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今天读漏屋的书,几处涉及到儿童的外语学习,摘抄了供没有读过的bbmm参考。
目前中国的儿童外语学习,情况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几年前我曾向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时任中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协会主席的汪晓阳老师,讨教中国的儿童英语学习的情况,汪老师无限感慨地说:按照目前中国儿童学英语的方式,还不如不让儿童学英语,等他们到中学后再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呢?汪老师分析到现在儿童的外语学习,基本上是用国内成年人的外语学习的方式,背单词,背句子,听说读写全来。这种知识型的学习能力,成年人比儿童强很多。其实他们小学六年学的英语,初中不到一年就能全解决。但过早地在小学阶段就让儿童这样去学习外语,令他们疲惫不堪,产生了厌学情绪,到了中学阶段更加反感学习外语。汪老师把家长们强迫孩子“反复看、听、说、写、背英语”的行为,称作是“愚蠢的摧残行为”。他从整个教育体系的角度,觉得家长们应该放松对孩子英语学习要求,减少外语学习,晚开始外语学习。
如果儿童按照目前成年人的外语的所谓“学习”方法去学外语,那么汪老师说的晚开始学习是正确的建议。然而又如何理解儿童时期是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呢?在自然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儿童是外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六岁以下为最佳,十二岁以下都属于比较理想。然而问题是中国目前儿童学外语,缺乏的就是外语的语言环境,又不能都送出国去上幼儿园。这样一来儿童应当怎样开始学习外语就纠结了:最适合学习外语,却没有适合的条件,又不可以像成人那样教和学。能否在中国提供给儿童一个学习外语的环境呢?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情况也不可能简单讲述,但其实最主要的手段还是清楚的:就是给儿童提供英语的可理解输入环境。本书主要集中讨论的是成年人的外语学习,其中有些涉及和介绍到儿童的外语学习的地方,没有系统地进行针对儿童的外语学习进行介绍或资料整理。但如果家长们能够了解外语学习的科学原理,对应该如何帮助儿童学习外语,也会有个比较正确的观念和思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为孩子提供一些有利的外语学习条件,大部分情况跟书中介绍的成年人应该采取的各级阶段的学习方式也是相符的。但与成年人外语学不同最主要的两点是:
1,儿童的自觉性差,如果提供的学习资料趣味性低,他们没有兴趣接受或觉得枯燥,就很难有好的效果,这个可能是儿童的外语学习中最有挑战的一点。
2,发音不准时也不必“夸张训练”,只需听标准音不断提高。
如果提供了有效输入,家长只作为输入的辅导而非作为教师,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够好或者发音不标准影响孩子,因为儿童主要并不是在跟家长学英语,而是在用原声音像资料在进行输入。比如即使儿童听到了家长不准确的发音,只要有机会听到正确发音和明白哪个是正确发音,他们会自己跟从正确的发音,甚至还会指出你的发音不准确来。
5778 查看 34 收藏帖子 (2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wja-tj

    楼主 2013-1-1 21:40:56 使用道具

    漏屋介绍说,想要把发音练标准,最好是多听各种非标准音。也就是说,是通过听各种不准确的发音来把发音练标准的。成年人想要纠正发音,长期只听标准音不但没有效果,大部分情况下反而会使错误更加严重。
    那么儿童学外语时呢?当然是只用听标准音啦

    多年来的研究和统计发现,儿童来到外语环境,几乎无一例外地,顺利地并且较为迅速地掌握了外语,而最终达到或接近母语水平。

    一直以来,人们的普遍观察和实验都显示小孩学外语的能力远超过成年人。
    儿童在外语环境下掌握外语有天生的优势,成年人则很慢很吃力。那成年人在国外一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外语说得比较流利呢?一些语言专家有很详细的定量研究。比如发现如果能维持外语环境(不能每天缩在本族人中),那么外语达到流利程度需要的时间是用自己的年龄除以一个系数n,该系数n等于6。也就是说,如果30岁到国外,用30除以6等于5,所以一般需要5年时间,才会达到比较流利的程度。
    用年龄除以6,那不是年龄越小,外语学得越快?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小孩子(严格讲是12岁以下)到了国外环境,就算以前是零基础,只需要大约一两年的时间,每天几小时的语言接触,外语就讲得非常流利了,几乎都能做到口音纯正,而且年龄越小学得越快(当然太小的婴儿除外)。语言专家在对移民到美国的中国儿童(5-9岁)和青少年(12-16岁)在英语环境中的表现时发现,在英语环境中一年以后,9岁以下儿童的英语比汉语能力高,平时更偏好使用英语而非汉语,同时更喜欢英语环境和交讲英语的朋友。而12岁以上年龄组的同学,到美国3年以后,仍然偏好使用汉语(JiaandAnderson,2003)。

