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p526 发表于 2011-4-10 12:14:05

早教的对象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二)- 早教的误区

本帖最后由 wjp526 于 2011-4-22 09:23 编辑

                                phoenix homeschool 吴建平

误区一:早教就是送孩子去潜能开发和培训,自己忽视早教理念的学习与家庭教育       早教应该是父母提前接受正确的早教理念,而不是让孩子过早地去参加各种潜能开发或技能培训,如自己对早教、对人的心智发展一窍不通。你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就可能不是早教,而是早毁。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早教应是家庭的责任,适合在家教育这种模式——homeschooling(其好处在早教模式篇讲述),而不是传统的幼儿园模式,更不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早教机构所能替代。这除了传统幼儿园的办园思想和老师的教育理念错误外,现实的生存条件也客观上决定了幼儿园的首要责任就是管好你的孩子,那里很难有自由和个性化的教育,只会有强加在你孩子身上的意志和所谓的标准答案,符合的就是好的和聪明的,否则,就是愚笨和捣蛋的。       早教应是父母让孩子自己亲身去体验被爱与爱人,去感受生命的存在和表现。父母应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模式。帮助孩子了解他自己的各种感受以及这个外在世界提供给他的各种信息,调动孩子生命的觉受力。       当下没有让孩子接受恶性“能力开发”的家长和孩子都会在孩子上小学时倍感压力,因为有不少同学会奥数,会珠心算。这时家长一定要定,不能慌,因为你已经为孩子构建了一个好的身体,又调动了他对生命的觉受力,孩子定会在日后赢得更长久的成功。这一点除了父母自己明白,相信,也必须让孩子明白,小学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是在日后。你要让孩子知道他因为有个健康自由的童年使他获得了什么样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将会使他在未来,尤其是走向社会后会收获什么。最近教育进展评估机构针对21个国家的儿童进行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儿童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倒数第五。       读经、识字、绘画等在孩子婴幼儿阶段作为熏陶都可以玩、都可以为,古云:“蒙杂而著”孔子说:“玩索而得”。只是别过。可是举目望去,急功近利的家长们为了创造“奇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掩饰自己的焦虑。没有不过的。其后果就是导致孩子身体失衡,性格偏执,这个后遗症最晚在青春期到来时就会显现。此前背过的很多东西因过时成为垃圾。没过时的也只是一小部分记忆而已,久而不用就会被覆盖,被遗忘。除非你能将其内化。但能否内化首先取决于人格,而不是技术。其次,内化多少和童年时的开放度以及自由度成正比。如果孩子幼年没有自由,没有自主,凡事被父母或老师安排、灌输、控制,或只是将别人的见地当成所谓的权威、标准答案去牢记的时候,这样的知识是不能被内化的。误区二-早慧就意会着成功    《黄帝内经》讲:“思伤脾”,0-6岁正是孩子心灵、骨骼、肉身、器官发育的时期,如过早接受抽象知识、过度用脑去学习,违背“潜龙勿用”的天道。容易导致孩子脾虚,而脾是人的后天之本,脾虚就意味着本钱攒得少,这个孩子日后必定本钱少,缺乏后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慧的孩子成年后都比较平庸的原因,他本钱太少,后进不足吗。生命质量拉开距离从7岁开始,这时人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开始全面释放。此前没有受到压抑的孩子能全面释放内在的能量。而此前很听话很乖的孩子却因不知道什么叫释放生命,所以他们没有能力、也有勇气、更没有经验和方法去释放生命能量,而只能在权威、标准答案的阴影下行走,画地为牢。青春期是生命力的转折点,《黄帝内经》里讲14岁是女孩子任脉始通,16岁是男孩子精气溢泄的时候,这意味着此前积累的生命力该释放、也必然会释放,但如果此前某些天性被抑制住了,这时就没什么可释放了。      很多调查显示,学龄前太早认识很多字的孩子会因为学校老师上课教的字都认识,会觉得上课无趣、无味、无聊而不注意听讲,这种傲慢和“三无”一旦成为习性,这个孩子会变得不爱学习,讨厌学习、甚至决绝去学校。此时,孩子的兴趣如得不到正确地引导,生命力得不到正确途径的释放,其结果要么是变得忧郁甚至抑郁,要么就将生命力释放在网游或弥补此前被压抑的身体运动上,表现为好动,严重地就是多动症。误区三:忽视孩子内在关系模式的建立以及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学习和这个世界及与自己身边的人如何相处,也是我前面谈到的良好内在关系模式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们在一起无拘无束地玩游戏就是很好的早教内容。孩子们在游戏,角色扮演、需求表达、利益划分、权利争取、价值评估等都在互动中探索、调整。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有这种机会了,所以应尽量结识有孩子的家庭,为孩子们创造聚会的条件,互动是对孩子最真实有效的训练。       孩子之间的互动固然重要,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互动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当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该如何面对?古人为什么那么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这是帮助孩子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法宝,尤其是保护孩子在遇到强者时如何不会因为自己的鲁莽而受到伤害。2009年,深圳发生了几起小孩被绑架的恶性案件。据报道,因小孩教养的不同,其结局也不同。      让孩子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里学习如何应对各种人物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应在家教中学会。如今家庭结构简单了,孩子们的这一课只好留到成年后走上社会再补。当下年轻人对压力的耐受力较差,这与童年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有很大关系。      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无论是作息、运动、学习、礼仪、卫生、讲话等等都应使他具备向善的能力。一时的好,不足以积沙成塔,一世的好足够集腋成裘。真正的善是令生命持续地走在道上。培养好习惯应从细节入手。如自觉整理好个人用品的习惯将使孩子掌握有效分类、合理安排的能力,这对孩子成年后处理复杂事物帮助很大。否则,事业做得越大越危险,因为越大的事业越复杂,如驾驭不了,就会崩盘。又如清洁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对人的审美素质和建立秩序都很有意义。       除了学习生活自理、保护生命安全的常识,例如如何做家务、如何防火,如何避免触电,如何避雷电,如何不迷路,如何不会被拐卖,如何不会遭遇性侵犯,遭遇绑架等危险事件该如何应付等知识应在7岁前学习外,其余的知识应留到7岁以后再学都来得及,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一直不停地被更新着,很多知识很快成为垃圾,如不及时清除,必成障碍,何必呢!       孩子让我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孩子,认识生命的发展规律。愿去尝试新的可能性,和孩子一起成长吧,他可以教会我们以前忽略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的。当我们安然离去的时候,如果我们曾经和孩子分享过探索生命的历程和体会,就是孩子与我们之间的缘分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意义。  请先看:早教的对象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一)

