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igcroco 于 2012-10-13 22:32 编辑
慎用MP3,特别是五岁以下的儿童,何出此言呢?有感于论坛里部分父母大部分时间用MP3给孩子磨耳朵,单纯用MP3或者MP4 等数字音视频格式磨耳朵会怎么样呢?孩子的耳朵会越磨越钝!!此结论绝非危言耸听,下面仔细分析一下。
先看看CD,CD(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是cda格式。标准CD格式是44.1K的采样频率,速率88K/秒,16位量化位数,因为CD音轨可以说是近似无损的,因此它的声音基本上是忠于原声的,高音低音天籁之音,音音俱全。用播放软件播放CD碟时,一个CD音频文件是一个*.cda文件,这只是一个索引信息,并不是音频文件的声音信息,所以不论CD音乐的长短,在电脑上看到的“*.cda文件”都是44字节长。.
再看看MP3格式。MP3是利用 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将音乐以1:10 甚至 1:12 的压缩率,压缩成体积较小的file,这样每首歌的大小只有3-4兆字节。通俗地说,MP3或MP4是一种将高品质的数字录音中普通人耳(普通人=不从事音乐工作的成年人)听不到的声音信息压缩删除,来减少容量的录音格式,这就是为什么MP3格式的听上去没什么差别,但文件却小了很多的原因。实际上声音已经变化了,但成年人的耳朵已经很难分辨出这种变化。
因此大家不要因为自己耳朵分辨不出CD碟与MP3的差别,就认为小孩也分辨不出,要知道因为他们的耳朵是最敏锐的。 再回过头来看看为何不能只给小童听MP3,孩子刚出生时,耳朵发育是最完善最灵敏的,大人听不出来的音节,小孩子全能听出来,家有琴童的家长应该对此体会最深。此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留住孩子敏锐的听力,尽量多听天籁之音,比如大自然的声音或者高品质的音碟。忽略此阶段的话,六岁以后,孩子的听力就丧失的差不多了,和普通大人的接近了,再想回头听天籁,晚了。学音乐什么的,辩音就困难了。用于英语也同理,为何有些孩子英语听的不少,但多数听力资料为MP3格式的,造成辩音能力并不强。
那么,所有的碟片都比MP3强吗?也不一定,很多的碟片的内容,其格式也是MP3或者WMA,也是经过压缩了的音频,我们应该选择无损格式的声音来听,比如CD或者ape等,这样磨出来的耳朵才够聪。MP3或者其它压缩格式的文件作为CD格式的补充资料是可行的,但绝不可以把MP3当成唯一或者主要的音频资料来听音乐听英语。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欢迎专业人士深入探讨。
————————————————————————————————————分界线
回复萧愚老师的内容如下:
闲极无聊,给大家看个频谱图吧,CD的频率最高可达22K赫兹,MP3是齐齐切到16K,这张碟是dinofours绘本的配套碟,选取track02,基本是对话,乐器的成分很小。如果是音乐碟的话,对比更明显。
图中上半部分是左声道,下半部分是右声道,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频率。上图是128K的MP3对应的频谱,下图是CD格式对应的频谱,选取时间段都是3分50秒至4分50秒。人耳的话,可听到20--20KHz的声音。不从事音乐的成年人,很多人听不出16K以上的音频,儿童基本全能听出来,这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