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心目中的母语好是个什么样子
有关汉语母语探讨的帖子, 应该是放到国学版,或是小学版的。 英语版,顾名思义是探讨和英语相关的话题。 可以,常常听到坛友们在讨论,”英语好,首先要母语好“。 ”母语的高度决定什么什么“, ”母语学好了,再学英语“, 等等。每次听到说起母语好,就不知道各位口中的这个“好“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
各位可否将您心目中的那”好“用你的母语描述一下, 越详细越好哈。当然啦,如果能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去说明,就更好了。 还有就是,如果一个从小在中国生,中国长大的孩子,进入公立的学校,从小学一直上完高中,参加完高考, 您觉得他/她的母语各方面有没有达到“好”的程度。 如果没有的话,还需要进行哪些补充? 非常感谢各位的积极参与。
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母语好,当然不仅限于汉语,更不仅限于普通话。
本帖最后由 Zada 于 2013-3-21 07:47 编辑
一下是个人看法哈,母语既然是第一语言,
1,应该能满足人最基本的交流需求,能正常的和亲人,族人交流。讲清楚自己要什么,要干嘛,能获得人生最基本的生活生产需求。。
2,应该能满足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能通过语言表达描述爱与被爱的情怀
3,应该能完成记录和传承本族人文化的使命
。。。。。。总之,母语是人生命中,最最重要的部分,那些来自子宫就熟悉的声音是刻在骨子里面的,是一个人文化的根,这个和学英语的概念完全不同的,母语其实有很多爱的情节,那是一种文化,那是亲人的呼唤,母语是温润的,母语是亲切的,母语是一种在千千万万的人中可以追寻亲人的气息,这样才会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激动,这样才会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伤感,一些从小就漂泊在外的游子岁月可以改变容颜但改变不了是乡音。方言是在异客他乡与家乡的一条纽带。
至于说好到什么程度,如果不是学汉语语言文学的,如果不是研究中文的,偶个人觉得,能说,能听,能写,能运用,能通过母语在自己的族内。完成一些需要语言和文字来完成的社会文化生活生存需求即可!
学习英语,是且只是交流,为了和国外人交流,是且只是通过学习以期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是且只是希望多打开一扇窗户,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仅此而已,英语不能不学,因为那是窗户。。。一套房子没窗户,卖不出好价钱,人在里面住着也憋气,对吧!
孙述宇(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外文系,后在耶鲁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在他的书中提到:用母语思考,辩论,创作才是最有效的。第二语言始终是第二语言,我们若与英美加澳受过同等教育的人相比,词汇不够丰富,表达方法不够多,思想起来也不够深刻周详。我们能在鸡尾酒会上模仿洋人,但真正要用智力思考时,第二语言没法让我们天赋的聪明充分发挥,这时自觉不如洋人,民族自卑感就油然而生。
我英文不好,没有到这种境界,我不知道这里面说的是不是对的期待那些双母语的亲们更多的资讯!
个人拙见,大家莫笑,我是有母语情节的,小时候,上《最后一课》的时候,我印象很深,我们语文老师读到最后一段,呜咽了。。。。。。从此,我知道了,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歪楼了吗?
我也很糊涂,等着高人给个标准,我们也好朝这个标准努力~~~ 个人认为好就是:出口出章,下笔成文. echo20041210 发表于 2013-3-21 07: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认为好就是:出口出章,下笔成文.
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我的要求可能比较低,日常口语交流没问题,会用俗语厘语,能读比较常见的古文书,关于写,能写简单的文章。
如果一个从小在中国生,中国长大的孩子,进入公立的学校,从小学一直上完高中,参加完高考,我觉得就达标了。 看到适龄童书,理解没问题,尤其是对书中字词理解比较深。爱好古典故事,历史故事。
我觉得中文和英文不冲突。
也许是我对母语的要求低? 我觉得这个很难说清楚。国内从来不注重阅读,所以绝大部分人文笔都是不过关的。至于说,这和人的口才有非常大的关系,不是想学就能学得会的。
一般人都能达到随心所欲的说,如果这不能定义为好的话,那就是5楼说的那样“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
郭德纲,小河北,周立波那样的算好呢?还是莫言,贾平凹,梁晓声那样的算好? 高中语文教育足够了,就是不学英语,也不一定母语就能高过这个标准,
会说当地方言也是母语好的标准之一,
有口音的普通话,但不影响与其他地区人交流即可
也就是说,我觉得我的母语够好了,我女儿将来母语能达到我这水平,我就满足了
自己在认真的给孩子或者老公写寄语时,甚至写抒发感情的东西时,文笔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那种 说的一套套的语言,特别是中国特有的,例如“ 养子不。。”这样的话就不能及时说出来。也做不到信手拈来合适的,在我看来,像 高晓松那种 就是信手拈来。啥语言都能插进自己的语言,为自己所用 。或许 古代的东西 积累的太少 本帖最后由 ldshs 于 2013-3-21 08:37 编辑
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有很强的中文阅读兴趣和较高的理解水平,有很强的的驾驭文字的能力,笼统的说是我觉得中文好的标准 本帖最后由 tigie 于 2013-3-21 08:44 编辑
chencbin 发表于 2013-3-21 08: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这个很难说清楚。国内从来不注重阅读,所以绝大部分人文笔都是不过关的。至于说,这和人的口才有非常 ...
