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神奇的羊毛毡化现象自己制作一副羊毛手套
完全被论坛打击了,先发这里基础知识:
外表看起来柔细的羊毛,表面覆盖着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鳞片组织,当这些鳞片遇到热水时会张开、竖起。如果再经过外力的挤压、摩擦、揉搓,会让鳞片相互纠结,且紧密地收缩在一起,成为毡化的状态。古游牧民族就是用了这个原理极大地丰富了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做一副温暖的羊毛手套。
6岁小朋友可经过辅导后独立操作,4-5岁可以和大人一起操作,3岁可以打下手。
1.准备喜欢的羊毛,小朋友的手套一只大约需要20g,如果想做的厚一点一只需要40g,本文按20g一只的量描述。
2.用泡泡纸剪手型,沿着手画好后请将边线外扩至少1.6cm。
3.将羊毛扯开成薄片,铺上比手型大的羊毛,厚9层。
4.用热的肥皂水打湿。
5.放上手型泡泡纸
6.将羊毛沿着泡泡纸折上,整理出手型
7.在上面没有铺上羊毛的地方再铺9层厚羊毛。
8.用热肥皂水打湿后,两面修正出手型。并温柔的给它按摩(为了保护皮肤请带乳胶手套),直到羊毛不会跟着按摩方向乱跑,此时已经半毡化。
9.打上肥皂后,现在开始搓澡(为了保护皮肤请带乳胶手套),这个过程3岁小童也能自己操作。直至完全毡化。
10.清洗,晒干。
啰嗦的说明:
1.羊毛遇热水会缩水,所以外沿需要扩充1.6cm。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方向铺羊毛,比如这个手套,实际只要宽左右外沿1.6cm就可以了。如果做纯色手套,最好是横3层,纵3层,再横4层,这样抗拉扯力比较高。
2.要铺的均匀,看是看不出的,要用手感觉,如果是小朋友自己操作,至少将羊毛打湿以后的按摩需要家长帮忙确认一下,如果有地方明显感觉薄,再加点羊毛。
3.何为半毡化,半毡化时虽然你按摩手套时羊毛纤维不会跟着跑了,但是用手捏住纤维上提,其他纤维会跟着被提起。半毡化的过程只需要15-30分钟。
如果用手捏纤维,只能提起几根羊毛,就是完全毡化了。从半毡化到毡化很多人需要1-2小时。所以很多人到半毡化以后就进行不下去了,觉得自己做失败了。
所以用我的肥皂搓澡大法吧。直接涂肥皂,然后用手使劲搓澡吧。最多半小时,手套就会毡化的。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了解完整的毡化原理,想想看
1. 为何古人用的是温水,而我们要用肥皂水(我们的羊毛进过洗涤缺少动物脂润滑),肥皂水的作用是什么?(提供润滑作用和碱性环境)。
2. 现在有哪些毡化方法(湿毡,针毡)
3. 为什么羊毛衫要送干洗(不能用碱性肥皂,不能用洗衣机,不能用热水,不能揉搓)
晋级知识
羊毛纤维表面蒙盖着一层似鱼鳞般的羊毛鳞片(见图),在顺着纤维长度方向,即从纤维根部到顶端的摩擦系数小,从顶端到根部的摩擦系数大。这种性质被称为方向性摩擦效应。羊毛鳞片由3层表皮层所构成,最内层的内表皮与中层的外表皮具亲水性,一吸水就膨润,但是,因最外层的外表皮为疏水性,不膨润,所以,羊毛鳞片如双金属片那样向外张开,增强了方向性摩擦效应的效果。在洗涤时,碱及温度,会加强这种现象。毛编织物在这种状态下如受揉搓,羊毛纤维就向毛根方向移动,缠绕堵塞网眼,这种现象称为毡化。
羊毛毡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1. 湿毡法;2.针毡法;3.湿毡加针毡混合法。
湿毡法:是人类最早使用到的毡化技术,蒙古游牧民们制作毡包的方法就是典型的湿毡法。传统的毡化方法要求必须采用合适的动物纤维,如羊毛和羊驼毛,用肥皂水浸湿后再采用一些机械滚动操作。最初时原毛纤维上的天然油脂可以提供必须的润滑作用,但今天的羊毛纤维都是经过清洗的,因此我们要使用到肥皂。虽然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到先进的制造摩擦力设备和技术,如用气泡堑和竹帘加以滚动和洗衣机脱水来加速毡化过程,但湿毡的基本原则仍保持祖先们的运用技术。
适用作品:大面积一体成形的片状、袋状、筒状和球状物品,如手机袋、手提包、书套、笔筒、帽子、鞋子、围巾、地毯等
针毡法:后期由于工业的广泛发展而应运而生的,用于增加和扩大毡化过程,以便可以将更多化纤和植物纤维加以混合使用。最初的非纺织型的针毡用于生产床堑和家具业的隔热,后来发展为汽车地毯。原理是利用特制带有倒刺的刺针,经过不断的戳刺让羊毛互相产生摩擦,使内部纤维更好地纠结在一起,从而达到毡化的过程。
适用作品:小型立体物品,如玩偶、饰品、吊饰等,适合为动物和人物塑型,也可用于塑造物品表面不同图案的装饰。
湿毡加针毡混合法:综合以上两种方法优点,让作品即具备一体成形完整性又能兼顾细节美化处理的精美性。
本帖最后由 凌恰 于 2012-12-27 09:54 编辑
看起来很有趣啊,可是看不到图,而且羊毛不知该去哪里找 看起来很有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