    儿童学习外语的最佳条件是到自然的外语环境中。儿童在新语言环境中掌握新语言的速度比一般成人快5到10倍。研究发现,外语水平的高低程度,跟最早开始接触外语环境的年龄有直接的关系。
    A.O.A(AgeofArrival)在语言学上是指“初到外语环境的年龄”。语言学家们发现,在外语环境中自然掌握外语的能力,和人们最初来到外语环境的年龄有直接对应关系。我们看一下在这个方面的两个比较著名的研究结果吧。
    (1),Pathowski的研究结果:
    MarkPathowski在1980年,找了在美国居住满5年以上,两个年龄段组的美国移民,对他们的英语水平进行研究。对这些研究对象的英语水平测试评分对比如下:(刨除口音因素,5分为母语水平,0分为一点不会。)
    ----15岁以上才来到美国的一组34个研究对象,5年以后英语水平很不平均,大部分是处在3分左右的中级水平,呈正态分布。(成绩分别为:2个人2+分,6个人3分,12个人3+分,9个人4分,4个人4+,1个人5分)。而这组15岁以上的移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15岁以下来到美国的一组33个研究对象,5年以后英语几乎都达到了母语水平。(1人3分,10人4+,22人5分)。
    因其分数呈现正态分布的形态,像钟型,在语言学中被称作“AOA钟形曲线图”(AOABellShapeCurve)
    因数据呈右边高的形态,在语言学中被称作“AOA右墙曲线图”(AOARightWallCurve)
    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同样是在外语环境下居住满5年后进行测试,成年后才开始进入外语环境的,5年后外语水平普遍不高,且水平高低非常不一样。成年以前进入外语环境的人,5年后外语水平大多都很高。

    (2),Johnson和Newport的研究结果: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Johnson和Newport在对两组在美国居住5年以上,在过去3年中不间断地在英语环境中居住,现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就读和工作的中国、韩国的大学生、研究生或教师进行英语能力测试。

    测试结果十分明显地表明:16岁以下组普遍分数高,但高分(250分以上)都集中在12岁以下。16岁以上组普遍分数低(230以下)并且分布不均。两组的被测试者在测试时,除了在美国居住满5年外,全部都在美国上过学,最短的上学时间是3年,最长的10年,平均为6年。
    以上Pathowski等人和Newport等人的两项研究和实验的结果,结论基本一致并且相互补充,为掌握外语能力和初来外语环境年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准确的定量分析,充实了“关键期假设说”的研究论据,同时也清楚地表明:成年后才来到环境,外语能力的提高普遍是很困难的,能达到高水平的人是少数的;而儿童来到外语环境几年后,几乎全部能达到高水平。



  • wja-tj

    楼主 2013-1-1 21:49:47 使用道具

    关于造成儿童在外语环境中学外语比成年人快的原因,各方面研究非常多。除了生理、心理等原因外,语言学家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儿童的语言环境和成年人的非常不同。儿童的语言环境和成年人的语言环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语言交流的内容和场景不同。儿童一般交流的内容是“应景而生,此时此地,即Here and now”(Krashen,1987)。交流中的人物、事物、事件、动作、情节、时间、地点,都是交流者身边正在发生的,而且比较具象。

