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学会自卫反击(转载)
十六岁的澳大利亚男孩大卫成了全球网络英雄,同时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对于bully(欺负)的大讨论。大卫因为长得胖,三年来一帮同学不断欺负他,揍他,挑衅他,嘲笑他。他终于受够了。上星期的一天,他,奋起反击:放学后,那经常欺负他的同学刚要前来挑衅,他一把抱起那个男孩、抗到肩头、摔倒在地!那家伙唉呀唉呀地叫着挣扎,其余同伙吓得四散逃走,一名同学用手机拍下现场并发到网上,于是大卫被数百万网友赞为英雄。
新西兰作家、教育家Garth George说:我不在乎你叫我过时的老朽或者是恐龙,我的价值连城的建议是,当受到欺负时,最好的办法是反击,而且要fast and hard(又快又猛), 这么一来,欺负者一般不再敢来犯,至少短期内不敢来犯。
对于欺负这类行为的处理,调查显示,54%的人赞成反击,45%赞成告诉老师、家长或校方。
科学和智慧育儿提倡顺养,提倡爸妈理解、信任和尊重孩子,为的是让孩子成长得开心、好学并有充足的安全感。如此方法建立起的亲子关系是和谐宁静的,一般不会遇到争斗骂架之类的冲突,那么,温和而文明的孩子就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个弱项:谦和有余,强硬不足,不会自卫反击。因此,教孩子以自卫反击能力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正课,这堂课应由家长来上。
非顺养长大的孩子会自然地脾气暴躁,但同样也不会理性地自卫反击。这类比较深层次的社商本领,如果家长不教,孩子是不会的。
十二岁前孩子们都是非常敏感的,尤其女孩更是比敏感还敏感。由于孩子的这一特点,教育孩子是非常见效的,往往一次就奏效。顺便说一下,由于孩子们敏感而有天聪这一特点,孩子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当家长罗嗦、动作粗放、高声大嗓、对孩子的心思不理解时,孩子就会发脾气,尤其女孩这一趋势更严重,因为女孩更敏感。当你知道了孩子的这几个特点,教孩子自卫反击就容易了,只需教一次就足够。
刘姥姥小时候没受过自卫反击教育,因此挨别人欺负在所难免,唉,那屈辱感真的好难受,有些甚至追随终生。好在女儿燕宁长大后大成了母亲的保护神,但凡遇有他人对刘姥姥不敬,燕宁总会淋漓尽致地帮母亲讨回公道,那叫个痛快!
孩子是怎样学得自卫反击本领的?
燕宁七八岁时,同桌的男孩常有挑衅行为,燕宁很生气,有次回家跟舅妈说了。舅妈嗜好争斗,她很为自己的争斗本事自豪,逢人便讲自己的争斗哲学。听了燕宁的气恼,她说:我教你。于是她教燕宁怎样用犀利的语言回骂顽劣的同桌,她告诉燕宁:不去听对方说什么,只管连续指责对方,声音要响亮,气势要强大,字眼要有杀伤力,直到对方吃不住劲才停歇。
她的这一策略符合西方自卫反击哲理:The best defending is offending (最好的反击是攻击)。要记住:不会打的怕会打的,会打的怕不怕死的,只要你不害怕,对方就会害怕你。
燕宁立即学会了,从此这孩子不曾受任何人欺负。
建议家长用如上方法,当孩子七八岁时教给孩子这一能力,刘姥姥可以确定地告诉你这个教育一次就见效,你的孩子将来永远不会成受气包。
需要注意的是,男孩子可以用打斗来自卫反击,女孩子则适合用言语反击。
关于男孩的打斗,需要家长引导。我们都知道,越是经常打斗的人下手有数,反而不会出人命,从来没打斗过的人一旦激怒便会下手过重,易造成防卫过当,因此,有男孩的家长要在这方面训练孩子,教孩子打沙袋、教孩子人体构造和怎样反击又不过当等技术和知识。
不过,自卫反击不是不宽容,两者并不矛盾。我们要宽容他人的弱点,但不能宽容他人的欺负行为。所谓欺负都是针对弱势一方的:社会地位的、经济地位的和体力上的弱势一方。欺负者的特点有二:一是率先攻击,二是对象比自己弱势。一旦遇有这种有意识的“大欺小”行为就必须又快又猛地反击,不然,不但欺负你的人会继续欺负,而且周围看热闹的人也会不尊重你。相反,对来犯者的坚强、勇敢的反击能得到大家的尊重,能赢得长久的平和,何乐而不为?
请记住:永远不发起争斗,永远做争斗的结束人。
嗯,赞同一个
孩子在受到欺负的时候确实应该还击,孩子的爸爸告诉孩子,能打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我家孩子是那种特别能谦让别人的孩子,教也教不会的。 和我的观点一样,但我身边的亲人不赞同。我的宗旨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支持一下,赞同,不能太软弱
自卫反击,目前被正式纳入家教日程,被迫的,
以前教孩子时从没想过这个。失策。亡羊补牢吧 有时又怕孩子反击过了头 好好学习,就怕孩子受欺负,不知道还手,正在有意识的培养呢 一直就是这种观点的拥护人。当别人欺负到你头上时,你还用孔夫子的方式来处理就不太好了吧。 可是我家的孩子好像根本就教不会,每次一问怎么不还手,他都说:他打的不疼,没关系 我儿子是一开始沉默,不理睬,对方一而再,再而三,他就不干了,会发脾气的,脾气一发,是不可收拾的,不会控制。 学习了。其实好斗是男孩子的本性。不打伤,但能制服人家那真是高手。 很有意义,这个对于我们帮助很大。 我儿子昨天才刚刚遇到这个问题,因为长的瘦小,反击也显得无力,还常常受伤,而且因为经常发生这种事,还被人认为是他好斗。正为这个烦恼呢。
也请各位家长指点一下,该怎么办呢? 要看这打人的孩子的情况而定的,如果是陌生人,且频繁来招惹申申的,我一般对申申说:敬而远之。如果是熟识的或平时一起玩的小朋友,就让申申自己去处理,我不参与。 同意这个理念~ 好像很难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