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春捂秋冻?
对于婴幼儿来说,特别是0-3岁的儿童,秋天是孩子快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虽然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如何“冻”得健康,大有学问。1> 因时而异,看“天”行事
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感受风寒邪气后,极易诱发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血管痉挛收缩,易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旧病复发,甚至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易发生中风。所以,小儿及老年人在“秋冻”问题上当慎之又慎。
2> 南北气候有别,应因地而异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此外,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受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
宝宝如何正确“秋冻”?
秋冻并非初秋,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是开始“秋冻”的最佳时期,最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只有在夏末秋初开始“秋冻”,才能自然过渡到对秋凉和冬寒的机体调节,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1、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
在秋季小儿比成人更易患病,不过,这种功能和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但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2、要用冷水洗手洗脸
小朋友还要从秋天开始进行其他的耐寒锻炼,以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左右为最宜)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朋友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3、多到室外活动
要天气许可,小朋友就要多到室外活动,特别是课间休息。虽然时间不长,也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手脚。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注意:“秋冻”有个度
万事皆有个度。“秋冻”也不例外,初秋时候,虽然节气上已经进入秋天,但白天尤其是中午的气温仍比较高,还处于暑末;但早晚凉意较盛。这时要注意及时地适当增减衣服,以防身体过冷而着凉生病,或过热出汗着风而患感冒等。晚上睡觉时要给孩子盖好薄被,尤其是腹部保暖防着凉。
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
另外,有些家长习惯早起就开窗通风,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着凉,因此有孩子的家庭,早晨要适当关窗,别急着给孩子的房间通风。
好像是听过,捂和冻的界限大概在15度的样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