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是:第一,孩子在0-5岁特别是0-3岁学的东西,通通都要算是素质教育,不具备可记忆性。理由是多数人记不得5岁前特别是3岁前的任何事任何人。所以即便是其他早教,我也当成素质教育。第二,我英语差,畏难情绪,我挑个自己熟悉的早期中文共读执行,而放弃英文。
一直到孩子上私立幼儿园小班,(小小班就开始上幼儿园但是没有英文课),她表现出对英文的极高的兴致,老师让我推一把,这个时候我才开始介入亲子英语。 最近常能看到反思的帖子,很开心!真爱孩子就应该这样{:soso_e179:} 哈哈!我家孩子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的。从幼儿园到二年级,几乎没有说过课外班。 淡定才好,喜欢lz的想法 如今做父母的实在太不容易了,娃们也不容易呀 我家才起步,有点晚了{:soso_e127:} 为什么一说3岁前接触英文就是把孩子仍给电视机呢?难道不接触英文的孩子就完全得到了家长的爱了吗?会爱孩子的,不论中英文,都会给孩子。不会爱孩子的,啥也不教,孩子一样是孤零零的长大--扔给老人或者保姆。孩子能不能得到爱与呵护,不是英语的错。 其实,在我孩子即将步入小一的今天,我一直有一些疑虑,但是得不到验证,也无法验证,所以一直留存在大脑里。
我指的是,假设能回头,我如果换个方式培养孩子,孩子同样到今天这个时间点上的时候,哪种方式的效果更明显?
现在的方式:母语启蒙早,早教以母语为主、中文亲子共读为主,注重其他各方面的平衡。
现在的效果:语言能力强,德智体美劳,除了体和劳稍有欠缺,其他真的是很不错的。举语言的例:8个月会双音,9个月会短句,11个月会唱双段式歌曲以及简单聊天交流,会唐诗数十首。3周岁加入亲子英语后,进步飞快,水平应该在同期开始英文学习里面属于佼佼者。现在单就英文而言,肯定比很多牛爸牛妈差,但是如果综合能力呢?综合能力:幼儿园3年,从小班开始,除了运动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几乎被小妞全部包揽。包括各个学期的园部好儿童、每个学期首批的国旗下好宝宝、中班以后每个学期的首批次小小国旗手、班干部里面的班长副班长、英文比赛等等。题外话:所有涉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几乎都是倒数(怪我虽然活动、运动时间耗费比别人多,但是方式方法有问题,另外我自身的榜样作用不够强)。本学期即将结束,期末汇演就有三个角色,一个是舞蹈,一个是英文表演剧,一个是主持人。
假设的方式:一开始就搞“双语”教育,加了引号是指我家的情况下双语肯定是不伦不类。以这种双语代替母语启蒙,然后其他条件一致。
现在的效果:????
我怀疑的情况是,总体的均衡起来的效果不如现在这么好。 3岁后是最合适的呢,呵呵 其实也没什么明确的年龄界限,先把母语说顺溜了,表达明确了,就可以开始学外语了。 琉璃舞 发表于 2012-12-25 19: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刚跟一语言天才的妈聊了聊,发现特例还是有的。
继续沉思研究。
恶搞:撑杆跳布勃卡水平那么高,假设他的技巧拿出来和别的撑杆跳运动员分享,能有几个人能达到他的水平?多少人真正比原有水平进步了?进步的人进步了多少?然后全民皆学布勃卡(假设布是6岁学撑杆跳,我们让6岁的孩子各个都按照布氏跳法习得去),最后出来几个布勃卡?当然,可能有比布勃卡更高手的人又出现了,可偏偏模式又不太一样,这不,又纠结了。同样,说到有极少数好像是说目前比较明确的是5个全双语家庭的情况,这个属于特例,不具备环境和能力的可复制性,所以效果想也别想。
都想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