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们老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会怎样?
今天是重阳节,电视、广播铺天盖地的传宣尊老爱老的活动和节目。设一个特定的日子去纪念、去祝贺原本是好事,但现在一些本该日常化的行为变成了格式化,让人感到多少有些功利化。今天中午看辽宁台的一个栏目,里面的两个镜头听触动我的,于是想了很多,便来到这里和坛子里的爸爸妈妈聊聊。镜头一:采访到80多岁的老人时,面对镜头她直接来了句不想活了,接下来就是抱怨现在的儿女之类的。
镜头二:一个5岁的小男孩帅帅,因爸爸拒绝捐骨髓,只好等着死神来临,现在已经去了。
我的感触之一是: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和以前的“父母在不远游”不同,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可能很多老人缺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儿女的一声问候。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这样的家庭关系是怎么造成的呢,不是一日之寒吧?要是和儿女的亲子关系从小就一般,等到父母老了会因为怜悯而改变吗?
感触二是:人老了,应该受到尊重,尤其是做儿女的应该回报养育之恩。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那么全心全意的付出,真的有好多不合格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孩子会懂得感恩吗?
“有一天我们也会老”,这是我们呼吁尊老时的一句前言。但是我特别想说,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年轻人尊重老人和老人体谅年轻人是对等的才能换的融洽与和谐。和我们小时候的亲子关系不同,现在都很在意孩子的感受。与以前的凡事都听父母的截然相反的现象也存在,其实这样的溺爱也不是对等的亲子关系。所以,我在想“等我们老了,我们的亲子关系会怎样?”
要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老了可以去做一些年轻时没时间做的事情 现在都是独子比较多,中国人的传统是“养儿防老”,这样的理念会存在很多问题。 本帖最后由 roben 于 2012-10-23 18:54 编辑
在孩子的任何年龄和孩子可以就任何话题聊两个小时以上就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了。在张大春的书里看到,很以为然。爱都是建立在认同和友情上的。 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年轻人尊重老人和老人体谅年轻人是对等的才能换的融洽与和谐。
{:soso_e181:} 宣扬孝道、养老,是社会想把养老责任推给个人。 http://tv.sohu.com/20121021/n355354065.shtml
说实话,我觉得有一面之辞的感觉,你们觉得呢?
人并不能因为年老,因为是弱势,就占尽所有的理,是吧?
大家来谈谈吧。 不少老人抱怨孩子跟自己没有话说,抱怨孩子没温暖。。。。
其实,这里有很多因素的。
老人自己是不是那种比较善良,比较讲道理那种,这个很关键的,有的老人闭塞、狭隘、猜忌、自私。。。。让子女又说什么好呢?
有老人抱怨子女的,也有一些老人说话比较开明,通情达理,所以,老人与老人不同,开明的老人往往子女愿意跟他交流,体谅子女的老人,子女心里也有数的。。。。里面光抱怨子女的,我觉得,有些也不能光听一面之辞,子女有子女的难处,这些老人有体会么?
