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老师作文讲评:《我的“营养品”》
本帖最后由 球球 于 2012-10-31 09:23 编辑今天,我们讲一篇新作文,题目是《我的“营养品”》。先来看妈妈的感言: 前两天开学,第一篇文章就得到了老师的欣赏,被当做范文在班上交流。这个时候老师的肯定无疑让儿子自信心提高了,儿子更有兴趣地学作文了,也更加佩服非常老师了,真的开心!这是第一单元习作,儿子按照老师的方法,几乎一气呵成。现在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和儿子一起学习一段时间的“非常作文”。每天都有收获,希望每天可以进步一点点! 再来看孩子的原文:《我的“营养品”》(浙江-跳妈)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觉得他说得很贴切。书正如一日三餐,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营养”。 幼年时的我拥有许许多多、花花绿绿的书。大多是撕不烂、玩不破的硬皮书,还有许多画多字少的童话书,它们就像百玩不厌的玩具,我每天都会摆弄它们一番。不知不觉中我认识了各国的国旗、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认识了大灰狼,认识了有趣的拼音字母……出于好奇,小时候的我总会“品尝”这些书,那时我就知道书是“有味道”的。 渐渐地,我长大了一些,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硬皮书已经不能满足我对读书的欲望。我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于是我碰到了可爱温顺的《小熊维尼》,认识了《精灵鼠小弟》,带上《窗边的小豆豆》,经历了《洋葱头历险记》;捧着《十万个为什么》和《福尔摩斯》一起潜下《海底两万里》,我在书中《越玩越聪明》。这时的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常常忘记时间的流逝。 现在的我,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故事书了,我喜欢到有丰富书籍的新华书店,在那儿各种各样的书籍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爱的教育》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朋友、师长之间真挚的友谊,无私和博爱的精神。《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学习到主人公海伦身上有挖不尽的精神宝藏,有取不尽的人格魅力。《西游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等等都让我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不管是幼稚的硬皮书,还是有趣的故事书,或是精彩的大部头著作都像是我的营养品,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让我茁壮成长。 有妈妈讲,本文中用书名把故事串在了一起,这个写法别有趣味。现在,我们再花一点时间,看一下过去讲评过的一篇范文:《妈妈的爱》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f843700102e5c5.html。 今天要讲评的作文,还要从《妈妈的爱》讲起。《妈妈的爱》这篇作文的博客题目是:《对称词的实战运用》,深入一步的讲,是对称的实战运用。刚才也有妈妈讲:通过对称词,现在对于写实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是我们学习本文,最重要的看点之一。 本文的第一个特点,对于本文的结构,大家一致评定:思路清晰、结构清楚。主要体现: 一、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觉得他说得很贴切。书正如一日三餐,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营养”。——“头”,是开门见山的“头”。 二、不管是幼稚的硬皮书,还是有趣的故事书,或是精彩的大部头著作都像是我的营养品,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让我茁壮成长。——“脚”,是前呼后应的“脚”。 三、“身子”部分,小朋友用了三个对称段。分别以时间为坐标写到:幼时的我与书的关系;长大一些,我与书的关系;现在的我与书的关系。 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写得饱满充实,全文有骨有肉。所谓的“骨”,就是骨干的“骨”,就是主线清楚、条理分明、层层递进。所谓的“肉”,就是写得饱满丰实、内容丰富。“肉”的饱满丰实,是怎么实现的?是通过对称句、对称词的大量运用来实现的。所以,本文与《妈妈的爱》这篇作文的特点是一致的,即:通过对称把文章写实。 第三个特点则是移花接木、张冠李“代”的技法的运用,也就是借代的运用。借代,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先喻后代。先把书喻成“营养品”,然后就一路借下去,借而不还。所以在本文中,小作者在看书时的用词,分别用到了“品尝”、“吸收”、“陶醉”、“满足”都是借而不还的体现。而不是简单地说看书、读书。这样写来,就多了不少趣味。 第四个特点,也正如大家所看到和评论的,用书名将故事、情节串起来。这样写起来,更有肉感。 先来看《妈妈的爱》: 中午的时候,妈妈放弃午休的时间,登录可以积分换书的网站,为我默默的积分,换回我喜欢看的书。