jymm 发表于 2011-4-10 12:35:20

学习,学习 ~

caroltsui 发表于 2011-4-10 12:36:30

坐着板凳学习。。

ymei 发表于 2011-4-10 12:40:55

好文章,收藏

葡萄酒 发表于 2011-4-10 12:43:59

我很赞同         

arisensun 发表于 2011-4-10 13:12:22

收藏,非常棒,时刻提醒自己~

林迪lydia 发表于 2011-4-10 13:53:01

仔细读了,真的很好,学习!

娃爱的墨墨 发表于 2011-4-10 14:15:35

的确如此 学习了

applesprite 发表于 2011-4-10 15:42:35

不错,很受启发。

blacktea7695 发表于 2011-4-11 17:32:56

很好的文章,希望更多的父母看到。

荣懿妈 发表于 2011-4-12 23:05:44

觉得楼主对国学很有研究,不知能否开贴讲讲

开心猪妈 发表于 2011-4-13 06:23:00

认真学习,思考中!

叮叮当当 发表于 2011-4-13 15:07:28

收藏了,好好看看

岩松妈妈 发表于 2012-3-29 16:19:28

这个比较抽象,具体到生活的细节又该是什么呢?

qiuqiubu 发表于 2012-7-22 20:36:24

认同,认同

帅帅妈妈 发表于 2012-7-27 21:14:31

可以,咱们的观点差不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早教的对象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孩子(二)- 早教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