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与写作
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3-1-10 20:26 编辑注:本文不是什么论文,只是口水贴。是一些感想与心得。不成章法。希望是抛砖引玉。能引起各位的一些思考,便最好不过。
有一种观点:写作无法,阅读为王。
阅读是不是为王,不敢否认。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的话。没有输入,则必定是没有输出的。但如果以阅读为王而否认写作的技法是多余的,那就不敢苟同了。
现实中,有不少小朋友阅读的数量不在少数,但为什么还会存在写作困难、写作头痛的问题?
我们有一些成年人,至今也存在着提笔头痛下笔紧张的问题。相较于一些会写、乐写、喜写作文的小朋友而言,莫不是读书太少了?
由此可见,读书与写作并非正相关。
个人曾经多次讲到一个观点: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写作。而会写作的人,一定会读书。如果不会写作,那读书的质量一定有问题。
以此引伸:只有会读书的人,才会写作。多读书,不如会读书。
读书的作用,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从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是为了写作(输入,是为了输出)。好比一个应聘文员的的毕业生,人力资源不会问你看了多少书,他会问你会写什么文。没有输出作为外在的表现,那么,有多少的来输入都是无益的。同理,如果说读书是为了陶冶性情的话,那么,如果没有外在的“气自华”则也不能说明其“腹有诗书”的。
会不会写作,会不会表达,则反映了读书的质量。
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个人认为,读书破万卷,重在一个“破”字,而非一个“万”字。
阅读为王,从字面上来讲,兴许没有太多的问题。问题在于,强调阅读为王的人,否定了写作过程中的方法与训练。
逻辑是:即然阅读为王了,那就文无定法了;即然文无定法了,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方法,与,可以训练的方法了。实际上,这是一种用正确的话而进行的错误引导。
有几个问题,提请大家思考:语言学习,是以理解为主?还是以表达为主?或者说,语言的教育是以理解为主,还是以表达为主?
是不是可以说:语言不过关的主要标志,是否可以确定为表达不过关?
九年义务教育,加上三年中等教育(高中),不少于3000个课时。而大多数孩子表达仍不过关。问题在于读书少上吗吗?如果把问题归结于读书少,那读到何时算功成圆满。读多少本书才可下笔如神?
个人一直以强调,如果会读书了,那么读书、分析、阅读、欣赏,乃至写作,是一回事。
所谓的一回事,打个比方,就好象是魔方的六个面。一面不存,魔方就不存。单纯地讲阅读(的学习),而不讲写作(的学习),是偏面的。
至少,阅读与写作,写作与阅读是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绝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在读完一万(虚指)卷书之前,是不必写作的。也不是说读完了一万卷书----而没有写作的练习----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我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套书里强调一个观点:写中学,学中写。如果说“学”是阅读,“写”是写作的话,那阅读与写作是同时借力,互为支持,共同促进的。
我们不必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而把读书与下笔简单的隔裂开来。不必要先读一万卷书,然后期待有如神助的奇迹。正如,小孩子不必学会每一个正确的发音才开始说话;正如,小孩子不必等待会写每一个汉字才可写作。
再谈文无定法。就学习作文这一阶段来讲,一定是要有“法”的。正如学习开车(游泳、下棋,弹钢琴)一样,这个“法”叫就作点火、松手刹、挂档。尽管开车并不是点火、松手刹、挂档(开车还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信号、路况、思维判断等),但不学会这些“法”,必定是不会开车的。
往往,很多人会把这个学习的“法”,称之为条条框框。不管他叫法也好,叫方法也好,叫条条框框也好。不着名相。无有规距,怎能成方圆。我有一言:在任何东西成为艺术之前,都叫技术。只有当技术千锤百炼“唯手熟尔,”才能称之为艺术。
讲文无定法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高人,一切的方法,都融炼于胸,一以贯之。还有一种,是真正的低人,这样的人,根本就是无招无法,所以只能信手胡来当成无法无天。
可以讲,“法”就是条条框框。换句话讲,“法”,就是限定条件。作文的“法”,理应集中(也可以把集中二字理解成“限定”)在文字技巧、修辞技巧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上。这就好比教人做红烧肉一样。理应集中在肉多少、火多大,佐料几何上。而不应该扯远到猪怎么养、肉怎么选上、毛怎么剔上。所以,对小朋友讲如何写作文,扯到生活的阅历,扯到丰富的感情,扯到文如其人,扯到文以载道,扯到立意高远,等等,确实有点“二”。这些话,不是我不明白,是您说的有点快。
如果单纯地讲文无定法,如果简单地讲读书为王。可以试想:语言课,老师一走进课堂,宣布一声,本大人文无定法,大家自习!阅读!再试想:如果小朋友的语文(包括作文)有了问题,家长同胞们,扔过一书,并声呐喊:书中自有黄金屋。岂不让小朋友们哀哉呜呼!
本帖最后由 Zada 于 2013-1-10 15:11 编辑
非常老师,我家妞妞是你的小粉丝,人家小朋友在班上说自己上了啥作文班,妞妞会很自豪的说:"我跟非常老师学写作文,我的作文写得非常好",按说我妞也阅读不少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的作文经常会被老师要求整段删除,我纠结要不要听老师的! 非常老师讲得真好,学习了,感觉孩子就是看得书不少,只是没有看进去多少.只喜欢看搞笑的. Zada 发表于 2013-1-10 15: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老实,我家妞妞是你的小粉丝,人家小朋友在班上说自己上了啥作文班,妞妞会很自豪的说:"我跟非常老师学 ...
您愿意听一个欣赏孩子、孩子的作文处处是亮点的老师的话?还是愿意听一个不欣赏孩子、孩子的作文处处是不足的老师的话?{:soso_e113:} 非常 发表于 2013-1-10 15: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愿意听一个欣赏孩子、孩子的作文处处是亮点的老师的话?还是愿意听一个不欣赏孩子、孩子的作文处处是不 ...
