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 发表于 2011-3-28 12:34:04

3月29日歪歪语音讲稿:论语公冶长第五11-20句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9 21:24 编辑

开场白:谢谢各位百忙之中光临,歪歪生辉。很高兴也很荣幸在当爸的读经室里客串一把。读论语这事吧,每家有不同的方法,当爸主张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他们一家总共要读300遍,我想当当以后一旦开始系统理解这本书,过程肯定要比其他家庭缩短很多,我想说,他们家很有学术氛围。但是我家巍巍同学呢,从小到大感兴趣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听故事。所以我们家读经的方式,也就是瞎讲。一切学习在聊天中进行,将瞎扯进行到底。我今天来呢,也就是跟大家分享下这种闲聊式的学习方式,希望孩子们听了后呢,觉得原来读经是这么有趣,并不是那么严肃枯燥,那么我就高兴了。

然后我希望不是我一个人在滔滔不绝,我讲的过程中,你们可以随时打断我,在屏幕上打字,或者抢麦,要求我把你们没听懂的地方再讲一遍,或者提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因为平时在家里呢,都是我一句,巍巍一句。那今天呢,我把你们所有的孩子,都当成巍巍,我一句,你们十句,岂不是很好?


在开讲之前呢,我们稍微来了解下这章的内容。《公冶长》第五,主要是是品评人物为主。我们通俗的说法,孔子弟子72贤,学生三千。不过据史记里孔子自己说呢,是 “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的,孔子的弟子有哪些人?请打字或者抢麦告诉我。
很好,我再问个稍微高难度的,孔门十哲都有哪些弟子?然后排出了孔门十哲。德行科的有四个: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科的是:冉有、季路。言语科的:宰我、子贡。文学科的:子游、子夏。【原文】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萧寒】: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说:“申枨不就是吗?”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算得上刚呢?”申枨,孔子的学生。这个人的资料很少,《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里写到他的话就一句,四个字:申党字周。所以他到底怎么有欲呢?我们也不清楚。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子路》13.27)。“刚”的特点,就是无欲,求己不求人。林则徐写过一个对联,上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讲一个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蒙求》里比较靠前的,杨震关西,杨震是东汉的一个学者,精通《尚书》,非常博学,被誉为“关西孔子”,前半生都在教学,到50多岁才出来做官。这个人非常地廉洁奉公,讲有次他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却不了解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厉声训斥他:“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听了,非常惭愧,悄悄出门走了。因为这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而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
【原文】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萧寒】:这条讲的是恕道。“恕”是什么?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颜渊》12.2)。这是从自己这一方面讲。在《里仁第四》15句里孔子曾跟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其他学生问,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重恕道。他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那就是“恕”吧(《卫灵公》15.24)。子贡反对强加于人:别人欺负我,不行;我欺负人,也不行。恕道的核心是对等。

曾子说,“犯而不校”(《泰伯》8.5),是不抵抗主义。印度的圣雄甘地主义是这一种。这里就不讲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了,来穿插一个甘地小时候的故事:15岁时,甘地偷了哥哥手镯上的一小块金子,良心受到谴责。由于不敢当面认错,他写了一封悔过信交给父亲。他原以为会受到重罚没想到病榻上的父亲读后泪流满面,竟原谅了他,甘地感动得哭了。这是甘地人生中第一堂“非暴力”课。他认为,父亲信任与慈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骂和棒打。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这些爱的眼泪洗涤了我的心灵,抹拭了我的罪污。只有亲自经历这种爱的人,才能认识它的价值……”这个故事,也是讲给我们的家长们听的,是否在这个故事中有所启迪呢?

