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国外是怎样保护眼睛的
又看了一遍《北京儿童初配镜年龄降至7岁 触屏产品系主因 》这个帖子,眼睛不好,似乎成了孩子的通病,我们这的眼科医院,天天都挤满了来求医问诊的孩子们,好像也没什么好方法,也还是配个眼镜矫正一下。有的矫正好了,可以摘掉眼镜了,有的继续戴着,甚至有加重的。过年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小朋友10岁,远视400度,散光200度,说是从3岁就开始配镜了,当时远视600度。医生说,散光的200度无法矫正,估计
这辈子都得戴眼镜了。
可是看人国外的课堂,多媒体应用不是比我们更普及么?都直接用图形计算器来演算题目,而不像我们,
草稿纸满天飞。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开始ipad、iphone、ipod,按理说比我们应用的更为普遍,为什么没有我们
目前这样严峻的视力问题呢?
发个帖,大家都来谈谈怎样保护眼睛,国外,人们是怎样防止眼病的。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010&page=1#pid2988423
是啊,同样困惑 人家作业比我们少,运动比我们多,环境污染比我们少。。。综合起来去看吧。 我也很想知道 。 估计没我们这么注意早教,这么求上进,哈哈 不是多媒体导致的近视,是用眼时间,用眼卫生的问题。多出去运动,控制用眼时间,保证阅读光线,应该能够保护眼睛。 百度来的:
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在生长发育中有一定的生理远视,是眼发育的正常过程,它的正常值为:3-4岁远视200度以内,4-5岁远视150度以内,6-8岁远视100以内,超过正常范围的,则为异常的或病理性远视。
我们家的现在远视度数只有50了,医生说远视度数太少了,以后很容易近视,真操心啊 以前听过一种说法,说老外近视的少,是因为人家的土壤里比我们多 一种微量元素 看了一段博客,说美国再穷不能穷了教育,“2014学年开始美国将实行新的教学大纲和评估考试,其中一项要求是要在两年过渡期之后淘汰传统的“纸-笔”考试方法,全部改用电脑考试,为此我们学区的这个委员会瞄上了现在在美国学校里上升势头很猛的、依托Google系统的快速电脑Chromebook。这样的简易电脑目前零售价199美金,可以满足全国统一考试的要求。有了这笔每间教室七千五百美金的经费,给教室里每个学生买一台就成了正在讨论的可实行方案了!”铺天盖地都是电子产品,人是怎么做到好视力的呢? sunflower121 发表于 2013-2-27 1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百度来的:
学龄前儿童的眼睛在生长发育中有一定的生理远视,是眼发育的正常过程,它的正常值为:3-4岁 ...
又百度了一下瑞金医院附属瑞视眼科,小儿眼科专家,吴江秀医师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婴儿刚出生时可以有+3.00D(即300度)左右的远视,有个别还有可能高达+6.00D;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度数会随之降低,每年会减少0.75~1.00D左右。多数儿童在6岁时远视基本接近+0.50D,即达到正视眼标准,个别儿童由于发育和营养等因素可能会推迟到8~10岁左右。这是儿童远视的正常生理变化规律,了解了这些,家长们应该就会知道,孩子存在远视是正常的,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发育。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远视了,医生却说是一种病,要治疗。这就涉及到远视度数和视力的问题了。关于这点,家长们只要记住以下几个要点,也就能基本了解您孩子远视问题是否严重了。 基本正常的远视度数跟年龄的关系:1岁:+2.50D以内;3岁:+1.50D以内;6岁+1.00D以内; 基本正常的视力跟年龄的关系:3岁:0.4以上;6岁:0.8以上;10岁:1.0以上; 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相差2行视标以上,意味着需要戴眼镜矫正。所谓矫正视力就是医生在验光时,给孩子戴上眼镜之后测量的视力。 当然远视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需要结合是否有斜视或散光等问题综合判断,这些就交给医生好了,如果您孩子情况比较复杂,医生会告知你具体情况以及所需要的治疗的。
是基因问题,白种人和黑人不容易近视,在国外一样的环境下,华裔的学生近视比例也高于其他族裔。 好好探究一下,省得近视了,以后可能还会去医院来两刀,太可怕了。 白人不易近视,但容易老呀,想想心里就舒服些了,哈只 没看到实质有效的办法哦,看来就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哎! 是不是跟眼睛内部结构也有关系呢?有的人,怎么看书打游戏,在摇晃的车厢里看手机小说,他也不会近视,视力依然好的很。可有的人,就保持不了好视力。 sunflower121 发表于 2013-2-27 10: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百度了一下瑞金医院附属瑞视眼科,小儿眼科专家,吴江秀医师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婴儿刚出生时可以有 ...
这个好专业啊。
什么时候能破解近视难题啊?
我现在觉得可能是国外的孩子户外时间多。所以让小朋友尽量每天多户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