    这种在儿童之间的交流,可理解度相当高。而父母跟儿童的交流语言,也符合这一特点,比如父母会指着一两开来的小汽车对小孩子说:“看,那边来了一辆小汽车!”而成年人的交流,大部分不具备这种特点。
    Cross博士对儿童语言对话内容进行的量化分析结果如下:
    --72%是此情此景的;
    --55%是与这个孩子有关的刚发生的事情的延续;
    --6%是一个单词的句子;
    --8%是简单的常用短语;
    --只有2%是与当前内容完全无关的语言。
    婴儿在最初听到任何语言的时候,一上来肯定也是不懂的。但因为他们没有语言,再解释也是无用的。那怎么办?没人着急,人家自己有办法。他们通过对出现这些词句(一般先是简单词汇,更严格说只是这些词汇的语音)时的场景图像的观察(当然还包括触觉,嗅觉等其他辅助的感官刺激,盲童甚至仅靠这些辅助感官刺激),而猜测这些词句大概代表的含义,并与图像进行“联系”逐渐形成了这一语音符号和具体事物、概念的对应联系,在大脑语言区的位置形成了脑神经的一个网络结构,从而逐渐构造该语言的语言区,最终实现了用这种语言的语音符号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实现起来,既轻松,又快捷,成年人望尘莫及,惊叹不已。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从简单到复杂,成年人跟儿童交流时使用的是根据儿童语言能力而调整过的,在语言学中被称为是“保姆式的语言”(Care-takerSpeech,Krashen,1983)。而成年人在语言环境中听到的语言一上来就是复杂的,没有人会对成年外国人说“宝乖乖,排排坐,吃果果”这样的保姆式语言。另外,儿童之间的交流,或者成人所说的“保姆式语言”,都具有发音非常清楚的性质。语言学家研究还发现,儿童学外语的行为一般都是和肢体动作相伴产生,可以通过游戏和学校活动实现,所以学习外语速度比成人快(Asher,1965,1969;AsherandPrice,1967;sher,Kusudo,anddeleTorre,1974;)。
    总之,儿童的语言环境具有“简单而精确”的高质量(Gassand Lakshamanan,1991)。而成人的语言交流大部分都比较复杂,抽象,主要是大段的,对过去或将来的事情的叙述,自己或他人的某种想法,和对某种观点和事件的评论,很难从两人当时交流的场景中去推测和理解谈话的内容。
  • 还忙呢

    2013-1-1 22:30:23 使用道具

    有道理。以前读过,现在更认同。
  • misxy328

    2013-1-1 22:30:48 使用道具

    好长啊           
  • Joanna828

    2013-1-1 22:59:21 使用道具

    成人学语言更快,是大多数人都同意的观点,这个观点不新鲜。只是在国内中文为强势语言的情况下,如果做到呢,如果有具体方法介绍更好。
  • onlyfantasia

    2013-1-1 23:02:27 使用道具

    谢谢,学习了
  • wja-tj

    楼主 2013-1-1 23:47:12 使用道具

    196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叫“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乔姆斯基认为 ,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 ,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从本质上说 , 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 只要语言输入中有足够的正面证据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习得语言。
    关于儿童学语言和成年人学外语的同异问题,其实正是二语习得中最为重要的关注点之一。一方面发现了关键期的存在,证明了儿童在语言学习上有先天的生理优势,另一方面,又发现了成年人在外语学习方式上与儿童不同,造成成年人学习外语效率低下。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语言的区域,即布罗卡区(Broca`s area)。布罗卡区在2-4岁时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会关闭,此时再学外语,大脑已无法把外语直接贮存在布罗卡区,而是存储在记忆区,运用时就不再那么自如灵活了。这时当你再产生思维想表达的时候,不是直接从母语区反射出来,而是要绕到记忆区,然后在记忆区提取信息进行表达,也就是传统的“英汉互译”。
      这一发现提醒人们:要想事半功倍地学好外语,就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敏感期。所以,让孩子从3、4就开始学英语非常重要。
  • wja-tj

    楼主 2013-1-2 00:01:2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wja-tj 于 2013-1-2 09:26 编辑

    网上摘来的。有介绍二语习得的资料认为学习存在(英语)四个阶段(按照h5的建议,删减了主体内容,还保留枝干,也便于大家鉴别)
      第一阶段:沉默期  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听”的过程(沉默期)。第二语沉默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只要一天,有的则要半年或更久。
       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刚从沉默期走出来的孩子,刚刚学会开始应用第二语言,但是错误非常多,不习惯第二语言的规则。
      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
      第四阶段:学习曲线上升期。
    漏屋介绍的英语学习,需要四个阶段:
        1. 早期(Early Stage)
        2.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3. 增长期(Getting Serious)
        4. 高级期(Scaling Everest)


  • chrisnv88

    2013-1-2 00:10:20 使用道具

    这文章有理有据读着舒服
  • high5

    2013-1-2 03:35:16 使用道具

    漏屋说是花了3-4年的时间,对外语学习相关理论,时间和研究在美国图书馆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的研究。 非常感谢楼主就漏屋书中相关儿童英语部分的摘抄。 如果楼主能将摘抄中提到的文献一并附上,就更有帮助了。

