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体验英语练习听力?
求教各位:体验英语读完SETA 3。现在每天早晨给孩子循环播放SETA3的MP3,儿子经常听着听着入神。问他听懂没,他说都懂的。最近几天开始给他听SETA 4,书还没读过,但给他听好像也能听个大概(很多重复SETA3).
问下各位,这样是否能达到练习听力的效果?还应加些其他什么内容吗?
(另外,坛子里很多牛娃,许多都是启蒙早,我们算晚的(接近4岁才开始正式在机构学英文)。很多都是从动画片开始,看了以后感觉的确从发音到口语都非常棒,后悔当初孤陋寡闻不知有爸妈网这个神奇的论坛!但孩子已上小学,有作业要做。课余时间除了学习英语还有钢琴课。每天的空闲时间很有限,因此,看动画片似乎不是个很可行的方法。)
希望各位给些建议!谢谢!
周末看动画片吧,快放寒假正好看呢 我也一直在想,能不能用体验英语来锻炼听力
之前听一个爸爸说是可以的 我们也在用体验听,但不单单是这个;这个语速慢,倒是容易听懂。我们和你们起步差不多,但刚开始一级;动画也在看;还没正始上培训课; 体验是外国人读的吗?是的话,可以,不过也可以把孩子看过的动画片提取音频来听啊。没时间看动画也没有关系了,我觉得小孩子可能还是喜欢动画胜于书本把 我倒觉得听啥都可以练听力,只要发音标准,孩子爱听。 楼主孩子才6岁,建议看看HI5斑斑的听力训练路线走! 都上小学了,就不要再迷信动画片了,泛看动画如果没有听力作基础,几乎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只要带音频的资料,先要理解(整句话)意思,让孩子多读,跟着音频读。不要去跟风别人做那些泛看,泛听的事。只有扎扎实实的长期坚持才有效果。那些五花八门的神奇”疗法“你可以当热闹看看,但不要真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听力就是要多听
yuqinghuaz于2012-12-28 09:13补充以下内容:
听力就是要多听 一般动画片一集也就20分钟时间,当学习累了的一种调剂吧,我们目前也是挤时间。听力资源应该是各方面的,有歌有故事有动画音频。 我家也在听,不知道能不能动,反正就放着给他磨磨耳朵 xianyun0403 发表于 2012-12-28 09: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是想构建英语思维,还是听动画片比较好,有故事内容能建立框架,体验能给你什么呢?就是重复句型,不断替 ...
您第二个转帖我看了,很受启发,谢谢! 我家小妞和你这个差不多。
我是3周岁2开始介入英语,现在也快2年半了。英语只在所有亲子项目里面并不占大头的比重,因为我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比较简单。所以啊,也乐得悠然自得,闲庭信步。国庆后也才开始到SETA第四级。不过我是完整系列的,同级ABCD都过。水平啊,和你家这个也差不了多少,也是一听新的基本都能听懂。
不过我家的体验学习很有意思,我每次拿出3本堆在床头,晚上睡前中文故事之后只讲一本或者听一本(时间安排问题,刚拿出来的就听音频,拿出来两三天的就讲书本),然后早上磨耳朵的时候,混在peppa里面,限制是每天早上只能听3个故事,任选音频里面的故事之三。体验过关以孩子独立看书(其实是看图)复述完整内容的90%以上为过关。就这样一本一本过关,也过了上百本了。呵呵。
孩子乐在其中,我也没打算改变这种方式。 你个人的情况,我觉得还是个体化对待。看你重点突出什么方面。因为你现在孩子学习的项目很多,突出的方面可能也不少,后来又想上英语,这无不可。但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也要注意到时候都混个眼热,无一深入。
如果确实想专术英语,其他就要适当放掉一些,让孩子有个更快乐的、更主动的、更自由的而不是完全安排式的童年。
如果只是想把英语弄个差不多,我觉得就不需要再把时间挤出来,不断看动画片什么的。大家时间都那么多,谁也不多谁也不少,都要走完整的专项培养之路,估计效果不好。还是有所侧重为好。
特别是小学生了,更不需要我们事事给他安排围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清单照部就搬。 本帖最后由 janerrr 于 2012-12-29 09:23 编辑
个人感觉体验读的太慢了,我家是将喜欢的动画音频提取出来给他听,他很感兴趣! xianyun0403 发表于 2012-12-29 08: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经常看到论坛里很多经验都提及跟读和复述,跟读可以理解,帮助孩子输出的途径之一,复述我就迷糊了,怎样 ...