这些老人也想想:一个城市的,为什么子女不愿意来看你,为什么跟你没有话说。。。。。。。难道不想想这些问题么? 老人因为养育孩子,这是一回事,毫无疑问,值得赞颂和回报。
但老人也是人,有自己的为人处事,假如有的老人只图自己享受,不顾老伴;或者有的老人除了抱怨,不能体谅子女;如果有的老人自私。。。。还有,有的老人自己做人,就有问题。。。。。
我想这些老人,不在少数,同样是这部记录片里,有个老人(骑自行车的老人),人说话的豁达,对人生的态度。。。。让人尊重。
我只是泛泛而说,和是不是赡养老人,有没有孝顺,是没有异议的。
只是觉得老人也需要自省,需要提高自己,这样子女会跟你有话说的。
我们中国,要么是愚孝,要么是无情。
少的是理性和客观。
不管是什么人,为人处事的态度,是我们是否赢得尊重,甚至是否赢得幸福的关键,而不是取决于你是父母身份,是老板身份,是救世主身份,是有钱人的身份。。。。。
尤其是老年了,人生最后一站,如果有可能,在人生的最后一抹色彩里,给世界一点绚丽和希望,还有回味。。。。。
所以,央视的这种采访(煽情式),缺少深度和民生(尽管他们做这个节目,以为民生了)。。。。 老人有老人的角度,无可厚非,人的想法,是受文化、学识、经历等局限。
但有一点是公平的, 那就是做人,有的老人,也许就一文盲,可是他们身上那种精神,真的是家里的一宝,上慈下孝,都出自内心,让人有一种精神家园的感觉,我希望自己老了,能修炼成这样的老人,这种意义,比成大富大贵,比权势更珍贵,更难得,有久远。。。。。
做人最精彩,正是夕阳时啊! 很多事情,看起来,黑白分明的样子,其实都是两方面的。
很多东西,我们无法改变,但如果认识到,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那么等老了,也许能做到慈。。。。
“慈”不是慈眉善目的表象,而是做人。
就说那个央视的节目里,采访的诸多老人,有的老人,一两句就让你觉得可亲近,比如有老人被问到:现在最担忧的是什么?老人回答:最担忧的是孩子们压力太大了。。。。不假思索地这句话,难道不说明点什么?
一开头那个白发老太太,这么在全国人民说自己三个女儿的不好,也许她没有意思到,可能她那个三个女儿要被人肉了。。。。。我们不禁要问了:同在天津,为什么三个女儿,一个都不来看母亲呢?发生什么事了?看那老太的年纪,估计她女儿也有50左右了,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个就不知道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孩子小的时候要以身作则,尊敬老人。到了自己老的时候,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老人有老人的委屈,但事实上,孩子生存容易么?
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老人帮了把手没有?尽管这不是义务,但却是人情,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帮一把,也是培养感情。
很多时候,只听老人的一面之辞,是不公平的。
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精神空虚。。。。但不代表年轻人就生活幸福啊。
谁都不容易,豁达的老人,通情达理的老人,其实赢得儿女的感情更多。 我想我妈妈爸爸爷爷了
6889267于2012-10-23 20:09补充以下内容:
现在有了宝宝更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了,自己小时候父母也是像我疼宝宝一样疼我爱你,不容易 charlenedavid 说的真好。前阵刚回农村老家,那些七八十岁到了需要养老的年龄的老人普遍没有子女孝顺。我觉得很悲哀。不知道是老人自己做人有问题还是子女太忙太斤斤计较。 那个男孩儿的爸爸是什么脑子?
tinaibella于2012-10-23 21:00补充以下内容:
那个男孩儿的爸爸是什么脑子? 镜头二:一个5岁的小男孩帅帅,因爸爸拒绝捐骨髓,只好等着死神来临,现在已经去了。
-------------------------------------------
没太明白...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爸爸不愿意为孩子捐骨髓,结果孩子死了????
哎..真是枉为人父啊..
当你有了孩子,你就不是你了...就像真的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父母当年的辛苦..懂得为孩子奉献.包括生命.... 有人说:人爱自己的下一代是本能,爱上一代是道德。
不管是本能,还是道德,需要的是“情”。
老人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神寄托,这样才会愉快 老人的幸福程度和儿女的成就程度成反比。感觉哈。 forestpool 发表于 2012-10-23 2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 很早以前,我就和朋友讨论过,关于孝顺等的问题。
作为高级动物,人类自然不会象低级动物那样, ...
你只说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有很多老人,自身有很多让人无法容忍的性格特点,你说这怎么交流,怎么给温暖?
我说的这种可能比你说的,要更普遍些。
是么?
在孩子的任何年龄和孩子可以就任何话题聊两个小时以上就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了。
现在我这个年龄和我的父母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一个是时间少,一个是从小和父母好像就没有这么亲
但是真希望以后孩子大了可以和我能有这样的关系啊 是父母教我,这样一个真实,而无可逃避的人生道理,父母若活得够久,终将成为我们的孩子,我对他们的爱,必须设有条件的,正如他们以前对我那样。 一切都有可能。 还没想过,一切都有可能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做到了,自然将来的亲子关系不会差,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