荷花“出”的精神。在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肯定会随时出现,逆境会横亘在我们面前。退缩还是前进,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我们一定要如同荷花那样,斗挫折,胜困难,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而奋勇向前。荷花“出”的精神,就是破的精神,就是斗的精神,就是迎难而上的精神。这就好比登山,有的人知难而退,几步就退;有的人“适可而止”,爬到了半山腰;唯有勇者,能知难而进,登上山颠,欣赏无限风光! 荷花给了我启示:要学会面对不良的环境,要正视所面临的逆境,要勇敢战胜困难。奋力而出,所以不染;因为不染,才能美丽绽放。 在“脚”的部分,我们本着“抬头收腹”的原则,写出一个对称句:奋力而出,所以不染;因为不染,才能美丽绽放。----------------------------------------------------- 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下修改后的全文(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进行字斟句酌的精心修改,请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对应性上): 荷花的启示 荷花仙子在阳光下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如桃李般的粉红,如柠檬似的金黄,像雪花一样纯洁的白色……她们一枝枝亭亭玉立,一朵朵缤纷娇媚。 望着那赏心悦目的荷花,不由得想到荷花生长的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是对荷花的美誉。荷花的美,首先体现在“不染”二字。它生长在水中,根扎在淤泥,但它却能冲破肮脏,破土而出,越水而过,自己却不染一尘一污。 荷花的美,更体现在一个“出”字。但没有人知道,它在水底生长有着怎样的艰辛,笨重的石头是怎么成为它的绊脚石,其它的水草是如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但荷花却没有被这些疑难险阻所吓退,而是知难而进,与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进行斗争,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一路前行——尽管一路艰辛,但她却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张扬的身形,它绽放出的笑容,总是那么淡定。 望着那美丽动人的荷花,我不禁思绪万千。我觉得,我们也应学习荷花“不染”的精神。我们总是生活在这样那样的环境中、这样那样的氛围里、这样那样的条件下,但不管怎样,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身的内因。我不受污染,再多的淤泥也无用;我不受影响,便也没有同流合污的感染。 我们还应学习荷花“出”的精神。在成长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肯定会随时出现,逆境会横亘在我们面前。退缩还是前进,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我们一定要如同荷花那样,斗挫折,胜困难,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而奋勇向前。荷花“出”的精神,就是破的精神,就是斗的精神,就是迎难而上的精神。这就好比登山,有的人知难而退,几步就退;有的人“适可而止”,爬到了半山腰;唯有勇者,能知难而进,登上山颠,欣赏无限风光! 荷花给了我启示:要学会面对不良的环境,要正视所面临的逆境,要勇敢战胜困难。奋力而出,所以不染;因为不染,才能美丽绽放。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对应性,再做一些补充:一、写的是荷花的样貌;二、写的是荷花的两种精神——“不染”和“出”;三、从中得到启发,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学习荷花“不染”的精神,不为外界环境的因素所污染。同时,还要学习荷花“出”的精神,与挫折、困难、逆境作斗争。这样,对称性就体现出来了,思路也就更加清晰了,逻辑也就更加清楚了。 女儿要上小学了,要好好来学习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