    第12楼的这段文字,和漏屋完全没有关系,希望能去掉12楼的部分

    有关克拉申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和实践,网上有克拉申在这方面的专著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ephen D Krashe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http://www.sdkrashen.com/Principles_and_Practice/Principles_and_Practice.pdf
  • wja-tj

    楼主 2013-1-2 21:26:33 使用道具

    漏屋书的前2章内容在这里可以读到: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924495374_0_1.html,有兴趣的bbmm可以移步去读
  • 宝罗快乐

    2013-1-2 21:36:24 使用道具

    我买了漏屋的书,挺好的,对成年人和儿童学英语都有论证,也有方法指导。
  • wja-tj

    楼主 2013-1-2 22:44:55 使用道具

    漏屋: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即新书的原始贴,在这里可以完整看http://fenxiang.umiwi.com/2012/0607/70808.shtml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high5 + 50 感谢你!
  • hi5

    2013-1-3 09:04:48 使用道具

    wja-tj 发表于 2013-1-2 22:44
    漏屋: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即新书的原始贴,在这里可以完整看http://fenxiang.umiwi.com/2012/0 ...

    这个是原来的长篇文章,不是后来的这本书吧?
  • 楠枏妈

    2013-2-27 12:48:16 使用道具

    学习了,太棒了,说到我心里去了。


    楠枏妈于2013-2-27 12:48补充以下内容:
    学习了,太棒了,说到我心里去了。
  • dhbjn

    2013-2-27 13:16:43 使用道具

    还是不太懂
  • hellojiafei

    2013-2-27 15:12:45 使用道具

    谢谢,非常好的文章
  • dtxxm

    2013-2-27 16:15:34 使用道具

    一切理论,没有实践都是空
  • 上海悄悄

    2013-2-27 20:51:07 使用道具

    漏屋有个论点是我一直疑惑的,可能跟英语无关——他说,儿童是记忆力最差的时期,人的记忆力越大越好,要到七老八十才开始下降。(大意)

    跟我一直理解的儿童记忆里最佳正相反。
  • 萧愚

    2013-2-27 22:24:10 使用道具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3-2-27 20:51
    漏屋有个论点是我一直疑惑的,可能跟英语无关——他说,儿童是记忆力最差的时期,人的记忆力越大越好,要到 ...

    如果是肌肉记忆,语言记忆,这个孩子是很厉害的。
    如果是逻辑记忆,理解记忆,这个是大人比较厉害。


  • 上海悄悄

    2013-2-28 08:04:04 使用道具

    萧愚 发表于 2013-2-27 22:24
    如果是肌肉记忆,语言记忆,这个孩子是很厉害的。
    如果是逻辑记忆,理解记忆,这个是大人比较厉害。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

    死记硬背,儿童厉害;理解地背,大人厉害!

    对么,萧老师?
  • 萧愚

    2013-2-28 08:51:14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2-28 08:52 编辑

    死记硬背不是照相记忆。照相记忆根本不用背的。
    死记硬背是指不加理解的机械记忆。
  • 萧愚

    2013-2-28 08:55:04 使用道具

    上海悄悄 发表于 2013-2-28 08:04
    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

    死记硬背,儿童厉害;理解地背,大人厉害!

    死记硬背,就是机械记忆,儿童的确是比较厉害的;12-14岁是顶峰,
    过了这个年龄,逐年下降。

    理解地背,大人厉害!但这个背,应该不是那种一字不差的。是理解大意,总结概括。
  • 乐乐08

    2013-2-28 10:37:44 使用道具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里面有“英语思维”的东西吗?
  • sarahxuyi

    2013-2-28 11:50:07 使用道具

    以前有看过,今天再读博客,又温故而知新;
  • anita_suen

    2013-2-28 12:39:19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soso_e163:}
  • zhangdqyc

    2013-2-28 13:52:18 使用道具

    有几分道理,好好对比一下, 可能看那些地方可以借鉴,也不用那么焦虑了
  • szkathy73

    2013-2-28 14:08:01 使用道具

    我也去学习
  • qilintwins

    2013-2-28 14:17:35 使用道具

    比较支持漏屋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