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了,语文老师很少批改作业,请教一下这正常吗?
孩子的语文老师是一位聪明,有思想,但很感性(有点情绪化)的人。 她有点藐视应试教育,从一到三年级,从来不带孩子进行考前复习。课程也常常拖到期末考试前一两天讲完。这学期的语文课程基本是让孩子们自学,只挑选个别课文详细讲解。教材配套作业基本上是在课堂完成,会对答案,但不批改。作文大概每周一篇,通常要三个星期以上完成批改。鼓励孩子阅读,要求每周写一篇阅读笔记(会抽查)。班上的孩子普遍基础知识薄弱,期末考试成绩不好。我对这种教育方式有一点担心,想听听坛子里各位爸妈的看法。 这样看来你比我还惨些~我不认为这是好老师——基本的营养没有吸收,怎么会茁壮?
爱迪生、牛顿如果连字都不识,怎么发明?
自我意识(或许是偷懒吧!)现在的老师太自以为是了。很同情你哈。
虽说孩子不会被抹杀语文的兴趣,但是又能如何发扬?应试是可以忽略一时的成绩,但不是完全不要长期的努力的。 众人独醉我独醒,不如与人共醉,就是想不醉也要有九阳神功。可惜,神功不好练。 家长可以藐视应试教育,如果老师都藐视了,心里还真有点不踏实过哈。 我的孩子还没上小学,不知现在的学校什么样,倒是我自己的经历可能能给你一些参考,这个老师的路数看着很熟悉,很像我小学里老师的方法。
我小学念的是当时号称数一数二的好学校,教材也和统编的不一样,我们那个课本里的内容2/3现代文,1/3古文,都是名家名篇,有很不少是统编的中学课本里才会出现的。我们那会也不是所有课文都讲,挑重点课极精的讲,精讲课还会包括课本外的延伸阅读;其他课自学为主。所谓自学就是老师会给出几个问题要你事先预习,好像包括生字生词自己查字典给出解释,还有几个关于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这个作业不用交,不过老师上课时会随机提问,然后老师只会拿出几个知识点串讲过就算过去了。除此以外,每周要写周记,每天要写“阅读摘抄本”(就是摘抄你读的书里觉得好的段落),印象中老师好像只是简单看看,极好或极差的才有个把评语。最特别的是每个学期有2次、每次2周时间教材内容完全停下,集中写作练习,每天上课一半时间是点评作文,另一半时间是写命题作文,回家的作业还是作文。
要我说,这个方法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需要孩子很自觉,要想混也没人管你。反正我们那批“实验生”最后是两极分化很厉害,成绩好的特别好,成绩差的特别差,不过不管后来是去了多好或多差的中学,一般语文成绩都不错。 回复 tangodigo 的帖子
是低年级开始就这样吗?:loveliness:
3年级开始是这样的。1、2年级是大开本的教材,跟统编的也不一样,太早了记不清怎么上课了,反正回家没什么作业,但预习一直很重要。。。呵呵 这种情况,你在家帮孩子学扎实课本知识吧,课外再做些拓展练习。毕竟整个教育系统不会为她改变方式。 老师有没有教导自学的方法?我认为,养成学习的习惯很重要,低年级老师更有责任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比如说老师让孩子自学,应该是提一些要点来引导孩子自学,该看哪些,读哪些,背哪些都应该很明确的,至少也要告诉家长,这样即使老师不教,家长辅导的时候也有重点,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来说。
不过,楼主的描述,我觉得这个老师既没有进取心(不关心自己所教班级的孩子成绩),也没有责任心(只对答案,不批改,完全不愿意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至于什么阅读笔记这些,如果课文都不好好读,又怎么能指望课外阅读能读得好呢,一星期一篇的作文,要三周才能批改完毕,效率也可见一斑。。。问一下,她是班主任吗? 我们大学有个老师就这样,不过大家一致认为他是混,一堂课下来什么也不说,抛出问题让大家讨论,这我没意见,可总得点评一下吧,大家吵了半天也不知对错如何.小学就这样更要不得了 我倒觉得老师的教法很好,因为到高年段,阅读量的多少会越来越重要,只要你阅读量多了,语文学习自然会跟上去了,建议家长要跟进孩子平时的作业和学习情况,纠正孩子的错别字,至于老师改不改作业无所谓,孩子懂了就行。 快乐天使2002 发表于 2011-3-29 2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倒觉得老师的教法很好,因为到高年段,阅读量的多少会越来越重要,只要你阅读量多了,语文学习自然会跟上 ...
