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个贴子:关于现代私塾:)
楼主按:这个是从一个贴子里截下来的哈,是一个小伙子骑游中国路上所遇到的事,和现代私塾有关系,给大家做个参考,转在这里不为过吧:)走在去樟树市的路上,中午路过一小店,看见一支骑行队伍,过去打了声招呼。发现原来是在新余见过的车友(当时问了我好多问题,我自豪了半天当了次前辈)也是从新余出发的,他们去上海,有一段同路,于是我就跟着他们一起走了。
这支队伍有7人组成,3位女老师,同在一家私塾教书,三人是90后的老师,有两个比我还小人家都当老师了,让我好惭愧。
一位是私塾校长,也是领队。
其余是两位家长,和一个10岁的小朋友。让我更惭愧了。。。
路上和小朋友的母亲交谈了一会。这位阿姨是一位小学教师,那个10岁的小朋友就是他的孩子。原来这位小朋友在两年前就已经从学校退学了,在私塾上课。家人的态度可想而知,但最后也是同意了。作为母亲她这样的举动真的让我非常震惊。她说自己作为老师,比较了解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大多数人一样走在一条平凡甚至可能被埋没的道路上。而私塾注重的是思维教育,对于孩子的启蒙和引导有非常好的作用。目前课程大多数为体育课,还有学一些中国古代的著名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这些都是教学的课程,(我承认这些玩意我从来没看过,除了零星的几句经典诗句之外)但是目前并不教学生数学。虽然这样的教育模式没有得到普及和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已初显成效,去年就有些孩子被外国的著名大学录取。尽管我对于这种私塾并不了解,但我对这位有着高瞻远瞩的母亲充满敬佩。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教育模式的(因为体育课很多)不过我已经老了,不能重新来过了、乖乖自己走自己的路吧。
晚上大家到了南昌边约50公里左右的小港镇上,我随大家一起住了下来,吃了饭,洗了澡和衣服,舒舒服服的躺下,和那位私塾的校长聊天。
一开始我还有些紧张,因为学生时代起我就认为校长都是很可怕的人,且沟通起来比较吃力。但交谈几句之后,我发现他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反而他的话语总能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前,我仅仅只是个被教育者,但现在作为一个社会人,听教育者阐述自己的见解,感受还真是不一样。
听他说浑浑噩噩的过完大学以后,学校分配了工作,于是成为一位老师,后来成了副校长,但那时早已没了当初的教学热情,他开始觉得有些不太对劲,按他的话说“教育不该是这么个东西”。于是他推掉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放弃了平步青云的生活,当时正校长的极力挽留也没能劝回来他。他开始寻求自己想要的教育方式,他曾给疯狂英语的李阳担任秘书,觉得有些感觉了,渐渐对教育有了些的想法,于是他独立出来,开始创办这样一所私塾。他说教育本该是自由的,孩子就该在玩乐中汲取知识,而不是重重制度的压制和重压之下的考核。而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年龄是在12岁以前,以后的生活习惯和轨迹和12岁之前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把握好时间,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虽然我不懂,不过感觉受益匪浅。年轻人是该多与比自己年长和强的人接触,真的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很多很多。)
他自己是上海人,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坐火车回家。那位10岁小朋友再过貌似半个月就满10岁了,于是他一想,何不一起骑车去上海,庆祝其10岁的生日,对他的成长也是有正面的影响的。于是他出资买了车子,练习2个月以后正式上路了。
他说他敬佩我,让我感到受宠若惊,但也很高兴,他对我的赞美让我感到很有分量。他说他自己20年从事教育40岁才明白的道理,在我20岁的时候就能从这种束缚中逃离出来。但我觉的我没那么伟大,我仅仅只是寻求我想要的而已。
隔天我一醒来,他们已经不在了,我连住宿费用和饭钱都没给他们。电话也只是他们单方面留了我的,想联系也联系不着啊,希望快点打电话给我,我也是需要被拯救的孩子啊!
cloud630630于2012-11-12 21:00补充以下内容:
呵呵,其实我自己也很想做一个私塾,仅仅是有这个想法哈:)当然,我的国学的基础不怎么有,只是“心有戚戚焉”:) 我也很佩服这些人。他们的思考和尝试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会有促进。 现在私塾不少,理念很好,但最终能学成什么样子不好说,毕竟还是片实验田。而且没有学籍,升学也会困难。我知道的一家,父亲是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吧,孩子原来在所私立学校,上了半年多退学私塾了,主课父亲教,体育音乐科学什么的,还得到外面报班。完整的私塾成本应该很高,毕竟是小批量产品,或者是零售性质的,不像主流学校,像个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批发出去,成本自然摊薄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