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珂妈 发表于 2011-3-16 12:37:24

请四年级的家长都来讨论一下《望洞庭》这首诗的比喻句

第一单元老师教了《望洞庭》这首诗,回家后作业中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要写出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两句诗,于是孩子写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老师在检查作业时没有表示异议,但昨天的考试中出现了同样的题目,孩子仍然是同样的写法,老师却打了个大叉,孩子回家找书给老师看,老师却说全班只有她一个人写错了,具体为什么错了却没说,孩子觉得很委屈,所以我想让大家来讨论一下,到底哪两句是比喻句

帆婷 发表于 2011-3-16 12:56:44

这两句肯定是比喻了。你家孩子有没有问问其他孩子是怎么写的?

婧珂妈 发表于 2011-3-16 13:07:19

回复 帆婷 的帖子

班上除了我女儿,其他同学写的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rosemary2001 发表于 2011-3-16 13:08:09

建议这位妈妈去问老师

帆婷 发表于 2011-3-16 13:19:13

文章来 源
莲山课件 w w
w.5 Y K J.Com font size="6">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8

李明隆作
如螺的洞庭山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
   [练习]
   1.“镜”和“盘”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写出了湖水宁静的特点,“镜”写的是水面无风时静如明镜的形象,“盘”也写的是水面的平静与形状。2.这首诗在写景上善用比喻,以“镜”“盘”“螺”为喻体状写了湖水的宁静和环境的清幽;此外还以“无风”来衬托水面的静。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Health/si/18130.htm

coolbrook 发表于 2011-3-16 13:21:32

虽然我女儿还没四年级,不过我找了这首诗来看了一下。不知楼主是否确定老师的题目是“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两句诗”,如果是,您孩子就没答错,如果是“用了两个比喻的一句诗”那就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了,因为“白银盘”比喻洞庭湖,“青螺”比喻君山的。
也建议去问老师。

Cathy 发表于 2011-3-16 13:38:13

如六楼所说,楼主是否确定老师的题目是“运用了比喻手法的两句诗”?

Cathy 发表于 2011-3-16 20:40:39

晚上问了女儿这道题,她说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她说你孩子写的是两个半句,不合题意。
后两行虽说是一句,但也有人说是两句(比如出题人)。孩子说的不知对不对,探讨吧。

苹果无色 发表于 2011-4-7 16:12:57

回复 Cathy 的帖子

这样的解释应该是对的。你孩子只写了两个半句,不是整句。
不过这道题也的确有点问题。这次错了没关系,错一次明白了就是收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四年级的家长都来讨论一下《望洞庭》这首诗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