于是,我认识了《小牛顿》;与《小兔彼得》交上了朋友;我是属羊的,所以我《讨厌的大肥猪》;我还经历了《洋葱头历险记》,我在书中《越玩越聪明》,我也特别钟爱《我讨厌书》。 再来看本文中: 于是我碰到了可爱温顺的《小熊维尼》,认识了《精灵鼠小弟》,带上《窗边的小豆豆》,经历了《洋葱头历险记》;捧着《十万个为什么》和《福尔摩斯》一起潜下《海底两万里》,我在书中《越玩越聪明》。 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作文的体裁与素材。有些妈妈经常问一个问题:写人的作文如何写?写景的作文如何写?叙事的作文如何写?在我们看来,作文是不分体裁的。大作文,小道理;小作文,大道理。今天我们讲的这篇作文与《妈妈的爱》分别写的是两种体裁,但就素材而言,是同一素材:书。同一素材,但写的角度不同,则体裁也不同。 提醒大家:写作文要忘掉体裁,从素材上入手。同一个素材,由于描写的角度、方法不同,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体裁。 由此,也可以去认识:天下作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抄写、仿写,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要能举一反三,学会同一个素材运用于不同的文体中。 本帖最后由 球球 于 2012-10-31 09:30 编辑
上午我们一起探讨了作文的体裁与素材的关系——如果能很好地运用素材、把握素材、从素材上入手,那同一个素材,由于描写的角度、方法不同,则完全可以运用于不同的体裁。 现在我们重点来对本文进行讲评。先来看头: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觉得他说得很贴切。书正如一日三餐,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营养”。 本文的头,运用了一个引经据典的技法,来说明书籍是我们的“营养品”。 这个头开得非常好。我们曾经讲过,“引经据典”既可以充分展示小朋友平时深厚的积累,又可以体现出作文主题的深度与广度。若想一篇作文能得到很好的评价,非“引经据典”不可。开门就用“引经据典”的方法,在很多名家名作中都有体现。比如,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举的例子,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开头是这样写的: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所以,小朋友能运用这个技法来开头,确实难能可贵。当然,在本文的开头中,“人需要一日三餐”与“书籍是我们的营养品”之间,表述得似乎有些模糊。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一下: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说得十分贴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需要一日三餐,人的精神更需要营养。书籍,就是提供给人的精神世界的营养大餐。我们来看下一段的原文: 幼年时的我拥有许许多多、花花绿绿的书。大多是撕不烂、玩不破的硬皮书,还有许多画多字少的童话书,它们就像百玩不厌的玩具,我每天都会摆弄它们一番。不知不觉中我认识了各国的国旗、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认识了大灰狼,认识了有趣的拼音字母……出于好奇,小时候的我总会“品尝”这些书,那时我就知道书是“有味道”的。 我们在上午的讲评中提到过,小朋友虽然写的是书,但在写的时候,以时间为参考,分出了“幼年时、成长时、现在”三个对称段,这样的安排非常好。就小朋友的文字而言,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只需稍加调整,为“营养品”这个主题服务就可以了: 幼年时,我就开始摆弄起了许许多多的书。它们大多是撕不烂的硬皮书,玩不破的玩具书。它们充满了幻想,为我提供了不同的童话世界;它们花花绿绿,让我认识了各国的国旗;它们有色有味,让我认识了瓜甜菜香。从这些“营养品”中,我认识了小老虎与大灰狼,我区分出了bp与qd。我摆弄着它们,摸咬着它们,品尝着它们。书里,有我的信手涂鸦,也有我浅浅的牙印,甚至是淡淡的口水痕迹。我的书,这些“营养品”,是“有味道”的。 在点评文中,我们加上了“我区分出了bp与qd”,这样就把原文中的“认识了有趣的拼音字母”写实了。同时,我们加上了“摆弄着,撕咬着,品尝着”,这样就与大餐更加贴近。我的书,这些“营养品”,是“有味道”的——一语双关,既表示营养品的味,也表示了书中有我的口水味。 我们再来看下一段原文: 渐渐地,我长大了一些,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硬皮书已经不能满足我对读书的欲望。我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于是我碰到了可爱温顺的《小熊维尼》,认识了《精灵鼠小弟》,带上《窗边的小豆豆》,经历了《洋葱头历险记》;捧着《十万个为什么》和《福尔摩斯》一起潜下《海底两万里》,我在书中《越玩越聪明》。这时的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常常忘记时间的流逝。 我们的提升原则依然是围绕着“营养品”来进行: 渐渐地,我长大了一些,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硬皮书里的瓜果桃李、小鸡小鸭、红花绿草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食欲。