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亮系列作文——初三上
秋景让我陶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日景色在我心中
更胜那春色一筹。
入秋,本来闷热的风顿时清爽起来。碧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不时传来几声清脆活泼的鸟鸣。山坡上本是清一色的绿树悄悄
换上了美的秋衣。有的是赤红,渲染出一片胜似二月花的妖娆;
有的是金色,令人吟咏出“山山黄叶初”的诗句;有的,则是
五彩缤纷的大花裙子了。
池塘中,娇媚的荷花偷偷的睡了,只剩下亭亭玉立的饱满
的莲蓬。原本碧绿阔大的叶子枯黄卷曲,但在秋雨降落时听雨
打残荷却别有一翻风味。有道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
听雨声。”秋雨萧瑟,令无数痴男怨女哀思凝重。但在寂静秋
夜,独倚窗边,听雨打梧桐轻敲芭蕉的声音,不禁令我浮想连
联。听着秋雨打芭蕉,最是令人玩味不已。“隔窗知夜雨,芭
蕉先有声。”白居易的这句诗一下子道出了聆听秋雨的精髓。
那雨舒雨骤,雨稀雨密,一听便了然。伴此声如梦,一夜安然。
而梧桐,这向来凄婉之物,则更是让李清照写下了“秋雨
梧桐叶落时”。而后至李煜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令后人几多哀叹。雨停后,若清晨出门,便可看到一地梧桐叶。
可谓是“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的心早已融化在这秋景中,被这迷人的秋色深深陶醉了。
小月亮系列作文——初三上
本帖最后由 yueliang 于 2013-10-27 14:25 编辑小月亮系列作文——初三上
要求:300字(表达冬夜的寒冷)
冬夜
雪后的冬夜总是极寒冷的,浓墨似的天空
上凝固着一弯清冷的残月,几缕黑纱似的阴云
如影子一样缠绕着它。月光洒在厚厚的积雪上,
反射出一片刺眼的银光。天边散落着几颗星星,
只在周边晕开一小圈黯淡的光,仿佛也在这寒
夜中瑟瑟发抖。阴厉的北风不断呼号着、紧贴
着地面狂奔着。惨白的积雪被踏成硬实的砖。
几棵枯树零仃地插在雪里,光秃秃地立在那儿,
黝黑尖锐的枝条好像直刺进夜色里去了。这尖
锐的枝仿佛刺痛了张牙舞爪的北风,它低低的
呜咽了几声,然后暴怒地扑向瘦削的大树,狂
暴地将它拉扯得东倒西歪,还洋洋得意地不肯
离开。远处的灌木丛不时有尖厉的惨叫声响起,
那是被寒风撕扯后无奈的反抗。
写得真不错!
bakyyy于2013-10-28 17:52补充以下内容:
羡慕羡慕,真是羡慕。现在我家的上一年级,汉字还不认识几个。这差距1也太
RE: 小月亮系列日记和作文
本帖最后由 yueliang 于 2014-6-30 19:17 编辑文学评论——————
《荷塘月色》的意境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很有意境的。他用带着香气的文字描绘了那个静谧的夏夜,
满月的光似流水、似牛乳倾泻在了荷塘上,湿润的青雾就飘起来了,浸润得整篇文字都有
了荷香。
读者这种带着香气和湿度的文字,似乎自己也慢悠悠地走在那小煤屑路上,踱着方步,
在月光下望着蓊郁的杨柳,那月光穿梭在夏夜的树丛间,应是也染上一身淡绿的芬芳了吧!
那月光柔柔地浸在薄雾里,盈盈地光影在荷塘上伴着蝉鸣蛙唱无声地奏出了梵婀玲的名曲,
与那渺茫的歌声应和了。但这样仙乐袅袅的夜却有一种无言的安静,带着独处时冷静的惬
意。这便是朱自清先生语言的妙处了,他的文字总能铺展开来,铺展出一个他的世界,邀
你同游。就如这篇《荷塘月色》,若在夏夜的月光下读着这样一篇文章,应是刹时便与朱
自清先生心意相通了吧。若是身畔也是暗香浮动,那该是一种怎样妙不可言的意境呢?朱
自清的文字都有一个特点——这也是那个时代所产生的文字的同样的特点了——总是隐隐
的有几分愁绪与怨愤的。对着黑暗的世界,这无望的社会,朱自清先生是渴望有一束光,
一束带着清雅的带着荷香的柔和而明亮的月光来照亮他迷惘的心。当我们在阅读《荷塘月
色》时,也会感觉到他的忿忿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
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诸如此类,可一窥当时她微微不平的心。可朱自
清先生仍竭力使自己抛去了白日的烦恼,纵情地享受着月色下的荷塘,进入一个超凡脱俗
的意境,向往着纯净、光明的自然,也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闲适。
这种意境也便是朱自清先生的文字里有吧,唯有这《荷塘月色》里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