再回到前面的话题,刚才说了不抵抗主义。毛泽东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则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还有一种,是“人不犯我,我也犯人;人若犯我,我更犯人”。
概括一下:这三类,一个是别人欺负我,我不抵抗;第二个是别人不欺负我就罢了,要是欺负我,我就打回去;第三个人家不欺负我,我也要欺负人家,人家要是欺负我,我将更厉害地欺负他。
提问:各位小朋友,你们是哪一种呢?平时在学校或者在公园有没有受人欺负,又是怎么做的呢?【原文】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萧寒】: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孔子给学生上课,都讲的什么内容吗?孔子给学生上课的内容,主要是六艺的书(礼、乐、射、御、书、数),礼,指的是德育,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乐是音律,还包括祭祀或外交等;射,骑马射箭及自身武技等;御,驾车,我认为应该引申为兵法;也有人说,射御连起来指的是体育和劳动;书,应该是习文,还包括学习各种历史文化知识;数:算术,主要指古代的一些易经八卦之类的算法,如奇门遁甲等。“性与天道”,这里说“不可得而闻也”,并不是说孔子一点也不讲,只不过这两大问题太深奥,比较难讲,也讲得比较少罢了。《论语》讲“性”,除了这条,还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17.2),《三字经》开头,就是这两句话;讲“天道”,除了这条,一条没有。 子贡这里说,老师讲的诗书礼乐的知识,我们经常听到,而且听了能懂。老师不太讲人性与天道,我们很少听到,这类的问题,也不是只听就能悟的。
【原文】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萧寒】以下的文字来自于李零的《丧家狗》。“有闻”是有所听说,子路听谁说?听到的是什么?原文没讲,无法深究。这段话和《先进》11.22有关。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即我听说了就可以干吗?孔子说,你的父兄都在,怎么可以听说了就干?劝他甭干。但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你听说了就干吧。公西华很困惑,问孔子,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两种答案。孔子说,冉有遇事容易退缩,子路遇事容易冒进,所以有不同答案。有父兄在,就不能干,肯定是出远门或有危险的事,是某种大事。子路是急性子,老师说了,马上就干,如果不能干,他会团团转。 孔子说,君子的特点是“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讷于言”是放在“敏于行”前。这两条,最好都能做到,但孔子的学生,往往只占一条。他们当中,最受老师夸奖,全是有道德涵养,老实巴交,“讷于言”的主儿,颜回是代表。颜回慎言,在老师面前,少言寡语;老师说话,从不顶嘴,不但不顶嘴,还退而自省,躲在屋里琢磨,琢磨琢磨,就琢磨出什么名堂来了,令老师喜出望外;老师讲一句,他能琢磨出十句来,有所创造,有所发明。这是思想型的君子。子路相反,“讷于言”,他做不到。他说话太急太冲,嘴上没把门儿的,老师讲话,经常插嘴,不但插嘴,还顶嘴,甚至叱责老师,或替老师拿主意。他的特点是“敏于行”。孔门中,行动型的君子人数居多,子路是代表。

颜回和子路,让老师挑,小朋友们说说,老师会喜欢谁呢?

以上14章是以评论学生为主。

巍巍 发表于 2011-3-28 12:34:28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8 19:15 编辑

【原文】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萧寒】: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什么叫谥号?辞海里说:“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逸周书 谥法》说,“学勤好问曰文”,孔子说孔圉能做到这一点,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提问:小朋友知道孔子的偶像是谁吗?

嗯,就是那个周公,孔子对他崇拜得紧,做梦都会梦到。这个谥号制度,传说就是周公发明的。用“文、武、明、睿、 康、景、庄、宣、”这些好字眼来评价这些君主啊,大臣啊。当然,还有不好的,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字;还有种就是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mǐn同“悯”)、悼”等字。比如我们知道的,周武王、楚怀王、汉文帝。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大家要注意一点,谥号是死了才有的封号,相当于盖棺定论。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三国的文艺片里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就把他叫做献帝,那是胡说八道,难道献帝未卜先知,早就知道他会把皇位献出来?
【原文】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萧寒】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孔子对子产的评价很高,说他有四大美德:恭、敬、惠、义。

