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不过尔尔!--------父母该有的态度
近日,“清华学霸”成为网络热词。被称为“学霸”的是清华大学学生马冬晗、马冬昕,网友认为她们的成绩“霸气、彪悍”,其中一位网友讲述了从小到大被父母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来教育自己的经历,引发诸多网友纷纷吐槽:“你的人生里有‘别人家的孩子’吗?”
这个现象,已被一个汽车广告在使用和借鉴了。
作为为父母;,自己的孩子不要忽视他么的优点,要敢于常说,这些学生,不过尔尔,每个人独有优点和 强项。
转
网友“循序渐进”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孩子叫‘别人家孩子’。在父母眼中,他们总有你所没有的优点,总在你备受爸爸妈妈批评的时候适时出现,种种‘闪光点’让你在讨厌他的同时也顺带鄙视自己,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网友“东粉”吐槽:“从小我妈妈就喜欢把我和她们单位的谁谁的孩子做比较,永远都是我不如人家。想想其实也挺好笑的。”
网友“麻辣烫9-team”大吐苦水:“最好不让爸妈认识‘别人家孩子’。小时候还以为自己长大后就会和‘别人家孩子’一样优秀,谁知道,我是团员时,人家是党员;我读本科,人家保送研究生;我找到了工作,人家考上了公务员....。。总之,他永远是我追不上的目标。”
心理咨询师曹浩从心理学方面分析认为,家长总拿“别人家孩子”来和自己孩子做比较,这源于一种“偏盲心理”。就像戴了有色眼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记忆和评判: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生活中的收获熟视无睹。一些家长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就会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孩子的缺点。从而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并由此引发焦虑和挫败感。
曹浩说,这折射了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高期望,“很多家长自身在社会体验到许多生存的艰难与不易,为避免孩子以后走弯路,滋生了对孩子的不合理期望。”
网友“把握机遇”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她告诉记者,她并不是有意“刺激”孩子,只是当看到别人家孩子比女儿优秀时,就忍不住要想说一说。“直到有一天,女儿说‘你总说楼上的媛媛这也好那也好,那媛媛的妈妈还比你漂亮,比你做饭好吃呢!’我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员、心理督导师姜辉丽指出,当家长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于是孩子也会承袭父母对待问题的惯性思维模式。“当孩子面对不能承受之重时,他们也需要转嫁自我否定的痛苦。”
网友“小火锅”说:“总唠叨‘别人家孩子’,有时候给自己子女的不是榜样,而是一种自卑感,‘变压力为动力’的期望反而会成为孩子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的重要因素。”
姜辉丽分析指出,家长盲目攀比一方面会导致孩子失去人生目标,把他人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即使以后实现了这个目标自己也会不快乐,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如果攀比的愿望受挫了,他们会更加自卑,夸大自己的无能甚至仇恨父母。”
由于家庭背景、自身条件、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等都不会完全相同。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的成长更健康。曹浩说:“与其攀比,不妨让孩子‘看到自己’,‘成为自己’。”(
说得好啊,不要总是认为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其实自己家的孩子也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优点,所谓人无完人,因为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久了,所以很多优点都没发现甚至是忽略掉了,所以家长摆正心态,自己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嘛,所以别给孩子太高期望和压力。 本帖最后由 2011alily 于 2012-10-25 08:30 编辑
说的真好,以后看来要少拿别人家孩子说事了。不过,这个别人家孩子我本来也不怎么用。我觉得人各有长处和缺点,我甚至不希望女儿太优秀、太要强,这样活会累。 严重同意LZ
别想忽悠小盆友,你比,TA也知道比,为什么你没某家长有钱、有权、有才华......就知道用语言暴力欺负未成年人 不得不说一下,我自己从小就被一个人害着,我父亲从小到大一直在我耳朵边叨唠着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我失去了一切玩的自由,成天只有“学习”二字在耳朵边。回想一下我自己二十多岁以前的成长过程,我觉得就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我小时候恨死了这个名字。
直到前些日子看到有关那个名字的消息我心头才释然。那个名字就是著名的宁铂。
因此,我在自己女儿很小时候起就一直告诫自己不能跟她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不能让她再成为一个悲剧。 尽量不要用别人的孩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过,对这对漂亮的学霸,我真是羡慕啊 还好没有这个习惯 我是这么想的,好孩子都是家长养出来的,孩子好不好,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而是家长教养方式的问题。所以与其羡慕别人家孩子,责备自己家孩子,不如检讨一下自己做父母比人家孩子的父母差在那里。 仔细想想,我爸妈从来没拿别人家的孩子来督促我 看来以后要记住,一定不要说,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养的好,是别人的事,与我们何干?偶尔羡慕一下就罢了,不想自己的孩子太辛苦。身体健康、生活快乐就好!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上面说孩子刚生下来时,父母觉得孩子是完美的,孩子上学后,父母就开始戴上有色眼镜,专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因为父母还是想孩子是个全材。但这样会让孩子很累,父母何尝不累呢?在社会压力下,我觉得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减压,正视孩子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让孩子快乐成长吧。 这点我还好 我不要求孩子将来很优秀、很强、很聪明
但是我仔细想想话中的意思还是要求孩子优秀一点、强一点、聪明一点
所以很难淡定的!