呵呵。认同我的人不多,你既然给了我溢美之词,我就多说两句。
老实说,我没入典范,不知道里面所说的四步学习法,意指何为,但是我能猜出大概。正如同看到牛人牛蛙,没看内容,我也知道大概的培养方式。成功的学习方法,大致相同;而成功者的基本条件,也大致相同。但是注意这个成功的界定,是指某个方面的成功,而且还要注意时效性。抱着这种心态,一般的人都能做到淡定和个体化处理。很多人不淡定,心态焦虑、恐慌,以致急起直追、快马加鞭、高目标高要求,都源于认识不清个体化差异。条件不同,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不同,这个在还没起步的时候就要有预期,这样才能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我要的是什么,我有什么,孩子在各个阶段能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最终怎么样,多问问自己几个什么,就会发现,最适合自己步调的才是最牛的培养方式。一切违反了个体化原则的抄袭,都将是适得其反的。
所以到了这种相对专业论坛,先不是学习,就像是饭后茶余闲聊,都说自己孩子各方面优缺点,互相了解,八卦八卦,孩子之间都是互牛的,你牛一方面我牛另外一方面,没有绝对优势的孩子也没有绝对弱势的孩子,这点要看清楚。所以先考虑我现在培养有没有问题,孩子在性格、品质、身体、运动、知识方面有哪些优劣势,自己引导、教育、理念上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看看别人家在儿童英语上表现比较好的例子、培养方法,是否值得借鉴在我们的长项上,以及在相对的弱项领域是不是适当介入和提升(有没有可行性和是否起到相反作用很关键)。举个不能再简单的例子,孩子本来的轨迹很可能成为运动员,但是看到人家说唱歌好,怎么练歌得法,虽然自己五音不全,也颠倒重点跟进,那么,短期内孩子肯定能唱个甲乙丙丁出来,问题是,丢了西瓜,芝麻也捡不到的是最常见的结果。所以自身条件、准备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预期的效果,一定要注意个体化。
我为什么不纠结?因为我家孩子原有优势就不错,引入第二优势的低质量成功,是否会干扰原有优势我不确定。大家都看到了英语的重要性,而且有很多科学、“科学”(加引号是没有循证,只是臆断性)的理论依据,忽视了执行的家庭,人和环境这个要素。所以多数效果不会很理想,甚至可能有反效果的都不会是少数。大概不少人几年后回头,发现除了自己在薄弱的育儿理念上得到了充实外,并没有实质的大效果。这点要有预期。
基于此,我才相对淡定。
我的亲子英语,理念上得益于各大论坛里面的前辈们的指导,特别是材料选择方面。但是方式方法方面,我主要是沿袭既有的成熟的,自己信手可来的原有方法。并不照搬、也不推崇成功者的步伐。我一直说,目的和预期不同,侧重点不同嘛。
回到你提的问题,我在体验学习过程中,没有跟读这步。复述以90%算过关。为什么?
我是中文亲子共读介入较早的,从孩子3-4个月大就开始讲故事听故事,孩子的语言发育早,记忆模式也比较定化。记得才10个月大的时候,当晚我自吟自唱的唐诗,3-5遍,孩子就那么听着,第二天我刚起一个头,她就立马说,我会。然后模仿我的那副尊容,自吟自唱。记忆力是惊人的。所以我从小都没有经过跟读这一关。在亲子英语里面,也就不会刻意去引导孩子跟读。
复述的早期,肯定是背诵性的记忆。听过2-5遍,她自己看书看图背诵,等于是鹦鹉学舌,简单记忆。经过词汇量丰富之后,大约也就是半年多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复述会出现她以原文原音频为主,自己加入自己理解和认知的“不完全”复述,所以我说90%。比如书里面是dress,她说put on,这也就算是复述了。
提问题我提得很少。我到目前为止,中文亲子中,也是无功利和微功利为主,注重亲子,刚刚开始准备走“微功利”(加入提问、扩展、归纳、总结等)的路子。英文只是我的偏科,就是混个眼熟和孩子乐在其中以及构建一点点基础,怎么可能反而跨越了中文的早教模式去搞提升呢?
一本正经的教育模式,适合大龄或者学龄,是在灌输、模具化培养“才”能,而不一定是培养“人”。
所以方式方法上,其实是最没有可以讲究的东西。有一个最简单的评估标准,如果你认识到了,还觉得难,那么,这个方法一定不是你的最好方法,而不论别人认为效果如何如何好。
说下我们家吧,4岁半之前一直是英文童谣和《天线宝宝》的动画,4岁半开始《体验》学习的,中间断了一年。在看《斯凯瑞》和洪恩的动画,《小乌龟》没看。到现在6岁2个月,听了《体验》SETA的1-5级和SETD的1-4级,还有《泡泡剑桥》1。每月就10本书,反复听,听腻了为止。前3级孩子能背出来,上星期结束了这些课程。前两天开始泛听《小猪奥利弗的故事》第一集,孩子说能听懂,这两天我问了一些单词和句子,大概有10几个不知道以外,我觉得难度还是有的,象肉蔻、香叶、调料、桂皮那些单词是猜不出来的,剩下的基本都能听懂。所以精听的作用很明显是有效果的。从明天我们开始听《小猪奥利弗的更多故事》,这套书就作为孩子泛听材料了。泛听和精听结合,是一个很好的磨耳朵路子。看坛子里的牛娃很多,作为家长有时也着急,但是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家长英文程度不同,效果时间肯定不一样。所以淡定一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坚持总会水滴石穿。 光听体验肯定不够,可以加入一些故事比如童话盒子,小学版的轻松英语。但我现在困惑的是在听英语故事时,小孩想看中文翻译是否给他看呢,不看光听英语,小孩听不大懂,听了几遍英文后,小孩看了中文释义在听英文,自己找对应,慢慢懂得就多了,但这样做科学吗 我家的是把体验作为朗读的材料,我觉得体验作为听力材料是一般般 我们家也主要听体验英语 学习了,以后也用这个给孩子多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