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未央 发表于 2012-10-16 16:53:46

真正的艺术永远源于苦难,指向拯救——读《像自由一样美丽》有感

本帖最后由 七七未央 于 2012-10-16 16:54 编辑

  这是一群孩子,跟我的女儿一样喜欢画画和写诗。  画面总是褚黑、青黄、暗红和灰白,蓝色鸢尾花透过涩黄的玻璃瓶低头绽放,翩然直上的蝴蝶久久不愿离去;穿着裙子躺在青草地上晒太阳的小女孩,身旁是一树一树火红的枫叶。黑屋子里的星光如黑暗中唯一的甜蜜,涂抹在被白昼照亮的伤口上,那些文字敏感细碎,自尊骄傲却无一例外地让人心里发紧。  天使的弗利德带着孩子们用色彩和形式穿透恐惧、焦虑和惶惑,她要通过这些绘画中清纯的美,来救赎和寻找原本的自我,原本自由的灵魂无法被囚禁,她坚信“有一些东西,是邪恶永远无法战胜的”。在战争和政治打得你死我活的欧洲,在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的特莱津,在可能的任何缝隙中,艺术的传承仍在继续,看似了无意义的精神摸索和探求,仍在坚持。  犹太是个特殊的民族,自上帝许给他们伽南流蜜的土地以来,几乎整个世界都在合谋排斥、驱逐、迫害和灭绝他们,这个“上帝的选民”向世界各地流散迁徙的经历,几乎就是数千年里人间灾祸的路线图。从埃及人的奴隶到罗马人的提图斯凯旋门,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到德国纳粹的奥斯威辛,一路泣血荆棘,一路漂泊流离,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却传承着亚伯拉罕“与神搏斗的人”的信仰毫不泯灭,撼动世界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卡尔·马克思、海因里希·海涅……他们宛如浩瀚星空中孤艳绝伦的彗星,屡屡划破人类文明的漫漫长夜。难以理解的残酷现实似乎永远无法摧毁他们对人类世界的原有认知,个中的缘由世人探求无数,不可磨灭的力量之一便是教育。  “保护人类内心的真纯、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像力,浇灌这样的种子,让它开花结果,是最自然和重要的事情。”这就是犹太人的教育,在物质文明被推毁的邪恶年代,弗利德们依旧迷恋人的内心自由、创造力、想像力和真我的渴望。身体被囚禁的时候,他们仍然闭上眼睛,让幻想飞翔,透过阁楼的窗口,用黑色的眼睛寻找黑夜的光明。一万五千名孩子、四千五百张作品,嘎然而止在一九四四年,而那些被命运救赎的一百多个幸存者,虽然定会有《禁闭岛》中莱蒂斯般的精神创伤,但他们已穿越地狱走向天堂,那没有中止过的关于善和恶、绝望和绚彩的传承再次筑造起一座古老而簇新的精神圣殿,殿堂里的自由之花,会永远美丽,并再次证明:真正的艺术永远源于苦难,指向拯救。  这就是爱因斯坦和很多犹太人特有的目光和文字: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怖——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正的艺术永远源于苦难,指向拯救——读《像自由一样美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