子产拆墙:公元前542年,子产陪郑伯(郑文公)到晋国送礼,晋平公有事没及时接见,于是子产派人把国宾馆的墙全拆了。平公派人照会,表示抗议,反而被子产一顿抢白,大意是说:咱们千里迢迢到晋国来进贡土特产,您却迟迟不接见,咱们不能及时表忠心,心里这个急呀!东西实在太多,要是不拆墙,就没地方放财礼了,这罪过不是更大吗?结果是晋国连连道歉,赶紧接见,好吃好喝招待了郑伯。

子产蓄鱼:话说这个子产特别喜欢行善,从不杀生。 一天,一个朋友送给子产几条活鱼。这些鱼很肥,看起来味道鲜美,肯定会做成一道美味。子产收到礼物时,非常感激朋友对他的关怀。他高高兴兴地收下了礼物,然后吩咐仆人:“把这些鱼放到院子里的鱼池里。”  他的仆人说:“老爷,这种鱼是鲜有的美味。如果将它们放到鱼池中,池里的水又不象山间小溪那样清澈,鱼肉就会变得不松软,味道也就不会那么好了。您应该马上吃掉它们。”  子产笑了,“这里我说了算。照我说的做。我怎么会因为贪图美味就杀掉这些可怜无辜的鱼呢?我是不忍心那样做的。” 仆人只得遵照命令。当她把鱼倒回池中时,她对鱼儿说:“你们真幸运啊。如果你们被送给别人,那么你们现在已经在锅中受煎熬了!”




【原文】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萧寒】 :晏平仲:齐国的贤大夫,名婴。《史记》卷六十二有他的传。“平”是他的谥号。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这里一方面是对晏婴的称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他的学生,向晏婴学习,成为有道德的人。
那么这个晏子除了善与人交,他的口才也很好,想必你们都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吧。
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犯了偷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原文】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萧寒】: “臧文仲”,即臧孙辰,鲁卿,先孔子,历事庄、闵、僖、文四公,活得很长。 “居蔡”,给大蔡之龟盖龟室。大蔡之龟,是与“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并称,皆“诸侯良宝”。据说这种龟有“三棘(脊)六異(翼)”(龟背有三条脊,两侧有六个小翅),非常珍贵。 “山节藻梲”, 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这里是说,臧文仲的龟室,装饰很豪华,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了。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原文】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萧寒】: “子张”,孔门三期的学生,他和孔子谈话,当在孔子的晚年。 “令尹子文”,斗谷於菟,字子文,楚成王的令尹,先孔子。他三次为令尹,三次被解职,这一说法也见于《国语 楚语下》。 “陈文子”,齐大夫,名须无,陈完曾孙,与孔子同时代的人。 “崔子”即齐大夫崔杼(zhù)。崔杼弑齐庄公,陈文子流亡在外,到过两个国家,但对所到国家的大臣不满,觉得他们和崔子一样坏。 令尹子文可上可下,忠于职守,可以称得上“忠”;陈文子谴责乱臣贼子,不合作,可以称得上“清”。孔子对他们的评价都不错,人是好人,但孔子认为,他们还够不上“仁”。看来,“忠”和“清”都低于“仁”。



【原文】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萧寒】: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此人也先于孔子。季文子慎行,行动之前总要考虑三遍。孔子认为,两遍也就够了。想两遍是什么意思?可能是正面想一遍,反面想一遍,即从有利的方面想一遍,再从不利的方面想一遍。《孙子 九变》:“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这句也可以联系孔子的另一句话:“过犹不及。”

巍巍 发表于 2011-3-28 12:36:31

本帖最后由 巍巍 于 2011-3-28 12:44 编辑

上星期在我们小组试讲了下,问,听懂了没?皆言:懂了。不知是真是假哈。
当爸建议加上几个故事,就加了点。
请各位家长先过目下:以这样的讲法,孩子们能不能听懂?
还有,文中不乏错误之处,也请先指正。


悲催,论坛又不支持我排好的格式。我编辑了好几遍,按了很多空格键,但是提交了,又不显示换行。晕死。
各位将就着看吧。

flow_huar 发表于 2011-3-28 12:37:29

搬凳子,学习论语

cyfjb 发表于 2011-3-28 12:37:43

3月29日吧?