说个不恰当的比喻,有人的要求是得诺贝奖,我的要求是甚至不要求看得懂。再强调一下“不恰当”三个字。呵呵
xianyun0403 发表于 2013-3-21 08: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能看得懂繁体字,能看懂碑文,这才是好,白话文章写的再好,那只是会运用。
完了,大部分中国人都不过关,呵呵
这个我迷茫了,为什么两者会对立起来。我有一个表妹全家在德国,夫妻俩都是中国人,表妹讲中文,妹夫由于各国出差所以讲英语,孩子3岁多在半托老师讲德语。有一次那个孩子受到一个小朋友欺负,他同时向自己父母,老师,小朋友的父母讲述这件事。他会对妈妈讲中文,对爸爸讲英文,对老师和小朋友的父母讲德语,给他忙的啊。看得我们大人都乐了,当然这是特殊的双语环境造成的。
幼儿是个超强的接受器,我们要给他积极的,丰富的刺激,比如颜色,比如软和硬,也比如和他说中文和他讲英语,幼儿会按照大脑默认的优先次序接收编码。没有必要有先后,孩子每天接受上万个信号(细微的我们都没注意到),他会处理大量的信息(当然也不能满负荷刺激)。但是刺激要自然存在的,不能硬灌。硬灌大致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他厌恶了,不接受,二是他接受了但是寻找其他自我抚慰的渠道。自我抚慰孩子有,成人也有,大概意思是当人压抑了会产生焦虑,焦虑有不方便表现,就会出现其他渠道犒赏自己,安抚自己,当然这个渠道单一并过度使用时,会有后果,比如大量好甜食,比如玩游戏。辛苦的爸爸妈妈坚持陪伴孩子学习英语,更辛苦的爸爸妈妈培养孩子兴趣,用爱精心设计,看似无意的让孩子喜欢上英语。 一如既往的支持偶像,所以对以下两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英语好,首先要母语好“。我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古典文学研究生毕业,在某种标准下,母语(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算是好的吧。英语过了四六级,研究生考试零几年的时候69分,当时不算低。但是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一塌糊涂,原版动画看不懂,加州教材一年级的很多地方都读不懂。我们广大中文系的朋友算是母语好的吧,他们的英语怎么样?大家去了解了解就知道了。
2.”母语学好了,再学英语“。在我们这个地方,孩子学前的时间最多,小学也还算有时间,到了初中基本上时间都被学校的各科学习占据了。母语和英语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母语我们本身有环境,所以需要给孩子制造大量的英语环境,在时间上,我更侧重英语。等母语学好了,再学英语已经太迟,一个中文为主体的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多数不愿意看英文原版动画,因为母语已经造成强势,孩子看不懂所以不想看(我周围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当然,如果父母有心又肯花时间,几岁学都是可以的,只是早学容易领上路,时间又比较充裕。
如果孩子形成了母语阅读能力,再学英语,领上路更困难。这个时候,孩子的中英文发展已不平衡,找符合孩子心智、语言简单的原版材料不容易。但是如果孩子有毅力、目标明确,主动学习、方法科学,学什么都会学成,之前的假设就不存在。
至于母语的高度决定什么什么,也许对于翻译来说是必要的,傅雷、朱生豪这样的大翻译家母语和外语都达到一定高度才翻译出了信达雅的外国名著,但是我自己也很困惑,莫言算是母语达到高度的人了吧,决定了什么呢?决定了他的英语出类拔萃?
我只是根据自身经验谈谈看法,不当之处请同学们多指教。
我心中的标准:1. 词能达意,沟通自如。在大多数非太特殊专业交流场合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在谈吐能根据语境使用正确的语气语调,与外界沟通顺畅。2. 语言丰富,领略精髓。任何语言都少不了一些为人熟知的俚语、成语、谚语,象中国还有不少精辟的歇后语,语言能力强的人,必定也是能掌握这些语言精髓的人。3. 用词推敲,字字珠玑。本身是词汇丰富的人,但写作中却能要言不繁,准确精炼,条理清晰。4. 通晓历史,熟读古文。任何语言发展到现在,都是历史文化的沉淀积累再融入现代文化。如果没法阅读古文,自然无法学习很多这门语言中的文化。
既然是语言,那么就是交流的工具。不管是母语也好,外语也好,我想都是起的这个作用。
谈到‘母语好’,‘外语好’,至于这个好的程度,我认为就和谈论的内容,或者说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有关了。
在高中毕业后,绝大部分人的母语包括听说读写能够满足一般的社会活动需求。包括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等很多话题的讨论。我想,这里的母语不只是字,词,句,文章的听说读写,而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内容,那么人们在高中毕业后的母语能力,也就不只是对语言,文字本身的使用,而是它所包含的信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所以我觉得‘母语好’不只是语言文字本身的好,而是通过母语而掌握的各种能力比较多,比较强。如果用外语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首先很多人做不到,即使能做到,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才能完成。我想这不符合人们意愿。而如果用母语去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同时学习外语作为辅助工具,去用于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能力,那么效果会好很多。当然如果对外语有更深层次的需求,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我咋觉得通晓历史和古文的都不是学校教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喜好让自己深入的呢? 由于这儿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国人, 学的外语大都是英语, 因此我们先假设母语是汉语, 外语是英语.