小朋友初学写作,当然需要鼓励,但是,遇到老师一直要求整段删除,我表示很无奈
读书是索取 写作是付出 一个是进 一个是出 进的多了 出一点也是应该的
要想写的好 多进不行 还要多出 刚开始时 总是偷偷摸摸 忐忐忑忑
待尝到甜头后 往往一发不可收 终成大家 阅读很重要,但也不能光读没人指点。读书为什么,为明理。读书不明理,那是书呆子。仅仅明理是不够的,明理而不去做也没用,进一步要知行合一,当然这扯远了,没几个人能做到。
版主说的表达问题,我认为就是书读了,但理未明,所以表达不了。不明理,不管用什么写作技巧,写什么也是一团糟,明理,没有什么写不好的。坦诚的讲,就是老师的问题,老师是废物,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当然不明理。
快速解决的方法有2,一是家长有水平自己教,二是换名师教。要不就等,等将来书读的够多了,再到社会上历练,其理自明,其实也不算晚。 fztfzt 发表于 2013-1-10 15: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读书是索取 写作是付出 一个是进 一个是出 进的多了 出一点也是应该的
要想写的好 多进不行 还要多出 刚开 ...
妙极。同道中人。
Zada 发表于 2013-1-10 15: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朋友初学写作,当然需要鼓励,但是,遇到老师一直要求整段删除,我表示很无奈
呵呵,何必在意。小朋友都那么自信,您何必表现那么无奈? 学习中!!!! 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个人认为,读书破万卷,重在一个“破”字,而非一个“万”字。
{:soso_e179:} 非常老师,想问一下我家孩子书喜欢看书,可是不喜欢写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办 拜读了。
看来,我们缺少的是技巧。 本帖最后由 偶然出手 于 2013-1-10 16:02 编辑
个人粗浅的认识: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语言学习都是输入 -》 内化 -》 输出 的过程。
在这个框架下,怎么输入(精输、还是泛输)、输入什么(那些精输、哪些泛输);输入是手段,输出是目的,但两者有辩证,输出又能促进输入的有效性。
对幼儿启蒙而言,输入的量是摆在第一位的,输入有效性是第2位的,而输出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促进有效输入的手段。
看了非常老师的3本书。收获还是蛮大的。 虽然是写作技法,但在亲子启蒙时候,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可以将体会对称之美、累积六根六尘素材贯彻输入始终。另外,我准备一开始就极少量地进行 “控制性输出”,用录制口头看图作文(从一句话开始),系统引导记录儿子的作文。 非常老师讲得很透彻了, 我来支持一下。 本帖最后由 charlenedavid 于 2013-1-10 16:22 编辑
不管怎么说,中文总还是好办的,家长都是母语水平,也都受过教育,只要用心,我想多少是能辅导孩子的。
英文,就不行了,我儿子的英语,一直停留在泛读的输入上,输出,目前是零。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们只要拿出学英语的10%精力和用心出来辅导孩子,孩子的作文写不好才怪呢。
孩子只上一年级,只写过看图写话和学说一段话之类的,没写过作文。先学习了。现在只希望孩子能先学会写字,先写好字。要不,大段的表达都是拼音或者缺笔少划的字,也很头疼。 chyu7277 发表于 2013-1-10 19: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孩子只上一年级,只写过看图写话和学说一段话之类的,没写过作文。先学习了。现在只希望孩子能先学会写字, ...
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所谓的写作文不必那么正儿八经。跟小朋友聊天交流,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不也很好吗? 此心得应用于英语学习亦可。大凡语言学习均可触类旁通。 gocrack 发表于 2013-1-10 1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心得应用于英语学习亦可。大凡语言学习均可触类旁通。
语言的规律,大体上是相通的。语言的学习,是一项能力,而不是一门学科。很多人在学习语言时,象学科一样的学习,就走入一左道----比如,钻进语法、单词、句子里拔不出来---- 这些本是属于专家学者的事。
Zada 发表于 2013-1-10 15: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朋友初学写作,当然需要鼓励,但是,遇到老师一直要求整段删除,我表示很无奈
当着小朋友的面,即便心中无奈,脸上也要装出“果珍李奈”一样的笑容。可以告诉小朋友,老师讲的有道理,妈妈讲的更有道理。妈妈还是喜欢妈妈的道理。哈哈。 charlenedavid 发表于 2013-1-10 16: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管怎么说,中文总还是好办的,家长都是母语水平,也都受过教育,只要用心,我想多少是能辅导孩子的。
...
看你这段,让我想起本坛有位老师的话是对的。父母英语不好不要紧,但要是理念不行,孩子的英语学习就够呛了。父母理念的高度决定孩子学习的高度。孩子最终是要靠自己的能力成长的。如果替孩子包办太多了,孩子永远长不大。象英语学习,虽然说你家孩子学得比你好,但从来你就没放手让你家孩子自己去学。这样,你不会精读,你孩子也学不会精读了。你不会写作,孩子也不会写作了,甚至连试练笔和练习的机会都没了。想当初,我爹妈不会英语,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是不是我就不用学了?本坛亲子英语无数,可怜天下父母心,个个恨不得自己生出三头六臂让孩子直通纽约航班。这是孩子自己的语言学习,至于让自己学会八国语言,成为标准播音员翻译家教育家吗?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就行了!如此操作的家长在本坛还众多,可叹。英语都看到G6G7水平了,还写不出来的话。我只能说句:可悲!
注:以上题外话,与非常老师主题无关。因为也常看到charlenedavid发言说英语学习,似乎颇有心得,让人实在不吐不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