封疆大吏041010 发表于 2011-3-28 12:58:45

你一句,我们十句。。。。。。。。。。。有噪音的哎。
为你捏把汗哎:L

霹雳火 发表于 2011-3-28 13:13:19

期待!
正好今天收到新买的版本全的《论语》了,不然的话又得跟着抄了。

aniu_fan_shnws 发表于 2011-3-28 13:18:52

喜欢这样的讲课!
上周已经下载了音频,今天又翻出了以前不知什么时候买的《论语》小册子。
我们九岁,但没读过,基础可能相对弱些。但孩子对故事感兴趣,而且课文也学过孔子。最关键的是,当我告诉他,周二有论语的讲课,是否有兴趣参加时,他很痛快地答应!
已经把读《论语》定在本周的计划中了,同时今天早起就利用孩子吃饭的时间,开始放音频了。
期待巍巍版的讲解!

diana_d 发表于 2011-3-28 13:19:16

爸妈网的版版们,咋效率都这么高呢
跟着学习

aniu_fan_shnws 发表于 2011-3-28 13:21:58

对了,再预告一下,29号开始的具体时间。

丹溪笠翁 发表于 2011-3-28 13:33:35

本帖最后由 丹溪笠翁 于 2011-3-28 13:34 编辑

巍巍真是才女,名不虚传!
很仔细地看了巍巍的讲稿,对我们家(5岁、3岁)男宝宝来说,好像稍微难了些。
我们是有故事的地方就讲,没故事的地方就读,不加知识性和评价性的讲解。

ymei 发表于 2011-3-28 15:27:53

这会儿我一上线就感到很震撼!亲爱的巍妈,我再次崇拜中!下午待会儿还是要带孩子去医院,天天奔波中……明天我一定要到,要听

Jean 发表于 2011-3-28 15:28:06

谢谢巍版辛苦备课给我们讲解论语。

从上次巍妈试讲课之后,欣对读经典有些兴趣了,被动读转变为主动要求读,对阿姨讲的故事兴趣更高。就欣看来,在听课之前,一定要熟读之后再来听课,效率要高些。所以建议家长们能在孩子听课之前,读一读论语,哪怕只把要讲解这几条读上个几遍:)

只手之鸣 发表于 2011-3-28 15:39:36

有讲稿,真是太棒了,谢谢巍妈。我们家的现在很期待,呵呵~

巍巍 发表于 2011-3-28 15:51:00

更新完毕。请大家雅正:)

睡莲 发表于 2011-3-28 16:37:42

很喜欢这种形式,孩子很感兴趣,谢谢飞仙。我家的才开张读,能否推荐一下配套的论语读物呢,像故事类的,上次好像听人说了几本说论语的书,记不住了。

风筝 发表于 2011-3-28 19:10:27

今天让浩浩先预习一下。

abbey1019 发表于 2011-3-28 20:38:30

明天参加,猪现在每天都不愿读,正头痛呢,正好借这个好机会培养兴趣,让他听听有那么多小朋友都在学呢~~~~

凯凯 发表于 2011-3-29 11:09:49

我们是刚开始接触论语,还没开始读,晚上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幸运鱼 发表于 2011-3-29 14:30:53

想来旁听,熏陶熏陶,麻烦YY频道是多少?

巍巍 发表于 2011-3-29 21:20:52

本来想写个日志表扬孩子们,发现论坛有点问题。这里说一句:晚上大家表现都很出色。

aniu_fan_shnws 发表于 2011-3-29 21:30:06

谢谢巍巍版!
强烈要求还有下次!不要只是一次客串!

tz可乐妈妈 发表于 2011-3-30 11:19:12

形式很好呢,这样可以提高孩子读论语的兴趣。

byegood 发表于 2020-10-22 18:11:15

感谢分享好资源

songyang521521 发表于 2020-11-14 10:29:40

好有心的家长

Giant 发表于 2021-2-27 08:48:27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月29日歪歪语音讲稿:论语公冶长第五11-2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