自省了一下,有一点,还好不会常在嘴边。 这对姐妹花自制力超强,刻苦努力,而且对自己的发展有很清晰的认识,我很佩服她们。
我的孩子有他的优点,不用去做“别人家的孩子”。
不过我想多看看优秀的榜样,欣赏他们的优点,让孩子的眼界放得更高更远,是有好处的。 我没有别的孩子的影子,但是女儿却总是自己去比,是不是我给他的影响啊 话说, 别人家的小孩, 一样可以当反面教材呀, 其他小朋友做到不好的, 我觉得也可以拿来教育自己的小孩, 人家做得好的, 更是可以拿来做榜样. 关键是让小朋友认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所以说"绝对不提别人家的小孩", 我是不赞成的, 那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知道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学习中,没有别人家的孩子的影子 hexingying 发表于 2012-10-25 08: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严重同意LZ
别想忽悠小盆友,你比,TA也知道比,为什么你没某家长有钱、有权、有才华......就知道用语言暴 ...
是啊,是啊,我家小朋友已经经常说别人别人了。“他们怎么不等红灯啊”“他们怎么不回家啊”。
家长是想用“别人家的孩子”座位榜样,激励自己家的孩子。 关键是: 这对学霸, 心态积极,自信, 自发自觉拼搏努力,影响比较正面。
父母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也有借鉴的地方。真希望她们父母能出本书, 这样咱们也参考下。
我不会跟我的小宝贝说,你看那两个姐姐如何厉害,你也要怎样? 人家培养娃,必然是付出了心血,精力,时间, 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我是希望能看看她父母怎么做的?
我不会跟我的小宝贝说,你看那两个姐姐如何厉害,你也要怎样? 人家培养娃,必然是付出了心血,精力,时间, 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我是希望能看看她父母怎么做的?
我不会跟我的小宝贝说,你看那两个姐姐如何厉害,你也要怎样? 人家培养娃,必然是付出了心血,精力,时间, 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我是希望能看看她父母怎么做的?
我不会跟我的小宝贝说,你看那两个姐姐如何厉害,你也要怎样? 人家培养娃,必然是付出了心血,精力,时间, 才有了今天的结果。
我是希望能看看她父母怎么做的?
不好意思啊,我是在15s内连发,不给发,就多点了几下。
不是我想强烈的表达什么。 不要拿别人家的而孩子来说事
太好了,反思中 这个话题挖掘得有价值,赞一个!
在我看来,所谓“清华学霸”的积极意义,主要是针对“大学本科”学生而言的吧,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因为这是中国学生最易懈怠、荒废的时期,她们的积极进取、勤奋刻苦、对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的精神,是非常可取的,相信这种磨砺将构成她们一生的精神财富。但除此以外,这种过度极致化的追求,不得不让人感到某种隐忧。
回到家长教育孩子的话题,我支持、鼓励孩子自己主动、自发的“见贤思齐”,但不认同家长以别的孩子如何优异来要求自己孩子,实际上这是很荒唐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