我个人有这么个感觉:
1. 很多人在说母语好时, 仅仅是相对于外语而言, 脱离了外语这个基准, 也无从谈母语好不好了.
2. 在与外语对比时, 母语的好或者不好主要是体现的听说两方面, 很多人其实没有对比读写这两方面.
上面这两点都是在纵向比, 也就是自己跟自己比.
如果是横向对比一下, 把自己跟别人比一下, 估计敢说自己母语好没多少人.
对于汉语, 我个人认为水平比较高的:
1. 听说方面比较厉害的有善于演讲的, 说相声演小品的, 搞外交的......
2. 读写方面水平很高的有给领导写发言稿的, 作家写手如莫言韩寒......
但如果要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打分, 真正算得上"好"能有多少人?
生活中, 很多人没有论坛里的家长这么重视英语, 但是汉语还是要学的, 至少在学校里还是要学的.
虽然都是学汉语的, 为什么有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如诗如画, 有的学生写的作文不知所云呢? 不仅学生如此, 成人也一样.
所以说, 即使是母语, 很多人也未必真正能学好!
其实, 我也不知道好或者不好倒底以什么为标准。但我仍然固执地认为:
很多人在说母语好是仅仅指的是“用母语时,听- 娴熟,说 - 流利”;
很多人在说外语不好时仅仅指的“外语不能像母语那样无障碍地进行口语交流与沟通”!
另外,我有个疑问,不知道谁能解释一下:不管是外语还是母语,是听说读写都好才叫好呢, 还是某一方面好就行了?
听说读写水平都比较高的例子我不太好举例,但是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能举几个例子:
1. 我认识一些笔译,他们的翻译水平都不错,说明中英文读写还算可以,但是这些笔译很多人英语都张不了口,是说他们英语水平好呢还是不好呢?
2. 很多人可能知道CCTV星光大道这个节目,从这个节目里出来过一个盲人小伙子叫杨光,这小伙子嗓子好,歌唱得不错,也善于模仿,说话幽默风趣,比较招人喜欢。但是我想他应该是读不了什么文章,也写不了什么大作。但谁能说他的汉语不好呢?
不管怎样,好或者不好其实是需要一些前提条件的,需要一个基准才能定义,没有前提没有标准,就不能说好或者不好!
骂人不带脏字的那种,开个玩笑了 按考试标准,成绩中上是母语好,按阅读标准,随便一部大部头的书能看下来并能理解意思是母语好,按说话标准,能流利地与人交流思维灵活是母语好。 Zada 发表于 2013-3-21 07: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下是个人看法哈,母语既然是第一语言,
1,应该能满足人最基本的交流需求,能正常的和亲人,族人交流。讲 ...
实际工作生活中, 我个人感觉语言的运用主要还是体现在听说两方面, 读写的应用还是要少得多.
语言是什么?
语,言也。——《广雅》
所以我觉得语言最最最根本的还是听说! listen & speak, talk, say......
至于读啊写的, 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 要求真没那么高!
现实中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不知道别人的电子邮件(母语)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可能的原因只能是:
1. 写邮件的人写作能力不高
2. 读邮件的人阅读理解能力不强.
既然母语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形, 是不是就没有必要苛求外语就一定要怎样怎样了?
论坛里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很多人明明知道qiankun3的孩子英语听说能力在同龄的内地孩子中算非常优秀的了, 还非得自以为是地说有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 某个音发得不够好, 还非得毫无根据地质疑人家耽误了母语学习. 这是不是太逗了?
本帖最后由 smilechina 于 2013-3-21 09:46 编辑
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提到语文考试,在江苏高考语文的比重远远大于英语,尤其是文科生。具体分值我记不清了。我个人觉得这个导向是正确的。 读懂红楼梦,母语就可以了。 好本身就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值。我本身不是文学爱好者、语文一直是个弱项,所以,我对母语学习的要求也仅限于满足学习和交流的需求。还有,我一直认为,无论口头,还是书面表达,文字功底固然重要,但是,言之有物才是根本。。。没有思想和灵魂的文字卖弄,最多只有娱乐价值。。。 呵呵,先拍拍版主,感觉版主是个性格平和的人,温婉理性,就是外圆内方,有自己主见的人。既然要从听说读写讲好,这里面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什么是好?第二个听怎么算好,说怎么算好,读怎么算好,写怎么算好。同时更正一个我自己认为自己的错误,我昨天说母语是一个家庭母亲的语言,同时说我们汉人母语是汉语是官方语言是第一语言,要更正一下,那就是方言,我当时忘了方言的存在,方言对于发音是有影响的。