我觉得需要家长去跟进最基本的错别字的做法很不好,体现了教育的不公平;某些孩子的家长没有时间或能力跟进的,就会和那些有条件而跟进得好的家长的孩子,产生了两极分化现象;
这多不好啊。
这倒是,这个老师教法,比较灵活,会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的。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反映,老师不改作业怎么知道孩子们掌握得怎么样呢?
这老师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耽误孩子呢 有些小孩的错别字我都认不出来呢,习惯性的一扫而过,发现不了!还是要老师批改才好 不正常. 一二年级是培养习惯和打基础的时期,三年级开始,行的就开始起步了,不行的慢慢走向落后. 不正常。。。这老师挺懒的吧 绝对不正常,既然布置作业,检查反馈是必须的 一开始的时候,需要大人扶住的,要不然有大人管的孩子还好,无大人管的家庭方面比较一般的孩子都被耽搁了 谢谢大家给出了这么多的看法和建议!我之前是照着课后的生词表听写,孩子的书本知识主要靠死记硬背。现在是爸爸上阵,给孩子讲解课文,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报了课外的阅读写作班。感觉是老师像大富翁一样挥霍着孩子的宝贵时间,家长却要利用有限的课后时间弥补课上的损失。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向学校反映情况,为孩子争取享受优质教育的权益. 回复 亲爱的小安德鲁 的帖子
歪楼一下,答复“亲爱的小安德鲁”,那个点评框太小了……
我说的这个就是小学,至少从小学3年级开始后就是这样,不过详细的因为年代太久远了,尽量回忆哈!
我们那会的预习作业至少包括:
1)老师列出一些生字生词自己查字典注音释义,当然你要自觉点,没列出来的,自己不认识的也一块查了;
2)给课文写提纲,就是第几段到第几段是第一部分,说了什么,第几段到第几段是第二部分,说了什么……那样的;
3)老师会给出几个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比如关于中心思想啊、段落大意啊、谁谁谁为什么这样做啊之类的,反正你是得看过这篇课文才能回答出的那种问题。
课后作业完全想不起了……造句?……反正挺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预习上……
课本里有什么……印象很模糊,我能记得的,3年级有朱自清的《春》,鲁迅的《一件小事》,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冰心的《小桔灯》……还有詹天佑修之字形铁路的一篇,忘了叫什么名字,因为这课是特意到火车上学的……
延伸阅读基本上会是:
1)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学《天上的街市》时还读了郭沫若的《女神》,学《春》的时候还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关于时代背景的一些东西,比如学《海燕》的时候组织看了一些苏联电影,还有图书馆发下来人手一本苏联小说,名字忘记了……
呵呵。不好说。咱也左右摇摆
基础知识不扎实也害怕呢 “鼓励孩子阅读,要求每周写一篇阅读笔记(会抽查)。”这点很重要,不要着急,估计到小学毕业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周围孩子水平高了,学习是一个积累过程。 这样的教学很难得! 这种老师适合家庭教育配合默契的学生,如果楼主孩子所在的班级,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那么通过预习后,再上课讨论,孩子之间会有很多闪亮的思想火花呈现,孩子的口才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容易保持。基础知识也是很重要,但当一个人很喜欢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时,我想再让她补充枯燥的基础知识,她也比较容易上手吧。不知想的对不对,因为我家孩子现在学校语文课也是提倡这种教学。在孩子三课主课中,孩子说语文课班上的纪律最好,连最皮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都高。楼主也问问孩子,所有的学科中,班上的孩子整体会比较喜欢哪个老师的课,语文课是否对孩子们的吸引比较大? 遇到这样的老师,有几个家长不会担心的?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所谓的素质教育。 我们老师让家长检查作业,然后签字。 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好,不过因为是实验班,有时让孩子预习,紧接着就听写(要求听写前家长在家听一遍),这时孩子很多都不会,如果遇到老师在课堂讲过,写字课也上过,基本就没问题了 但批改作业好像还都好,特别是英语老师,原来担4个班的课,每个班每天都有课,如果有作业还都改呢!(不过英语老师很少留作业)
语文老师有时留模拟考卷的作业会组织孩子们互相改!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