我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我碰到了可爱温顺的《小熊维尼》,结识了《精灵鼠小弟》,带上《窗边的小豆豆》,经历了《洋葱头历险记》。这些“营养品”会让我穿越时空,我能一天不断地问上《十万个为什么》;能在顷刻间潜下《海底两万里》,甚至会在饱餐《福尔摩斯》时,分不清我是他,还是他是我。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这些“营养品”,让我区分出了好与坏,让我体会到了聪明与愚笨。让我有了喜,也有了忧。 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原文: 现在的我,已不满足于一般的故事书了,我喜欢到有丰富书籍的新华书店,在那儿各种各样的书籍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爱的教育》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朋友、师长之间真挚的友谊,无私和博爱的精神。《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学习到主人公海伦身上有挖不尽的精神宝藏,有取不尽的人格魅力。《西游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等等都让我神魂颠倒,欲罢不能。 再看我们修改后的: 现在的我,已不满足于一般的“营养品”了。名家大作、经典名著里,有我更渴望的养分。《爱的教育》让我深深地品味到朋友、师长之间真挚的友谊,品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私与博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回味着弱者与命运抗争的人格精神,咀嚼着勇者自强不息的气质魅力;《西游记》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让我魂牵梦萦。这些书,好像满汉全席,是视觉与精神的饕餮(tāo tiè)盛宴,丰美而豪华。读得我如饮甘泉,欲痴欲醉。再看结尾: 不管是幼稚的硬皮书,还是有趣的故事书,或是精彩的大部头著作都像是我的营养品,伴随着我一路走来,让我茁壮成长。 我们稍作修改: 不管是幼稚的硬皮书,还是有趣的故事书,还是精彩的大作,它们都是我的“营养品”。它们曾经滋养我,让我成长。未来也将滋养我,让我茁壮、成熟。我相信,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一定能找到它们滋养过我的痕迹。 下面来看修改后的全文: 我的“营养品” (非常老师修改文)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句话说得十分贴切。“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需要一日三餐,人的精神更需要营养。书籍,就是提供给人的精神世界的营养大餐。 幼年时,我就开始摆弄起了许许多多的书。它们大多是撕不烂的硬皮书,玩不破的玩具书。它们充满了幻想,为我提供了不同的童话世界;它们花花绿绿,让我认识了各国的国旗;它们有色有味,让我认识了瓜甜菜香。从这些“营养品”中,我认识了小老虎与大灰狼,我区分出了bp与qd。我摆弄着它们,摸咬着它们,品尝着它们。书里,有我的信手涂鸦,也有我浅浅的牙印,甚至是淡淡的口水的痕迹。我的书,这些“营养品”,是“有味道”的。 渐渐地,我长大了一些,成为了一名小学生,硬皮书里的瓜果桃李、小鸡小鸭、红花绿草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食欲”。我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我碰到了可爱温顺的《小熊维尼》,结识了《精灵鼠小弟》,带上《窗边的小豆豆》,经历了《洋葱头历险记》。这些“营养品”会让我穿越时空,我能一天不断地问上《十万个为什么》;能在顷刻间潜下《海底两万里》,甚至会在饱餐《福尔摩斯》时,分不清我是他,还是他是我。我陶醉在书的海洋里,这些“营养品”,让我区分出了好与坏,让我体会到了聪明与愚笨。让我有了喜,也有了忧。 现在的我,已不满足于一般的“营养品”了。名家大作、经典名著里,有我更渴望的养分。《爱的教育》让我深深地品味到朋友、师长之间真挚的友谊,品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私与博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我回味着弱者与命运抗争的人格精神,咀嚼着勇者自强不息的气质魅力。《西游记》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让我魂牵梦萦。这些书,好像满汉全席,是视觉与精神的饕餮(tāo tiè)盛宴,丰美而豪华。读得我如饮甘泉,欲痴欲醉。 不管是幼稚的硬皮书,或是有趣的故事书,还是精彩的大作,它们都是我的“营养品”。它们曾经滋养我,让我成长。未来也将滋养我,让我茁壮、成熟。我相信,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一定能找到它们滋养过我的痕迹。 好文章,拜读了 喜欢非常老师 不错,我也喜欢这样老师 ceetophz 发表于 2012-10-31 15: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错,我也喜欢这样老师
随时被喜欢得受不了{:soso_e10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